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優化文化產業

優化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7 23:03:30

Ⅰ 中國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Ⅱ 在經濟結構優化調整中,如何認識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來作為一個資源消耗自低、環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廣、消費空間大、開發價值高、投資機會多的綠色朝陽產業,是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對於增加就業,擴大消費,拉動內需以及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生態,進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具有積極意義。由於文化產業是綠色產業,環保產業,文化產業對GDP貢獻越大,經濟結構就越趨向合理。

Ⅲ 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大繁榮

文化部關於印發
《「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的通知
綱領如下: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三、重點行業
(一)演藝業
(二)娛樂業
(三)動漫業
(四)游戲業
(五)文化旅遊業
(六)藝術品業
(七)工藝美術業
(八)文化會展業
(九)創意設計業
(十)網路文化業
(十一)數字文化服務業

Ⅳ 為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作用,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

(12分)①制定正確的文化經營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適應文化消費新變化和審美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擴大文化消費。(3分)
②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創立文化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創新型文化企業,增強文化企業競爭力。(3分)
③文化產業要誠信經營,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應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3分)
④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分)
⑤文化產業必須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戰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要增強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Ⅳ 有人認為「國家重視文化建設,是為了發展文化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積...

發展經濟是一方面,海域國家文化安全方面的考慮。

Ⅵ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當今世界,文化、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回地位和作用越來答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無疑也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文化產業憑借其高科技含量低消耗、污染少、周期短、效益高、吸附就業能力強的特點,以及對其他產業輻射連鎖效應等優勢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在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競爭力提升等方面顯示出巨大張力。從世界范圍來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其產值佔到GDP的1/5。從國內視角分析,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快速成為我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將會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社會的最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十一五」規劃將文化產業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各地政府將文化產業建設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相結合,已有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江西、甘肅、四川、河南、山西、河北、陝西、遼寧、黑龍江等十多個省份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

Ⅶ 為什麼說新媒體優化了文化產業結構簡潔點

第一個就是新媒體在文化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我們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從中央、國務院到各級黨委政府,對新媒體的重視應該說是在不斷地加深,對文化和文化產業在新時期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是在不斷地深化。
第二個就是新媒體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產業是科技應用最廣泛,科技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新媒體技術在文化產業中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方式的發展和創新。
第三個,就是想講一講新技術,特別是新興的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部在這方面的基本考慮。

Ⅷ 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說明怎樣發展文化產業

首先要弄清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然後結合「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具體說明應如何做.
①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中國夢」的實現要從國家、民族、人民、社會全局著眼;
②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中國夢」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各有其特點和側重點;
③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國家、民族、人民、社會各司其職又緊密相連;
④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對「中國夢」的實現要有大局觀,正確處理好國家、民族、人民、社會之間的關系.

Ⅸ 如何優化文化資源配置

一、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政府的導向性
2 新文化資源的引導性
3 現有資源的利用性
4 文化遺產的再生性
5 文化資源的流動性
二、優化資源配置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力量。但市場配置資源客觀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資源配置盡善盡美。當一定時期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存在失衡時,國家可通過財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資源轉移分配到急需發展的領域,使經濟結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如在地區結構調整中,加快西部地區發展,保持東部、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與優化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