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國家的高鐵的發展有什麼樣經濟支持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規律表明,交通的發達程度是與當地經濟發展情況成正比的。
高鐵在促進城市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推動城市功能完善,促進產業集聚,促進城市經濟多元化發展,利用交通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高鐵作為城市發展的催化劑,對於城市功能的外拓、產業的升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高鐵建設發展形成的區域,其城市能級遠遠大於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區,因此高鐵對於城市發展具有更大的拉動作用。
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域為例,滬寧高鐵的開通,首先,推動長三角區域產業升級和轉型。南京將逐漸成為上海的副中心城市,由於高鐵使滬杭之間的距離「縮短」,增加滬寧之間的人員流動,將有大量人群轉至南京工作,促使南京人流、物流和信息的集中,為南京帶來商貿、物流、金融、傳媒、酒店、餐飲等行業發展。此外,高鐵沿線城市將迎接產業轉移的機遇,滬寧高鐵沿線地帶交通便利,地價相對上海較低,而且勞動力更廉價,大批企業為降低成本,把總部和研發中心留在核心城市———上海,而將生產部門轉移至高鐵沿線城市,這就帶動了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促進上海及其他城市的產業專業升級轉型。上海逐漸形成總部基地集群,而其他企業將形成服務業與製造業集群。
縱觀人類發展史,交通運輸是工業化和城鎮化不可或缺的保證。建設一條鐵路,就能夠形成一條工業走廊和城市帶。尤其是高速鐵路,它是高新技術的集成,產業鏈長,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高速鐵路作為最快捷的運輸方式,可以大大促進旅遊等服務業的發展,對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在高鐵時代的新產業鏈上,高速鐵路和高速列車既不是原點,更不是終端,而是貫穿於這個新產業鏈的全程。高速鐵路不僅是高新技術的集成,而且有著特有的一條長長的產業鏈,緊密帶動機械、冶金、建築、橡膠、合成材料、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相關產業發展,並促進這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新材料和信息產業的研發和高鐵沿線區域經濟布局的調整。
所謂「高鐵經濟」,主要是指依託高速鐵路的綜合優勢,使資本、技術、人力物力資源等生產要素,與消費群體、消費資料等消費要素,在高速鐵路沿線與城市群間實現優化配置和利用,從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產業經濟形式。高鐵經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一條鐵路通常能夠帶動一片區域和沿線整個城市群的經濟發展,使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同城共振」效應,這是被經濟發展史所證明了的客觀事實。由此可見,高鐵與經濟發展之間自然形成了一種新的經濟關系,即「高鐵經濟」。
我們完全有理由樂觀地預見,高速鐵路在支撐區域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構建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城鎮一體化進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⑵ 中國高鐵戰略將會刺激哪些產業
第一,有利於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高速鐵路對於保證城鎮人口的大量流動,實現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鎮的合理布局,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相鄰城市的「同城」效應,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有利於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高速鐵路可以大大縮短各區域間和城鄉間的時空距離,我國東西間,南北間將不再遙遠,中部地區也必定更加通達,將促進區域間、城鄉間勞動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動,帶動相關產業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的轉移,增強農村的「造血」功能。
第三,有利於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節能減排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發展高速鐵路,可以節省大量土地,節約大量能源尤其是寶貴的石油資源,可以大量減少碳排放。
第四,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高速鐵路不僅是高新技術的集成,而且產業鏈很長,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高速鐵路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會像青藏鐵路那樣,帶來旅遊業的大發展,對於提高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產生重要作用。
第五,有利於釋放我國鐵路的貨運能力。高速鐵路網建成之後,我國鐵路繁忙干線可以實現客貨分線運輸,把既有線的能力騰出來,發展貨物運輸,極大地釋放既有線貨運能力,能夠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充足的貨運保障。
