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特色產業發展
根據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改造提升製造業,有序開發優勢礦產資源,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增強綜合發展能力。 著力推進區域優質糧、果、蔬、畜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擴大加工規模,延長產業鏈。積極引進和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培育馬鈴薯、玉米、小雜糧、果品、羊絨、皮毛、牛羊肉、中葯材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基地。
專欄9 特色農產品加工
優質糧食和小雜糧加工。支持平涼、延安、榆林、銅川、固原、富平、會寧等地發展玉米及小雜糧加工,慶陽發展優質小麥及小雜糧加工,中衛、吳忠、靈武發展優質水稻加工和優質小麥加工。
馬鈴薯加工。引進和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扶持固原、會寧、榆林、延安子長等地建立大型貯藏庫,建設馬鈴薯產品加工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
果蔬加工。扶持延安、銅川、平涼、慶陽、富平等地建立大型蘋果貯藏庫,發展果汁果醋加工,支持延安、榆林、中衛、靈武發展紅棗、沙棘加工,扶持中衛、固原、吳忠等地發展特色西瓜、枸杞、葡萄加工。
畜產品加工。支持吳忠、固原、慶陽、靈武、富平等地發展灘羊、羊絨、羊毛加工和牛羊奶加工,支持吳忠、靈武、榆林發展牛羊肉精深加工,支持平涼、慶陽、延安、銅川、會寧、富平等地發展生豬及牛羊屠宰加工。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強旅遊要素配套建設和服務平台建設,打造以紅色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目的地,進一步做大做強紅色旅遊品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遊線路銜接與整合,形成一批精品線路,深入開發紅色革命游、歷史人文游、自然生態游、鄉村民俗游、體育運動游等豐富多彩的特色和復合型旅遊產品,重點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加強重要革命文物、歷史文獻等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創新運行機制。培育延安、慶陽紅色文化旅遊產品研發基地,開發特色旅遊商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科技支撐。強化旅遊服務管理,全面提升旅遊產業競爭力。
專欄10 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景區
精品旅遊線路:
紅色文化游。會寧-靜寧-固原-西吉-隆德-環縣-吳起長征會師線,延安-延川-安塞-清澗-綏德-米脂-佳縣-吳堡轉戰陝北線,延安-慶陽-固原-吳忠-榆林邊區體驗線,涇陽-淳化-旬邑-銅川-富平革命遺跡線。
歷史人文游。西安(秦始皇陵)-銅川(玉華宮)-延安(黃帝陵)-榆林(統萬城),寶雞(炎帝陵)-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慶陽(北、南石窟)-固原(須彌山)-中衛(大麥地岩畫)。
自然生態游。慶陽(子午嶺周祖陵森林公園)-平涼(荊山、庄浪梯田、雲崖寺)-固原(六盤山),靈武(長流水景區、恐龍博物館)-吳忠(黃河大峽谷)-中衛(沙坡頭)-白銀(黃河石林),延安(黃河壺口瀑布)-榆林(紅鹼淖)。
精品人文自然景區:
延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延川乾坤灣旅遊景區。
榆林。鎮北台、紅石峽、紅鹼淖景區。
銅川。照金-香山、玉華宮、耀州博物館、葯王山景區。
慶陽。岐黃文化、農耕文化、隴東民俗文化景區。
平涼。崆峒山、大雲寺-王母宮、龍泉寺景區。
吳忠。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
中衛。沙坡頭自然風光和治沙成果景區。
固原。六盤山、 火石寨、須彌山石窟景區。 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實施農村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試點工程,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加強村內道路硬化建設,實現與通村通鄉公路有效連接。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提高農網供電可靠性和質量,實現行政村和農戶全部通電。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繼續實施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及小水電代燃料工程,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和太陽能灶,帶動改廚、改圈、改廁,在油氣開采地支持農戶規范使用伴生氣、天然氣。加快推進農村危房及國有林場、農場危房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村莊環境,改變村容村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征地、水價、集體林權等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業保險制度。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各項制度,建設充滿活力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積極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促進農村的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團結。
專欄11 農業農村重點工程
農業綜合開發。保護性開發有增產潛力的坡耕地資源,開展梯田、水利、道路建設,新建節水灌溉及集雨節灌設施,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
旱作節水農業綜合技術示範。集成推廣使用良種(種子及苗木)、雙壟溝播、地膜覆蓋和回收、節水灌溉設施、測土配方施肥、生物農葯、沼渣利用等先進農業技術及成果,推進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生產、標識化流通。
中葯材基地建設。選取適宜地區建立甘草、黃芪、黨參、枸杞等特色中葯材生產基地,加強人工培育改良技術研究,擴大生產規模,培育建設中葯材集散地。
科技人才定點下鄉。組織引導實用科技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市場經營能手下鄉進村,建立長期聯系,提供市場信息,指導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推廣應用,培訓新一代農民。
「六到農家」。選取一批重點鄉村,開展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示範工程。
農村社區建設。以中心村為重點,對農村村級社區(主要是村委會所在地)商業經營、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文化教育等場所進行改造,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站),配套相關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和活動場地。
務工技能培訓。根據農村人口轉移需求,通過定向、定點、訂單等培訓形式,組織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務工人員跟蹤管理和服務系統。
千村百鄉幹部對口支援。組織省(區)內縣以上政府機關幹部、優秀黨團員與比較困難的鄉鎮、村莊和農戶進行結對,開展對口支援和幫扶、掛職服務等。
農村清潔工程。以自然村為單位,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等農村廢棄物處理設施。 財稅金融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不斷加大對老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在科學規劃、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支持設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和典當公司,農村金融機構按國家統一規定享受稅費優惠。鼓勵民營金融機構發展。穩步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工作。
投資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性投資優先向老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中央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設資金對國省干線公路改造的補助標准。支持老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產業化基地建設,扶持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大中央地質勘查資金、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資金對老區的投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規劃布局和項目核准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支持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搬遷。
