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發展好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
一、充分認識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扶貧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貧開發任務和措施逐項落到實處。
二、緊緊扣住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工作的三個環節
1、是把扶貧對象弄准確。
2、其次是採取公開、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驟,把各地扶貧對象戶和農村低保戶平穩、准確地識別出來。
3、識建立規范的檔案,做到戶有卡、村有簿、縣鄉有電子檔案,同時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動態管理制度,使貧困對象進退有章可循。
三、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項目扶持為主要手段,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人制宜、因戶施法,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有力的抓手。
四、產業是強縣之本、致富之源、脫貧之基,是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是提振能力的「試金石」,是扶貧開發的「生命線」。產業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點,是貧困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路徑。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扶貧是落實精準扶貧和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關鍵措施。
五、實施特色產業精準扶貧,推行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結合貧困地區資源、產業、區位與貧困人口現狀,找准特色產業發展突破口;構建「市級統籌、區市負責、鎮村落實、扶持到戶」的扶貧格局,形成推動精準扶貧的整體合力;落實扶貧主體責任,簽訂扶貧責任狀,確保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落到實處;發揮政府、部門、企業的幫扶作用,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部門幫扶、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貧困戶跨入特色產業發展門檻;堅持幹部幫包到戶到人、跟蹤服務,幫助解決發展困難。
『貳』 如何確保脫貧質量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保證現行標准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准,也不弔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這是中央根據當前扶貧工作進行到攻堅階段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的新要求。脫貧攻堅在當前階段重點是要把握好標准,要更加有針對性,既不能降低標准,也不能養懶漢,要保證扶貧政策可持續,更要確保脫貧質量。」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說。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5年共減貧6600多萬人,年均減少1300萬人以上。尤其是2017年以來,脫貧攻堅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中央和社會扶貧力量持續向貧困地區傾斜,貧困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現在有些地方扶貧政策過了頭,這和降低扶貧標准一樣,也會造成很多問題。」汪三貴說,扶貧標准就是「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但有的地方不僅僅是保障義務教育,甚至到大學都不要錢;有的地方異地移民搬遷後蓋大房子,而不僅是保障基本住房,這就是吊高胃口,不利於激發內生動力,影響脫貧質量。
如何才能精準把握扶貧標准,確保脫貧質量?專家認為,通過加強考核監督可以嚴格執行扶貧標准,防止降低標准和吊高胃口。下一步,扶貧工作要更加精細,更有針對性,在扶貧扶志和扶智上下更大功夫。
為確保脫貧質量,嚴防工作作風不扎實、形式主義等問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近期發文明確,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主要針對扶貧領域存在的「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工作作風不扎實、考核監督從嚴要求不夠等問題展開專項治理。
既要加強考核監督,也要確保基層幹部有精力應對當前更為精細的扶貧工作,為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發文為扶貧考核「減負」,嚴禁多頭考核、層層考核、搭車考核,同時明確要改進考核方式方法,2017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省際交叉考核不再考核貧困人口識別准確率、貧困人口退出准確率等,重點考核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等情況。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2018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扎實等突出問題,要扎實推進精準施策,激發內生脫貧動力,完善督查巡查和考核評估機制。
勤奮的人都能脫貧。
『叄』 扶貧的五個堅持、六個精準、五個一批
1、五個堅持: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
2、六個精準: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要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3、五個一批: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3)產業發展如何扶貧脫貧擴展閱讀:
1、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2、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3、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產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肆』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如何運用產業扶貧幫助脫貧
從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如何運用這個產業扶貧幫助脫貧就脫貧了,他可是要考你的失敗,那你看哪方面?如果是種種田那邊那你不能懶的呀,是吧?
『伍』 如何提高扶貧質量
要進一步搞好脫貧攻堅工作,提高扶貧質量,就得切實摸准實情,深化幫扶措施,確保貧困戶盡早脫貧。要精準識別貧困戶、精準確定脫貧對象、精準實施扶貧措施等。具體如下:
首先,要精準識別貧困對象。要深入摸底,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逐村逐戶建檔立卡。只有準確地確定貧困村、 貧困人口, 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 進而提高扶貧效 果。
其次,精準確定脫貧對象。精準扶貧首先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科學合理確定扶貧對象,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弄清楚,是有效開展脫貧攻堅的前提基礎。
第三,精準實施扶貧措施。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突出扶持重點,改「大水漫灌」為 「滴灌」,提高扶持效果。對精準扶貧戶,逐個分析致貧原因, 號准「脈」、找准「症結」,選好「葯方」,提高精準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不斷改善老百姓特別是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產業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搞好科學規劃,大力發展與當地適宜的產業,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帶動當地百姓特別是貧困戶一起打拚,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第四,脫貧項目精準。根據「十三五」總體脫貧規劃,編制2扶貧項目規劃,明確實施項目、投資規模、進度安排、收益對象、責任主體等,做到項目規劃到村到戶、脫貧效果到村到戶。根據每村每戶的實際情況,明確幫扶措施,細化扶貧項目,幫助扶貧對象就地發展種養業,拓寬脫貧致富的新路。
第五,動態管理精準。對所有貧困戶扶貧、脫貧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管理,開展動態監測評估,逐戶評議,並按規定程序公示無異議後,將貧困戶退出台賬,進入鞏固提升類;對經評議和公示有異議的貧困戶,繼續實施脫貧幫扶。
『陸』 我省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了什麼的脫貧產業格局
我想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因例句你發展措施產業深圳了什麼都脫貧產業歌曲。這個身高這種東西產業部部彭富文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地。神經的各種脫貧產業閣足浴。
『柒』 為什麼要進行扶貧攻堅,怎麼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扶貧開發以來,中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貧困地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貧困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貧困人口多,按照國家的標准,到2013年底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准,還有兩億多人。
二是貧困程度還比較深,貧困人口不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還面臨著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貸款等諸多困難。三是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大部分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差、自然災害多、基礎設施落後的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方的貧困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短板,所以必須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齊心協力打一場新的扶貧攻堅戰。
1、不斷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多種農業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扶貧資金。中國減貧戰略的核心是對貧困人口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提高發展能力、擴大發展機會。
2、創新中國特色的反貧困機制:自力更生、地方為主、國家支持、社會捐贈、對口支援、市場驅動、國際援助,7個機制組成了政府主導、多元投資、相互補充、激勵相容、廣泛參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1986年起,中國開始實施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設立了扶貧開發專門機構,評定國定貧困縣和省定貧困縣,制定與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扶貧開發方針,並於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別制定了扶貧規劃綱要,明確了階段性扶貧開發目標。
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捌』 扶貧措施包含哪些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
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
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
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
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
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
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
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8)產業發展如何扶貧脫貧擴展閱讀
貧困戶認定的程序:
認定貧困戶需要經過5個步驟:農戶申請—村民主評議—村公示公告—鎮審核公示—縣審核公告。
1、農戶向村委會提交申請;
2、村委會收到農戶申請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產生初選名單;
3、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對初選名單簽字後在村裡張榜公示;
4、鄉鎮對各村上報名單進行審核,將結果返回各村再公示;
5、再次公示無異議後,鄉鎮將名單報縣扶貧辦審核認定,並在全縣公告貧困戶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