A. 服裝產業在中國經濟中占什麼地位
服裝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重要地位,近幾年,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有著較大的發展,也在較大程度上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從而像新疆愛琳愛孜國際貿易公司這樣的服飾公司,發展一定會很好。
B. 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服裝業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已經發展為集各種高精尖技術為一體,同時包含科學、技術、藝術、創新的綜合性體系。但是中國服裝業的現狀卻實在令人擔憂!分析紡織服裝產業鏈,國外企業控制著上游的織造開發和下游的服裝設計,在市場上形成了強有力的品牌效應,如老爺車、阿迪達斯、華倫天奴、耐克等不一而足。而中國的訂單因為沒有國際品牌的支持,價格縮水至少在七成以上。難怪有人說中國的服裝行業擁有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品牌,是一個能夠創造外匯,但並不能創造價值的行業。 中國的服裝業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斷後的困境,必須著眼於打造世界品牌。必須將服裝設計這個產業鏈的關鍵一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王慶表示:企業競爭將表現為以「品牌」為中心的設計競爭,設計也不再局限於成衣,而是從時裝、成衣設計向鞋帽、飾品、箱包皮具等時尚商品設計延伸,創立並服務於品牌發展。 如此一來,中國服裝業要打翻身仗,必須以以下三個方向作為發展趨勢:一、力促高附加值的個性化消費 個性化消費,即高級定製。 在網路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網路服裝(efu)設計將逐漸成為主流。在越來越專業化、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下,企業基於網路的CAD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標准化,產品的並行設計也將為CAD系統的高效快速提供支持。為有效提升市場規模及產品利潤,服裝CAD與電子商務的融合也是必然的趨勢。一種基於Internet的服裝企業遠程數據傳輸和監控系統即將問世,也為服裝設計網路化和服裝企業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在這方面,國外公司已經開始了有效的嘗試,並取得了相當的成績。目前國外市場上的在線三維服裝CAD的應用主要有兩類: 一種是用於精確的量身定做:針對具體客戶的人體參數測量以及客戶對服裝款式的特定要求,進行精確測量和充分溝通基礎上的服裝設計,然後再生成相應的平面服裝樣片。該業務利用互聯網通過遠程式控制制實現,使人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世界一流設計師加上其輔助設計系統的高效服務。這種基於網路的服裝(efu)設計系統以美、英、法、德、日、瑞士的較為先進。 一種是用於直觀的模擬試衣:通過對顧客體型的三維數據採集,進行互動式的服裝設計,之後再生成相應的平面服裝樣片加工成所需的服裝成品。這類業務也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基於電子商務的遠程操作實現。現在美國的Land'send公司在互聯網上就可建立顧客的人體虛擬模型,通過顧客在自己電腦終端上的簡單操作,就可以試穿該公司所推出的服裝,從整體以及各個角度觀看自己穿上某套服裝的視覺效果。另外,該系統還可進行立體互動設計,直到顧客滿意。 現在,美國、日本、瑞士等國家研究開發的三維服裝CAD軟體已基本能實現三維服裝穿著、搭配設計並修改,反映服裝穿著運動舒適性的動畫效果,模擬不同布料的三維懸垂效果,實現360度旋轉等功能。其中,如美國CDI公司推出的CONCEPT3D 服裝設計系統、法國力克公司的3D系統、美國格伯公司的AM-EE-SW3D系統、加拿大PAD公司的3D系統、日本東洋紡織公司的3D系統等。 我國雖然是服裝大國,但在服裝的先進技術的應用方面起步較晚。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實現了仿三維CAD設計,但離國外的技術水平還有較大距離。目前只有香港科技和北京長峰科技公司、北京服裝學院、中山大學、杭州愛科公司、深圳盈寧公司等近年來開始了服裝三維覆蓋模式款式試衣系統的開發,且僅有部分軟體進入了商品化階段。在這方面,中國的服裝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推進相關行業的設計開發 服裝,其實質就是人們用以遮羞避體並塑造個人形象的一類物品。這樣,從頭到腳都應包括在服裝的行業范圍內。我們知道,現在的市場結構,無論什麼地方,總是自然而然的發展為成衣商鋪與鞋帽、飾品、箱包、皮具商鋪相互混雜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這些都是服裝行業不可分割的元素。 現在的服裝製造業由於資金、技術的限制,認為地將它們割裂開來,從而造成了某某褲業、某某鞋廠等等。但是到了市場,它們還是不約而同的聚集到了一起。那麼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資金雄厚的大企業為何不將它們有機的整合到一起呢?顯然是沒有道理。 一旦時裝、成衣設計與鞋帽、飾品等結合起來,其必將產生1+1>2的系統整合效應。在商鋪里,不是由客戶自己翻來覆去的思考如何搭配,而是由設計師事先推出一套一套的整體方案。