今後幾年,我國高速鐵路建設將進入全面收獲時期。到2012 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1萬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鐵路將達到1.3萬公里。鄰近省會城市將形成1至2小時交通圈、省會與周邊城市形成半小時至1小時交通圈。北京到全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將形成8小時以內交通圈。再經過幾年努力,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鐵路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鐵路和既有線提速線路,我國鐵路快速客運網將達到5萬公里以上,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全國 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貨暢其流」的目標將成為現實。
⑶ 終於知道為什麼國家一定要大力發展高鐵了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這樣的高鐵建設速度,這主要由於中國有強勁的需求,經濟實力的支撐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導向作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為包括高鐵在內的基礎建設提供了大發展的背景,而且中國的高鐵的興起很可能會帶來世界鐵路的下一輪大發展。 中國高鐵是在航空業還未發展之時崛起的,因此並沒有走像美國,加拿大那樣的的路子,鐵路在中國也從來沒有成為夕陽產業。 中國關於超高速鐵路網的承諾將使中國在經濟上更具有競爭力,這非常像美國在半個世紀修建州際公路系統以提高生產力和降低成本。修建高鐵網路將會產生大量的設備和技術要求,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除了中國外,目前世界上高鐵比較發達的國家有日本、德國、法國這樣的中等大小國家,而像俄羅斯、美國、印度、加拿大這樣遼闊疆域的大國,都沒有太多的高鐵,俄羅斯目前投入運營的鐵路線全長8.5萬公里,居世界第三。但旅客列車的時速平均只有70~80公里。美國是世界上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但鐵路主要用於貨運,不追求高速,其稱得上「高鐵」的鐵路是在華盛頓和波士頓之間運營的「ACELA」特快車,全線平均時速109公里,最高時速240公里,加拿大的情況與美國類似,鐵路客運萎縮嚴重。 與歐洲相比,中國沒有歐洲內部相互協調甚至相互掣肘的問題,而同美國比起來,中國這次有走在了最前面,所以高鐵網建設對中國而言,其意義可謂中國發展史上的「轉折之戰」。 但是,與歐盟相比,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高鐵友誼」就更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中國的優勢在於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劣勢在於要排除外界諸如中國威脅論的等方面的擔心,也就是說中國對外發展高鐵,在經濟、能源、環境方面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唯一的障礙時來自於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政治上的顧慮!
⑷ 高鐵發展的趨勢
以下為我個人的意見:
1,高鐵在中國未來大有發展前途,因為中國國家幅員廣闊,而且經濟發展落後,高鐵恰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一方面幅員廣闊需要高速的交通工具,而高鐵的票價又比飛機便宜,能夠彌補人民手中錢不足的問題。
2,為了成本的問題以及保護航空業的原因,高鐵的票價不可能很便宜,因此,我個人以為高鐵短期可能短暫賠錢,但長期是賺錢的。
3,高鐵帶來的其他方面的利益是巨大的,如對於物流,旅遊,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無法估計的。這也是中國政府不遺餘力發展的原因。如果不考慮巨額的高鐵建設成本,只考慮高鐵的運營成本的話,高鐵在初期也不可能賠錢,肯定是賺錢的。高鐵建設成本一般為國家投資,國家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投入的錢不能簡單的計算高鐵的成本,因為高鐵帶來的收益遠遠大於它的營運收入,所以,個人意見不應該將高鐵的建設成本作為高鐵的運營成本的一部分,至少不應該將高鐵建設成本的全部作為運營成本。只是當前中國經濟不發展,必須讓高鐵做到可持續發展,用前面高鐵的收益來更快的推動後面高鐵的建設,所以,這種高鐵建設成本算作運營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4,高鐵的快速發展絕對不可能擠掉以前普通鐵路的份額,普通鐵路應該在貨運和短途客運上大力發展。這是很有前途的,而且將大部分的客運剔除後普通鐵路的貨運量將有極大的提高,這不僅是對普通鐵路能夠更好的滿足國民經濟對於物流運輸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它廉價的運輸成本對於經濟的推動作用。這也是高鐵建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作用。
5,高鐵的發展對於提高中國的科技實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無論是機車製作,高新技術研發,還是高速鐵路的建設技術都對中國的發展帶來新的戰略機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引擎,因為高鐵是個巨大的產業對於上下游產業的帶動將會是巨大的。
6,高鐵讓出行更快捷,更方便,更舒適。
7,高鐵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鐵路行業的整體發展,必將提高整個鐵路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也必將提高鐵路行業的盈利能力和經濟效益。這些都將極大的影響鐵路職工的切身利益。行業發展了,企業發展了,職工的收益將會水漲船高。但排除一些人為干擾的因素.
