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中國產業園區發展定位是怎樣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
干貨來了!本人研究僧一枚,最近寫的論文就是關於產業園區發展定位的。雖然我有點紙上談兵,但這個問題的確值得關注,各地產業園在招商之前都會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就是如何進行產業園區發展定位。如果沒有先做好定位規劃,就會導致後期管理混亂、發展緩慢等問題。想要找准產業園區發展定位也不難,首先產業園區要充分發揮本地區的資源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有效利用為前提,進行產業園區發展定位,其次大多數產業園區要依靠產業聚集度、地理位置、交通等幾方面的區位優勢來確立自己的產業定位,然後也可以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集聚,最後還需要調整產業機構,提檔升級,以便促進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我在論文中也做了一些案例調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盛裕了,他們為現代科技產業園區發展定位進行考察分析,還和現代集團在海南合作了好多可持續設計咨詢項目,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啦,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哦~
『貳』 城市定位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種資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原則,找到城市的個性、靈魂與理念。定位是建立品牌的靈魂,城市品牌存在的價值是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個性。因為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城市放在目標受眾心目中給它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由此而形成這個城市鮮明的品牌個性。目前國內的城市之所以缺乏個性、雷同,大多數未能從戰略定位的角度來考慮城市的全盤發展,只是基於市容美化、地產規劃和招商引資等單一因素考慮,一窩蜂地搞城市綠化和所謂形象工程。在市場調研基礎上確定未來城市在目標受眾心目中的形象,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資源優勢,和其他相同性質的城市相比,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另外,要考慮社會公眾對定位的認同;其次,要根據投資者甚至國際社會的認同來確定自己的發展定位,以使未來品牌形象能夠體現城市規劃和投資硬環境建設對投資者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城市形象的國際化取決於國際社會對你定位的認可,而不是主觀的硬性宣傳。 一個城市城市品牌只有傳承它所固有的特色,汲取其歷史和文化的營養不斷塑造和美化自己,才會具有真正的魅力。城市定位就是從功能和文化兩個方面融合起來,形成其特色和個性,這樣形成的定位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終在市場上會轉化為對目標受眾的承諾。
雨濃智慧 編輯
『叄』 產業規劃是什麼
什麼是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內容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等有密切的關系。產業發展與規劃內容體現創新、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等理念。立足行業和區域,但又要跳出行業和區域自身的限制,從長遠來設計和確立產業發展藍圖,構建創新型的產業體系。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
產業規劃應該是「條」「塊」結合的強指導性規劃。「條」是指從產業門類的視角,闡述地方發展什麼樣的產業以及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策略和措施。「塊」是指從土地空間的視角,剖析地方應採取什麼樣的產業布局以及基於具體地塊的開發策略和項目建議。
目前產業規劃主要有三個層次:
1、區域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整體戰略基礎上,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布局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同時注重協調好土地開發、生態保護、民生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關系。
2、專項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釐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3、產業園區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規劃若干專業的產業園區。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咨詢服務: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研究體系包括:
外部環境研究、內部條件研究、理論案例研究、專題專項研究和綜合分析過程。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成果體系包含:
區域功能定位、產業戰略定位、產業發展策略、重點項目策劃和規劃實施方案:
1.區域功能定位
產業規劃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布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2.產業戰略定位
產業戰略定位,主要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總體結論性意見,對規劃區的產業發展,從產業細分門類視角進行深入討論和規劃,確定規劃區要發展的產業門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及產業目標,描繪規劃區的產業藍圖。
3.產業發展策略
產業戰略定位解決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的問題,而產業發展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所應採取的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為各產業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點項目策劃
重點項目策劃部分主要從行政區屬的角度,進行落地的產業項目策劃。內容包括總體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開發理念、項目設計、運營建議等等。項目策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產業項目作為產業規劃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載者。
5.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成果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
