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養殖產業發展

養殖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8 02:17:12

㈠ 重慶引領養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引領養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2年07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水產養殖、銷售(國家有專項規定的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舒偉
成立時間:2012-07-1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200005059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涪陵區黎明路72號附15號

㈡ 如何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特色養殖產業的發展

要堅持強強聯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強化深加工,延伸產業回鏈,生產更多的終端答產品,為當地創造更多的稅收。要充分發揮作物種植面積廣的優勢,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採取「龍頭+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壯大畜牧業,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有效途徑。要切實加強對植物資源的管理保護,科學規范種植,深化對種植產品的研發和改造,深度挖掘文化,努力提升產品影響力。要盡快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發揮好專業合作社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組織引導廣大農民合理開發林地資源,做到既讓山綠起來,又讓農民富起來,還不失山失地。林下養殖戶要認真鑽研養殖技術,按照標准化要求,努力降低養殖成本,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引領,帶動周邊群眾參與養殖,走規模化、品牌化路子,推動林下養殖產業發展。要積極探索林下種植模式,在林地合理套種適合本地生長的中草葯或各類生態食品,促進農民增收。要將森林旅遊與產業結合起來,發展具有特色的綠色庄園經濟。

㈢ 農村為什麼這么多年都沒將養殖行業做大做強也就是說養殖行業發展這么多年了行業的集約度還是那麼低這

農村很難講養殖業做大做強,是由於農村和養殖業自己的特性決定的

養殖業需要做大做強一般需要有大規模的資金支持,前期需要投入基礎建設費用,和中期管理費用,另外市場波動比較大時,還需要有良好的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而農村自身經濟規模小,大多數農戶散戶式經營,缺乏資金支持,缺乏技術支持,很多當年生產好,但是遭遇市場行情不好,又盲目擴大了規模導致第二年資金斷裂
所以養殖業的發展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規劃和技術支持,對於農村來說還是很難做大做強

