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紡織行業產業鏈

紡織行業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0-11-28 20:01:54

❶ 請問去日本留學學什麼專業比較合適

應屆高中畢業生去日本還是有優勢的。我是這個月就要去日本留學的,去年剛高中畢業。

日本的醫學挺發達,還有就是學些美容醫療方面的會很吃香。不過現在決定還還有早了,一般是先去日本念1-2年的語言學校,再參加那裡的留學生高考。至於那裡的大學國內認不認可么,那要看你考的什麼大學了。稍微知名點的還是不錯的。不然你還可以讀研。出路不錯啊。

我參加過高考,碰巧從我們這次開始都需要高考的成績單。不是說要看你成績如何如何好,就是想知道你有沒有用心去讀書,看看你的高考是否達到了大專的分數線。不過沒什麼的。我還是希望你能去考一下高考,這樣對你有好處。另外去日本要有200課時的日語學時證明。最好在去日本前能考一下3級或4級,這對你以後大使館來面試也有好處。

等你高考結束後就可以開始去找找信譽可靠的中介咨詢,辦理了。現在日本對留學方面都抓得比較緊,尤其是東京和大扳。你的經濟條件和學歷方面都很重要的。

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可以發消息問我。^^

❷ 鹽城支柱產業是什麼

落後的工業為主 汽車的公司也有很多, 只是在當地的宣傳還不錯, 其實外邊人都不怎麼看的,

❸ 誰可以推薦一本介紹關於紡織業整條產業鏈的書

一本書根本搞不定 一個紗線都好幾本書呢
人家紡織專業的學生學四年都狗屁不通

去中國棉紡織信息網看吧
他們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紡織產業鏈的網站。
通過了解產品和市場 能幫助你最快的了解紡織行業。

具體的學習方式是:從源頭(應是棉花,短纖之類)-紗線-坯布-面料-紡織工廠-紡織機械。這樣了解起來 循序漸進 會很快入門的

❹ 上游產業的產業升級

又稱「產業結構升級」,指產業結構從技術層次低的結構形態轉向技術層次高的結構形態,從生產率低的產業佔主體轉向生產率高的產業佔主體的結構形態。指以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生產率全面提高為目標按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通過技術進步的作用而促使產業結構質態的根本改進和整體水平的進升。產業升級既有在一、二、三產之間的突破與升級,也有從各產業內部,延著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突破與升級。後者一般可以理解為從中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升級,或從中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延伸。升級的目的一般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掌握核心資源,拓展利潤空間;或者另一方面是為了擺脫舊的生產方式,掌握某方面的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分別以中國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中的三個行業為例。
紡織品業歷來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提供了龐大的就業支撐,同時也是出口排名靠前的產業,內需不振,出口方面由於遭遇反傾銷、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手段,紡織企業效益連年下滑,造成了沿海大批的紡織服裝企業倒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競爭優勢僅限於下游產業中勞動密集型的成衣生產環節,即中國紡織產業的競爭優勢具有相對性和局部性的特點。紡織產業的產業鏈很長,其上游產業(包括纖維的開發)和下游產業中的市場銷售環節均屬於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發達國家憑借自身雄厚的財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一直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為提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士氣,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了產業升級的兩條路徑:一是加強紡織服裝上游面料企業的研發能力;二是推行創意興業,著力打造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原創品牌,設計師品牌,將以往薄弱的上游服裝設計產業的能力壯大起來。
LED產業是中國「十一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要發展的未來主導產業,但中國在LED上游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已經使產業發展面臨瓶頸。LED產業鏈主要包括外延片生長和晶元製造的上游產業、LED器件和LED封裝的中游產業和LED應用的下游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形成從原材料、外延生長、晶元製造、器件封裝、應用產品和配套、設備儀器儀表等較完善的產業鏈。令人遺憾的是,應用產品和配套企業佔了絕大多數,最少的是從事外延生長、晶元製造的企業,研究單位和生產企業總共只有40多家。這樣的產業鏈分布表明,中國的LED企業仍大都集中在應用和封裝的產業鏈下游,上游產業力量弱小,整個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高光效、高可靠的LED應用產品所用的高檔外延晶元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高光效的功率型晶元目前尚無國內廠家能夠提供。為了加快實現LED產業的根本突破,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成長,針對中國LED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政府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和調控能力,整合調整分散重復的研究機構,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項目,通過引導和宏觀調控辦法,集中資源擴大LED上游產業化規模的發展思路。同時,在未來,著重加強LED技術基礎研究、開發,下大力氣支持關鍵設備和基礎原材料國產化,並加快上游LED外延、晶元領域的專業人才的培養。