8,高鐵未來還可以輸出到其他的國家,比如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幅員遼闊的國家,賺取外匯,提高中國鐵路的整體競爭力。
9,高鐵會為中國培養大批機電一體化的人才,而且是高技術的急缺的人才。
10,高鐵的大量運用必將積累大量的經驗。這是別國無法比擬的。
⑸ 高鐵這個行業發展怎麼樣
中國高鐵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高鐵自開通運營以來,客流需求旺盛,運量持續增長。高鐵是我國高端製造業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發展的路徑、經驗、教訓對於其他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都將起到很好的借鑒和示範作用,有利於倒逼其他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未來幾年,中國高鐵建設將進入全面收獲期。另外,隨著高速鐵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速列車的商業運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時間的節約,旅行條件的改善,旅行費用的降低,再加上社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得高速鐵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
⑹ 高鐵經濟的發展狀況
中國高鐵經濟版圖
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擴容,長三角膨脹,高鐵引領中國基礎設施提升至3.0時代。三大經濟圈將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中心與其腹地的空間關系由此發生質變,中國經濟版圖加速融合。不僅於此,預計到2020年,中國200公里及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里程將超過1.8萬公里,佔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
高鐵時代,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得到體現,鐵路沿線將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於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中國也將由此衍生出新的基礎產業——高速鐵路裝備製造業。尤為重要的是,高鐵提高了國內市場的統一性,各地區域規劃難協調的問題或許將迎刃而解,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從此加速。中國的硬體設施在全球下一輪競爭中將居優勢。
而在2010年前後,中國將有上萬公里的高速鐵路逐步開通,屆時中國1000公里之內的鐵路運輸優勢,將與航空直接競爭。此前,武漢至合肥,成都至重慶的高鐵開通後,兩地的直線航空基本停飛。但是高鐵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寧寧認為,高鐵將加快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並幫助中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到2012年,中國高速鐵路將具規模,屆時從北京出發,8小時可到大部分省會城市.
⑺ 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影響區域的『同城化發展
高速鐵路拉近了沿路地區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城鄉之間和城際之間的距離。初步實現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標是加強相鄰區域,相鄰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如果實現不同城市間的交流暢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礎設施上就能夠做到盡量的節約,不耗費多餘的資源和材料,還能實現各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同城化的實現可以促近各地區之間的技術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資金流的快速流通。並且在流通的過程中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萌發和發展。比如說:休閑娛樂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同城化的實現在促使信息和資金流通之外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減少了兩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沿線城市的GDP 指標隨著高速鐵路建成到運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說:京滬高鐵的運行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對沿線城市的經濟貢獻率是3.45%。高鐵的建成到運營對區域經濟起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側面體現了高鐵投資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經濟成果。高速鐵路的優勢在於降低運輸成本、節省運輸時間。能夠增加沿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加大沿線城市的開發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力。還能夠推動科學的進步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高鐵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明顯。高速鐵路建成後,沿線會設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於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讓農村快速實現城鎮化。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沿線區域與外界的人員、物資、技術、商品的流通。學習新的資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資的環境,形成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產業群。為我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打下了基礎。