㈣ 家禽養殖行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家禽養殖業發展前景分析
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養雞的行情從08年的5月份一直低迷到現在,已經整整兩年了。08年還沒有感覺出危機的到來,都認為是行業的正常調整,會很快過去的。於是大家還鶯歌燕舞、歌樂生平。09年初還有一中型家禽企業進行了擴張,到西北成立了新公司,沒想到死的很摻,公司和員工入股的200萬元現金一分沒有帶走,更糟的是企業的骨幹全部心灰意冷,遠走高飛了。對養殖孵化來說,09年的春天格外的殘酷,不堪回首。到了11月份陸續有小型的飼料廠、經銷上開始倒閉關門,12月就有孵化場養殖場開始停產。2010年的3、4月停業的孵化場養殖場就更多了。特別是規模在100萬—2000萬之間的孵化場。我有幾個朋友把07年的利潤全吐出還欠了一屁股的債,賣房、離婚、賣車。有一個好朋友是全國一家很優秀的家禽企業的銷售部經理,在4月底的一個下午給我打電話說:「假如我能掙回虧損的80%,我就徹底退出這個行業」。我想我也是。
造成行情低迷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行業內的過渡擴張。包括07年暴利行情後許多養殖戶把手頭的利潤全部投入到擴大養殖雞舍和設備上了,比如象我;包括許多搞別的行業的有富裕資金的老闆為了追求利潤進入養殖業,比如網易的丁磊;更主要的是許多飼料行業、食品行業為了躲過經濟危機、延伸產業鏈、控制終端而進行的大規模的擴張,比如六合、雙匯、泰森。
2、金融危機的影響。其主要是心裡上的。
3、國內經濟結構的部分行業的失控造成國內老百姓住房、看病、上學花費額太大,對未來感到不確定不踏實,不敢過度消費。
4、原料特別是玉米的工業化需求造成養殖成本的剛性增長,不可逆轉,並將長期存在。
供大於求的事實已經存在,行業的優勝劣汰是在必行。現在的中國經濟正在轉軌,經濟結構正在調整,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也就是說退出機制還不完善,重復建設不可避免,惡性循環。10年包括最近11、12年沒有人會笑,只有人哭,甚至放聲大哭。小聲哭的是跨行進入養殖業的老闆,小資本家最大的特質就是投機。1年2年不掙錢,第三年就會堅決果斷的撤出。它們投入的是富裕資金,撤出不會對它們傷筋動骨,它們也是會最早退出這個行業的人。因為養殖業也有養殖的本質,只有抓住行業的本質才會在行業立足。中國的養殖業的本質只有在其中浸淫數年,會思考才能領會到。老闆如果不是從養殖業起身,沒和農民打過交到,很難領會透徹。最難退出而不得不退出的是小型企業和飼養戶,全部的身家都壓在了上面,但是由於大型壟斷企業的擴張,生產會越來越集中,小型企業和養戶在市場上、資金、技術、管理和利用國家政策上都處於劣勢,競爭力會越來越差。現在養10萬只雞的全自動雞舍只需要2名技術工人就可以搞定,以前養戶的優勢立即沒有了。
昨天我轉了一下活雞市場並打電話給全國的幾個朋友,發現活雞市場已經退出了大城市的中心區域,在中小城市也因為防疫、衛生等原因逐步退出。市場空間壓縮的很厲害。失去了最主要的消費客源將使活雞銷售陷入困境。黃羽肉雞最主要的銷售市場還是活雞市場。市場的逐步消亡對黃羽肉雞來說是很現實和嚴峻的問題。黃羽肉雞行業必須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行業方向一致進行全民范圍的有影響的宣傳和引導,是黃羽肉雞走上屠宰線,走上冷鏈生產,建立行業壁壘,實施差異化戰略,突出優質優價策略,才能使行業發展壯大,才能使我國的寶貴地方資源品種不至於被國外的洋品種掐死在襁褓中。長江以南雖然目前還是活雞消費,但最終還是要向工業化轉變。