❺ 邳州經濟與江陰比較如何

邳州
一、邳州經濟開發區概況 邳州經濟開發區創建於2001年,2006年5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57.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7平方公里。開發區實行「一區兩園」模式,即開發區設立板材傢具與環保化工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兩個園區。板材傢具產業園和環保化工產業園四至范圍為:南至長江西路(含徐塘電廠),北至紅泇路,東至建設北路,西至運河及分洪道,面積約42平方公里,包括:原運河鎮徐塘辦事處的徐塘社區、吳閘社區、馬場社區、五楊社區、八楊社區、邵場村等6個村居及戴圩鎮劉庄村、林子村、曲坊村、紅旗社區、戴場村、寨墩村、楚埠村、東耿埠村等8個村居。園區區位優越,隴海鐵路、京杭運河穿區而過,霍連、京滬、京福、寧徐高速在此縱橫交織,交通十分便利。近年來,我們高標准建設,全力創優投資平台,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近30億元,核心區實現「七通一平」,行政辦公、商貿流通、生活休閑等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已成為蘇北最具投資潛力的開發區之一。中集集團、金鳳凰國際傢具、恆鑫化工、台灣富山醫療製品、美國葆月嬰兒用品等大批重點企業建成投產,目前,全區累計落戶工商企業519家,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23.8億元,外資企業69家,實際到賬注冊外資1.51億美元。
二、邳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產業介紹
全力打造 「五大百億產業集群」
邳州開發區已初步形成板材傢具、冶金機械、環保化工、食品醫葯、電力能源等五大支柱產業,力求五年時間打造「五大百億產業集群」。一是板材傢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今年產值將突破200億元。二是冶金機械產業迅速壯大。全國循環經濟示範點、亞洲最大的鉛再生企業江蘇春興勝科集團上市在即。三是環保化工產業規模初具,重點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四是食品醫葯產業提檔升級,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五是電力能源產業基礎雄厚,成為邳州重要的支柱產業。重點建設三大特色產業園區

一是充分依託雄厚的板材資源和工業基礎,大力發展板材傢具產業,全力打造中國(邳州)國際環保傢具城。傢具城佔地18平方公里,於2006年全面啟動,是一座集傢具製造研發、檢測、博覽、商務、物流、辦公、文化、生活休閑為一體的大型產業新城,建成後,可入住大型傢具製造及配套企業300餘家。為了快速推進傢具城建設,我們連續在邳州成功舉辦了中國傢具戰略發展高峰論壇、千名傢具商看邳州等大型招商活動,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傢具集團紛紛搶佔先機,已落戶大型傢具及配套項目67個,投資總額近百億元,其中金鳳凰傢具城、傢具國際博覽中心、中國科技木業城、總長12公里的傢具商業一條街等大型傢具商貿展覽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國家質檢總局授權建設的國家木製傢具及人造板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邳州落成,這是全國唯一一家人造板及傢具質量檢測中心,標志著邳州板材傢具業發展有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下一步,我們圍繞拉伸傢具產業鏈條、升級傢具城功能、提高產業競爭力,加大引進傢具商貿物流、設計研發、五金油漆、海棉包裝、倉儲運輸等傢具及配套項目。
編輯本段
優惠政策:

一是凡符合產業規劃的傢具及配套龍頭項目,進入傢具城規劃區的,保證優先供地;二是租用開發區建設的商務廠房的,根據投資額,可以適當免收一定時間的租金;三是租賃邳州傢具商業一條街或金鳳凰傢具集團展廳,面積較大的,3年內租金全免;四是項目建設過程中,凡涉及邳州市政府下屬有關部門收取的各項行政規費全免;五是自盈利之日起,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實行「二獎三減半」;六是信貸上給予適當政府貼息貸款,並積極協調有關金融機構,為投資者解決信貸問題;七是企業享受邳州市重點企業掛牌保護。
二是充分利用豐富的煤炭和電力資源,大力發展可治理的精細煤化工產業,加快建設環保化工產業集聚區。化工產業集聚區位於開發區西部,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已經徐州市政府批准,熱力發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邳州港是國內最大的煤炭中轉港,煤炭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我們依託港口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目前,區內已入駐30萬噸甲醇、20萬噸醋酸和2萬噸酚醛樹脂等10個項目,投資額32億元,環保化工產業規模初具。我們將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強化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醋酸纖維、醋酸乙烯、醋酸乙酯等項目,加快發展上下游及配套企業。
三是依託東區雄厚的基礎優勢,精心打造台商工業園,重點建設以家居、紡織服裝為主的輕工業集聚區。輕工業集聚區位於開發區東部,規劃面積17.3平方公里,區內用地充足,產業基礎雄厚。強靂家居、伊思達紡織等40餘家台資企業集聚,台商工業園初具規模。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引進家居用品、紡織服裝、醫葯食品等項目,全力打造蘇北外向型經濟示範園。
江陰
江陰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重點開發區。2002年10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又賦予江陰經濟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的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11年6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江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定名為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開發區共累計引進項目820個,其中外資企業210個,累計協議注冊外資30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18.5億美元,累計完成工業投入114.95億元。2005年,全區引進外資項目30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18個,完成協議注冊外資4.2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1.1億美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53.5億元,三產營業收入290億元;工業投入35.9億元。
編輯本段
發展優勢

外資集聚
——外資集聚效應明顯
港台地區仍然是江陰經濟開發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區內匯集了港資企業58家,台資企業57家。但是,近幾年來,歐美、日韓資本進駐勢頭強勁,全區擁有歐美企業48家,日韓、東南亞企業47家。成功引進了興澄特鋼、貝卡爾特、瀚宇博德、福匯紡織、啟新紡織、中糧麥芽等50多家超千萬美元項目,其中超億美元項目6個。荷蘭DSM公司,芬蘭科尼公司,比利時貝卡爾特,日本JFE商事、日棉、東棉、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以色列化工集團,香港中信泰富,台灣華新麗華,中糧、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戶園區,其中已有近10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特色鮮明
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金屬新材料、高檔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和石化、IT、機械製造等新興優勢產業。210家外資企業中,有金屬新材料項目27個,機械及配件項目42個,IT項目48個,高檔紡織服裝類項目38個,輕工類項目20個,化工類項目14個,生物醫葯項目5個,服務業項目16個。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為開發區第一大產業,建立了以興澄特鋼為龍頭,由貝卡爾特鋼簾線、華新鋼纜、法爾勝特鋼製品、川電鋼板等企業組成的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這一產業2005年實現的利潤佔全區70%以上。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功能凸現
科技創新載體日益完備,2004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成立運行;2006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園一期4.5萬平方米主樓將交付使用;去年9月,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由省人事廳批准成立;長江國際科技園區目前正在規劃設計。至2005年底,創業園已累計引進研發企業22家,開發新產品35項,申報專利19項;已引進留學人員16個、博士16個、碩士20個。創業創新環境逐步形成,先後出台了加快高新技術創業園建設的優惠政策、創業發展資金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鼓勵和扶持留學人員和國內科研人員入駐創業,對入駐企業進行注冊補貼和專利申報獎勵。
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日益優化
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經濟開發區基本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完備,擁有出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海關直通式監管點、高新技術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平台,凝煉了「馬上辦、辦上馬」的開發區精神,營造了寬松宜人的創業環境,形成了靈活高效的服務體系。對現有規模重點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提供契約式服務;提供「一個頭審批、一站式服務、一個口收費、一個人負責到底」的一條龍服務;在關務、檢務、商務、稅務等方面實行全程式服務;對進區企業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實行保姆式服務。
發展戰略
——統籌發展富民為先
堅持一手抓開發建設,一手抓富民安民,正確處理好拆遷安置與就業保障的關系。就業方面,搭建了管委會、辦事處、社區三級管理網路,在區內建立3家職業介紹所,每個社區配備就業援助員,為被征地農民提供就業信息,開展定向培訓,2005年幫助3000多名本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保障方面,對3.5萬名被征地農民全部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從去年8月起,又開始推行城保、農保並軌制度,提倡「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業」的保障新模式。
完善機制
——機制體制日益完善
遵循「小政府、大社會」,「小管理、大服務」的原則,圍繞「行政行為法制化、政府服務國際化、機關效率高效化」的目標,近年來,江陰經濟開發區對用人機制、運作機制等作了大膽探索。全面實行全員聘任制、工資浮動制、競爭上崗制、公推競崗制等用人制度,逐步嘗試末位淘汰制、否決匯報制等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機制。同時,導入市場機制,把開發區當企業來經營,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建設模式。

