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佛教產業鏈

佛教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0-11-28 19:24:41

Ⅰ 佛家說養魚賣魚有因果報應嗎

有的!抄
這也是你的業報,雖然無可奈何,但是的確是一個普遍現象。好在這個佛祖曾經回答過類似的話,意思是,當你因為生計問題而不得不從事殺生(如廚師、屠夫等)、邪淫(如舞女、陪酒女等)的時候,一定要多抽出時間念佛及懺悔,尤其是因你而殞命的眾生,這樣也是方便法門之一。所以建議你在殺生的時候,心裡默念佛號(如阿彌陀佛),沒有人的時候也可以念出聲來,讓這些眾生能夠在臨死一刻受佛菩薩加持,最後在輪回住世的時候憑借佛菩薩的指引,最終再世為人。做到了這些,即使是在殺生,也能最大程度的幫到眾生。
有機會可以在網上搜索佛教電影《孽緣》,講的是潼關附近一個真實的故事,屠夫的妻子學佛,不忍心殺豬,卻被不信佛的老公逼著去幫忙按著豬讓他殺,不得不去做的妻子只好在幫手老公殺豬的同時也默默為豬做三皈依、念佛號,結果受阿彌陀佛眷顧,接引去了西方極樂世界,妻子白日坐化,平地飛升,目睹這一切的老公最終大徹大悟,放下屠刀,也成為一名虔誠的佛弟子。

Ⅱ 積慶寺第一期寶塔的建設意義是什麼

第一期建設世界第一寶塔,打造「吉祥」產業鏈,形成世上藝術瑰寶三寶大殿,構成屈指可數的佛教聖地,吸引大量佛教信徒和遊客到此地參觀旅遊。

Ⅲ 佛教說殺生不好,為啥搞餐飲發財的那麼多,而且很多都是上千億的企業,比如,肯德基,麥當勞等,

先看一個琉璃王誅釋種的故事。
釋迦佛前。迦毗羅閱城裡有一個捕魚村。村裡有個大池。那時天旱水涸。池裡的魚類盡給村人取吃。最後剩下一尾最大的魚。也被烹殺。祗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魚肉。僅那天敲了大魚頭三下來玩耍。後來釋迦佛住世的時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釋種女生下一個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時在釋種住的迦毗羅閱城讀書。一天因為戲坐佛的座位。被人罵他。把他拋下來。懷恨在心。及至他做國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羅閱城。把城裡居民盡數殺戮。當時佛頭痛了三天。諸大弟子都請佛設法解救他們。佛說定業難轉。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用缽攝藏釋迦親族五百人在空中。滿以為把他們救出。那知放下來時。已盡變為血水。諸大弟子請問佛。佛便將過去村民吃魚類那段公案說出。那時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領的軍隊。就是當日池裡的魚類。現在被殺的羅閱城居民。就是當日吃魚的人。佛本身就是當日的小孩。因為敲了魚頭三下。所以現在要遭頭痛三天之報。定業難逃。所以釋族五百人。雖被目犍連尊者救出。也難逃性命。後來琉璃王生墮地獄。冤冤相報。沒有了期。

可見果報應並非在一世就能到來,有可能多生多劫之後才會來臨。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們凡夫不能因為當前沒有看到果報就妄測因果為虛。
龍舒凈土文上說,若要世上沒有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所以只要還發生戰爭,都可以說是殺生食肉的果報。

Ⅳ 佛教中有幾種閉關的方法

閉關,又稱掩關.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時的、定期的功課以及一定時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剋期取證,專心修持某一法門.沒有什麼閉關方法.就是要心靜和冥想

Ⅳ 佛教文化產業鏈都有哪些東西,要詳細的!

佛教,本來是佛陀將宇宙人生的真相教授給人們的教育。在現在某些情況下確變成了產業,是個悲哀!
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典,裡麵包含了,宇宙如何而來,運行的最根本規律是什麼,人的命運如何產生,如何獲得最圓滿的生命等等最終極問題的回答。但是現代大部分人,只是將之當成旅遊或者迷信了。
南無阿彌陀佛!

