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未來有發展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這10大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大健康領域,大數據領域,新物流領域,新能源領域,環境保護與改造領域,旅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新零售領域,新型保險領域。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10個領域確實是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布局了,其實保守的估計,這10個領域最少要在未來30~50年左右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誰先起步的早誰就能佔領行業的頭幾名。其實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領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軍事領域的應用
可以說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工智慧被應用到軍事領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們經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樣,機器人無論是在數據處理還是在反應速度上,面都優越於我們普通人,而且在危險區域勘察或大型規模戰爭的時候,機器人如果參與的話,會極大限度的減少人員的傷亡。
⑵ 中國未來有發展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這10大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大健康領域,大數據領域,新物流領域,新能源領域,環境保護與改造領域,旅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新咐蔽旦零售領域,新型保險領域。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10個領域確實是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布局了,其實保守的估計,這10個領域最少要在未來30~50年左右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誰先起步的早誰就能佔領行業的頭幾名。其實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領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軍事領域的應用
可以說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工智慧被應用到軍事領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們經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樣,機器人無論是在數據處理還是在反應速度上,面都優越於我們普通人,而且在危險區域勘察或大型規模戰爭的時候,機器人如果參與的話,會極大限度的減少人員的傷亡。
⑶ 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有那幾大支柱產業
投資、出口、消費是公認的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具體到板塊產業布局來看:國內各省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區域性勞務、紡織品、塑料、玩具家電等外貿出口;汽車工業消費這三大板塊是支持經濟增長極的火車頭
⑷ 中國未來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說法很多,各有看法,但是都包括大健康產業。從當前科技發展大勢看來,未來的支柱產專業是以下五屬大產業:1.科研業(宇宙、海洋、粒子、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機器人、智能化自動機械);2.設計業;3.資心藝術業~新娛樂業;4.大健康業(包括運動業和保健化醫療業);5.宇宙拓展業;6.新旅遊業(兼容健康與資心);7.海洋產業;8.以個人飛行為導向的新交通業;9.養生飲食業;10.生態養生房產建築業;11.信息服務業;12.生活服務業。
⑸ 中國三大產業分析
入世一年來中國三大產業變化有多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題報告分析,「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正 向效應十分明顯,但三大產業的變化走勢各不相同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的時間里,「入世」的正向效應逐漸顯現,由「入世 」而導致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勁動力。國民經濟運行已經由政 策主導增長階段轉入到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三大產業的增長走勢與「入世」的正負影響密切聯系。從經濟增長的結 構上,可以看出「入世」對我國gdp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增長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以製造 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了10%,提高0.7個百分點;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 長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第二 產業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門;農業積極應對「入世」,同時由於世界糧食減產 、進口壓力減小而變被動為主動;而服務業發展則因外資進入相對遲緩以及電信、軟 件、網路等新興服務業的疲軟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關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 運行狀況和走勢,需要密切監測分析「入世」後三大產業的發展變化。 第一產業: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明年預期沖擊較為明顯 (一)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進口配額未對已經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 根據有關統計,2002年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的准入量為846.8萬噸, 但1—8月份只進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噸,而1—8月 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年出口規模在60萬—100萬噸;玉米進口量為 7000噸,僅為年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3.4%,而預計全年出口可達950萬 噸;進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將實現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預計全年則可出口200萬噸;未列入關稅配額管理的大豆,全年進口量最多 為1100萬噸,比2001年減少290多萬噸。 (二)「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沒有受到市場開放明顯沖擊,主要在於兩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糧食減產,需求缺口較大,國際市場糧食因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中 國市場。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因災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年世界糧食總產為20.03億噸,比 上年減少2.5%,其中小麥、稻穀已是連續5年減產。而中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 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 4%,市場供給量有所增加,國內糧價繼續低位運行,對國際糧食市場保持了價格競 爭優勢。 二是中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了適當的調控措施。2002年中國對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大豆、玉米和菜籽)採取了寬嚴適度的「安全評價」、「進口安 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時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驗、檢疫管理,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進口的增長。 (三)2003年預計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入世」 對農業的沖擊將會顯現。 有關管理部門和經濟學界專家普遍認為,2002年中國糧食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國際糧價的上升已對糧食生 產產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災情減輕,國際糧價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進 而影響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此外,美國新農業法2002年5月公布以後,大量增 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後年份充分顯現出來, 美國糧食的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應對此密切關注。
⑹ 中國三大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啊
第二產業:市場化與開放程度提高正向效應大大超出預期
(一)「入世」後,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大幅增加,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公司
的重要製造業基地。
製造業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是引進外資最多的產業
。「入世」後,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前八個月,我國加工
貿易出口達11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加工貿易一躍而成為出口主導方
式。今年以來加工貿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國家一些加工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其中,近幾年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機電行業出口增長最為明顯,1—9月份,我國
機電產品出口超過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
8%,外資企業是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二)「入世」以來我國
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呈現三個特點。
第一,中國的出口結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出口的產品主
要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前三個季度,勞動密
集型的輕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50%。即使是技術
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中國出口的產品也是以滿足工業化國家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