❻ 株洲紡織服飾產業鏈在全國服飾產業中居於什麼位置,求助

株洲紡織服裝

產業鏈在全國服飾

產業鏈上是沒有什麼位置的,

因為株洲服飾。

可以說99%的這人都不認識吧。

❼ 溫州的專業化市場

1) 概述 Say all

溫州,這些年來一直是全國最受爭議的最具傳奇色彩的地區,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改革的創舉中國的經濟的奇跡。有人說: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哪裡就有溫州的商品,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166個國家和地區有溫州出口的商品。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建立多元化外貿格局,把生意做到全世界,是浙江溫州企業近年努力追求的目標。
據了解,目前與溫州企業有過頻繁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我國的香港、台灣以及西歐、美洲、中東、獨聯體等地區的國家。特別是去年以來,溫州的外貿出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俄羅斯、歐盟、美國、匈牙利、香港等,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34個。去年,溫州對亞洲的出口為4.6億美元,同比增長80.4%;對非洲的出口1.1億美元,同比增長85.1%;對歐洲的出口為6.8億美元,同比增長91%。今年上半年,溫州外貿出口形勢更加迅猛,僅1月份出口就突破1億美元。 目前溫州境外企業已有50多家。在未來的5年裡,溫州還要根據一些國家的工業發展特點,讓一部分優勢企業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或辦專業市場,把溫州的技術、設備和服務帶到國外市場,以彌補國內資源和市場的不足。
隨著中國加入WTO,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給溫州的外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2) 市場進入方式 The way of enter market
溫州的外貿產品主要通過幾種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一是通過「僑貿」。有一大批海外華僑,市場敏感性及故土觀念很強,不少在當地積累了一定資本後從事國際貿易,並將溫州的經營模式引向國外,有的已經發展成為國外大型零售市場的供應商。如在義大利羅馬就有500多家溫州華僑經營的服裝貿易公司,年銷售額達50多億美元,有一條緊靠火車站的「維多勒」服裝街,這條街上服裝絕大部分來自中國溫州。阿聯酋迪拜、西班牙馬德里、匈牙利布達佩斯等城市,有大量市場,都由溫州人在經營。溫州外貿出口源於上個世紀90年代,依託產業及僑鄉優勢,一些企業看準國際市場,利用當地華僑資源,開始外貿出口。
第二種方式通過國際貼牌加工方式,主要是服裝企業。不少企業早幾年就開始做OEM使產品走出國門,近年來,不斷有國際品牌加入,庄吉、華士、法派等企業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國外品牌OEM生產企業。三是優勢龍頭企業和國際知名服裝公司合作,採取高起點國際規范化「嫁接」,藉助國外管理模型、品牌運作、營銷網路、文化傳導做「跳板」,躍進國際市場,如夏夢與義大利傑尼亞合資。
(三)主要優勢 Main advantage

