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中國的模具製造業是很發達的。我認為學習模具製造英語應該會。因為不少模具專業用得到的軟體都涉及英語。在國民經濟中用到模具的行業不少,常常接觸模具的有沖壓、鑄造、鍛造、注塑、玻璃、陶瓷......所以你應該對這些成型專業都有個概括的了解----了解各種專業的工藝和模具結構特點,同時應該深入鑽研一到兩種成型工藝,達到這個專業的行家裡手的水平。在多學習理論的同時應多觀察多實踐。不論從事哪種模具工作,空間想像力的天賦和培養都是不可少的,如果這種能力不過關,趁早別踏入模具行業。現在不論做什麼模具都離不開設計、編程、數控加工,而這些每個環節都要求電腦知識過硬,所以現代模具專業的電腦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設計需要工程制圖(二維的)和三維造型的軟體,如OutoCAD、pro/E、UG、solidworks等等,編程也有不少編程軟體、數控加工應該熟悉數控機床的基本原理並積累操作經驗。以上主要是現代加工的工序。其實,各種模具製造的還應該知道各種模具材料知識----選用和處理。了解普通機床的加工過程和工藝。總之不論從事哪種模具都應該從設計到材料到加工的全過程都應該清楚。模具行業的潛力是很大的,關鍵是你應該以一到兩種為主學的精,技術過硬。如果將來想自己創辦企業,還需要懂經營管理,懂得如何開拓市場,爭取客戶,降低成本,吸引人才,這樣才能有發展潛力。
㈡ 我國模具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前景又怎麼樣啊
模具是工業生產的基礎工藝裝備,被稱為「工業之母」。我國模具行業發展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東南沿海地區發展快於中西部地區。而且我國模具設計製造水平在總體上比德、美等國家落後許多,在加上產品質量和標准化水平不高。
我國模具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持續增長,機遇與挑戰並存。
㈢ 未來模具行業發展趨勢
有志者事競成....
㈣ 模具的產業現狀
根據我國模具業協會經營管理委員會編制的《全國模具專業廠基本情況》統計,我國模具以平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長,高於國內GDP的平均增值一倍多。其中,鑄造模具約占各類模具總產值5%,每年增長速度高達25%,發展十分活躍。
我國模具產業的發展給予製造業以有力支撐,同時,製造業的發展也推動了模具產業的發展。我國也成為模具生產大國,國內的模具生產廠家已增至2萬余家,從業人員大約100萬人,模具年產總值已達到550億元人民幣。但是,我國的模具機床業產業仍「大而不強」。雖然目前我國模具行業以每年巨大的進出口總額被譽為全球「製造大國」,但由於技術人才等因素的制約,都相對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因而高端市場對國內模具企業而言,經濟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
行業協會是相關的企業為了自身發展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性的社團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重要的中間組織,行業協會具有協調市場主體利益、提高市場配置效率的功能。因此,推動行業協會的建設,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模具行業要獲得長足的發展,推動模具行業協會的建設必不可少。
一些高水平的模具所佔比重已達40%左右,這些模具的特點是復雜、精密、大型、長壽命。例如,有的模具單套重量可以達到125t?有的精密多工位級進模壽命達3億沖次、0.001mm的精度隨著模具零件行業精度化要求的不斷增加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些零件的加工精度會達到lμm以內。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得到提高,新技術、新工藝得到了廣泛推廣。例如模具的自加工技術以及模具的柔性、集成技術?模具的結構設計系統、大型級進模、先進模具製造技術和三維設計技術的研發?沖壓工藝設計系統、逆向工程和車身模具數字化製造系統等,這些都離不開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大力發展和推廣。 我國模具工業不斷發展,然而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我國模具工業一直忙於擴張,從而忽略了市場調查、了解客戶需求,致使高端模具成為中國模具產業的短板,中國市場所需的高端模具大部分依賴進口,而國內卻有大量的模具產品出庫無門、大量擠壓,造成了嚴重的供需錯位局面。
㈤ 現在的模具行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模具行業的發展是越來越使用新的加工技術,使模具加工進入電腦編程,數控加工,減少人工加工。使模具的加工精度越來越高,加工的效率也越來越高,模具加工的周期越來越短。
㈥ 模具以後的發展前景會如何
模具行業,個人覺得還算不錯把!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物件的成型都需要模子,而這個模子就得靠模具的每個工種一步一步的成型:設計、編程、CNC、車床、刨床、銑床、磨床、電火花、線切割、放電、拋光、鉗工等!沒有他們,哪有現在那麼多品種的外形啊!