同時還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第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
的行業(如國防軍工)外,基本上放開了所有的製造業領域。製造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時的承諾和當初人們的預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徵明顯的產業,其受「入世」的積極影響就越明顯,越是外
商直接投資多的行業,「入世」後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越快。中國與WTO成員實現
了「雙贏」。
第三產業:全面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關注經濟效應走向
2002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批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法規和條例,「入世
」協議中的承諾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經濟運行中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格局開始初步形成
。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呈現強勁增長,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資合同額77.7億
美元,同比增長26.5%,實際吸收外資59.3億美元,同比增長76.5%。
銀行、保險、證券以及商貿等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資敞
開大門。
(1)銀行業————「入世」後,我國取消了外匯業務的地域、服務對象限制
,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將由去年「入世」時的上海、深圳、天津、大連進
一步擴大到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等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明顯
改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明顯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資銀行在華已有4
5家營業機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產總額為477.97億元,
其中貸款總額為385億元。
預計「入世」5年後,外資銀行外幣存款份額將佔15%,人民幣存款佔10%
;外幣貸款份額將佔20%—30%,人民幣貸款佔15%;中間業務可達50%。
「入世」10年後,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接近1/3左右,需要關注對我國銀行業
的沖擊。
(2)保險業———「入世」以來,已有34家外資保險經營機構獲准在我國營
業,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14個城市設立了199個代
表處。據分析,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業務經營特點,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壽險份額的同
時,占據中國目前的保險空白點。目前我國的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
工程保險等險種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很小,這些空白點或者不發達的領域可供外資運
作的空間很大,要關注外資保險在這些領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二是實行
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加強對收入水平相對較高,金融意識相對較強的東部沿海地區
市場的開拓。三是爭取快速擠進再保險市場。
(3)證券業————從目前有關政府管理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看,我國證券市
場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第二步是開放並購轉
讓市場,使外資通過國有股、法人股的收購間接進入國內證券市場;第三步是在條件
成熟時,通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
放A股市場。
「入世」後,外資證券類公司的競爭主要是鞏固傳統的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業務;
全方位介入B股業務;爭奪財務顧問等A股一級市場的輔助性業務;通過中外合資證
券公司、中外合資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大股東的方式滲透到中國的
A股二級市場業務。
(4)零售業————總體來看,「入世」前後我國分銷領域沒有明顯變化,目
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銷售總額,大約佔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5%,對整個中國消
費品市場的影響很小。
中國開放分銷領域後,沒有出現外資大量進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場普遍不
景氣,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外資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份額的影響。其次,我國現行的國
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已經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諾,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後才逐步實施,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觀察。第三,近幾年我國呈買方市場
狀態,流通領域競爭激烈,流通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新的零售企業包括外商零售企
業在進入時大都比較謹慎。
(5)電信業————「入世」第一年,中國履行電信服務市場開放的承諾,開
放了14個城市的增值服務和移動服務,並對合資電信企業的成立條件、外商資質、
網路互聯、資源使用、網際結算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中國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中國電信業的漸進式開放和目前國內電信運營業的格局,因此外資進入中國
電信服務業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增值電信服務方面。目前無論是在面向商業用戶提供
的電子數據傳輸、信息管理查詢、在線數據處理、一站式全面解決方案等方面,還是
在面向居民用戶的寬頻網路服務、社區區域網、在線點播、遠程醫療和教育等領域,
我國企業都才剛剛起步,市場整體上處於拓荒時期。而根據有關承諾,外資進入這些
領域的最高比例可以達到50%,因此外資在這些增值電信服務市場上將具有廣闊的
發展空間。而在基礎電信或移動電信領域,由於對外資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單獨
建網的可行性很小。
⑺ 中國的產業結構
目前,我國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正常下降,農業投資穩步回升,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
1996年與1991年比較,我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下降了9 .2個百分點,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了4.3個百分點。 從世界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看,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一產比重逐步下降是正常的,而且,同世界一些人均GDP水平大體與我國相同的國家比較, 目前我國的一產比重是屬於偏高的。另外,在一產比重下降的同時,我國農產品的供給仍然滿足了人民生活和工業發展的需要,說明農業的效率在提高。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對農業的投資在1994年達到谷底後逐漸回升,1997年1~8月第一產業基建投資佔全國基建投資總額的比重已達到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個百分點,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農業的穩定發展將對我國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產生積極作用,並為我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創造一定的條件。
2.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1991年,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1%,1996年提高到 49%,5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分別下降了4.3和2. 6個百分點,與八十年代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一、 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的情況比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第二產業比重的上升並不是以犧牲一、三產業的發展為代價的,而是在一、三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和二產內部結構逐步改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充分表明進入九十年代後我國的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3.我國尚處於工業化中期,第三產業尚不處於主導地位
199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低於發達國家三產所佔比例的50%左右,這說明我國經濟的發展階段還處於工業化中期,第三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有較強的第二產業作為支撐。我國第三產業在總量不足的同時,其內部結構也不盡合理,金融、保險、通訊、房地產業等新興第三產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其快速發展還需要經濟總體環境的改善和有序的競爭機制的形成。
與我國三次產業結構和農業內部結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問題相比,在工業化進程加快過程中現階段我國工業內部的結構矛盾更為突出,下面將主要對當前我國工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及其原因進行初步的分析。
⑻ 中國主要靠哪些產業發展
掘金十二五我們需要關注以下產業:
運輸業:規劃提出,要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
信息技術產業:期間將會全力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科技創新,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究。
服務業: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我國經濟將從依靠外需轉向依靠內需拉動,這將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最為穩定且持續的因素。服務業有兩類: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
⑼ 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哪幾個產業
外貿外包,房地產,基建投資,中國經濟三大引擎,影響眾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