3. 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著耕地少、人口多、資源儲量大,但是人均佔有少,開采難度大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中國想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和阻礙。環境的快速惡化、資源越發短缺、生態逐漸失衡制約著中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高速鐵路有很多的優勢,污染小、佔地省、運能大、能耗低等優勢能讓高速鐵路被廣泛運用。高速鐵路具有適應性強、全天候的技術經濟優勢。高速鐵路是中長距離運輸中最有節約特性的一種綠色環保型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路則不具備這樣的特性。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能夠有效的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4. 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高速鐵路的修建到投入運營,能夠給沿線地區帶去很多就業崗位, 6 499 人的就業問題可以由1億元的鐵路投資來解決。鐵路建築業的就業人數除外,還能為社會解決5 349 人的就業問題。例如:京滬鐵路的建設在建設時期一共提供了60多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問題。站在長遠計劃的角度來看,高鐵的建設還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人們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
5.形成走廊經濟帶
高速鐵路能夠促使沿線區域的大中小城市連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變空間范圍和產業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經濟走廊或者交通走廊。採用上述可以說明,京滬高速鐵路的運營,將山東半島環渤海經濟圈和全國的經濟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處的京津唐經濟圈和全國最繁榮、經濟很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體的京滬大都市帶。促進三個經濟圈的各個地區間的交流,加深了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聯系。根據自身所具備的的資源優勢,去優化布局,致力改善華北區的整個投資環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加強對東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覆蓋和帶動。
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深深的影響著第二產業的產值。這種影響主要因為高速鐵路的投資很高,對建材和鋼鐵的需求很大,帶動沿線地區的建築業和工業的發展。高速鐵路的建設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對於第二產業來說,高速鐵路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圍繞高速鐵路的規劃新城和站點建設去帶動當地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使得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對第三產業的拉動產生正面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速鐵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明顯超過了第二產業。高速鐵路的建設會導致沿線區域的產業布局發生變化,促使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加快產業調整步伐。京滬高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設京滬高鐵的時候,沿線區域的三大產業結構,在高鐵建成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值轉向了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均有所下降。
⑻ 高鐵產業的發展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談
中國和平崛起,需要務實外交、互利外交、實力外交,「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
高鐵涉及五大系統的技術,中國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車輛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將引領世界。
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擁有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和制天權。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 「陸地法」。 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作為傳統陸上貿易強國,中國與西部鄰國的貿易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來實現。然而過去三十多年,中國並不是通過陸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⑼ 高鐵能帶動哪些相關產業的發展!急!急!!
高速鐵路的影響林林總總,各不相同。我們應該提前認識到它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並從中發現它所蘊藏的機會。協調區域經濟 滬寧高鐵開通之後,社會普遍反映「被高鐵」,票價過高是主要因素。鐵道部正在研究制訂高鐵月票,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不過真正要實現優惠,其前提條件是運輸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指出,高鐵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明顯,加快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高速鐵路具有全天候運輸、方便快捷和運能強大的特點,最適應現代社會城鎮人口的出行。隨著京津、武廣、鄭西、滬寧等一批高速鐵路的通車運營,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關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等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速,新的經濟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高鐵也推動了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我國人口資源分布、經濟發展不均衡,決定了生產過程與市場消費需要高速度、長距離、大運量的鐵路運輸通道來實現。