只是說實在話,模具行業雖然好,但是不僅你一個人去學,競爭也是有的,只要你有技術,能很好的處理好人際關系,相信你的模具行業還是蠻不錯的!
㈦ 模具行業的前景
一、模具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中國模具市場前景廣闊
模具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已應用領域對模具提出的更多和更高要求,使模具工業發展速度快於其他製造業的發展速度已成為普遍規律,目前世界模具市場供不應求,近幾年,市場總量一直在600~650億美元之間,而我國模具出口尚不到8%,「十一五」期間完全可以擴大這個份額,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模具製造業逐漸向我國轉移以及跨國集團到我國進行模具采購趨向日趨明顯,外資和民營資本繼續看好我國模具行業,我國模具行業機遇大於挑戰,未來國際模具市場前景廣闊,我國模具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2、模具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當前,我國面臨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發展中國家價格優勢的雙重壓力。工業發達國家模具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實力,在中高檔模具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隨著他們逐步進入我國,對我國的模具工業形成了巨大挑戰;印度、泰國及東歐一些國家,近年來模具工業發展也很快,而且其模具的價格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模具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優勢會逐步削弱並最終消失。羅百輝指出,中國模具企業必須在技術、管理和人才培訓方面下功夫,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模具製造技術,提升高端模具產品開發能力,調整模具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我國模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模具行業發展速度持續增長
我國國民經濟在「十一五」期間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給模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宏觀支持。汽車、IT電子信息、家電、OA辦公設備、機械和建材行業、航天航空、電動工具都是模具需求大戶,僅以家電和電子信息行業為例一台電冰箱需用模具生產的零件約150個,共需模具約350套;一台全自動洗衣機需要模具150多套;一台空調器,僅塑料模就需20套;每個型號計算機約需模具30多套,加上與其配套的列印機,單台需模具20多副;還有筆記本電腦、網路機頂盒將有幾千萬台的市場。目前由於機型多為國外開發,模具進口較多,隨著我國自行開發能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模具需求量也將大幅度增加。可以預見中國模具行業將在良好的宏觀環境下得到快速發展。
4、模具行業機遇和挑戰並存
一方面國際國內形勢為模具行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而另一方面模具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挑戰,除了國際競爭外,在國內,蕭山、上海、深圳等地都將大力發展模具工業,如蕭山友成模具公司的年銷售收入達到了2億元,是日本專業模具廠友成機工的獨資企業,主要從事汽車及家電用模具的生產,目前正在蕭山市政府支持下計劃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黃岩模具行業在管理、設備、技術上也已經走在全省前列;模具年產值30多億元的溫州市,正在醞釀模具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由5家模具龍頭企業聯合組建的恆田模具公司,投資2億元建成設模具技術中心,獲得政府的重點支持;曾是全國模具行業龍頭老大的上海,欲重振昔日雄風,由市經委主抓的上海市模具中心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一個佔地面積1500畝、現代化的模具工業園區不久也將展現在人們面前;蘇州提出在高新區建設一個高水準的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模具產業基地的構思,佔地面積達2000畝;華南理工大學與廣東方達集團簽署協議,准備將東莞市模具重鎮長安鎮打造成華南地區重要的模具研發基地;深圳市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明確將模具列為先進製造業之首,投資約60億元建模具工業園;重慶市投資50億元,打造中國最大、標准最高的汽車、摩托車模具產業園,計劃三五年後,年產值達30億元;汕頭塑料機械模具總年產值超100億元,目前約有塑料、機械及相關的模具企業共3000家,大部分企業全套引進德國、法國、義大利以及台灣地區最新的數控模具加工設備,大大提高了產品技術性能和質量檔次。國內還有其他不少省市(江西南昌、陝西西安、遼寧大連、山東煙台、河北泊頭)紛紛抓住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大好機遇,創建模具園區,醞釀模具工業進一步升級。
二、模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模具市場全球化,模具生產周期進一步縮短
模具市場全球化是當今模具工業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模具的購買者和生產商遍布全世界,模具工業的全球化發展使生產工藝簡單、精度低的模具加工企業向技術相對落後、生產率較低的國家遷移,發達國家的模具生產企業則定位在生產高水準的模具上,模具生產企業必須面對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同時模具生產廠家不得不千方百計地加快生產進度,努力簡化和廢除不必要的生產工序,模具的生產周期將進一步縮短。