國土資源政策。實施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上適度向老區傾斜。在嚴格保護林地的前提下,鼓勵合理開發利用荒山、荒坡、沙地等未利用土地。調整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
生態環境政策。中央財政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系數。研究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加大對六盤山區生態補償力度。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准備金制度。推行排污權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煤炭、石油及礦業開采等企業大幅降低單位產能排放。
社會支持。建立中央企業支持老區發展的長效機制,鼓勵當地分支機構支持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改善。鼓勵東部地區和省(區)內發達縣市開展自願幫扶,在產業發展、人口轉移、勞動力培訓等方面對老區給予支持。發揮人民軍隊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建立軍隊醫院與老區醫院對口援助機制,在技術支持、服務幫帶、設備更新、醫務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直接幫助。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支持老區建設發展。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部門和陝西省、甘肅省、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本規劃實施,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制定規劃分解落實方案,各市縣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發展重點,切實把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會同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工作,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圖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范圍(略)
❷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區域布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1)主要原因是水熱(或氣候)條件的差異。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充足,適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長;乙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較差,尤其是熱量條件不足,只能適應小麥、甜菜等溫帶作物的生長。 (2)低溫(熱量條件較差)辦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溫良種,採取溫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溫措施等。 (3)熱量條件優越;科技水平較高。(4分) ❸ 如何發展好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
一、充分認識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扶貧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貧開發任務和措施逐項落到實處。 ❹ 如何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產業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返州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漏仔蔽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為此,要:(1)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4)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5)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6)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戚橡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❺ 我國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是什麼時候 根據當前國家對林業發展的新戰略、新部署和我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以及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要求,提出以西部大開發戰略及"退耕還林(草)"政策為契機,選擇、確定一批重點項目,推進我區特色經濟產業的發展;提出核桃等乾果可作為特色經濟林產業的主導產業,形成國內與國際市場競爭優勢;建議在政府的扶持與支持下,建立特色經濟林產業的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為特色經濟林產業體系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❻ 你會如何發展當地農村特色產業 發展鄉村休閑旅遊,鄉村休閑旅遊一直是有關部門支持的重點之一,鄉村旅遊也讓不少農民朋友嘗到了甜頭。今年的《工作要點》中給大家一個提示:今年或以後幾年要想把鄉村旅遊發展好,必須做好——提質創新。 ❼ 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張蘊韜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或基於當地歷史文化的積淀,或憑借當地寶玉石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或是最初幾位珠寶企業人士的先行與開拓,逐步發展壯大。而真正快速的發展則直接得益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得益於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005年,迅速發展起來的珠寶產業集聚地正面臨著「集群的產業沒有集群的效應」的境地,突出表現為:寶玉石資源開發規范性不強,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珠寶首飾加工技術水平落後,產品附加值較低;當地政府珠寶產業發展規劃滯後,區域性品牌的影響力較弱。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有效推動珠寶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發起並開展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認定和培育工作。 2006年10月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主辦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與會的各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集聚區政府領導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和發展的對策與未來。此次會議的召開,正式拉開了我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序幕,搭建了珠寶特色產業基地間相互交流與合作的平台,開啟了政府強力主導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新局面。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說明:本圖底圖引自地質出版社資料,審圖號:GS(2007)946號 ❽ 為何說特色小鎮需要打造鮮明的特色產業 據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鄉村優美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等在空間上進行集中和集聚,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因地制宜,發揮歷史和地域優勢,在此基礎上找到有生命力、有市場前景的產業。在規劃、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求異防同」,避免「千鎮一面」,近年來,衡水已經培育建設了武強周窩音樂小鎮、棗強大營裘皮小鎮等一系列特色小鎮。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我們都堅持了產業建鎮這個原則。 希望更多地區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特色小鎮! 與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