Ⅵ 單念88佛大遷悔文可不可以消自己的業障

念很多佛菩薩的法號以及心咒都具有消除業障的功德,我不知道你現在指的情況嚴重是多嚴重。大體說來,如果之前沒有刻意親近佛法,沒有做消除業障的功課,就先從最初的入門吧。這個是我的大師朋友給我的指導。我把我的經驗給你。
1、首先要弄明白,業障如何形成、惡業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在以後的生活中避免形成惡業,這部分我建議你在發心除自身業障之前,先讀一讀《太上感應篇》。
2、消除業障的方法有很多,念佛菩薩的法號及咒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發善心,行善事,監督自身的行為避免產生新的惡業,也是不能缺少的,甚至說消除業障的功德更快。真心的祈請佛菩薩,就要毫無疑心,誠心的發願,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敬佛,禮佛,多讀佛教經典去發現更多的行善方便。佛祖愛他的每一個孩子,所以,做錯事不要緊,及時的改正,避免以後再犯,這便是佛家的大乘慈悲心。
3、可以先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法號,找個靜的地方,不讓瑣事打擾你,念1萬遍,靜心,中間不要停頓。如果覺得不能足夠靜心,可以找地藏王菩薩的佛像圖片,或者釋迦摩尼佛的佛像圖片,或者任何你覺得讓你看見能夠靜心的佛菩薩圖片觀想,把他觀想成地藏王菩薩,然後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法號1萬遍。我當時是用自己的佛珠以及劃了一個表格用來方便計數,大約用了不到3小時,還有的人是用計數器。你可以自行方便。
很重要的是,在念菩薩法號時,你要明白,為什麼念,發心很重要,你對已明白罪孽的懺悔以及因果報應的感知。還要明白,菩薩法號的威力,要相信,誠心的祈請菩薩消除你的業障,同時鞭策自己以後多做善事,多行善緣。
4、誠心的讀一讀《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其實就是有點像一個又一個故事,講述著地藏王菩薩的由來,以及輪回中行善及行惡的因果報應的佛教經典故事,作為佛經,他是殊勝的,也請用一種謙卑心來去讀,網上也有很多的視頻,找個好的版本就可以看了,一氣看完最好。他同樣也會幫助你凈化自身,佛經是教育,讓我們學習,並且應用到自身的生活中去,相信這些佛教經典,而不是用懷疑的心去讀。
5、之所以選擇上述的佛教經典以及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法號,是消除我們往生的業障,我們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往生輪回中的業障。也可以說是消除業障邁出的第一步。
6、常頌六字真言,也就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觀世音是佛的報身,他的咒被認為是佛陀對一切眾生慈悲的精髓。正如蓮花生大士是西藏人最重要的上師,觀世音菩薩則是他們最重要的佛和消業本尊。西藏有一句名言說,任何小孩只要會叫「媽」,就會念「唵嘛呢叭咪吽」。這也就是我們常見到的藏傳佛教轉經筒上刻的梵文,轉經筒中則是藏有佛經的,轉經的人們手持轉經筒,口中所頌的既是六字大明咒。每轉一圈,便是相當於誦念一遍六字真言,同時獲得佛經的無上殊勝加持。家中也可以祈請轉經筒,但是供養要花點小心思,這里不再多說,如果真心想祈請,可以追加問題,再進一步解答你。
7、感知佛祖的召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結識佛緣也是在消除業障,凈化自身之後越來越多的匯聚而來的福報。聽聞之佛法也會越來越多,結識的心咒也會越來越多。
8、關於放生:很多人也把放生作為消除業障的一種方式,本身放生是沒有錯的,真心的放生是大功德。但是,現在有很多盲目的放生做法,已經造成了一種惡性的產業鏈。人們去市場花錢買來活魚,活蛇,活的動物,再去做放生,因而更多的商販去捕獲,去打撈,再由人們買去,無形中造成了對動物的進一步傷害。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很多高僧大德也指出,放生不能盲目。我的理解,放生是要做,但是一定是有智慧的做。而且,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周圍的生活,行善無處不在,很多的事情可以用我們微薄的一己之力去幫助到他人他事,記住,點滴匯聚成河。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
9、自身所做的消業功課,最後切記將功德發心迴向,可以迴向給你想要迴向的任何人,可以是你的親人父母,幫助過你的人,但是,最大的發心,便是迴向給世間一切受苦眾生,這也是佛家的慈悲心,是你自身的慈悲發心,具足功德。在迴向時,可以隨心所向,將此所做積累的福報迴向給世間一切受苦眾生,願他們早日脫離苦海,離苦得樂。大體是這樣的意思,你可以多讀一些高僧大德關於佛法的開示,自己多領悟這其中的含義。再次要說,發心很重要,什麼樣的發心,決定了什麼樣的修行。
10、關於這篇回答中有提到的念誦佛經及心咒會招來地獄道的說法,這個說法有點偏激,了解了佛法的最根本精髓,就能明白,佛法的核心是普度眾生的慈悲心。我們在行事的時候,無論在念佛、禮佛,還是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的道理,重要的是保持正覺,正的發心,不是為一己私慾,佛祖便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這也便是常說的,每個人心中都住佛,只要你想,佛便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有些心咒在念的時候是需要經過上師加持的,比如蓮花生大士咒,也就是金剛上師咒,這些咒是不能自己隨便念的。
但是佛菩薩法號以及頌六字真言這

