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簡要說明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當前和今後版一個時期,要順應億萬權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立足國情農情,統籌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從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握以下三個重點:
1、堅持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農業農村發展的質量效益。
2、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有鮮明的目標導向,又有鮮明的問題導向。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未來,要繼續瞄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引導支持力度,促進農業降成本、提效率。
3、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當前,我國已到了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歷史階段。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是實現鄉村振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
㈡ 鄉村振興實施中如何實現產業興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㈢ 如何在鄉村振興中讓農民增收
「一是要找到適宜的農業特色產業,二是要有技術推廣隊伍傳播新技能,讓農民掌握新技術。」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代表說,帶動農民增收,要推動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品質農業,提升高端供給能力。找准了產業,還要學會「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一方面是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和聯合。另一方面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發展連片種植,實現規模化。」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委員說。
㈣ 鄉村振興,如何做強產業
一定要結合鄉村特色推廣具有競爭力的品牌,無論是做什麼產業,一定要本著發展的理念,發揮自身的產業特色,恪守誠信,把產業做實,做遠。
㈤ 鄉村振興如何推進
一、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社員網等農業互聯網企業,用農業互聯網促進縣域農業產業振興。二、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三、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四、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五、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㈥ 怎樣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一是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仍比較粗放,傳統農業基本還是靠天吃飯。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走現代農業產業化之路。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還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不斷完善農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的貢獻率,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產量、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生產技術科學化。
二是實現生產經營信息化。其一,現代農業需要大量的信息資源支持。科學技術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但是,光有這一點還遠遠不行。現代農業產業除了要具有較高的產量以外,還要形成產業經濟。這一切,都離不開信息資源支持。其二,現代農業產業化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支撐。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互聯網+」帶動傳統農業升級,對農業商品的銷售方式帶來了突破性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步伐。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方面的進一步運用,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將是農業現代化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其三,數字農業是未來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數字農業以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自動監控等高新技術為基礎,力求節約資源,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均衡,以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將有利於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是實現鄉村治理法治化。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在鄉村治理法治化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進村務公開,發揮社會各類人才、新鄉賢等群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法治思想建設,提高村民法治認識水平,特別要提高農民的法律保護意識,教育農民牢固樹立學法、懂法、愛法、護法、用法的思想觀念,增強個體法治意識,厚植法治文化,奠定堅實的農民法律保護基礎。
四是實現鄉風建設文明化。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和體現。必須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用文明之風滋養美麗鄉村。需要注意的是,文明鄉風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氛圍,必須在營造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上下大力氣。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調動起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熱情,凝聚起新時代億萬農民群眾全面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強大力量,還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國農民吃苦耐勞、勤勞善良等優良傳統,進而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此外,充分挖掘並發揮當地優秀鄉土文化、創造新型的鄉村文明風尚,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總之,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工作,要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於農村工作之中,堅持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鄉村自治組織和文明骨幹分子的積極性,形成鄉村文明建設合力。
㈦ 怎麼樣實現鄉村振興
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1、鄉村振興社員網模式。社員網同各大縣域合作,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為切入點,通過對接農產品上行促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有效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脫貧、致富,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成功踐行。
2、在農產品上行中特別注重突出區域品牌,延長產業鏈條,拓展農資、加工、物流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業務, 積極探索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大力推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創新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成功踐行。
3、與各大縣域合作,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為切入點,依託社員網業內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和農業大數據為農民賣貨提供交易平台,為縣域扶貧提供決策支持,為農民提供多種類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幫助具備條件的新農主體發展電商,走線上線下結合、創新農業經營之路,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互聯網+農業」的踐行。
同時,這些工作與社員網本身承接的「農業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運營推廣工作結合,更可以有效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要求。
4、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
深化糧食收儲、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使農業農村充滿生機活力。
5、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7)鄉村振興產業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鄉村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徵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㈧ 鄉村振興中如何做好產業發展,助農增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有七條「之路」
1、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2、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4、必須堅持人不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5、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6、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7、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戓,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
到2020年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實施主要策略
1、打造區域鄉村振興孵化器。鄉村振興孵化器是政底、企業、農民的共識平台,是產業、產品、資源、主體的組織平台,是供需虧勱的交易平台,也是鄉村文化創意平台,更是綜合服務和孵化平台,是凝聚鄉村振興合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
2、建立農事服務中心。以政底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打造一站式、全託管生產服務中心,真正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
3、建立加工物流產業園。組織加工、分類仏儲、智慧物流、定製交易,成為連接供需的高效樞紐。
4、實施品牌鄉村工程。統一區域品牌形象,強化品牌組織,形成品牌體系,保護知識產權,避克惡性競爭,逐步將農特產品、文化產品、旅遊產品也納入其中。
5、構建社群新零售網路。創新社群組織化方式,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新消費場景,打造生產端到消費端直接虧勱的渠道,打通農產品從鄉村到城鎮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費人群從城鎮到鄉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按照土地現狀丌變、生態風貌丌變、農民主體地位丌變的「三個丌變」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資源內生、產融聯結合這「四項原則」,導入生態農業、旅遊體驗、健康養生、文化教育、當地特色這「亐類產業」,挖掘當地資源,延伸公共服務,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保證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
7、
創建有靈魂的特色小鎮。以伓秀傳統文化為內核,以社夫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達到人不內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諧共生,形成人文生態、生產生態、生活生態、環境生態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結合,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繁榮鄉村。
8、搭建智慧鄉村和綠色金融平台。以鄉村大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虧聯網、物聯、區塊鏈等手段,緊緊圍繞鄉村產業和鄉村生活,實現智慧鄉村鏈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大力弘揚綠色金融、生態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實現金融服務對鄉村產業、鄉村生活全覆蓋。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㈨ 實現鄉村振興具體要怎麼做
一是要加強資源保護。生態資源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要切實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濫砍濫伐行為,守住我們的青山綠水。和諧社會需要人與人的和諧,更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就需要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加強保護生態,需要人人參與、人人支持,堅持不懈地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和持久戰。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加強資源保護,首先要把思想意識問題放在首位,要多形式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使群眾知曉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的內容、目的和重大意義,理解和支持黨委、政府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的相關政策。
二是要加大環境治理。農村居民環境衛生狀況不佳,是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要下大力氣對農村生活區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治理,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農村環境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將農村環境治理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抓好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同時,以建設「生態宜居家園」的標准建設美麗鄉村,各村可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導農戶開展庭院美化工作,村組幹部、黨員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對普通群眾進行有效地宣傳發動並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進行引導,在充分尊重農戶主體意願的前提下,立足農戶實際,分類引導,分別規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村民的主體作用,激發村民的創建積極性。
三是要加快綠化美化。對宜樹宜林的荒山坡地、沿河沿路要栽植樹木,增加綠化面積,美化生活環境。農村具有廣闊的天地,綠化美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搞好農村綠化美化,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口號植樹、書面綠化、數字造林」,更不能「綠化美化靠國家,搞好搞壞無所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廣大農民要樹立「綠化連著你我他,發展生存要靠它,發家致富奔小康,綠化美化要跟上」的思想意識和全局觀念,培育、引進和推廣適宜本地生長的優良樹種和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