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大幅度提高通道內客貨運輸能力,促進了區域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跨區域快速流動,已經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了產業升級,比如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中小城鎮迎來發展良機 在國內,有不少城市被稱之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大的省會城市如鄭州、石家莊等,中等城市如蚌埠、攀枝花,再小一些的城市如懷化、十堰等,可見鐵路對區域經濟的提升作用之巨大。現如今,高速鐵路的修建,對經濟發展又將是怎樣一番情形呢?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勒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認為,高速鐵路的建設,將極大促進沿線城市經濟發展。因為鐵路具有集聚生產要素的典型特徵,能夠將城市連點成線,帶動各城市的人員流、資源流和信息流,從而促使區域經濟發展。 此前受鐵路運力制約,鐵路站點建設只能重點考慮大站,小站被放在次要位置。而高速鐵路則改變了這種做法,如已經建成的滬寧城際高鐵,便將快捷的鐵路交通輸送到了中小城市。這種改變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促使更多的生產要素向高速鐵路沿線集中,因而沿線的中小城鎮必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最先受益的行業無疑是第三產業。中小城鎮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缺乏資源、信息等,因此一直在低谷徘徊。而高速鐵路的建設,則使得這種狀況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其商務成本較低、人力成本低廉的優勢,給了中小城鎮追趕的機會。長期助推二三線樓市市場 2010年7月1日,滬寧高速鐵路開通,上海至南京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最快縮短到73分鍾,長三角正式進入「1小時生活圈」。中原集團研究董事程澐認為,長遠來看,高鐵將為沿線城市的發展帶來影響。但根據中原近期對蘇州、鎮江、南京、無錫等沿線城市的調研結果,盡管不少樓盤藉此炒起了「高鐵」概念,但滬寧高鐵的開通並未直接帶動異地購房的熱潮。 相比房價已經很高的上海,高鐵沿線的長三角二、三線城市對高鐵開通表現得更為敏感。2010年1月至今,蘇州高鐵站,最沿線樓盤均有2%~20%的價格增幅。對於樓市仍處冰凍期的常州和無錫,高鐵效應已初步顯現。長期來看,高鐵的啟動必將帶動沿線城市尤其是小站點周邊新一輪的城區規劃及配套建設。在高鐵帶動下,預計二線城市的新興區域,如無錫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區域,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三線城市如丹陽、龍潭等地,也將在與周邊大城市邁向一體化的同時,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產業重組機遇迥異 五合國際總顧問劉力博士指出,京滬高鐵的建設的確能給沿線城市迎來新的發展良機。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高鐵本身並不能直接帶動沿線城市經濟的發展,只有當高速鐵路與其所服務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類型發生關聯時才能促進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如果沿線城市缺乏相應的發展規劃引導和銜接,有可能產生新的「屏蔽效應」,造成區域經濟與過境運輸分離的「新二元結構」。因此,在京滬高鐵的利好環境下,沿線城市仍需結合自身的經濟基礎,合理發揮產業競爭優勢。 國外經驗表明,高鐵建成後必將打破原有的經濟發展格局。高鐵的建設不僅能夠帶動土木建築、原材料、機械製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其縮短了時空距離,降低了時間成本,從而促進人員流動,加速和擴大了信息、知識和技術的傳播,最終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縮小區域差距。 京滬高鐵對各個區域的影響各不相同。北京、上海兩座商務城市受益最大,上海對安徽和蘇北地區,北京對山東半島的影響力將會大大增強。這將有效緩解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等因素對兩座城市發展的限制,對其旅遊、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就旅遊業來說,山東和江蘇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兩省分布著濟南-泰安-曲阜-棗庄以及南京-無錫-蘇州這2條黃金旅遊線。就製造業方面來說,安徽受益最多,徐州-宿州-蚌埠-滁州無疑是這些製造業的重點轉移區域。 由此看來,各個區域只有結合各自的特點來進行資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利用高鐵帶來的契機。
⑽ 為什麼選擇高鐵行業
高鐵行業發展前景好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高鐵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高鐵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高鐵自開通運營以來,客流需求旺盛,運量持續增長。2010年底,中國鐵路營運里程達到9.1萬千米,居世界第二位,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運里程達到8358千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4年底,全國鐵路運營總里程已突破11萬公里,其中高鐵1.6萬公里,「四縱四橫」快速鐵路網主骨架初具規模。全國鐵路動車組列車開行范圍擴展至28個省市區。
高鐵是我國高端製造業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發展的路徑、經驗、教訓對於其他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都將起到很好的借鑒和示範作用,有利於倒逼其他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未來幾年,中國高鐵建設將進入全面收獲期。
另外,隨著高速鐵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速列車的商業運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時間的節約,旅行條件的改善,旅行費用的降低,再加上社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得高速鐵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