然後在這些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微調,很容易的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對於那些地位比較高、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客戶,企業則可以向她們提供高附加值的個性訂制。通過當今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實施在線服裝(efu)設計,專業化的設計指導加上充分互動的購買方式,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同時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B] 三、著眼未來搞好品牌建設[/B] 從2000年開始擔任溫州服裝商會會長,現在是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CFD 上海分部總裁的陳敏認為:「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品牌的設計,同質化的產品已經沒有競爭力,注重個性化的品牌需要更加專業化的設計。」 著眼未來的品牌設計,必須以專業化的設計水平加上細致化的服務質量再加上職業化的創新能力,三者合為一體,共同推動企業的大船向著品牌的財富之島全速前進。要發展高附加值的尖端設計,滿足於產品經營的加工型企業,什麼時候也成不了領導潮流的服裝業航母。必須將企業的戰略中心轉移到「品牌經營」上來。 品牌經營要以生活文化為基礎,以服裝設計為核心,以此開發產品來帶動服裝產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品牌的經營不斷迸發出勃勃的生機,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要同時在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發展品牌,擴大影響。現實中,要建立高品位的商鋪,吸引顧客稱心滿意的消費;網路上,要建立專業化的網站,實施在線服裝(efu)設計,以專業化的設計與具體客戶充分互動,打造超一流的服裝品牌
C. 現階段國內服裝產業哪個發展勢態比較好
我覺得是童裝吧,利潤大市,場需求也多,現在父母都捨得給自己的孩子花錢,對了,你也可以去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看一看,相信你會有收獲的。
D. 服裝產業結構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從經濟發展的周期看,目前我國經濟總體上仍處於較快增長期,運行在過剩經濟、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大環境中,但同時又有局部的過熱甚至某些較為嚴重的投機行為。而服裝行業從整體看,發展迅猛,但是內需不足,產能嚴重過剩,庫存積壓加重。
截至2012年三季度,紡織服裝行業上市公司庫存合計高達730億元,從而產生了「服裝庫存夠賣三年」的論調,讓人對整個行業嘆其不爭,又無可奈何。到底服裝行業還是受到了高庫存的威脅導致現金流較為緊張,傳統的通過加盟店擴張的運營模式亟待調整。
服裝行業釀成今日的高庫存危機,主要原因在於供求失衡。
有必要調整的走高端路線的中國服裝品牌
近幾年國內品牌服裝側重於白領階層,在價格上每年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在不斷上升。從整個行業中來看,中國的服裝品牌因為市場消費結構的改變,形成新的兩大不同陣營。第一大陣營就是走高端路線的服裝品牌,定價高,銷量好,特別是從2001~2006年這部分品牌獲得了巨大成功,只是2009年、2011年遭遇了兩次危機逆襲。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中國的財富集中在0.5%的人手中,這部分人消費能力非常強,他們對奢侈品和高檔品牌的消費能力在不斷增長,但有必要多多關注中等收入的消費群體。
財富的過分集中也造成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中端品牌在市場中的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價格的定位,渠道的拓展,市場規模化經營都變得極為重要,同時消費者需求變得越來越捉摸不定。在一個沒有形成中產階級的國家,通過尋找符合品牌目標的群體,去培養群體對品牌的認知程度,成為品牌的忠實顧客,但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
所以根據中國消費群體財富集中的實際情況,做高端品牌的企業應把目光鎖定到頂層消費群體。通過與國外品牌的合作、學習,發展成為中國頂層消費群體喜愛的品牌,產品定價應該和他們的收入、喜好、需求配套。這些品牌應該靈活機動的調整定位,把握市場需求,以靈活來應對不確定的顧客群體。
競爭激烈的休閑裝市場
上世紀80~90年代迅速崛起的休閑裝品牌經過這幾年激烈的競爭,市場需求出現疲軟,產能超過實際需求能力。一部分老的休閑品牌開始衰退,逐漸被國內的優秀品牌如美特斯 · 邦威等品牌替代。但是市場的增長畢竟是有限的,即使很多經營不善的品牌讓出了市場的空白點,就休閑裝市場而言,新的空白點依舊不多,休閑裝企業在制訂未來幾年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生產與市場是否配套。過分強調市場佔有率,忽視需求因素,就有必要評估企業的利潤和庫存會受到顯著影響。
高速發展的運動裝市場
從阿迪達斯、耐克、彪馬、李寧、安踏再到喬丹、361、特步,運動裝市場這幾年的發展,很快也會進入到產能過剩的時代。一個產業競爭激烈到一定程度,產能和需求開始不匹配,這個產業就開始進入優勝劣汰的環節。有實力被認同的品牌會生存下來;沒實力不被認同的品牌會消失。
