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鐵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鐵路貨運和客運周轉量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下增速有所回落,其中貨運增速下降更為明顯:貨運周轉量全年增長4.9%,增速較07年下滑3.5個百分點;客運周轉量全年增長7.6%,增速較07年下滑1.4個百分點。08年前11個月鐵路煤炭運輸量同比增長11.6%,增速較07年上升了2.4個百分點,但從11月開始出現了大幅回落趨勢。2008年鐵路基礎建設投資完成3300億元,同比增長86.3%,高於鐵道部年初3000億元的目標。 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鐵路建設正受命於「危難」之際,成為我國為擴大內需而打出的一張王牌。與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啟動的大規模公路建設相比,本次金融危機,我國啟動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據2009年1月4日召開的鐵路發展計劃工作會議上獲知,2009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達到7007億元,比2008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了近130%。安排擬新開工項目80項,新增投資規模為1.5萬億元。其中,2009年將完成鐵路基建投資6000億元。按照土建工程投資55%的份額來計算,2009年,我國鐵路土建投資額將達到3300億元。其中,拆遷費用約在500億元左右;路基建設費用約在500億元左右;橋涵建設費用約在1100億元左右;隧道約在1100億元左右。與對於公路建設而言,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涉及范圍廣,能夠有效地帶動鋼鐵、水泥、機械等相關設備的市場需求。對於工程機械而言,鐵路建設投資將直接帶動混凝土機械、土方機械、樁工機械,以及路面機械等設備的市場需求。在混凝土機械方面,據專家預測,6000億元的鐵路基建投資將帶動1.2億噸的水泥需求,這對於混凝土攪拌設備、泵車、拖泵、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以及散裝水泥車等設備的需求比較大。在土方機械方面,對於挖掘機、推土機、平地機、攤鋪機的需求比較大。在樁工機械方面,對旋挖鑽機、打樁機等設備的需求比較大。另外,對於隧道施工如掘進機等設備的需求也較大。總體來看,這些投資將直接帶動中國工程機械(工程機械市場分析)市場10%以上的需求增長,對拉動中國工程機械(工程機械市場分析)市場需求的作用十分明顯。目前,我國鐵路建設主要集中於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兩大公司,兩個公司約佔中國鐵路建設施工(鐵路建設施工市場分析)市場80%以上的份額。據調查,自2008年11月份至今,中國中鐵公司累計中標金額達到680.38億元,其中海外項目8.11億元。鐵路項目涉及到新建天津至秦皇島客運專線、新建石家莊至武漢客運專線、新建朔州至准格爾鐵路等11個鐵路建設施工項目。另外,還包括日前中鐵二院集團有限公司與委內瑞拉簽署的工期為16個月的SabanadeMendoza-Barquisimeto段鐵路265公里土建加軌道勘察設計等金額為8.11億元的項目。
Ⅱ 干鐵路這行業,前景怎樣
目前我國主要的鐵路類上市公司PE、PB值已高出國際平均水平,與亞洲國家的估值水平較為接近。但考慮到我國鐵路剛剛進入大建設時期,相應公司的業績將會在未來幾年逐步體現,我們「看好」鐵路行業及相關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大規模鐵路建設加速推進 對比「十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建議,交通運輸中的各個子行業在政策支持力度的排名上發生了較大變化,鐵路成為最優先扶持的行業。 「十一五」期間的主要建設里程目標是:建設新線17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建設既有線復線8000公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萬公里以上,復線、電化率均達到45%以上,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總能力達到18億噸,西部路網總規模達到35000公里,形成覆蓋全國的集裝箱運輸系統。 鐵路「十一五」規劃對鐵路建設資金也提出了明確的量化目標:基本建設投資達到1.25萬億元,相當於「十五」期間鐵路總投資的3.96倍,平均每年2500億元,投資增速在交通運輸各子行業中高居榜首。今年1-5月份鐵路固定資產投資413.21億元,累計同比增長了-3.8%,基本建設投資為341.34億元,同比增長了-2.9%。前4個月增速下降估計是與投資的階段性有關,未來的增長趨勢沒有改變。 專用設備及配件業高度景氣 鐵路大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而這將主要用於鐵路線固定設施的投資、鐵路裝備的投資以及鐵路運輸,其中鐵路裝備可分為鐵路專用設備及配件製造、機車車輛配件製造以及機車車輛及動車組製造。