在最近幾年內,隨著我國逐步從半工業化向工業化的轉變,白羽肉雞行業還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養殖戶的數量將會是一個倒「V」型的曲線。我認為在2020年左右,我國基本完成工業化經濟轉型後,散養戶會逐漸減少消失。規模化、集約化、壟斷化的行業態勢將會形成。到那時,所從事養殖業的人員素質和收入都有很大的提升。
白羽肉雞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葯殘」問題。環境和管理是解決其最根本的辦法。但是競爭如此激烈,生存都成問題,哪有充足的資金和心思、精力在投入呢?密度越來越大、環境越來越差、疫病越來越頻繁、市場起來越低迷、效益越來越差,惡性循環。這很大原因與國家的政策引導有關系,同時與畜牧疾控管理機構的監管有關系,同時還與龍頭企業的跑馬圈地大規模擴張有關系。其實養雞是食品行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關繫到國計民生大事,應該同別的行業一樣,設置一定的准入制度。比如說.區域養殖密度超標限制、養殖設施和環保設施制度、從業人員培訓制度等來引導養殖戶走上科學健康的養殖之路,防止盲目進入行業導致行業的無序化惡性競爭。但是這需要國家下決心或出了大事後才會改變目前的肉雞養殖品種中,817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種。我認為在目前5-10年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有一批優秀的龍頭企業專注、穩健、積極的帶領老百姓做的話,完全可以從白羽肉雞市場中分割很大的市場和利潤。前提是有專業的育種公司進行認真培育,白痢檢測是最基本的。採用「公司+農戶」模式進行推廣,生產無公害肉雞,進行屠宰,搶占學校食堂、大工廠食堂、中小城市市場、鄉鎮乾菜店市場、農村紅白喜事市場都非常廣闊。817目前比黃羽肉雞的市場工業化明朗,但是大企業看不上,小企業做不起的特徵還比較明顯。
蛋雞養殖中,「公司+農戶」模式還不是太多,但是蛋雞散養戶絕對是最早退出行業的。5-10年後如果沒有通過「無公害認證」的雞蛋很難在市場上銷售了。現在許多特大型飼料企業已經涉足蛋雞養殖業了,而且逆流而上。單場養殖20-200萬羽的養雞場全國今年就建了很多。一個場抵得上成百上千的農戶,而且設施管理又和國際同步了,綠色認證和無公害認證不在話下,超市終端又打開,農戶很難競爭。與之相關的小型飼料廠、獸葯廠、飼料經銷商、獸葯疫苗經銷上必須轉型到肉雞上,要不然養家糊口困難。現在特大型蛋雞場銷售雞蛋都是在虧本銷售打品牌,一年虧個幾百萬上千萬很正常,年底匯報時老總還誇獎: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有上升了。散養戶扛得起嗎?今年玉米全國平均已超過1塊錢了,突破了許多養殖戶的心裡底線,10年下半年開始將會出現許多空雞舍。10年是蛋雞養殖戶的一道門檻。也許會有人說,養雞人少了雞蛋價就會上升。錯。養雞人少了,但是絕對養殖量增加了。今年5月初,山東開會孫皓說:「2010年峪口今年父母代總量將增加20%」。
附錄1:通脹下養雞戶僅獲利潤1/4
在上海老百姓的菜籃子里,雞跟雞蛋,是少不了的兩種食品。近半年來,上海市場上的雞肉及雞蛋價格瘋漲,且有繼續上漲的態勢。「以後恐怕連雞蛋都吃不起了!」———這已成為不少老百姓的擔憂。巨大的漲幅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價格上漲背後的利潤,到底進了誰的腰包?
雞蛋進價每箱漲1-2元
在一片漲聲中,雞和雞蛋的價格格外引人關注。近半年來,滬上雞和雞蛋的價格一路走高。- Z' T8 f4 E$ f3 W6 ?; G9 H
據一位長期從事活雞和冷凍雞批發的老闆估計,「上農批」雞的批發價半年來平均漲幅在10%-25%。蛋雞價格上漲50%左右,為漲幅之最;烏骨雞半年前為6.8元/斤,目前7.5元/斤,漲幅最小,為10%。另外,三黃雞也從半年前5元/斤漲至目前6元/斤。