Ⅶ 佛教的十個傻問題,哪位高人幫我解答一二

1,不算命是為了不改變因果,沒這樣講過。(禁止算命,是為了正確選擇職業。。)
2,修行放生是為了轉世福報(付出無所求,才正確)
3,轉世什麼記憶都沒有了,那相當於靈魂已經死了(死的是意識心,還有更高於意識的,第七,第八識)
4,靈魂已經沒了,上輩子做過什麼又和今世有什麼關系(第三個問題已經回答,還有高於意識的東西)
5,仙家修行為了轉世為人,那人豈不是強過鬼神(人是很珍貴的,可你為什麼專講仙家修為)
6,仙家需要食香火供品,那他們有自己的科技(科技估計只屬於人類,科技也只是皮毛)
7,無需回答
8,同上,
9,同上,
10,同上,
你這好多是關於鬼神的,是真問佛法么

Ⅷ 為啥中國的佛教徒里有那麼多亂放生的弱智

莫讓放生變殺生

蔣勁松

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也是符合現代動物保護理念的善行,但是,好事必須做好,放生必須要遵循科學,否則好心可能辦壞事,放生弄不好變成殺生,這就違背放生的本意了。
今天佛教信眾在放生活動中,容易犯這樣一些錯誤:
1.隨意亂放外來物種,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本地物種的滅絕
野生動物在其原本的生態環境中,與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了復雜的相互制約關系,這樣可以保證生態平衡。但是,如果將野生動物脫離其原有的環境,投放到其他的環境中,往往可能會對新環境構成嚴重的生態破壞。所以,世界各國都對外來物種的遷移非常謹慎,嚴密監視,以防釀成生態災難。比如,小巧可愛且色彩艷麗的巴西龜是不少家庭中的寵物,也是許多人願意放生的對象。然而,它卻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據了解,巴西龜會大量捕食小型魚、貝及蛙類的卵、蝌蚪甚至其他本地龜類,這對於本地物種來說簡直就是浩劫,因此,巴西龜只能在野外自然環境和其他生物隔離的狀況下圈養,否則放生變成了殺生。
2.購買動物放生,容易刺激殺生黑色產業鏈
放生的本意是在看到生命要被屠殺,勸解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出錢贖買生命而解救的隨緣舉動。但是,今天由於許多信眾貪著功德追求福報,不去觀察因緣,將隨緣放生變成一種制度化的行為,變成在佛菩薩紀念日、農歷初一、十五等時間節點上可以預測規劃的行為,這就強烈地刺激了追逐利益的商人。他們迎合這些信眾,為放生還捕捉生命、養殖生命。結果真正被解救的眾生有限,而因此受到折磨死亡的眾生更多。據研究發現,信眾每放生一隻鳥,就會有20隻鳥在捕捉、運輸、儲存、乃至放生的諸環節中死去。如此一來,放生反倒是殺生。印光法師曾經明確表示反對佛教徒不去隨緣放生,而非要扎堆趕在佛菩薩紀念日放生的習慣,就是這個道理。
3.買賣野生動物,違反國家法令
