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業扶貧聚焦干什麼,怎麼干,誰干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產自救方針,採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產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階段二,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產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眾互助,採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階段三,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政策調整
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第二次調整是在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經過重新調整,國家級貧困縣增至592個。 第三次調整發生在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時年出台,綱要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但總數不變,同時將國家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以此為標志,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標准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這個標准比2009年1196元的標准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標准變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准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於2300元。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脫貧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貳』 楊超越被官方引進落戶上海自貿區,此舉的背後有何含義
上海自貿區作為一個大型的貿易交易的場所,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想要進去工作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懷揣著夢想,想要通過自貿區的一些經濟政策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這里也是娛樂文化發展的繁榮中心,自貿區的設置,給這些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叄』 現在互聯網產業如何,將來的發展有什麼趨勢嗎(謝謝)
1. 互聯網用戶數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全球和中國互聯網用戶分別於2006年和2008年超過了固定電話用戶。中國從2008年起網民數成為全球首位。
2.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的互聯網表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態勢。互聯網普及率中國年增34.8%,高於世界增速16.7%的一倍多,從2009年起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開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注冊的寬頻用戶普及率年增133%,是世界同期(38.9%)的三倍多。表1給出了有關統計數據。
3. VoIP超傳統長途固話。我國國內長途累計通話時長從2002年起 VoIP就超過傳統固話,以2010年統計數據為例,傳統固話為729億分鍾,VoIP為998億分鍾。
4. 互聯網流量已從數據為主轉為視頻為主。美國2008年互聯網流量中P2P和互聯網視頻佔到67.7%,中國運營商2006年統計P2P流量佔比已超過50%。
5. 互聯網流量增長遠高於用戶數的增速。從國際干線帶寬的增長可見一斑,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國際干線帶寬年增81.7%,是同期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增加值34.8%的一倍多。
6. 互聯網進入Web2.0時代。博客、播客、維基網路等基本上是在2000年後出現或揚名的,不少大的網站都將這些業務作為主要的頻道。此外還有一些特色的網站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例如從2003年到2006年相繼成立了Second Life游戲網站(實際上是創意網站)、Facebook社交網站、YouTube視頻網站和Twitter微博網站,騰訊網是1998年底成立的,這些業務和網站成為Web2.0的代表,標志著互聯網從瀏覽平台發展到交互平台,網頁的內容由網站工作人員產生擴展為網民上傳,後者有成為網民關注重點的趨勢。
7. 互聯網開啟電子商務時代。1995年Yahoo、Amazon和eBay先後成立開創了商業網站之首,但電子商務真正發展起來是近十年的事,OECD國家17%的企業在線銷售、33%的企業實現采購在線處理。我國1999年9月阿里巴巴網成立,特別是2003年5月淘寶網開張,中國的電子商務網站後來居上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2009年我國大中型企業B2B占本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6.8%,B2C網路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網上支付是GDP的8.8倍。據艾瑞咨詢估計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5萬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B2B佔38.2%,中小企業B2B佔49.2%,B2C佔12.5%。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數字服務中心預測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8萬億元人民幣。
8. 電子政務基本普及。目前提供在線參與的國家已從2005年的179個上升到了2008年的189個,總體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歐盟有38%的公民和72%的企業使用電子政務服務。我國電子政務網已覆蓋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縣。
『肆』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庫存方面,2017年將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將去庫存與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例如,2017年住建部將繼續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劃,並進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進公積金體制改革。
去杠桿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2017年,債轉股將繼續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上深入,推動落後產能的淘汰,降低企業杠桿,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降成本方面,2017年,我國將繼續落實和完善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有效發揮減稅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同時,深化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清理規范基金和收費,再取消、調整和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
統籌推進五大任務,既要去舊又要育新。