政府工作報告、部門行動計劃、區域招商指南、營銷宣傳方案、產業優惠政策、政府績效考評。
『肆』 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知識
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回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答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等。
一、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發展可分為不同的階段,產業發展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發展的驅動因素、產業政策、空間布局特徵及其區域經濟影響作用明顯不同。因此,產業發展和規劃的前提條件是要立足不同行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從更廣闊的區域背景條件出發,搞清楚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和特徵。
二、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
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是產業規劃的核心,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空間引導等要圍繞產業定位和目標展開。
三、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規劃
前瞻產業研究院規劃師指出,在產業發展和規劃之中,要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
四、產業空間規劃
產業空間規劃是產業發展在空間的具體落實。產業空間規劃要根據全國和各地區產業布局現狀,結合產業發展和布局的理論,發揮各產業的特點和優勢,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資源、促進產業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為目標,在空間上合理配置和引導產業發展。
『伍』 城市功能定位和首都經濟發展方向及產業規劃具體什麼意思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產業規劃內容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等的關系。下面資料有建築評職論文發表九品論文網歸納。
產業發展與規劃內容體現創新、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等理念。立足行業和區域,但又要跳出行業和區域自身的限制,從長遠來設計和確立產業發展藍圖,構建創新型的產業體系。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
產業規劃應該是「條」「塊」結合的強指導性規劃。「條」是指從產業門類的視角,闡述地方發展什麼樣的產業以及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策略和措施。「塊」是指從土地空間的視角,剖析地方應採取什麼樣的產業布局以及基於具體地塊的開發策略和項目建議。
目前產業規劃主要有三個層次:
1、區域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整體戰略基礎上,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布局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同時注重協調好土地開發、生態保護、民生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關系。
2、專項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釐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3、產業園區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規劃若干專業的產業園區。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咨詢服務: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研究體系包括:
外部環境研究、內部條件研究、理論案例研究、專題專項研究和綜合分析過程。
『陸』 城市定位與產業發展關系
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種資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權威性的原則,找到城市的個性、靈魂與理念。定位是建立品牌的靈魂,城市品牌存在的價值是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個性。因為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城市放在目標受眾心目中給它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由此而形成這個城市鮮明的品牌個性。大多數未能從戰略定位的角度來考慮城市的全盤發展,只是基於市容美化、地產規劃和招商引資等單一因素考慮,一窩蜂地搞城市綠化和所謂形象工程。
如:2006』首屆黃龍溪國際古鎮風情節。由【雨濃國際】策劃與執行這一次的國際古鎮風情借被稱為龍溪「第一次品牌革命」,形成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學習的「黃龍溪模式」。其成功原因就是抓住了黃龍溪「蜀漢第一古鎮」為城市制定系統、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雨濃國際】歷時三年,將一個曾每年僅30萬游的小鎮經過抓重點,突特色一躍在僅僅一個春節使旅遊遊客數量高達到80萬次。其在風情節期間遊客數量達到50萬人次以上。這還不包括周末等其它小節日的遊客數量。黃龍溪迎來了久違「旅遊年」,景區內的經營戶一個黃金周的收入比以往全年還要多。
其成功原因就在於【雨濃國際】經過科學,專業的策劃實力為黃龍溪制定系統,長期的發展規劃保證城市品牌推廣既吻合時代發展方向,又能根據實際情況做針對性的推廣。
『柒』 曹妃甸開發區產業定位是什麼
總體產業定位:
京冀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框架協議明確,京冀在曹妃甸規劃了100平方公里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作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進北京產業轉移、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重要平台,功能總體定位為:
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先試試驗區、國家先進製造業和創新成果轉化基地、現代化自由貿易國際樞紐港、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產業發展方向為:汽車及零部件、海工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通用航空等產業,形成本地配套產業體系,實現高端製造業集聚發展。發展滿足試驗區配套需求的都市型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推進高端裝備、新材料、海水淡化等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鼓勵金融、貿易、信息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形成高端製造及現代服務優勢突出的大型臨港產業集群.