傳統社會中,沒有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法律,所以許多慈悲的信眾在看到野生動物被捕捉面臨殺害危險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出錢贖買,這是慈悲的表現。但是,今天野生動物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既然國家已經制定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法令,我們保護動物完全不必再用出錢贖買的方式進行了,而是可以通過向森林公安舉報,用公安人員沒收野生動物再交由專業人士放生的辦法來進行。這才是隨順因緣,遵守國法,有智慧的做法,也是徹底解決殺害野生動物的好辦法。
4.大量放生,超過生態負荷,破壞生態平衡
今天生態環境惡化,可以放生的合適環境越來越難以尋覓。而公眾放生的熱情卻很高漲,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次放生幾十車生命的盛況。顯然,大量生物一次性地在狹小的環境中投放,嚴重超出環境負荷,導致生態失衡。它們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生存所需的必要空間,更不用說眾多生命聚集之處又會招來捕捉者。不僅這些被放的生命難以存活,而且被放生地原本存在的許多生命也會因為環境被破壞而難以生存。
5.不顧生物習性,誤將生命置於不宜生存的環境
將野生動物放歸自然,需要專業人士經過審慎研究,仔細觀察自然環境是否適合所放生物生存,要研究觀察放歸的生物身體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治療,對於被人類救助的野生動物,往往還有一個野化訓練,讓動物重新適應野外生物的一個過程。今天許多信眾放生,很少認真考慮這些問題,往往會將人工養殖生物放生到野生環境中去,常常不去研究生物生活的習性,盲目亂放,發心雖然良善,但是用心不夠,善事做得不認真,最後卻變成壞事。
6.不注意動物檢疫,隨意放生可能傳播疾病
野生動物、養殖動物體內都可能有一些危害動物和人身體健康的病毒、病菌,如果我們不對動物進行檢疫,隨意放生,很可能會造成這些有害的病毒病菌的四處擴散,不僅可能造成野外動物的大量死亡,生態環境平衡被打破,也可能造成人的疫情,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7.不考慮他人安全,隨意亂放有危險的動物
我們放生是要救度眾生,決不能因為考慮不周而損害人類,不能給人類帶來煩惱。許多信眾不考慮人類的安全,喜歡在離人們居住不遠的地方放生一些毒蛇。這就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給當地居民帶來不安和煩惱。甚至有人放生的蛇居然鑽進了村民的家中,弄得村民惶惶不安,放棄農活,全村動員集體出來打蛇。放生引發集體殺生,甚至連當地的動物也跟著遭殃。這真是愚痴的行為。
放生出於慈悲,但是真正的慈悲從來都是要善觀緣起,一定要符合智慧。執著外在的形式,執著自身的福報和功德,而不全心全意從眾生的福祉出發,這種放生不僅是違背科學精神,也是違背佛法本意的。

(作者單位為清華大學)