溫州外貿有相對比較優勢,近20年伴隨著溫州企業發展形成了高度專業化分工、社會化配套的產業鏈,是溫州產業發展進程中最大的競爭優勢,行業鏈完善,分工細致,進入產業成本底,可以產生低交易成本,勞動力流動自由,企業容易找到技術對口的人才,信息共享,可降低資源的浪費,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市場信息的變換,產業的整體發展能引起政府的重視,同時又有利於產業發展。區域產業集群又使溫州外貿企業在信息、原料采購、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形成別人無法替代的優勢。
(四)主要問題 Key problem

但由於起點低,溫州外貿也存在許多問題,正遭遇一個發展「瓶頸」,從總體看,出口渠道窄、等單子做和純加工等被動因素及許多問題制約著溫州外貿的發展,無序競爭和低、小、散狀況亟待改觀,資源有待整合以尋求突破。
1、土地「瓶頸」日益突出。溫州的很多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溫州土地資源有限,由於外貿企業起步晚,近幾年發展後,征地困難,導致企業規模小而散,租用廠房或廠房狹小,無法形成規模生產,旺季時無法滿足需求,失去了不少大宗外貿訂單,有點企業一年只能完成總訂單30%左右生產,
2、出口渠道單一化,造成客戶群類同化,使得溫州外貿長期在低端徘徊,據商會統計,外貿訂單51.9%來自華僑,25.9%來自國內貿易公司,直接與外國客商貿易僅佔22.3%,目前華僑訂單特點就是低檔低價,外貿企業以中小型居多,技術含量普遍不高,壓價競爭現象也比較嚴重,產品創新能力不強和管理相對滯後,絕大部分企業還處於等單子做的被動局面,企業缺乏設計力量,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客商手中,多數企業靠手工勞作,利潤少,企業只能賺取廉價加工費,這種狀況形成了溫州生產低成本低檔次產品的形象,只能依賴只需低端產品客戶群,極大地制約了向中高檔產品躍進整體產業發展規劃。
3、此外,華僑貿易很多是通過非正式渠道出境,貨款回收也存在很大隱患因素。同時,企業間人才競爭又使得勞動力特別是技術工人成本增高;而大多企業在管理上與外商要求相距甚遠。
二、寧波外貿特點分析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
寧波,是浙江的一個大市,也是浙江的貿易大市,由於其優良的產業基礎和交通優勢,使其成為浙江外貿的領軍人。許多行業在省內甚至全國具有行業優勢。寧波在對外貿易的表現也非常槍眼。
但是寧波外貿和全國許多先行地區一樣,正逐漸暴露出問題,增長勢頭有所回落 。這一切都一掃寧波出口增幅連續5年高於全國、連續21個月高於全省水平的「出口健將」形象。同時,全國1、2月份累計貿易逆差達79億美元。全國在一兩個月內出現這么高的貿易逆差額,是近10年來的第一次。 原因何在?
冷落了一般貿易 Unfrequented the General trade

1.「出口退稅的效應還沒有顯示出來,要到今年下半年至少是4月份以後才能看出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這樣對記者說,因為「企業現有的合同是以前簽的,而且地方超額分擔的部分還沒有開始退,還沒到掏錢的時候」。
2.此外另一個結構性影響是寧波公司多為收購生產企業的產品再出口,外地產品在寧波出口中的比例已佔到45%。
3.生產地政府向生產企業征稅,卻由產品出口城市為其承擔25%的出口退稅,這在口岸城市看來顯然是不劃算的。故而寧波各縣(市)、區對外貿公司的制約性措施也逐漸增加。 。
問題的根源是新的退稅政策使得「外貿流通機制好的出口地為出口做出了貢獻但卻不堪退稅的重負」。不只是寧波減速,大連、深圳、青島等口岸城市的出口增幅都在減少。建議「加快征退稅制改革,就是形成誰征(稅)誰退的機制,不能說人家征稅卻讓出口口岸退」。
(二)加工貿易瓶頸 Bottleneck of processing trade
寧波的出口具有「一般貿易比重高、外貿公司比重高、紡織服裝和一般機電產品比重高」的特點,出口的「三高」特點使得全國平均下調3%的出口退稅率在寧波變成了下調3.5%。