在徐匯區長橋菜場,半年前草雞蛋的零售價為每斤7.5元,目前為每斤8.5元;雜交蛋半年前的批發價為3.8元/斤,現在為5元/斤。
「這幾天,雞蛋的進貨價還在以每箱1-2元的幅度上漲,看來,雞蛋零售價還可能進一步上漲。」長橋菜市場雞蛋零售攤主訴苦。
養雞戶僅能獲利潤1/4
養雞戶賁成明站在自家的雞舍內,樂呵呵地說:「最近行情不錯,每個月最多能賺到兩萬元。」養了6000多隻雞的賁成明,在江蘇省蛋禽大縣海安縣而言,算不上大戶。賁成明養雞養了14年,如今正趕上雞蛋收購價格的歷史峰值。
在海安縣大公鎮群益村,賁成明連連稱運氣好。賁成明養的蛋雞生長周期約為1年,雞仔生長5個月後開始產蛋,之後是3個月的高產期,最後幾個月蛋雞往往吃得多、產蛋少。一年的利潤,基本就看3個月高峰產蛋期的雞蛋行情。與半年前相比,賁成明家的雞蛋售價已由每斤3元漲至4元2角,這對於高峰時日產550斤雞蛋的他的養殖場而言,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雞蛋雖然賣得好,賁成明卻不肯承認他是最大受益者。「假如這些雞蛋最終賣到市場能賺100元,我最多隻能分到25元。」賁成明算了一筆賬,與半年前相比,他每天光花在飼料上的錢就多出200元,賣得價格雖然高了,但結合成本算下來利潤跟半年前相差無幾。
與賁成明一樣,大公鎮乃至海安縣的養雞戶,生產出的雞蛋基本都由外來大型企業統一收購後再銷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在賁成明看來,雞蛋價格上漲有兩個原因,一是飼料成本的大幅上漲,二是每當夏季來臨時,雞蛋的產量會有一定減少,蛋雞熱死的風險增高。「養雞戶也只能被動地接受市場行情,人家給多少錢收,只要基本合適我們就賣。
養肉雞肯定賠錢
記者在大公鎮的幾個村子走訪一天,也未能找到一家專門養殖肉雞的農戶或企業。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海安個體養殖肉雞的農戶,在遭遇2008年年底的禽流感風暴後,已經徹底絕跡。年近60歲的老劉曾經是為數不多的肉雞養殖戶之一,他斬釘截鐵地對記者說:「別看現在行情這么好,養肉雞肯定還得賠錢!」
「肉雞的生產周期短,白色品種的養40天,黃色的養60天就能拿去賣。」盡管周期比蛋雞要短很多,但肉雞養殖的風險更高。「雞肉價格很不穩定,不比雞蛋。一個周期到了,你必須得賣,否則雞籠空不出來肯定賠得更多。
與半年前相比,當地肉雞的收購價格已由3.5元每斤漲至6.3元。「收的都不是專門的肉雞,大多是淘汰下來不能產蛋的蛋雞。」老劉一點也不為放棄肉雞養殖而遺憾。「肉雞吃的飼料跟蛋雞不一樣,要貴很多,雞肉的價格變化又大,周轉時間僅幾天,可蛋雞淘汰下來當肉雞賣,最多可以等幾個月。
在老劉看來,蛋雞養殖對肉雞養殖存在一定的沖擊。「要是養蛋雞的幾個大戶都到了淘汰期,雞往市場上一賣,收購價格馬上就下來了。
各方上漲助推雞蛋雞肉漲
「就怕好景不長,價格這么高,我們也覺得有點不太正常。」養雞戶賁成明在為目前行情高興的同時,也隨時擔心雞蛋價格某天會一落千丈。
「大公鎮搞養雞的人家跟以前比可能只剩三分之一。」在大公鎮做了十幾年飼料生意的仇志堅說,由於成本上漲、風險加大,最近兩年養雞戶少了很多,只留下一些投資大、規模大的大戶人家還在繼續做。「這半年來飼料漲的很猛,雞蛋價格如果不高,更沒人做了。」
仇志堅主做豆粕生意,這是雞飼料中除玉米外的最主要成分,比例約佔25%。「豆粕的主要原料是進口轉基因大豆。跟半年前相比,一噸進口大豆的價格從374元漲到473元。」經過加工之後,每包70公斤的豆粕價格已由半年前的210元漲到260元。「豆粕在漲,玉米也在漲,雞和雞蛋能不貴么?」
仇志堅無奈說,進口大豆的價格上漲涉及外貿問題,他也只能發發牢騷。「以我們南通為例,三家大豆加工廠全是外資企業。跟半年前比,一噸大豆漲一百元,經過他們加工後的價格還要猛漲,利潤比漲價前還多幾百元。