2、模具CAD/CAM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網路化發展
軟體的功能模塊越來越齊全,同時各功能模塊採用同一數據模型,實現信息的綜合管理與共享,支持模具設計、製造、裝配、檢驗、測試及生產管理的全過程。有的系列化軟體包括了曲面/實體幾何造型、復雜形體工程制圖、工業設計高級渲染、模具設計專家系統、復雜形體CAM、藝術造型及雕刻自動編程系統、逆向工程系統及復雜形體在線測量系統等;模具設計、分析、製造的三維化、無紙化使新一代模具軟體以立體的、直觀的感覺來設計模具,所採用的三維數字化模型能方便地用於產品結構的CAE分析、模具可製造性評價和數控加工、成形過程模擬及信息的管理與共享;同時,隨著競爭、合作、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全球化、國際化,以及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網路使得在模具行業應用虛擬設計、敏捷製造技術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3、模具技術向高速加工、硬銑削和復合加工方向發展
隨著模具向精密化和大型化方向發展,加工精度超過1μm的超精加工技術和集電、化學、超聲波、激光等技術綜合在一起的復合加工在今後的模具製造中將有廣闊的前景。高速加工使工件獲得光滑表面,節省加工時間,典型的步進距僅有0.0254mm,而尖點只有0.001mm高,經過高速加工的工件表面大多數都非常光潔,無需鉗工的進一步加工。目前,機加工工具製造商都熱衷於生產為高速加工而專門設計的加工中心,在美國採用高速加工技術以減少或省去鉗工工序是一種效益相當可觀的措施,這種技術在歐洲和日本也頗受歡迎。另外,用充分硬化的材料加工模具的型腔是模具加工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趨勢。高主軸轉速及小的刀具半徑所進行的輕度切削形成了足夠的轉矩,可以用來加工硬度高達64HRC的金屬材料,由於不需要再進行熱處理,常規熱處理後的回火以及抵消由熱處理引起的幾何變形所進行的磨削加工也都不需要了,該技術在日本倍受青睞,如今在美國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正向歐洲傳播。
隨著各種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外已出現了模具自動加工系統,該系統由多台機床合理組合,配有隨行定位夾具或定位盤,有完整的機具、刀具數控庫和數控柔性同步系統,具有實時質量監測控制系統。
4、模具產品將向大型、精密、標准化方向發展
一方面模具成型零件日漸大型化和為提高生產效率開發的「一模多腔」造成了模具日趨大型化,另一方面電子信息產業、醫學的迅猛發展帶來了零件微型化及精密化,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就要求在1μm以下。另外多功能復合模具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新型多功能復合模具除了沖壓成型零件外,還擔負疊壓、攻絲、鉚接和鎖緊等組裝任務,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
國外發達國家模具標准件使用覆蓋率一般為80%左右,隨著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模具標准化工作必將加強,模具標准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模具標准件的應用和生產在「十一五」期間必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5、模具種類向熱流道、氣輔模具及適應高壓注塑成型工藝方向發展
採用熱流道技術的模具可提高製件的生產率和質量,並能大幅度節約製作的原材料,國外許多塑料模具廠所生產的塑料模具50%以上採用了熱流道技術,有的已經達到80%以上,效果十分明顯;氣體輔助注射成形具有注射壓力低、製品翹曲變形小、表面質量好以及易於成形壁厚差異較大的製品等優點,可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高壓注射成形可強制樹脂收縮率,增加塑料件尺寸的穩定性;另外注射壓縮成形技術,可使成形件局部內應變小,能得到縮孔少的厚壁成形件,而對於塑件狹窄的部件也可注入樹脂,並可用小注射力能得到優良製品,這些技術正在逐步推廣使用。
6、快速經濟模具前景十分廣闊
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代的到來,人們要求模具的生產周期越短越好,因此快速經濟模具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預計21世紀,用各種超塑性材料來製作模具、用環氧、聚酯或在其中填充金屬、玻璃等增強物製作簡易模具等生產方式占工業生產的比例將達到75%以上。快速經濟模具主要包括快速原型製造技術、表面成形制模技術、澆鑄成形制模技術、冷擠壓及超塑成形制模技術、無模多點成形技術、KEVRON鋼帶沖裁落料制模技術、模具毛坯快速製造技術等。
7、優質模具材料及先進表面處理技術受到重視
因選材和用材不當,致使模具過早失效,大約占失效模具的45%以上,因此選用優質鋼材和應用相應的表面處理技術來提高模具的壽命顯得十分重要,提高鋼的純凈度、等向性、緻密度和均勻性及研製更高性能或具特殊性能的模具鋼,開發模具鋼品種規格,擴大其他優質模具材料如硬質合金、陶瓷材料、復合材料等的應用范圍是主要研究熱點;用鋁合金作模具材料以縮短制模周期、降低模具成本,將在快速經濟模具中得到較快發展。
模具表面處理的主要趨勢是:由滲入單一元素向多元素共滲、復合滲發展,由一般擴散向CVD、PVD、PCVD、離子滲入、離子注入等方向發展,可採用的鍍膜有:TiC、TiN、TiCN、TiAlN、CrN、Cr7C3、W2C等,同時熱處理手段由大氣熱處理向真空熱處理發展。目前激光強化、輝光離子氮化及電鍍(刷鍍)防腐強化等技術也日益受到重視。
8、汽車、IT電子產業發展影響模具市場景氣