產生貿易逆差的另一短期因素是近年來原材料的漲價。中國的原料、能源進口暗合國際貿易理論中的大國模型(標準是進出口量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並非指國家大小)。近年國內需求的增大使得國內資源供給量不相稱,於是對國外進口的需求就越來越大,而與貿易小國進口量小、不影響國際市場價格不同,中國作為進口大國,需求量的增加也助長了進口價格的上漲。 占寧波出口75%以上的機電、紡織服裝產品所需原材料中,鋼材價格自2002年8月以來已上漲70%至90%,塑料價格漲幅達40%以上,紡織原料漲幅也很高。統計局數據表明,前兩個月寧波工業原材料采購價格同比上漲15.33%,工業品出廠價格則上升3.91%。「寧波製造」在國際市場的開疆拓土中得心應手的武器就是成本低廉,而這一優勢的弱化勢必會影響到其尚未成功轉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溫州外貿優缺點比較分析及發展建議Comparisona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 and weakness of wenzhou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uggestion for how to development

比較溫州和寧波的外貿特點,我們可以發現兩者既有共同點,又相有特色。寧波作為浙江外貿的先行者,有許多經驗和教訓是值的我們溫州借鑒的。溫州的外貿其潛力是不可估量,但是我們也要正確認識自我,避免走歪路錯路。

優勢方面advantage

我認為不論溫州經濟的優勢還是溫州外貿的優勢,最大程度上是體現在溫州人上。
溫州人天生的商業才能,創新精神。回顧十幾年溫州的發展的,這點體現的很明顯。由於溫州地處偏僻,歷史上受國家政策束縛較少,形成了溫州人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改革開放以前溫州一直是一個貧困潦倒的窮鄉僻壤,溫州人為了生存不斷革新,精打細算。這一切都沉澱為今日溫州人的特徵。
溫州人龐大的國內外營銷網路。由於從前的努力我們在國內形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購銷網路。就外貿而言,溫州龐大的華僑數量,成為現在和今後溫州外貿發展的一個基礎,是我們更大更強發展的地基!就現在而言,溫州乃至全國的外貿很大部分都是依靠華僑,這是我們寶貴的資源。溫州是一個僑鄉,華僑數量相當可觀,並且溫州華僑在海外的成就也是非常傲人的。溫州外貿只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利用海外關系積極發展海外客戶,國際貿易的前途是非常美好的。
溫州民間資本的充足,和特色的金融情況。這使溫州企業顯的很「活」,能較好地擺脫民營企業資金困難的問題。能及時准確地做出適合市場的調整。溫州幾乎都是民營企業,從事外貿生產的也是民營企業。由於中國金融制度的問題,貸款門檻高,手續繁瑣,使許多民營企業望而卻步,我國許多民營企業的襖折很多都是因為資金問題。溫州民間資本充足,民間借貸活躍,使溫州企業在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革,產品換代,資金周轉時能較好的調動資金。
溫州原有的經濟基礎,雖然他們中的很多已經顯現老態,但是只要進行科學的改造,依然可以從震其夕日雄風。溫州的外貿產品主要是服裝,打火機,工藝品等輕工業產品,雖然這些都屬於夕陽產業,發展的空間有限。但是只要溫州企業產品提高檔次,走精品之路,依然可以創造豐富的剩餘價值。