㈤ 如何發展牡蠣養殖產業

牡蠣味道好,產值大,銷售量多,應該統一規劃,統一放養,統一管理,統一打撈,統一銷售,統一分成,通過這幾個統一,可以避免無理的競爭和不恰當的行為打亂仗,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科學養殖,發展更大的牡蠣養殖業。

㈥ 請問發展養殖業前景何如

要說預測未來5-10年的養殖行業前景,那誰也說不準個定數,但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預測。


第一種預測:未來5-10年養殖行業前景不錯,可以養殖

原因分析: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肉類需求量增加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家由以前的吃飽到現在的吃好,不管是物質追求還是精神追求,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大家在餐桌上對肉類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需求慢慢增加,供應還得跟上,供應得跟上,就是需要增加養殖行業,所以養殖行業前景不錯。

第二:技術越來越好,發展科學養殖

隨著社會的不斷,養殖行業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學習,養殖向著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在一步步的發展,養殖人員也不斷的進行學習養殖經驗和技術,引進先進的養殖設備機械,這樣下來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減少資源浪費,減少成本投入,而最後獲取最大的利益收入。

第三:養殖更加的規范,產業鏈更加完善

以前的養殖,零零散散,土辦法養殖,花費精力,人力,物力都很大,而最後取得的效益卻只有很少的一點,隨著不斷的發展,養殖行業在不斷的改善,改善養殖規范,改善養殖環境,同時養殖行業的產業鏈也在一步步的完善,飼料,養殖幼苗,醫葯,銷售等等環節都在一步步的改進,使得養殖行業越來越好,越來越規范便捷化,在未來5-10年內也會越來越好,所以養殖前景也會越來越好。

第二種預測:未來5-10年養殖行業前景堪憂,不願養殖

原因分析:

第一:利潤低,成本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的科學技術應用到養殖行業中,養殖的種類增多,養殖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從而使得養殖供應趨於平穩甚至出現飽和,價格的波動將會慢慢趨於平穩,養殖行業的暴利場景將慢慢遠去,養殖行業的利潤將會大大降低。

第二:環保化,綠色化發展

隨著養殖行業的不斷增多,大量的廢水污水,糞便偷排,偷放,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養殖業帶來的污染同樣不容小覷。為了保護環境,養殖行業環保壓力變大,檢查更為嚴格,養殖環保化、綠色化可謂是一種自然的選擇。

第三:土地資源緊缺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可供養殖行業可以利用的土地更是越來越少,而養殖行業的場地往往還會受到氣候、地形、水源和周圍土地資源等等因素影響,因此適合養殖業發展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養殖場土地資源緊張是趨勢。

總結:

隨著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未來5-10年的時間,養殖業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養殖行業的人,要時刻注意社會的變化發展,緊跟社會變化的步伐走,那養殖行業還是前景不錯的;如果一直原地踏步,那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作者:渭水三農人

㈦ 中國未來養殖行業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以生豬養殖為例,據《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生豬作為我國最大的農業品種,2016年出欄量約為6.85億頭,市場規模早已過萬億元。同時,作為世界上生豬出欄量最大的國家,我國佔到世界生豬出欄量比重的57.46%,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潛力巨大。
規模化養殖成當前趨勢,規模化養豬依然是我國養豬業的一大關鍵性難題,比起上世紀70年代便已經形成規模化的美國豬企,中國至今仍是散戶養殖為主。養豬的生態化、專業化和規模化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機器設備、生產及養殖技術、投入資金等要求的不斷提高,養豬業已經成為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
解決當前產業「豬周期」困擾,需要增加企業經營和風險管理手段,優化整個行業資源配置,促進行業規模化的進一步提升,最終加速產業升級。

㈧ 羊養殖業發展前景

羊養殖業發展前景很好,因為羊肉消費一直在緩慢上升,市場前景是好的。
一般從小到成年規格,大約兩年內時間。但隨著品種的差異、飼養水平的差異、養殖出欄要求的差異,基本可確定在0.5-2年之間。飼養得好、品種好,半年就可達50公斤的。
羊養殖業,如果沒有足夠的野草放養,圈養的話關鍵在飼料成本要控制好。