Ⅸ 怎樣才能把佛教徹底趕出中國

現在除了道和佛這兩個根深蒂固的教派之外,現在的新中國成立後的大多數教派大多數都很偏激,通過洗腦來收斂錢財。

Ⅹ 關於佛教所說的行善和孝順還有食肉問題,請求大師師傅幫忙下。

你的思路很清楚。我喜歡。因為很多人雖然討論這個主題,但對其並不抱「真誠」的態度。

1.行善。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善」。佛經里談到善業、善道等等,但是我懷疑其中有許多太過具體的東西可能是人為加入的思想。這種事屢見不鮮。許多古代宗教的典籍,可能原文只佔到極少的比例。這里就不再多說。所謂的【善】,中國人有句古話,叫「替天行道」。人說的【善】不算數,真正的【善】反倒越是被人們所陌生了。就人的層面,簡而言之,就是要用【外在的關心】去替換【源於內部的掛慮】。人一般內心都有很多曲解的教條,如果某種情況他袖手旁觀,他就會被這些教條折磨,會顧慮其他人如何看他,這就是【源於內部的掛慮】。相反,通過讓別人得到方便而讓自己活得也輕松一些,這就是【外在的關心】。人行【善】,就是通過接近【外在的關心】來擠占【源於內部的掛慮】,正如光存在就會驅散陰影,當思想不再源於自我內部,一個人才能看到其他人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同時也能正確預見是否真正幫到了別人)。

2.孝順。究其本質而言,並不是保護自己父母的利益。父母有自己的命運,通常情況下並沒有力量能去干涉,因為人都是由自己的思想的力量機械引導到其目的地的。也就是,【自種自收】。孝順,是在徹底體察父母為人的本質之後所得到的結論,孝順是一個結論,是一種思想過程。一個沒有徹底思考過自己一生的人是無法【孝順】父母的,因為那樣的話,他將無法確認父母在他的一生中具體處於怎樣的地位,也就無法將自己置身於父母當時所處的境地。如果一個人無法客觀公正地評價這種(些)情境下父母的作為,這些作為的動機還有最後的結局,他將無法產生一種情感,這種無法言說的激烈情緒,就被稱為導致【孝順】這種行為的動機。如果一個人如以上這樣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無論怎樣,他則一定會產生所有構成【孝順】的必要情緒。

你可以從上面看出,人們的行為充滿機械性,並由自己的思想而引導至特定的目的地。忽視實際情況而為自己安放一個頭銜,這樣評價人並不誇張。證據就是,即便是一個對待自己的伴侶最為刻薄的人,也會說,自己實際上是【愛】著對方的。無論是【行善】,還是【孝順】,都有賴於達到一種特定的精神狀態,或具備特定的情感元素——換句話說,必須付出自己的辛勞而改變自己的狀態——才能達到。

3.食肉。和前邊的道理一樣,改變任何一項行為,都必須付出努力。這種努力的本質,也就是生命的本質,那就是想要獲得的力量和為得到這種力量而克服的困難是成正比的。不食肉是結果,你必須找到這個結果所對應的原因,才能得到這個結果。而你的做法是,當你得不到結果時,你就折磨自己,並為這種折磨安上一個高尚的頭銜。如果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那你一定是個精神上疏於勞作的人。因為找到一項結果對應的原因,是一種精神上的勞作,不能期望從生活中直接得到此印象的果實。當你透過自己的努力,准確地處於與某項行為的原因相應的精神狀態,那麼此項結果也正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達成。這正是【想要獲得的力量和未得到這種力量而克服的困難成正比】,只不過不是在天地里,而是在精神的土壤里。

4.念佛。念佛是以一念代替萬念。究其本質有二。一是佛的名號,二是以一念代替萬念。佛的存在是一個真理,佛是因中之因,如果這個陳述是真實的,那麼造成這語言陳述的思想波動就直通真理之所在。通過不斷加強這個陳述,這種思想波動也就被加強了,因為思想波動是因,而語言是果。有些人在生前就能見到【佛】或者說【實相】,是因為他們進行了大量的重復,使得他們的思想聯通到並據以獲得極樂世界的美景。如果你不能支配自己的思想,你連一隻筆都拿不起來。一切的關鍵都在於控制並聚焦思想。思想是因,而行為是果。你腦子里有恐怖、愧疚或者其他惡劣的印象,這些印象必須被念佛的念頭所代替。當你每天睡覺前想的最後一件事,當你醒來的第一件事都是【念佛】,並在其他的時間讓【念佛】恆久地在你思想中占據空間,你就達成了控制思想的能力,你可以讓自己聚焦在任何一個想要聚焦的念頭上。當你念佛的時候,如果你思想波動中所夾帶的是恐怖、愧疚、暴力的情感,這些情感就會扼殺正確的思想波動中所包含的生命的種子,結果將是一無所獲。

閱讀全文

與佛教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