在運動裝市場中,國內品牌主要集中在二線以下城市,國際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隨著耐克、阿迪達斯調整市場戰略,關注二、三線市場,我相信運動裝市場的血拚在2008年會達到高潮。那些有遠見、有能力,同時做好了准備的企業,將會是最後的贏家。但由於市場消費的需求不旺,進入2012年,高端品牌也低下高貴的頭顱,難免減價促銷。
發展中的童裝市場
童裝企業連續幾年不景氣,是有目共睹的,擁有幾億兒童人口的中國,消費能力和生產能力卻不匹配。龐大的消費人群無法拉動市場消費趨勢的增長,子女高額的教育成本給父母有限的收入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父母用在孩子身上的耐用消費品如服裝的支出不斷縮減。在沒有建立起龐大的社會教育體系前,我認為童裝企業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
多元化競爭的女裝市場
中國的女裝品牌,已經逐步形成了由高端到低端的市場格局,風格也變得百花齊放。產品的設計能力和品牌的經營水平正在向國際水平靠近,但是中國的女裝尚未形成一個領導型的品牌,主要是因為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同時購買力卻沒有快速增長。當需求和購買力不成正比的時候,產品設計要多款少量,這樣會給企業的成長和多元化帶來沉重壓力。所以說中國的女裝企業要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抓住機會尋找新的亮點,把握住市場需求。
內需增長緩慢,對零售行業將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必然對企業經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我們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更加關注品牌,關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的應變能力,以期在大的經濟環境改變的時候抓住市場,尋找到新的增長亮點和增長機會。
過去的成功並不代表今天還能成功,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企業只要有清晰的目標、長遠的戰略規劃,才能找到成長的亮點和機會,尤其現階段處在「後危機」時代。品牌和產業的崛起,一定和國內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選擇做一個產業或市場,如果看不到未來市場的發展,就不會更優秀。
E. 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近年來,服裝消費已經從單一的遮體避寒的溫飽型消費需求轉向時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費潮流。在中國巨大的市場內需已經成為國內服裝行業平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加和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無論城鎮還是農村居民,用於服裝的消費仍在不斷增長。
從年齡來看,25-45歲的消費者主導了市場,預計在未來幾年也將呈現類似的趨勢。
F. 中國服裝業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現狀:
日益增大的庫存壓力。
2.缺乏自主的設計風格 服裝設計是中國服裝企業普遍的軟肋。
3.業專業人才匱乏 深入過服裝行業的人才會清楚的意識到,服裝行業整體人才隊伍(生產管理、設計、營銷、廣告等)非常貧乏。
G. 服裝行業前景分析
做服裝行業是最傳統的想法了,現在還在想著做服裝生意,這樣的想法是很守舊的,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想要創業成功還是很欠缺的。服裝生意明顯已經達到極大的飽和了,現在再去加入這個行業純粹就是去當炮灰的啊。做生意想要成功和賺錢還是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思維的,要能夠發現大多數人發現不了的商機,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多去市場上看看有什麼生意是做的人少但是卻長久屹立不倒的,二手奢侈品回收就屬於這其中的一類,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但是從業的人一直不多,說明這個行業的競爭小,並且行業隱形,利潤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可說是真正的暴利行業,只要做,就沒有不賺的
H. 經濟對服裝發展的影響
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發展環境對服裝行業造成的影響,內部判斷不一,大致的觀點有3個方面。
一種是內憂外患,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可低估。實際上,在2008年前三季度,服裝產業受到沖擊的體現是增幅放緩,至四季度開始下跌,尤其是出口大省廣東的內銷也顯現降低。在這種背景下,有觀點認為2009年服裝行業發展會更加困難,這種觀點認為目前行業的困難還未直接受到金融海嘯的沖擊,主要是受國內政策環境的影響,在未來行業還將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沖擊。如果美國透支消費的觀念轉變,需求會驟減。未來,服裝出口被動,盡管國內政策導向擴大內需,但政策的效果需要一定時間來呈現,無法立竿見影。