劣勢方面 weakness

和優勢一樣,溫州外貿的劣勢和問題一樣明顯,甚至可能比優勢還要突出。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溫州自身的問題。
地理條件的制約,這包括很多方面如,最主要的是交通,資源。很多人都說到過了,交通條件的落後已經是老大難問題了,溫州外貿之所以不能超過寧波和交通有著不法割捨的關系,一個北倫港就讓很多溫州人又愛又恨,甚至講話都變的酸溜溜。外貿可是個對交通運輸依賴很大的呀!資源問題也一樣,溫州地區可是說是一個不適合經濟發展的地區,土地稀少,能源短缺,甚至連人力資源也少的可憐。這必然會讓溫州商品的價格競爭力越來越低,這對溫州來說無疑是毀滅性打擊。。
溫州人問題,也許很矛盾,我剛大誇過溫州人啊?但我們要全面看問題。說溫州人(當然指的大部分)是爆發戶不過分。溫州自身文化的底蘊就很薄弱,溫州人又很排外,自身素質難免不高。加上新一代的溫州可能會丟掉如勤勞刻苦,勤儉節約等當年賴以發家的好傳統。這使現在溫州人才缺乏,本地人才稀少,外地人才又很難留住。
產業結構問題,都是老掉牙問題(沒意思)。溫州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失去了,勞動密集型經濟已經失去優勢了。雖然產業轉型問題已經別人認識到,也有人開始實施,但是規模範圍不大。可是肯定的說一句如果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檔次,起碼溫州本土的企業將很難生存。
其他大大小小的問題基本都是上面的問題衍生出來的。

(三)發展建議 the suggestion for how to development

如何讓溫州的外貿揚長避短,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學習日本,因為兩者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當然我們的交通條件是遠不如日本的,但我們不妨可以借「北倫」一用。
做外貿,做生意也一樣。就現在而言,我覺的最大的關鍵還是「人」,同樣的條件不同的人來做,結果可能是相差很大。而就做生意而言溫州人在「人」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們要革新思想,不要拘泥於地區經濟,要做溫州人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規避地理條件,自然資源方面的劣勢。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要走出去,去適合該產業發展的地方去,這就是開始在溫州流行的行業遷徙。雖然到現在行業遷徙的並沒使遷徙企業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這是有很多特殊原因的,總的來講科學合理的遷徙是適合溫州企業的發展的。
每個到過溫州的人,對溫州的城市建設無不搖頭。這對來說溫州人有些冤,國家沒給我們一分錢,還在我們口袋裡撈錢,換別地兒早爛攤子了。但是我們得承認我們的基礎建設太落後了,這制約溫州經濟發展,讓我們在從事外貿業務時喪失了一部分的「印象分」。當然基礎設施的建設關系的方面很多,我覺得就我國現在的「國情」而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國家建設個大上海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想建設溫州?不論是政府建設還是社會建設都不是眼前的事。所以其實我們還是得走出去,去那些所謂的「溫室」。
外貿企業自身的問題也很多。其中包括生產性企業和貿易性。生產性企業的問題尤其多,老生常談不講也罷!就何如解決?合並是個好辦法,化零為整,當然合並牽涉的問題很多,但是這是適合溫州企業現狀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規模技術等老大難問題!當然這也只適合溫州的一部分企業,因為合並帶來的問題是很多企業解決不了的,如:人才的缺乏,資料的周轉,企業策略的制定,股東之間的矛盾等。對於大多數的小型企業,我們要就地改革,技術革新是重點。小型企業一定要依靠自己「活」的優勢,船小好掉頭,及時調整策略,走短小精悍的道路,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很多不求革新的小企業,家庭作坊將無法生存。總之一句話: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溫州現在的成績是因為過去溫州適應了改革的變化,對於現在的經濟變化,變則生不變則亡。
還有就是貿易性企業即貿易公司,由於本人所工作的地方是個溫州常見小貿易公司,所以對有規模的公司缺乏了解。大多數的小型貿易公司在海外都有一定的關系,有固定的客戶。現今好的外貿人才的缺乏是個問題,學歷高固然好,但是社會的磨練更主要。在小型貿易企業初中生管著大學生的現象很常見,這難免會使工作縛手縛腳,拘泥於原來的客戶基礎和貿易方式,不敢去突破。這不是目前能解決的問題,等新一代的專業人才成長起來需要給他們時間和機會。

四、結束語 the end
溫州外貿和浙江其他地區外貿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更有其獨特的一面。在目前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壓力很大困難很大,但是機會一樣也很大。只要敢於創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學科合理地揚長避短,溫州外貿的發展是值得人們期待的

閱讀全文

與紡織行業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