中國模具的進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模具行業受「一大一小」的拉動,這兩年發展確實很好。「一大」是指汽車產業,汽車產業指的不僅僅是整車,還有汽車零部件,例如目前中國首次成為對美國汽車零部件的第二大出口國,這就意味著中國汽車模具市場已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快速發展對模具的拉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小」是指IT電子產業。2006年的模具進口總量為20.47億美元,比2005年20.68億美元降低了2100萬美元,首次出現了負增長,止住了進口年年增幅擴大的勢頭;出口總量為10.41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41.06%,首次突破10億美元,進口減少,逆差下降,是非常可喜的。
9、模具產業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
雖然,模具行業與前幾年相比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仍然存在。產業結構包括產品結構、技術結構、進出口結構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比如,在進出口結構方面,由於我國模具設計製造水平和能力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模具進口,尤以高檔產品為主。2006年進、出口沖壓模具如果按重量計,單價分別為14913美元/t和5869美元/t,進口大大高於出口;而對於塑料橡膠模具,2006年進、出口分別為413715套和1217772套,出口量遠遠大於進口量,而單價卻相差很懸殊:進口價格2532美元/套,出口價格602美元/套,相差4倍,雖然出口量是接近進口量的3倍,但總額仍然低於進口。說明我們仍在大量進口高檔模具,出口的卻是以中低檔為主。所以,從長遠來看,進出口合理化趨向應是不斷擴大出口,減少進口,使出口多於進口。顯然,這還需要想當一段時間的努力。
10、管理水平制約模具企業發展
模具製造過程管理不同於一般的產品管理,它是面對單位生產的模具行業,如何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是非常有學問的。如果模具的管理沒有一個科學的、動態的管理方法,就不能保證模具的生產製造有條不紊,模具供貨及時到位。同時,每家企業的模具產品都不同,所以需要個性化的管理。凡是做得好的模具企業,他們都有一整套獨特的、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只是這樣的企業太少了。羅百輝指出,模具企業如果再不抓管理,就會發展不下去了,這已經成為制約模具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11、政府大力扶持模具城建設
由於模具產品本身需要配套發展的特點,這些年在全國一些地方出現了許多模具城或模具工業園區,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羅百輝表示,模具園區應該整體規劃,錯位發展,做出自己的特色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確實有的模具城已經發展得很不錯了。比如,橫瀝鎮的模具城就非常有特色:進入模具城的這些企業,他們並不是被強迫集中在一個有圍牆的圈子裡,而是分布在開發區里,只是相對集中,但是卻享受當地政府給予模具園區的一些政策。那些硬性搬到一起,追求形式上的模具園區的一些做法,非但不利於企業發展,相反,還給不具備搬遷條件的企業增添許多負擔。羅百輝認為,模具城的集群效應要充分體現,政府應該引導模具產品本身上下游供應鏈配套發展。比如說,入模具園區的南方沖壓模具聯盟,當初在選址上就得到橫瀝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在中泰五金模具公司的帶動下12家企業共同入園,建立汽車產業園。政府的扶持也是建立在模具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確確實實為企業辦事,而不是搞面子工程,這樣才會受到企業歡迎,才會更有意義。
12、模具協會發揮政企橋梁作用
作為連接政府與企業的橋梁,模具協會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工作著。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通過舉辦展會,給企業搭建展示的舞台;組織技術交流會,讓更多的企業學習到國際上先進的模具製造技術;召開專題研討會,幫助企業尋找出路和辦法應對市場,促進了行業進步;通過進行「重點骨幹模具企業」的選評,培養一批中堅骨幹企業;另外,學會每年還要為科協評選的國家級新技術新產品做推薦工作,讓被評選上的企業進入科協的視野,享受一些特殊政策,有益於企業的發展。作為協會工作人員,經常下基層,走訪企業,傾聽企業的心聲,了解企業的需求,指導企業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給企業和行業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使協會在行業中的權威提高。如今,協會正在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進行數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廣。
㈧ 模具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電子信息、家電、建材及機械行業等的高速發展,我內國模具產業也實現容了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模具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模具行業銷售總額從2009年的980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184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9.58%。預計,2018年中國模具行業銷售總額將超2000億元。