第二種觀點是服裝行業不同於其它行業,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會如其它行業那般大。當下消費者的穿衣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以衣櫥里的衣物「量」決定是否購買新的衣物。人們更注重穿衣的品位和體現的個人形象。如果僅僅是為滿足「量」而生產,那麼一個越南就可以保證全世界人的穿衣需要。因此當下企業更要注重產品的創新開發,滿足個性需求。
第三種觀點相對中庸,肯定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其程度大小難以判斷。
目前國內大眾化產品的需求穩定。服裝企業跟蹤形勢變化,建立起快速反應機制,以個性化、時尚化服裝跟進市場。以上海為例,製造性服裝企業減少,而品牌公司增多,以設計師領銜的設計公司居多。未來,服裝產品的對象會更加細分,讓消費者一見到某品牌就明白其所代表的年齡段。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將更為多見。
I. 中國服裝產業格局如何分析
1、行業整體滲透率高
中國電商行業發展早、速度快,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社會零售消費中重要的渠道之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顯示,國內電商零售規模從2013年的1.4萬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5.5萬億元,當年同比增速為31%,2013-2017年CAGR為41%。同期,電商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佔比社會零售的佔比從2013年的8%提升至2017年的15%,預測到2020年電商零售規模將達到10.1萬億元,佔比社零總額將達到22%。
服裝品類有區別於其他品類的獨特性,相比3C電子產品個性化程度高,簡單的變種就可形成新的設計,在產品質量差異化低的時期,產品可替代性強;相比食品類早期消費者對安全性有所顧慮,服裝尤其是成人服裝產品比較少有安全性的潛在危險;相比高價商品,服裝產品單價低,更容易形成交易。2011年國內服裝電商市場規模為2035億元,2016年市場規模增長至9343億元,當年同比增速為25%,2011-2016年CAGR為36%。服裝電商的滲透率也從2011年的14%提升至2016年的37%。 2、 單個公司滲透率參差不齊
從上市公司來看,由於主要的銷售渠道在線下,大多數公司電商佔比低於服裝行業水平,統計了主要的上市公司電商收入佔比,平均值為20%,明顯低於服裝行業整體的網購滲透率水平37%(2016)。
休閑服板塊電商收入佔比參差不齊,森馬服飾和太平鳥佔比較高,分別為27%(17H1)和23%(17Q3),兩家公司開發線上業務時間略有先後,分別在2012、2014年成立正式電子商務公司負責電商銷售,業務發展初期將實體渠道舊貨折價銷售,滿足了線上客群對低價的需求,以及對品牌的消費願望,積累一定消費者後,逐步將線上發展成為單獨業務線。而海瀾之家電商佔比僅5%(17Q3),主要系:1)主品牌執行不打折策略;2)前期銷售良好,舊貨少,同時有渠道處理庫存。
高端女裝由於定位高檔,單價高,不適合現階段的電商消費環境;同時,高端女裝SKU數量少,單品牌舊貨規模小於大眾服飾,難以實現規模化銷售。2017年前三季度歌力思、維格娜絲、安正時尚電商收入佔比分別為4%、10%、12%。
綜上,能夠穩定提供大規模、低價產品,有利於發展公司電商業務,所以高價格敏感度是電商業務發展的天然土壤。
J. 服裝業 未來的幾個發展趨勢
不管對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來說,2019年並不是最好的一年。有人高調輝煌,也有人暗淡離場。
甚至還有人放話說:2019年,別開服裝店了!
這樣的話未免也太偏激。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及時規整。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根據去年的事件分析今年的趨勢,並以此對自己的品牌進行迭代,讓自己越做越好!
時不待人,2019年都已經過去了二分之一,我們來看看2019下半年的服裝業趨勢。好好看,千萬別掉隊!
01國潮奪目,運動品牌飛馳
運動品牌的崛起,向潮牌的靠近,是近兩年最為明顯的趨勢之一。
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運動服飾行業規模為1045億元,同比增長9.77%。到了2018年,則達到1147億元,同比增長9.76%。
可想而知,到了2019年,這將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算上今年,李寧已經是三登國際時裝周了;
安踏也毫不示弱,收購眼光一如既往的犀利獨到:從FILA到芬蘭體育巨頭AmerSports,正式向世界宣告中國運動品牌的崛起!
我們的國產運動品牌,正在以飛速追趕Nike、Adidas。不僅是產品外形的升級迭代,更多的是質量上的緊追猛趕!
再來看以前曾被嗤之以鼻的潮牌,如今也是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太平鳥玩轉跨界虜獲一票粉絲;
淘品牌出身的花笙記竟也成了各路明星大佬的首選;
冠希哥的CLOT更是用一次又一次中國風的設計震驚世界!
當千禧一代成為消費主力,運動品牌與潮牌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毫不誇張地說,2019年,中國運動、潮牌市場正在全面爆發!
