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推動智能製造發展
(一)充分發揮產業定位高端的優勢,聚焦國家戰略、聚焦重大項目、聚焦高端突破、聚焦智能轉型,爭取一批國家級、世界級的機器人標准平台、中心、企業等落戶。
(二)培育一批龍頭骨幹型企業。在機器人產業重點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整合優勢特色資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篩選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以產業園區及基地為依託,發揮骨幹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在周邊集聚發展,形成產業鏈整合延伸、配套分工的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三)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減速器、控制硬體、控制軟體和驅動系統仍舊是限制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瓶頸。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攻關,突破技術瓶頸制約,研製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點新產品,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推動機器人產業跨越發展。
(四)充分發揮「雙自」聯動優勢,以制度創新和開放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業界的合作,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使浦東成為機器人產業國際和國內資源鏈接的中心。
(五)發揮技術研發應用平台積極作用。機器人產業涉及機械、自動化、計算機、人工智慧等諸多學科,需要將各方力量組織起來,群策群力,優勢互補。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相關企業在自身研發能力上的提升,促進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共性技術服務平台發揮更大作用,搭建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平台等。
(六)利用多種現代傳媒手段,加大宣傳教育,增強創新意識,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和輿論環境。
㈡ 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應當如何加速
大部分中國企業處於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製造應用階段;從智能製造的經濟效益來看,52%的企業智能製造收入貢獻率低於10%,60%的企業其智能製造利潤貢獻率低於10%。
而像老闆電器、升威電子、聯邦 這種知名的 ,都已經啟用智能製造相關方案了。
㈢ 數字化為智能製造產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易雲科技從多年的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的角度認為數字化為智能製造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出發:
1.
來自產品質量。客觀講,我國產品整體合格率不高,質量也不太穩定,對於裝配類產品,零部件之間間隙比較大,外觀也相對粗糙,產品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特別是在使用環境較為嚴酷的情況下,容易失效,使用者的體驗感不是太好。
2.
來自試制周期。我國製造企業通常是通過試生產的方式來驗證生產工藝,很多時候都是憑借工藝及作業人員的個人能力來進行工藝規劃和設計,因此對於那些復雜的零部件,其工藝穩定周期很長,這樣就嚴重影響產品的上市周期。
3.
來自產品的可製造性。我國大部分製造企業依然採用以文字描述為主的二維工藝卡片進行工藝設計,工藝信息採用非結構化的方式表達,難以傳播重用和數據統計分析,在進行工藝設計時難以直觀了解現有機器設備的情況,工藝設計結果難以進行模擬分析,只有在實際加工時才能進行工藝合理性驗證。
4.
來自製造工藝知識管理。我國部分製造企業,其製造工藝知識主要存在於個人腦海中,由於人員的流動而產生流失,缺乏對製造工藝知識的有效積累和傳承,工藝的規范性和標准化程度較低。
㈣ 簡述我國在智能製造行業上上的布局
智能製造產業鏈包含上游材料,中游生產以及下游應用。其中上游涵蓋了機械零部件、電器元器件、塑料製品、金屬製品等;中游涵蓋了自動化檢測設備、自動化組裝設備、治具類產品等;下游涵蓋了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汽車及其零部件製造、醫療機械製造、機械設備製造、倉儲物流等。
智能製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智能製造發展需經歷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都對應著智能製造體系中某一核心環節的不斷成熟,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自動化(淘汰、改造低自動化水平的設備,製造高自動化水平的智能裝備)、信息化(產品、服務由物理到信息網路,智能化元件參與提高產品信息處理能力)、互聯化(建設工廠物聯網、服務網、數據網、工廠間互聯網,裝備實現集成)、智能化(通過感測器和機器視覺等技術實現智能監控、決策)。
㈤ 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和難點
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和難點
國內智能製造起點較低
美國的智能製造裝備行業起源於1992年美國執行新技術政策,該政策大力支持關鍵重大技術(Critical Technology),包括信息技術和新的製造工藝,智能製造技術自在其中,美國政府開始藉助此舉改造傳統工業並啟動新產業,也是較早開展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國家。
相比美國,中國智能製造裝備發展較慢,在80年代末才將「智能模擬」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的主要課題,目前已在專家系統、模式識別、機器人、漢語機器理解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時,國家科技部也正式提出了「工業智能工程」,作為技術創新計劃中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製造是該項工程中的重要內容。
國內智能製造發展穩定
2018年我國智能製造業產值規模將達1.8萬億我國已成世界製造大國,在製造業穩定發展同時,智能製造行業很快成為驅動我國製造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根據國家《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重要政策,「十三五」期間智能設備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
今後,我國智能製造在製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智能製造行業在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中的比例會進一步增大。同時,工業機器人將是未來智能製造裝備發展的一個新熱點。此外,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產業在河南、湖北、廣東等地區也都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