㈨ 如何突破中蜂養殖及產業發展瓶頸

所以中蜂逐年減少甚至在某些地區已經滅亡,對此現象及原因應當慎重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中蜂的發展進入歷史舞台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使中蜂發展就是要在產業上在養殖方面突破和發展。講到突破和作戰或者叫突圍還得學習《孫子兵法》所以筆者就用《孫子兵法》理的三個智慧作為突破中蜂發展瓶頸的原則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分析利害,趨利避害。找到優勢,因勢利導來研究分析如何突破如何發展。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人難於知道別人(事物)更難於知道自己,但是又只有知己知彼才可能取得事情的成功。做買賣需要市場調查需要做消費者心理分析需要做競爭對手分析需要做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最後找到機會,這是知彼的環節。而找到了機會能不能把握和有效利用就得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優勢避開自己的劣勢,這是知己的環節。由此得知知己知彼是必須協調統一才能達到最後的結果——百戰不殆。中蜂的養殖和產業發展是否也應如此呢?回答是如果要取得中蜂養殖的成功和產業的發展與輝煌那就一定得用這套謀略了。下面就分析在哪些方面知己知彼。 〈一〉、中蜂特性與中蜂養殖 1、中蜂別名土蜂,意思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蜂,顯然可以推理此蜂一定是自然繁殖生存和發展的自然蜂,不依賴人工照顧。事實上它的養殖幾乎不需要人工喂糖很少發病,生存力特強。一句話養好中蜂就是發展一套自然養殖法。 2、中蜂節約勤勞,嗅覺靈敏,善於利用零散蜜。因此在蜜源不多的時候也可以取蜜在零散蜜豐富和小蜜源的時候就可以大量取蜜。當然因為節約和靈敏所以自控能力非常的強,如果外界蜜不足便減少或者停滯蜂群繁殖,這對群勢發展不利但是可以通過少量的人工加蜜(糖)可以彌補。但是又因為節約的特性群勢很小哪怕三框也可以取蜜。 3、中蜂極少生病,幾乎只有中嚷病而且可以通過選育抗病品種便可從根本上抑制了此病。這說明養中蜂幾乎不需要喂葯打葯即使有病有時候也都會自己治癒。 4、中蜂怕巢蟲,這是中蜂最大的缺點,也使得許多養中蜂的人們放棄養殖。但是可以通過飼養方法改進和培育抗巢蟲品種來彌補。例如在自然潮濕的環境里巢蟲非常的少所以模仿自然環境養殖就可以避免巢蟲危害。我們的做法是把蜂箱加高在箱底通一個一厘米直徑的洞,洞下面放一盆水或者做個水池,這樣蜜蜂會把巢蟲通過箱底的洞清理到水裡而且夏天有水可以降溫加濕更接近自然狀態,蜂的發展也會更加的好。還可以通過養強群來達到目的,我以前養的淡紅王品種大多數有12框中蜂標准框以上所以大群,力量大不怕巢蟲,清理能力非常強箱里比用水洗過還干凈可以說一塵不染。 5、中蜂在山區和沒有大蜜源的地方那就是天堂在這樣的地方是最合適不過的蜂種。山區馬蜂最多而所以蜜蜂中就中蜂可以較好的撇開馬蜂追殺,因為速度快和長期以來對環境的適應。同時山區森林密集西蜂不善於專進樹林裡面去採集零散的花蜜而中蜂就不同特別善於這樣做所以其產的蜜可以說沒有污染純自然原生態還是百花蜜高價值。 6、中蜂對於城市裡的愛蜂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是它不需要什麼技術隨便養都可以,通常只要養在陰涼的地方就發展非常好。二是他消耗少可以減少喂養成本,就算外界缺蜜的社會也基本不需要喂。三是他不怕什麼病,所以不需要專門的葯最多每年味四五次板藍根和五六滴碘酒,因此產的蜜沒有葯物殘留污染。四是它非常溫順。這里有個地方需要申明在我養的中蜂里大多數蜂群特別溫順,如果工蜂是黃色品種(比意蜂還有黃),提脾的時候不驚慌王還繼續產卵,基本沒有蟄人。但是都說中蜂凶暴這有的時候是片面了。 7、中蜂養殖成功以否關鍵就取決於對中蜂特性的理解和利用,所以由上可得三個結論:一是養殖地區:中蜂養殖適應山區和沒有大蜜源或者只有一個大蜜源的地區,因為這些地方養西蜂是沒有收入的而且還要大量喂糖很容易虧本以至最後放棄,養中蜂就大不相同了,不但不用喂糖只要零散蜜源多一點,十天半月就可以取一次蜜。如果是十框以上的話通常一次可以取十斤到二十斤蜜。二是養殖要點:中蜂養殖最好保持原始生活狀態,因為任何生物離開自身生存環境就會出現危機。中蜂原始生活狀態有兩點特別需要注意,濕度和溫度。中蜂比較喜歡潮濕的環境(指箱內環境)所以在乾旱地區不適應即使養活了發展也不是太好,當然可以人為創造這樣的環境,比如乾旱季節里在箱的下面放一水盆或者造一水池。而溫度就是蜂箱一定要在樹下或者陰的地方千萬要少曬太陽當然冬春兩季需要曬太陽取暖,基本上蜂箱周圍的環境要30度以下發展會非常的好。三是養殖效益:效益分兩方面講;滿足愛好者的興趣需求和達到生產者的收入需求。前者的重點是養善良有趣有感情的中蜂,後者的重點是把中蜂飼養產業化市場化可以發家治富。針對這兩個重點需要開發兩個中蜂品種,興趣型和生產型。興趣型關鍵是善良好看例如黃色的中蜂或者紅色的中蜂。生產型關鍵是需要群勢和抗性這樣才會產量高而且用葯少污染少,一定要體現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及其營養成分復雜的價值。 