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北斗將有哪些發展規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權冉承其介紹,我國將加快北斗三號組網部署,2018年底前建成18顆衛星的基本系統,提供初始服務;2020年底前建成30顆衛星的完整系統,提供全球服務。「北斗將以嶄新姿態、更強能力、更好服務,造福人類、服務全球。」
5年來,北斗已走出國門,正加速融入世界,成為代表中國大國形象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㈡ 中國北斗未來如何發展
未來,中國北斗將持續推進海內外應用推廣,不斷深化衛星導航的高精度服務與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繼續融合,加快衛星導航領域與高端製造業、軟體業的融合,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革,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
北斗三號還將加快「走出去」步伐,2018年底之前將發射18顆衛星,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完成30多顆衛星發射,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第三步」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後,建成由30顆左右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即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工程2009年正式啟動建設,已經全面突破系統核心關鍵技術,完成地面驗證,衛星狀態基本固化,特別是2015-2016年成功發射5顆新一代導航衛星,完成了在軌驗證。
㈢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現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正式開通運行,後續繼續完成全球覆蓋,覆蓋面積擴大將帶來整體民用行業需求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稱我國2020年計劃發射2-4顆北斗三號衛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我國北斗導航產業鏈正逐步完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介紹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大部分組成,導航用戶段又可以細分為上中下游產業,上游基礎部件是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基礎部件作為自主可控最關鍵的部分,主要由基帶晶元、射頻晶元、板卡、天線等構成;中游主要包括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是產業發展的重點;下游的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提供眾多行業應用。
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中的中間段及地面段兩個環節,是國家核心基礎設施,主要由國家投資完成,而導航用戶段產業鏈環節,主要通過市場運作來滿足社會需求。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北斗導航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報告》。
㈣ 北斗邁入全球時代,我國該如何持續推進北斗事業的發展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概念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中國在2003年完成了具有區域導航功能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之後開始構建服務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2012年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服務,並計劃至2020年完成全球系統的構建。
截至2017年11月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總數已達到25枚, 開始全球組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產業鏈分析
北斗產業鏈完整,軍:民=35%:65%。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關鍵環節:1、衛星製造; 2、衛星發射; 3、地面設備; 4、衛星導航應用;
5、下游市場。目前,北斗導航系統主要應用於軍工市場、行業市場和大眾消費市場這三大領域。 北斗產業鏈正從初級階段邁向成熟,產值集中在中游。
國內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基礎產品、應用終端、系統應用和運營服務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北斗導航產業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北斗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計劃由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南京、武漢、西安等地的8家北斗產業園區代表單位共同發起成立。聯盟將探索形成跨界融合、蓬勃發展的北斗產業生態環境,引領和推動北斗時空技術及智能信息服務的跨越式發展。
北斗應用近年來呈現普及化、融合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產業投資並購持續活躍。北斗產業發展目前還存在資源分散、支持分散、市場分散等問題,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著力推動企業聯合、業內外融合、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對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支撐,建立良好產業生態,實現協同化融合化跨越式發展。
目前北斗應用雖然已經在一些行業開展了示範應用,但大部分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普遍應用和規模化采購的氣候。聯盟將積極探索與各行業的協調及聯合,在政策和標准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促進北斗行業應用的規模化發展。
隨著北斗產業迅猛發展,各地紛紛利用產業園區(基地)的方式推動北斗產業落地發展。其中一些北斗園區(基地)已經實現了「聚環境」「聚人才」「聚企業」,形成了產業綜合發展優勢,產生了良好的集聚發展效應。
北斗系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自主可控的時間空間信息,同時時空信息效能的發揮需要與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北斗系統提供高精度時間空間信息、全球時空信息統一的優勢,通過實時高精度時空信息應用,提升智能信息產業發展新動能。同時老並,依託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服務業態不侍姿跡斷擴展,也將極大提冊裂高北斗產業的大眾消費規模和應用廣度深度。
㈤ 北斗產業發展迅速對海格通信有什麼影響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世界性的導航系統,海格通信作為北斗優勢企業,隨著北斗應用產業化的深入發展,正在迎來發展黃金期。尤其在軍用領域,海格北斗晶元出貨量業界第一。
㈥ 北京市的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形勢如何
當前,北京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面臨北斗系統全球化發展,以及「軍民融合發展」、「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等國家戰略形勢,憑借產業先天優勢和綜合實力,北京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㈦ 中國衛星北斗導航產業前景如何
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哈爾濱拉開帷幕,中海達、華大北斗等一批國內企業先後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產品。