龐大的投資規模,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們比較看好鐵路裝備業和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前景,而鐵路固定設施的建設由於行業競爭比較激烈,毛利率較低,難以給相關公司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在鐵路裝備業中,鐵路專用設備及配件業的行業景氣度最高。從銷售收入增速看,2006年以來鐵路專用設備及配件業的銷售收入增速已經超過機車車輛配件和機車整車。從毛利率水平看,鐵路專用設備及配件業在20%左右,而機車車輛配件業的毛利率水平只有16%,機車整車毛利率水平則在10%左右。 借資本市場融資不可避免 鐵道部目前扮演著資產擁有者和行業管理者以及鐵路運輸服務提供者的雙重角色。而要解決我國鐵路發展投資長期不足的問題,必須深化改革,消除社會資本進入鐵路的障礙,拓寬鐵路融資渠道,走「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改革道路。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我國的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統計數據顯示,到2006年底,結合新線建設,新組建的由鐵路、地方政府、戰略投資者組成的合資鐵路公司達到26家,總里程約7000公里。全年發行鐵路建設債券400億元。 利用資本市場,以存量換增量,擴大融資規模已成為鐵路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鐵道部在2006年的工作總結中就明確表示要推動大秦、廣深、鐵龍三個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繼續推進新的股份制改造項目。從目前這種發展趨勢看,鐵道部通過資產注入等方式利用已上市的鐵路公司募集更多的鐵路建設資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Ⅲ 高鐵能帶動哪些相關產業的發展!急!急!!
高速鐵路的影響林林總總,各不相同。我們應該提前認識到它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並從中發現它所蘊藏的機會。協調區域經濟 滬寧高鐵開通之後,社會普遍反映「被高鐵」,票價過高是主要因素。鐵道部正在研究制訂高鐵月票,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不過真正要實現優惠,其前提條件是運輸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指出,高鐵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明顯,加快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高速鐵路具有全天候運輸、方便快捷和運能強大的特點,最適應現代社會城鎮人口的出行。隨著京津、武廣、鄭西、滬寧等一批高速鐵路的通車運營,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關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等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速,新的經濟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高鐵也推動了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我國人口資源分布、經濟發展不均衡,決定了生產過程與市場消費需要高速度、長距離、大運量的鐵路運輸通道來實現。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大幅度提高通道內客貨運輸能力,促進了區域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跨區域快速流動,已經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了產業升級,比如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中小城鎮迎來發展良機 在國內,有不少城市被稱之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大的省會城市如鄭州、石家莊等,中等城市如蚌埠、攀枝花,再小一些的城市如懷化、十堰等,可見鐵路對區域經濟的提升作用之巨大。現如今,高速鐵路的修建,對經濟發展又將是怎樣一番情形呢?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勒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認為,高速鐵路的建設,將極大促進沿線城市經濟發展。因為鐵路具有集聚生產要素的典型特徵,能夠將城市連點成線,帶動各城市的人員流、資源流和信息流,從而促使區域經濟發展。 此前受鐵路運力制約,鐵路站點建設只能重點考慮大站,小站被放在次要位置。而高速鐵路則改變了這種做法,如已經建成的滬寧城際高鐵,便將快捷的鐵路交通輸送到了中小城市。這種改變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促使更多的生產要素向高速鐵路沿線集中,因而沿線的中小城鎮必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最先受益的行業無疑是第三產業。中小城鎮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缺乏資源、信息等,因此一直在低谷徘徊。