02品牌文化決定消費者去留
從PhilippPlein抄襲到潮牌MLGB因名字掀起的軒然大波,哪一個不是受到強烈抵制。不難看出,如今品牌作死真的只是一念之間的事兒。
而消費者也越來越看重品牌的文化,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待人處事的態度。最明顯的差距就是今年年初兩大品牌給出的賀歲片--巴寶莉的詭異畫風被全網吐槽,優衣庫則好評滿滿。
新春洋溢的優衣庫賀歲片:光是一則廣告,就能左右顧客對品牌的看法,何況是品牌背後的文化呢?
03品質優先,快時尚逐漸沒落
不是我唱衰快時尚,只能說:靠快產爭流量的時代,逐漸消失了。曾經風光一時的各大快時尚品牌,紛紛進入寒冬時期--
Topshop虧損,與中國合夥人解散,退出中國市場;
NewLook業績不佳,關店潮,退出中國市場;
H&MNyden業務重組,CEO辭職;
GAP退出澳大利亞市場,關店潮,關閉第五大道核心旗艦店;
Forever21退出法國市場;
……
幾天前,時尚機構Threp也發布了一組數據,更是力證快時尚之路有多難走--
有25%的女性消費者表示將從2019年開始不再購買快時尚服飾。其中大部分為年輕消費者。
有40%的受訪千禧一代表示會停止購買快時尚品牌產品。年齡在18歲至21歲的受訪者中,有54%決定購買質量更高的產品。
如今,消費者已經不單單滿足於美的需求,更多的是在乎質的保障。即便是90後、乃至於00後,都是如此的消費觀念。
所以,2019年,光靠'快'已經不夠了,腳踏實地才是發家硬道理。
04線上加速線下融合
縱觀國內外服飾零售市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普及,消費者生活方式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加速了線上線下融合。
優衣庫:消費者線上下單後,線下數百家門店支持24小時內便捷取貨;
太平鳥:通過商品、支付等維度打通,支持門店掃碼購、門店自提等新業務;
男裝品牌CommonGender,更是一上市就採用線上線下結合全渠道銷售模式
到了2019年,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或是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等模式已經成為服裝業的大趨勢。
05短視頻、直播盛行,賺錢新路出現
如今短視頻大行其道,比如抖音。
不少人也發現其龐大的流量能為己所用,很多品牌已經開始從短視頻平台導流,就連茵曼、Dior這樣的大牌都入駐了抖音。
互聯網如此普及的現在,過硬的產品固然有能耐,但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也是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環節。
年輕人在哪,哪就有流量,哪流量多,廣告投放目標就在哪。
短視頻和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渠道,將會成為未來5年裡最火爆的宣傳模式。
06個性化、定製化轉變
當所有信息都觸手可得,消費者面臨著更多的選擇,他們會更希望能夠基於個人需求來自己掌控購物。
且隨著90、0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的喜好、習慣和需求都有著新的特點:更注重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未來品牌可以以大數據為依託,針對個體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
就像服裝Stitch,已經開始根據演算法和造型師建議,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裝與配飾推薦--
在Stitch買衣服,你只需要登陸它的網站,填寫一個關於個人時尚偏好的問卷調查,包括尺碼,顏色,樣式等。
有了這些信息,StitchFix的專業時尚師,就會人工挑選5套服飾組合搭配,免費寄給你。
然後你可以在家試穿,把喜歡的留下,不喜歡的免費回郵即可。款項就由StitchFix自動從信用卡里扣除。
這種演算法式個性定製,讓StitchFix光在2018年一年,就賺了3800萬美元!
07底線重視,品牌集體下沉
一邊是幾近飽和的一二線市場,一邊是還未完全開發的的三四線城市,對國內服裝來說,三四線城市已經成為了一塊誘人的蛋糕。
成立三年即登陸納斯達克的拼多多,率先撬開了下沉市場的大門。緊接著,趣頭條的上市又再次證明了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品牌下沉。
除了早期在三四線市場發家的海瀾之家、安踏、森馬、以純等本土品牌外,很多一二線品牌也開始來分一杯羹:
拉夏貝爾計劃在3年內募資新開店3000餘個,重點投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進一步提升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力度。
08顏值第一,產品店鋪缺一不可
人們越來越注意自己的顏值,也越來越願意把消費支出花在,給自己帶來美的感受與體驗的商品和店鋪上。
現在店鋪同質化特別嚴重,差異性不大。所以,產品上很難給到顧客新鮮感和奇特感......
正是因為這樣,現在的店鋪如果不在空間和視覺上為顧客製造新奇的美感,就很難在同品類中突出。所以,美已然成為了各大店鋪最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