目前我國中低檔模具已供過於求,而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主要代表的高技術含量模具自給率還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仍依靠進口。目前模具產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個大型集聚區以及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兩個中等集聚區。
我國模具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得到顯著增強,對汽車、摩托車、電子、家電等行業的服務能力大大提升,行業中已形成一定數量和實力的骨幹企業,模具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㈨ 中國模具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由於模具製造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廣泛的適用性,滿足了諸多行業的生產設備需求,因此,模具行業被業內專家譽為「帝王之業」。
近年來,我國模具產銷規模逐年攀升,前瞻網的《2013-2017年中國模具製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2008-2012年,我國模具的工業總產值由908.66億元增加至1845.13億元,銷售收入由861.96億元增加至1816.20億元。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顯示了模具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此外,我國國民經濟在「十二五」甚至「十三五」期間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模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宏觀支持。目前由於機型多為國外開發,模具進口較多,隨著我國自行開發能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模具需求量也將大幅度增加。可以預見,中國模具行業將在良好的宏觀環境下得到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未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斷擴大將帶動我國模具製造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模具行業研究小組預計,至「十二五」末,行業市場規模將由2011年的近1640億元增長到3200億元,年均增長率在15%以上;至「十三五」末,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將在10%以上。
然而,隨著發達國家的模具製造業逐漸向國內轉移,行業的競爭加劇,行業本身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1、產品附加值低
雖然我國模具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我國生產技術較其他國家落後許多。我國模具行業是大而不強,模具總量中屬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比例只有30%左右,國外在50%以上。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模具產量達2114.04萬噸,較上年增長102.12%,增速也較上年大幅提高;而2012年,我國模具工業總產值增長率為9.81%,較上年的18.82%有所下降。產量增速的提高與產值增速的下降也反映了我國模具產品的附加值較低。
2、技術人才缺乏
模具行業是一個需長期積累經驗的行業,一個模具師傅起碼要有2到3年的實踐經驗,一個精通模具設計的工程師也要有5到8年的經驗積累。但由於傳統教育對模具人才的培養不足和堅持學習到最後的人較少等原因,我國模具人才的缺口較大。
3、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
中低檔模具產能過剩是我國模具行業長時間一直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我國模具規模以上生產企業較少,絕大多是中小型乃至微型企業,且產品生產也以手工為主,產品也主要集中在中低檔模具。
中低檔模具產能的長期過剩導致行業的利潤率較低,大多數企業經營困難,這也嚴重阻礙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當前,我國面臨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發展中國家價格優勢的雙重壓力。工業發達國家模具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實力,在中高檔模具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隨著他們逐步進入我國,對我國的模具工業形成了巨大挑戰;印度、泰國及東歐一些國家,近年來模具工業發展也很快,而且其模具的價格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模具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優勢會逐步削弱並最終消失。
前瞻網模具行業研究小組認為,中國模具企業必須在技術、管理和人才培訓方面下功夫,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模具製造技術,提升高端模具產品開發能力,調整模具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我國模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