在補短板方面,不是簡單增加投資,而是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增加有效供給。2017年將切實提高精準性和有效性,從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加大對脫貧攻堅、公共服務、創新能力、生態文明、軟硬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
以城鄉統籌發展為例,2017年將努力促進「城市病」治理,新開工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加快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加快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大力推進霧霾治理,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十項工程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增強定力,乘勢而上,擼起袖子加油干,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伍』 窮人賺錢門路和翻身機會越來越小是為什麼
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掃除的是黑惡勢力,凈化的是政治生態,贏得的是社會安寧,夯實的是執政基礎。這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舉全市之力、整合多部門力量的強力攻堅,也是社會治安的一次集中專項治理。擺在眼前的形勢嚴峻。黑惡勢力活動逐漸趨於隱蔽,組織形態、攫取利益的方式發生改變。不僅向政治領域滲透、向新業態新領域擴張,還向「軟暴力」轉型、與治安問題勾連交織,掃黑除惡刻不容緩。 今年以來,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全體會議,學習貫徹中央部署要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謀劃安排部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深入一線督戰帶隊調研督導,確保專項斗爭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同時,將掃黑除惡工作列入綜治、平安單位和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強化導向,明確責任,剛性問責。 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以及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等成員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制訂專項方案,積極主動參與,合力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全市上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法委組織協調、政法機關密切協作、各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高擎利劍保安寧,撒「天網」,出重拳,盪滌一切黑惡勢力。我市旗幟鮮明支持査辦案件,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大項目,把打擊鋒芒始終對准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以「零容忍」態度,做到有一個打一個。 全面摸排。組織警力深入轄區全方位開展集中、滾動摸排,強化深度研判。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主動摸排線索257條,已收到群眾舉報線索626條,這些線索均以督辦、轉辦、通報的形式下發各地開展核查。 打准打狠。公安機關全方位落實技術、裝備、人員等各項保障,抽調精幹警力組建專業偵查隊,牽頭偵辦重特大、跨區域黑惡勢力犯罪案件。堅持邊摸排、邊取證、邊收網,採取專案專辦、異地辦案、提級偵辦等措施,用足多偵同步、合成作戰等手段,持續擴大戰果。依法嚴懲。既堅持嚴厲打擊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又堅持嚴格依法辦案。
『陸』 看完翟山鷹老師直播《忐忑的「雙十一」》,有何感想
近些年雙「十一」鋪天蓋地的活動,讓廣大消費者深陷其中,今日聽了翟老師關於雙十一的講解,理解了雙十一的實質性質,就是販賤賣貴的居間平台。翟老師說到「窮人認為雙11東西便宜,這就是電商收割窮人的盛宴」,發人深省。當了解了事情的本質,才能不交智商稅,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很重要,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大數據平台,產生借貸行為,金融收益超過商品本身收益」,這句話道出了雙十一收割窮人的本質行為。大數據把市場全部霸佔了,這時候就需要政府的調控了。今年雙十一消費再創新高,疫情之下的雙十一並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線上消費購物狂歡,電商平台一系列漂亮的數據表明,雖然存在一定疫情影響,但用戶消費熱度依然保持高漲,購買力仍然強勁,繁榮的線上經濟生態為產業鏈上下游眾多品牌商家創造了機會。但是在這電商繁榮的背後,國家也對雙十一進行了管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了《規范出校行為暫行規定》,規定重點聚焦「促銷」這一熱點現象,進一步規范經營者促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
雙十一數百億的成交額再次驗證了互聯網改變世界的預言。商家無限放大了民眾的消費需求,提供種種看似超值的消費便利,從而達到瘋狂的利潤獲取。聽了翟老師對雙十一本質的剖析,讓我警醒,消費者應理性選擇、合理消費,與其在沖動清空購物車後看著「消瘦」的錢包,不如理性消費,量力而行!
『柒』 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的主題是什麼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2020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23日至24日在浙江烏鎮舉行,大會以「數字賦能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大會呈現出「小而精」「新而活」的新面貌。
據悉,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共設置2場主論壇、5場分論壇,主論壇圍繞「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科技發展與創新驅動」議題,聚焦全球網路空間發展新熱點和新趨勢;分論壇擬設置「網路空間國際規則論壇」「『一帶一路』互聯網國際合作論壇」「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論壇」和「人工智慧論壇」等。
與往年相比,在疫情背景下,本次大會現場參會嘉賓、分論壇數量和會期較往年均有調整,「線下+線上」的方式在本屆大會中廣泛採用。
(7)聚焦產業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據悉,本屆論壇將繼續發布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即《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以及「烏鎮展望2020」成果性文件。
得益於前6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積淀,浙江數字經濟勢頭強勁,為全省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3%,實現「二季紅、半年正、三季進」。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動能、創業創新的主陣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浙江「宅經濟」引爆「雲經濟」。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電商實現網路零售13968億元,同比增長12.1%;省內居民網路消費7194億元,同比增長9.1%。數字也深刻改變著浙江人民的日常生活,群眾辦事從過去的「最多跑一次」加快邁向「一次都不用跑」,「城市大腦」讓城市變得更加聰明、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