過去數年,缺「芯」是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的痛點。如今,隨著一批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進入市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缺「芯」困局呈現「散點突破」的態勢。北斗晶元研製已實現設計與封裝,實現中國人的獨立自主。這與國內北斗企業長年堅持自主研發路線分不開。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2017 年,圍繞與信息產業、汽車電子、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交叉點的協同創新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新模式,產業融合趨勢愈加明朗。穿戴式設備、新零售、無人駕駛、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應用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北斗系統對待 GPS 等其它導航系統的邏輯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統不排斥 GPS,探索與GPS等其它導航系統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中國需要獨立自主掌握衛星導航技術。
一批高精度北斗晶元近日在哈爾濱的集中亮相,是我國北斗產業自主研發前進的又一步。此前的標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華大北斗所研發的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導航定位晶元正式發布。
另一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泰斗微電子近日獲得廣東國民凱得創投領投的C+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人民幣,該企業是摩拜單車定位導航晶元的最大供應商。
晶元、板塊、核心器件的研製是上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涉北斗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僅在哈爾濱的會場上,就有中海達、北斗星通、西安希德、華大北斗等企業發布或展示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華大北斗還發布了「北斗晶元開發平台」。
《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 5 萬件, 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另據國家導航系統辦公室數據,國產北斗晶元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已經趕超國際強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國產北斗晶元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被視為產業鏈關鍵的設計環節,以及封裝技術,國內企業已實現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應用能力、圍繞核心晶元的技術研發和設備製造,依然是國內北斗企業的短板。
高端晶元的製作工藝,中國很快會趕上。國內北斗晶元行業的發展,不大可能出現「卡脖子」問題。現在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製作晶元的光刻機技術,二是高密度、高解析度晶片的材料問題。
當前,不像國外有高通、英特爾、三星等行業巨頭,國內導航晶元研發企業呈現多而散的格局。此外,晶元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依靠一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封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難以一己之力推動晶元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開大家一起做。「北斗晶元開放平台」這樣的產品正體現了這樣的邏輯。
㈧ 黃石北斗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黃石北斗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武漢光谷北斗地球空間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版稱「光權谷北斗」)為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產業,促進北斗導航技術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應用,加快湖北省黃石市經濟結構調整而與黃石市人民政府經友好協商達成一致,由光谷北斗在湖北黃石港工業園投資建設面向全球、特別是以泰國為主的東盟地區合作高科技公司,主營「北斗科技城」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法定代表人:李馮健
成立時間:2014-02-14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200000089400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黃石市黃石港區磁湖巷1-5、6號
㈨ 請問北斗衛星導航晶元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相關政策保障推進,北斗系統行業應用深化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施明確的「三步走」建設規劃:第一步是試驗系統階段,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並投入運營,建成「北斗1號」系統;第二步是區域系統建設階段,2012年「北斗2號」衛星發射數量達到14個,建成覆蓋亞太的北斗區域系統;第三步為「北斗3號」全球組網,2020年總計35顆衛星覆蓋全球。
衛星導航條例的頒布,將助力北斗導航系統實現軍品和民品的標准化,通過法治手段推動北斗滲透率提升,為北斗導航系統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保障北斗系統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提供連續可靠的服務。將北鬥上升為國家意志,北斗核心產業有望受益。
此外,國家相關政策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政府高度重視北斗系統發展,將北斗系統列為科技重大專項,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各部委、各省市紛紛出台相關或專項政策規劃,以國家力量助推北斗產業發展,使北斗系統得以更好地深入各行業應用。
中國衛星導航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從行業市場發展空間來看,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總產值穩步增長,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巨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前瞻與應用前景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達到2550億元,同比增長20.4%。以晶元技術製造、演算法和終端在內的核心產業產值達到902億元,其中北鬥技術貢獻率超過80%,為核心技術產業的關鍵推動力;此外,由軟體應用及行業數據、系統集成和基於位置的運營服務等市場產值達到1648億元。
2006-2017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北斗系統應用領域廣泛
國內衛星導航設備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比例接近15%,隨著北斗系統的技術成熟度的上升和行業應用市場的擴展,未來北斗相關產品在國際衛星導航市場的份額還將持續提升。
從應用領域來看,北斗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測量測繪、交通運輸、海事船運、農林牧漁業、國土監測、挖掘勘探和公用事業等十幾個行業領域。根據《2018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2017年國內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採用北斗兼容晶元的智能終端產品社會用戶總保有量接近5億台,國內銷售智能手機兼容北斗應用的數量佔比已超過50%,專業北斗高精度接收機終端銷量突破14萬台。預計到2020年,北斗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㈩ 北斗衛星近幾年的長足發展,對哪個產業影響最大
我國北斗衛星最近幾年有了長足的發展,那麼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四維圖新、合眾思壯、合力創通等一批北鬥上市企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些企業的衛星導航定位業務,起步較早,企業在發展上,大體都經歷了艱苦創業,轉型升級和規模化發展三個階段。
個人應用市場,主要包括私家車輛的應用,移動終端的應用,互聯網的應用以及個人位置服務和旅遊休閑運動及游戲娛樂等方面,它是產業發展的重心和依託市場。在行業上的應用市場主要包括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建設,還有防災減災,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許多方面。它的佔比相對比較小,卻是產業發展的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