總結:在中蜂的優勢方面做文章才是中蜂養殖的真正出路。 〈二〉、西蜂特性與西蜂養殖 1、適應大蜜源和平原地方,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善於打陣地戰不善於打持久戰和游擊戰」,如果群勢小就不產蜜甚至還有人工補喂,一兩個大蜜源以後就大量勞動蜂累死而不能再繼續工作,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相對來講中蜂則不同,大蜜源時比不上西蜂而小蜜源西蜂產量就低多了有的低兩三倍。許多職業蜂人最看好西蜂的地方最重要一點就是大蜜源產量高得很。 2、西蜂病多,所以經常用葯,這導致西蜂蜜有葯物遺留,再則西蜂必須人工喂養,特別是只有零散蜜源的時候其基本不能維持生存需要人工補喂白糖。這極大的影響了蜂蜜的綠色性和有機性與現在人的消費概念剛好相左。 3、西蜂採集非常的粗糙,基本上中蜂不採集的花粉和花蜜西蜂都要,特別在蜜粉源缺乏的時候西蜂採集灰塵當作花粉,這極大的影響了蜂蜜和花粉的質量。 4、中蜂在給蜂巢排濕降溫的時候是把氣往外抽而西蜂反之把氣往裡吹。這使得西蜂在吹氣的時候可能把灰塵等渣滓吹入巢內影響了蜂蜜及花粉的質量,而中蜂則把裡面的灰塵抽出來,並且中蜂生活在沒有污染或者少污染的山區和丘陵地帶這就進一步的保障了中蜂蜜的質量。 5、西蜂對環境的要求不高即使是污染的地區只要有蜜或者糖及粉(可以是人工喂粉和糖)便可以發展。而中蜂則不然必須自然花粉盡量少用白糖否則基本不接受人工花粉,白糖也影響中蜂王產卵,同時環境污染大的情況下中蜂發展非常差甚至滅絕。這說明中蜂蜜粉質量更優價值更高。 6、西蜂習慣採集統一的花,所以蜜味統一,味道純正,但是卻成分單一,葯用價值低。中蜂則不然首先蜜源單一的時候與西蜂蜜一樣純正,如果沒有大蜜源的時候會採集百花釀蜜這保證其成分復雜營養和葯用價值更高。 7、西蜂可以產王漿而中蜂基本不可能產漿。這是西蜂最的的優勢,所以王漿市場一直被西蜂壟斷,今後不知道可否發展中蜂產王漿如果可以的話有另當別論了。 8、西蜂採集花蜜的濃度高於中蜂同時排氣能力強所以蜜濃度要高一點,但是中蜂則對蜜源利用更好因為淡淡的花蜜也能採集,如果等封改後中蜂蜜密度同樣高並不壓於西蜂。 9、西蜂蜜封改晚所以蜜成熟慢而且受污染時間長保存時間短,而中蜂蜜封改快所以蜜裸露於空氣中的時間短受污染少保存時間特別長。 三、總結對中西蜂各自的特點作了全面的了解後便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把得到的消息加工找到雙方的厲害關系,做到趨利避害。 二、分析利害,趨利避害 相對而言,對中蜂有利的有兩方面一是中蜂自己的優點二是西蜂的缺點。對中蜂有害的同樣有兩點一是中蜂自己的缺點二是西蜂的優點。因為地方的優點可能就是自己的缺點。中蜂蜜要想在蜂蜜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必須做到趨利而避害,走對自己有利的路而避開對自己有害的方面。但是怎樣才能做到趨利避害呢?這要求必須找到問題的規律和根源和應用適當的方法。 〈一〉、發展困惑與真實原因 先研究中蜂發展的困難,其實從知己知彼部分可以得知中西蜂都各自有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如今中蜂養殖之所以出現困難那是因為沒有發現和發揮中蜂的優勢,而一味在其弱勢上做文章,甚至從思維上否定了中蜂,當然這一定會導致中蜂養殖出現困難。事實通常告訴我們困難就是機會,危機就是轉機,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就是此意。所以困難是可以想方設法來解決的因此說中蜂養殖是一中困難倒不如說是一種困惑。因為困難帶來的往往是機會,只要突破現有束縛便是大機會,而困惑卻是從心裡對某件事物的否定,是一種主觀的自我否定,這往往帶來的是災難是自我毀滅。所以從主觀上講中蜂的養殖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困惑了,從客觀上講中蜂養殖的困難是完全可以轉化為機會的。 所以偌大個中國幾十年來對自己土生土長的中蜂養殖出現如今的困難或者叫困惑,歸根結底不是我們的中蜂不行而是我們的養蜂人沒有用正確的觀念和思維對待我們的國蜂(中蜂)所致。甚至導致如今中蜂的生存危機完全是人為的結果。 當然中蜂如果是個沒有缺點的動物可能人為也不能把它怎麼著,可惜世間萬物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致命的缺點,中蜂也一樣有其致命的缺陷所以在面對西蜂競爭和人為干擾的雙重打擊下哪有不敗下陣來的呢?因此總結中蜂養殖困惑的真實原因有三:一是人為的偏愛西蜂而大量扶持其發展。比如人們願意花一百斤白糖喂兩群西蜂也不願意花兩斤白糖喂一群中蜂,完全任其自生自滅。二是中蜂致命的缺點已經暴露給西蜂和西蜂偏愛者,這致命缺陷是中蜂比西蜂群小個小力量小採集平原大蜜源差於西蜂。比如許多人認為養西蜂只要得一兩個大蜜源就足夠了剩餘時間喂白糖也合算,卻不知道中蜂產量未必不高,也不在意補喂少、投入更少、風險更小、在某些情況下效益可能更高於西蜂。三是絕大多數養蜂人對中蜂態度十分冷漠,不正確看待它的優點。比如在山區和丘陵,在小蜜源和零散蜜源的時候和地區就是中蜂的天下了,中蜂抗病抗逆便於管理,幾乎不用人工補喂白糖,而且產的蜜粉質量明顯優於西蜂等但是人們就是不喜歡不願意養這樣的蜂怪哉!四是宣傳和誤導,現在所有的宣傳方式基本都是做西蜂的文章這無形中是一種極大的誤倒。

