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析體育消費需求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體育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以健身、娛樂和觀賞為主的體育消費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體育產業的發展受社會體育消費需求的制約,社會體育消費需求又受到 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們消費意識的制約。培育市場就要引導體育需 求和體育消費,沒有體育消費就沒有體育市場。消費是社會再生產 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培育與開發體育消費是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的 重要途徑之一。 揮積極的作用,未來幾年我國居民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為體育產業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 2008 北京奧運,對我國體 育產業在積極引入新的服務方式、服務理念和服務產品方面提供了 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體育產業發展的途徑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我國體育產業應從傳統的製造業為主 走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育產業必須延伸其價值鏈,拓展生產性 服務(主要包括金融、貿易、商務、中介等)和非生產性服務業(主要 包括文化、信息等)。開拓體育產業的利潤面,使體育產業的製造業 價值與服務業繁榮互築「雙贏」,從而更大程度地適應與滿足國內 育消費市場的需求。
⑵ 體育產業管理的就業前景 給個具體回答
北體是全國最好的體育學校,但是現在體有行業在中國並非朝陽專業,給你點資料,參考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國體育經濟學研究的九個熱點
作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鮑明曉
一、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學者在研究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時大多認為,「九五」期間在宏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旺的經濟環境中,體育消費持續火爆,體育市場日漸繁榮,整個體育產業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
當今,體育產業已經成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大有成為支柱產業之勢。我國盡管沒有體育產業產值的官方統計數據,但群眾對健身娛樂、競技觀賞和體育用品的消費需求愈來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類經濟法人紛紛投資體育產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作用,並表現出極大的增長潛力。
2.體育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開始顯現
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形成和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的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起到了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同時,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它既能帶動和促進第二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中一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3.體育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有獨特作用
國家經濟是否真正有了發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續增長外,還要看就業率的高低。同樣,判斷一項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除了要看這項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要看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國體育產業盡管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在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起到的獨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會所關注。
4.體育產業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在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國民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靠國民素質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升,除了表現在它對經濟總量、結構和就業三個方面的獨特作用外,還表現在它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
二、體育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一項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至少應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不在傳統行業之列,或雖屬傳統行業但以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二是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全社會新的消費熱點,投資者踴躍,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三是能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並能拉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從理論上講,體育產業具有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潛質。
三、體育市場分類、發展重點路徑選擇的研究
體育市場分類有多種標准。從邏輯關繫上看,消費決定市場。體育消費有體育物質產品的消費和體育服務產品的消費兩類,體育市場由此也可以分為體育物質產品市場和體育服務產品市場兩類,其中後者又可以細分為7種市場,即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體育中介市場、體育旅遊市場、體育媒體市場、體育博彩市場、體育保險市場。
關於我國體育市場發展的重點,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應把體育用品市場、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和體育中介市場作為重點。在體育市場發展路徑選擇上,則認為應堅持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為先導、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帶為重點,走以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道路。
四、體育消費研究
近年來國內學者在體育消費問題的研究方面除做了一些區域性的實證研究之外,重點探討了我國的體育消費能否在近期有一個較快的增長。持否定意見的學者認為,體育消費近期不會有較快增長,主要理由有三點:一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減慢,失業率上升,體育消費不可能出現繁榮的態勢。二是從發展階段上看,我國處在工業化加速時期,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的拉動,依靠製造業發展。三是從恩格爾系數上看,我國目前還處於從溫飽向小康過渡時期。持肯定意見的學者認為,我國體育消費近期會有一個較快的增長,主要理由有三方面:一是中國的人均GNP估計過低。通過比較,中國目前消費結構相當於3000美元的水平,處於這一收入水平的社會,體育消費應該是旺盛的。二是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城鄉間和地域間的差距較大。三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將越來越大,體育消費拓展的空間和發展速度也會隨之加大。兩種觀點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需求結構的變化會帶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體育消費是順應我國社會消費結構變化規律的、有增長潛力的服務性消費。
五、體育經紀人制度研究
體育經紀人制度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通過重點委管課題立項資助開展了發展我國體育經紀人的對策研究。該研究較為系統地評價了歐美體育經紀人制度及其管理特點,調查了我國體育經紀人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經紀人的政策建議。二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會同國家工商局開展《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工作,擬訂了《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草案,並在北京、廣東、上海、江蘇進行體育經紀人培養、資格認證的試點工作,並將頒布《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