各行各業均在布局智能製造
1、各行各業都在紛紛布局智能製造,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智能建築機器人表現搶眼。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建議,政府層面加強對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建築行業協會、高校等應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施工單位要積極導入建築機器人。楊國強認為,機器人能在解決建築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方面發揮作用。
2、智能家電能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感。對著空氣下指令,家裡的電器立馬行動起來;出門在外,通過手機就能遙控家中大小電器;不僅能聽懂你的指令,還能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的歌曲……如今的智能家電,已經不單單是一台台能夠進行語音識別的電器,而是形成了一個智能生態圈。
3、對數字化車間而言,它的最終目標則是打造無人工廠。楊元慶表示,中國製造業發展智能製造要抓住三個關鍵點。首先,運用好智能物聯網技術。推動智能製造,首先要運用智能物聯網技術對傳統的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即使是數字化機床,智能化的程度也不高,因此楊元慶提議嵌入計算的模塊和存儲能力,嵌入網路連接能力,提高車間數字化水平。然後,充分利用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楊元慶表示,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是未來的大勢所在,要將其運用到每個車床、每個車間。最後,充分抓住5G發展機遇,將其應用在車間里,用於車床的連接,生產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智能製造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作為製造行業的新戰略點,智能製造的市場也會不斷提高。
參考來源:WSI和生英鈦--和生動態--國內智能製造市場的發展空間如何
㈥ 我國圍繞智能製造推出哪些政策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推進結構性改革、培育新動能,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今年4月份,工信部印發《智能製造試點示範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智能製造也隨即迎來政策密集期。
下面智家電就盤點了與智能製造七大領域的相關政策:
機器人
《中國製造2025》明確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無人機
2010年《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的出台,拉開充分開發低空資源、促進通航發展的序幕。2014年由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組織召開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開放低空管制。
未來幾年,低空飛行管理政策出台和行業標准建立是大勢所趨。隨著改革進入到實質操作階段,無人機產業也將迎來戰略性發展新機遇。
新能源汽車
發改委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工信部則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重新劃定新能源汽車范圍,提高企業准入門檻。政策的出台無疑將促進新能源汽車邁入「2.0時代」。
能源裝備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印發《中國製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圍繞確保能源安全供應、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三個方面,確定煤炭綠色智能採掘洗選裝備、油氣儲運和輸送裝備等15個領域的發展任務,並明確資金支持、稅收優惠、鼓勵國際合作等五大保障措施。
3D列印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在北京組織召開增材製造產業發展座談會,工信部表示將加快建立增材製造行業管理體系,積極推動增材製造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大力推進增材製造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等,全面推進增材製造產業發展。
大數據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目標到2020年,建立國家醫療衛生信息分級開放應用平台,基本建立適應國情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模式,初步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體系。
VR
工信部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發布《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5.0》,呼籲國家盡快啟動虛擬現實研究,建立標准體系,規范行業發展。《白皮書》還為虛擬現實發展提出了三大政策建議,將助力虛擬現實技術提高,推動行業規范、迅速發展。
隨著智能製造試點項目的遍地開花,以及智能製造政策的有效帶動,我國智能製造產業離「面的形成」為時不遠。家電行業推進智能製造的轉型也是大勢所趨。
近日,工信部正式印發《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導未來五年家電等輕工業創新發展,由「輕工大國」向「輕工強國」轉變。其中,明確提出將在家用電器行業推進智能製造,加快智能製造軟硬體產品應用與產業化。
其實,在該規劃發布前,不少家電企業已經投身智能製造,建立智能工廠。如美的的空調全智能生產線;海爾的7大互聯工廠體系等。隨著政策的推出,無疑將掀起新一輪的產業升級潮,助力家電行業向整體智能製造轉型!
㈦ 製造業如何往智能化發展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
發展至今,我國製造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6.5萬億元,持續占國民生產總值(GDP)30%左右的比重,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競爭戰略制高點
我國需要突破自主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精密工藝技術、測試控制技術等研製瓶頸,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工業製造的限制和制約,實現中國製造在高端領域的重點突破。
而智能製造能對現有製造業進行提升,包括縮短開發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此外,智能製造將會推動製造業發展出全新的製造模式,包括柔性製造、生物製造、綠色製造、分形製造等。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製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