㈩ 養殖業前景如何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畜禽養殖業發展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前瞻》,在綜合分析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北美以及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畜禽養殖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國外畜禽養殖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主要體現在行業高度組織化、共贏性經營模式以及行業組織的巨大作用三個方面。

行業高度組織化

在發達國家,農業屬於高度組織化的產業之一。而在農業內部,禽畜養殖業的組織化程度要遠遠高於種植業、林業和漁業,其主要原因在於許多禽畜產品屬於鮮活產品,貨架期很短,要提高銷售效率就需要把生產者組織起來,進行有組織的銷售,因此需建立各種產業組織。

發達國家禽畜養殖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我國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我國目前的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模式為「公司+農戶」,而發達國家禽畜養殖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模式為「合作社+公司+農戶」,以下我們對上述兩種模式進行簡要介紹。

發達國家的禽畜養殖業產業組織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既可以維護農民的利益,又可以為農民提供公眾服務,起到了政府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發達國家,政府賦予行業組織許多權利,例如,行業的規章制定、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標准和規范的制訂、技術推廣、政府補貼的發放、質量認證、市場監督等許多工作都交由行業組織辦理。

而在我國,目前行業管理的許多權利掌控在政府部門手中,但由於人力資源缺乏,許多事情想管而無力去管,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不利於產業的發展。我們認為未來政府部門應該逐步放權,讓行業組織發揮更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養殖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