六、加入WTO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目前主流看法是,「入世」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主要在體育用品業、健身娛樂業和體育中介三個領域。我國體育用品業是一個出口很大的行業,1998年通過海關直接出口的體育用品達45.98億美元,其中僅足、籃、排三大球的出口就達8011萬美元。從有利的一面看,「入世」後,進口配額將會被取消,其他貿易壁壘也將被打破,給我們的體育用品企業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入世」給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帶來的挑戰主要是:國際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將會在更大的規模上進軍中國市場。它們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大舉實行品牌替代,控股控市,把更多的國內體育企業納入它們全球化經營戰略。應對這一挑戰,國內體育用品業必須走大資本、大市場發展道路。優勢企業一方面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兼並、收購、聯合、重組,擴充資本,組建企業集團;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搶占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並利用國內企業對國內市場和消費者心理熟悉的優勢,進一步拓展中低檔體育用品市場。
健身娛樂業在我國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前景看好。加入WTO後,服務貿易的全球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發達國家跨國經營的健身娛樂公司也會進軍中國市場。這些大公司擁有資本、經營方面的雙重優勢,一旦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的同類企業將很難與之抗衡。
體育中介像IMG和ISL這樣的世界著名跨國體育經紀公司已經在我國立足,並形成一定的壟斷。「入世」以後,體育中介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雖然國外體育經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賽事的商業價值,有利於體育無形資產的深度開發,但是,一旦市場被完全壟斷,我們就會受制於人,甚至喪失部分項目的自主發展權。
七、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
近年來,國內學者圍繞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一是對體育無形資產內涵和外延進行了初步界定。大多數學者認為,所謂體育無形資產是指存在於體育運動中具有體育特質、受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能持續地為所有者和經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二是對體育無形資產的分類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對體育無形資產的特徵進行了歸納,對國有體育無形資產擁有權進行了界定。三是對體育贊助、體育活動的電視轉播權、大型賽事無形資產開發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
八、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研究
缺乏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是制約體育經濟學學科發展的瓶頸,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已經在本地區體育產業統計中應用,但是,鑒於在體育產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認識不統一,現有的成果尚難在全國應用。
九、體育俱樂部問題研究
政協全國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連續兩年就體育俱樂部問題作了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體育俱樂部的對策和建議。同時部分學者還分別就體育俱樂部的分類、國外體育俱樂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我國足球、乒乓球等項目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產權界定、投資和融資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體育俱樂部製做了必要的理論准備。
⑶ 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 哪些省市出台了地方特色的措施
深圳每年2億專項資金壯大體育產業
深圳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著良好的體育產業基礎。深圳現在以及曾經擁有過多支職業運動隊,也有舉辦國際性或者全國性體育賽事的經驗。不僅如此,深圳作為我國創業創新的主要城市之一,同時擁有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因此培育了有利於體育產業創業的肥沃土壤。
安徽設立體育產業專項資金,輸血體育賽事和產品
安徽省雖然體育產業基礎較為薄弱,但是近年來得到了高速發展。目前安徽擁有一支NBL的職業籃球俱樂部安徽文一男籃,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健身、跑步等全民健身運動的氛圍。
沈陽市設立1億元體育產業發展資金,多渠道推動健身消費
遼寧省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運動員人才的產出大省,擁有濃厚的體育氛圍和群眾基礎。沈陽作為遼寧的省會城市,目前擁有中超聯賽遼寧宏運足球俱樂部,而曾經見證了國足沖出亞洲的福地五里河體育場也坐落於沈陽。
杭州基於旅遊和經濟資源,推出創新思路
杭州地處我國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擁有優質的製造業和旅遊產業基礎。而杭州也是一座十足的「體育之城」,擁有CBA浙江廣廈以及中超杭州綠城等國內頂級聯賽俱樂部,而且即將舉辦2022年亞運會。因此,杭州希望藉此契機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廣東利用職業體育和產業基礎優勢,因地制宜謀發展
廣東在中國體育史上有著輝煌的經歷,也是體育人才的產出大省。目前風頭無二的中超廣州恆大以及曾經統治CBA的廣東男籃等高水平俱樂部都紮根廣東。同時,廣東省發達的經濟水平和產業基礎都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⑷ 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有何意義
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有何意義----------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於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
⑸ 2019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如何
從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看,不斷增長和參加鍛煉的人群促使體育消費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總產出占據體育產業總產出的61.4%,超過一半的體育產業產出由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帶動。中國體育消費新型業態發展迅猛。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賽事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體育+」工程促進體育與傳統旅遊、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都開始成為體育消費的新興發力點。
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未來增長空間大
2015-2017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隨著中國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體育消費市場將有更大增長空間。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全球及中國體育消費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⑹ 體育產業若想實現井噴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
體育最根本的就是需要改善結構,需要調整現在體育製造業的『偏科』,注重全面發展。體育產業若想結出碩果,一定要建立在肥沃的土壤之上。從地方調研中可見,政府打造體育設施、促進體育消費的主動性持續增強,從花錢辦賽、建場館的方式變成互為反饋的平台模式,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也愈發有針對性。
促進全面發展,促進融合,推動關聯,發展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把全民健身作為產業發展和頃孫擴大消費的基礎。加強體育健身宣傳,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培育健康向上的體育消費理念,利好政策如同杠桿,不僅撬動了資源與資本,更給從業者注入信心,消費升級,體育成為解決互動消費、體驗消費的主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