而高速鐵路的建設,則使得這種狀況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其商務成本較低、人力成本低廉的優勢,給了中小城鎮追趕的機會。長期助推二三線樓市市場 2010年7月1日,滬寧高速鐵路開通,上海至南京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最快縮短到73分鍾,長三角正式進入「1小時生活圈」。中原集團研究董事程澐認為,長遠來看,高鐵將為沿線城市的發展帶來影響。但根據中原近期對蘇州、鎮江、南京、無錫等沿線城市的調研結果,盡管不少樓盤藉此炒起了「高鐵」概念,但滬寧高鐵的開通並未直接帶動異地購房的熱潮。 相比房價已經很高的上海,高鐵沿線的長三角二、三線城市對高鐵開通表現得更為敏感。2010年1月至今,蘇州高鐵站,最沿線樓盤均有2%~20%的價格增幅。對於樓市仍處冰凍期的常州和無錫,高鐵效應已初步顯現。長期來看,高鐵的啟動必將帶動沿線城市尤其是小站點周邊新一輪的城區規劃及配套建設。在高鐵帶動下,預計二線城市的新興區域,如無錫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區域,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三線城市如丹陽、龍潭等地,也將在與周邊大城市邁向一體化的同時,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產業重組機遇迥異 五合國際總顧問劉力博士指出,京滬高鐵的建設的確能給沿線城市迎來新的發展良機。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高鐵本身並不能直接帶動沿線城市經濟的發展,只有當高速鐵路與其所服務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類型發生關聯時才能促進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如果沿線城市缺乏相應的發展規劃引導和銜接,有可能產生新的「屏蔽效應」,造成區域經濟與過境運輸分離的「新二元結構」。因此,在京滬高鐵的利好環境下,沿線城市仍需結合自身的經濟基礎,合理發揮產業競爭優勢。 國外經驗表明,高鐵建成後必將打破原有的經濟發展格局。高鐵的建設不僅能夠帶動土木建築、原材料、機械製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其縮短了時空距離,降低了時間成本,從而促進人員流動,加速和擴大了信息、知識和技術的傳播,最終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縮小區域差距。 京滬高鐵對各個區域的影響各不相同。北京、上海兩座商務城市受益最大,上海對安徽和蘇北地區,北京對山東半島的影響力將會大大增強。這將有效緩解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等因素對兩座城市發展的限制,對其旅遊、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就旅遊業來說,山東和江蘇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兩省分布著濟南-泰安-曲阜-棗庄以及南京-無錫-蘇州這2條黃金旅遊線。就製造業方面來說,安徽受益最多,徐州-宿州-蚌埠-滁州無疑是這些製造業的重點轉移區域。 由此看來,各個區域只有結合各自的特點來進行資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利用高鐵帶來的契機。
Ⅳ 鐵路建成後會帶動哪些產業發展(客運高鐵)
客運高鐵的建成通車,縮短了時空距離,會帶動城市鏈及城市圈的形成,會促進區域內人員和物流的增長,初級波及面有服務業,深入發掘的話,會帶動房地產,工業等方面的發展,也會增加相應的人員就業
Ⅳ 鐵路軌道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為包括地鐵、輕軌、單軌、市域快軌、現代有軌電車、磁懸浮和APM(無人駕駛)在內的7種模式構成的城軌體系。據前瞻《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末,運營線路中地鐵佔比約73.4%,其他種類的城市軌道佔比達到26.6%;同時,在建線路中地鐵佔比約67%,其他種類城市軌道佔比達到33%。
「十三五」期間,鐵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將維持在年均7500億元至8000億元水平,「經濟托底」疊加「需求拉動」,軌道交通基礎建設進入第三次發展浪潮。
Ⅵ 汽車行業和鐵路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汽車行業和鐵路行來業未來十年源到二十年的發展前景是共同前進的。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均收入的增多,購車的人逐步增加,廣大平民逐步成為有車族,而汽車又有使用年限《報廢期》。所以汽車的行業前景是可觀的。但是鐵路的發展是跨時代的發展,隨著全國高鐵的不斷修建將形成高鐵時代的鐵路網,逐步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北京到上海之間坐高鐵3個小時已不是夢想,打破過去所謂的超過1000公里靠飛機,500公里是火車,300公里是汽車的關念。我本人更傾向於鐵路工作比較好,當然還得看你是學習什麼專業的,優越的是你是大學生到鐵路工作後屬於技術人才,絕對不會去一線工作的,若以後工作的突出,或人際關系處的好,還可以升職的。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