具體產業包括:
1、打造現代化自由貿易樞紐港
以港口為龍頭,依託與縱深腹地相連的物流通道,規劃建設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裝箱為主的現代物流產業園區,打造國內外聯通、京津冀一體的現代綜合物流基地。曹妃甸已累計建成各類碼頭泊位69個,開通內外貿航線16條,201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65億噸。
這里擁有河北首家綜合保稅區,自2014年4月8日正式封關運營,首期封關面積4.59平方公里,已引進商貿物流、倉儲及加工類企業140家,多用途碼頭2016年年內可投入運營,正在推進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及離岸金融業務,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25億美元。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和綜合保稅區優勢,積極培育發展礦石、煤炭、木材、天然氣、鋼材、再生資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吸引商貿物流企業聚集,實現資源就地加工、交易、增值,以此提升港口輻射帶動能力,推動曹妃甸港由二代港口向三、四代港口轉變。
2、打造國際一流精品鋼鐵生產基地。
依託首鋼京唐鋼鐵基地,大力發展鋼鐵、電力、海水淡化、鋼鐵加工配套、廢棄物綜合利用、新型建材等產業,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舉世矚目的首鋼京唐鋼鐵廠一期工程於2010年底竣工投產,形成了年產970萬噸鋼的能力,產品為替代進口的汽車和家電用鋼板、高強度鋼、高級別管線鋼等精品板材,產品中的家電板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3%,車輪鋼市場佔有率達16.3%,汽車板實現了整車供貨;
二期項目於2015年7月30日開工建設,投產後將形成年產2000萬噸精品鋼的生產能力,這將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加速吸引鋼鐵配套及中下游企業,建設成為精品鋼鐵基地。
3、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產業基地。
坐擁港口,遠離大中城市,又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這曹妃甸發展大型化工產業提供了先天便利條件。
因此,曹妃甸成為國家規劃布局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等,未來將建成大型現代臨港石化產業基地、環渤海區域原油、天然氣儲運中心、中國北方地區化學品貿易集散中心。
我們在曹妃甸工業區東南部規劃了100平方公里的化學工業園區,作為石化產業基地的承載區,其北端10.6公里配套岸線,可規劃建設若干5-10萬噸級液體化學品碼頭,加上在甸頭區規劃4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2座10萬噸級LNG碼頭,每年可接卸6500萬噸原油和1000萬噸LNG,為企業提供原料和產品船來船走的低成本便利。
同時,在工業區西北部的南堡經濟開發區,擁有亞洲最大的鹽場--南堡鹽場和世界最大的化纖企業--三友集團,年產純鹼330萬噸、粘膠短纖維50萬噸、燒鹼50萬噸、PVC50萬噸,氯化鈣15萬噸,形成了「上游海鹽生產,中游純鹼、燒鹼、化纖製造,下游氯氣利用」的鹽化工全產業鏈體系。
隨著曹妃甸被列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石化項目核准全部下放到省一級,化工產業聚集速度明顯加快,繼267億元的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核准後,總投資359億元的東華能源頁岩氣新材料項目已開工建設,金道器識甲醇制芳烴、龍成煤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為中下游化工企業聚集奠定了良好條件。
4、打造現代化新型裝備製造基地。
重點發展設備大型、耗鋼量大的港口機械、石油鑽探機械、冶金設備、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業。唐山是鋼鐵大市,鋼材品種全、門類多,特別是域內首鋼京唐鋼鐵廠一期已建成投產,鋼材品種全、門類多,可為耗鋼產業提供豐富原材料。在工業區西北部,我們規劃了總面積27.1平方公里的裝備製造園區,岸線長度15公里,可規劃建設60個3-5萬噸級碼頭泊位,能夠滿足裝備製造企業各種類型的原材料、產成品海運需求。該區域將連同100平方公里北京現代產業試驗區一起,集中發展現代裝備製造產業。
目前,華電重工裝備一期、唐山重型裝備、冀東日彰高效節能離心風機等22個裝備製造項目完工投產,華電重工裝備二期、龍道環保風電設備製造、唐山桁(héng)島超大型海上平台等14個項目加快推進,將打造中國北方地區大型臨港現代裝備製造基地。
5、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
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大力培育具有廣闊前景的海洋經濟、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先導型產業。
規劃建設了11.7平方公里的新興產業園區和13.2平方公里的中日生態工業園區,同時與北京中關村合作共建曹妃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目前該區域水電路訊基本配套,已建成標准廠房60萬平方米,可按成本價方式出租出售,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培育、孵化、生產基地。
目前,投產、在建及謀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0餘個,總投資約450億元,以首鋼京唐鋼鐵基地和華潤曹妃甸電廠為依託的環保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以漢能光伏產業集群、中興綠色能源設備製造、華電海上風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正積極推進;
以納米氧化鋅、二氧化硅生產、石墨烯為重點的新材料項目正加速聚集;
以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基地、冀東日彰節能風機製造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化發展。
6、打造濱海特色生態旅遊產業。
依託濕地和龍島資源,利用濕地、溫泉、河湖、魚鳥、海洋、曹妃文化六大旅遊資源,發展文化創意、商務會展、戶外運動、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水療養生、濕地科普等旅遊產業,建成最具北方特色的高端休閑旅遊度假勝地。目前建有國家級AAAA級景區—濕地文化旅遊度假區,濕地迷宮、濕地公園俱樂部等設施投入運營,歡樂漁谷等項目加快建設,獲評中國最美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河北省十佳旅遊風景區、大中華區最美自然生態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年接待京津等城市遊客數萬人次。
7、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
曹妃甸擁有特殊的農墾體制,是河北省最大的國營柏各庄農場,732平方公里為國有土地,統籌能力強、集約化程度高、基礎設施條件好,有利於農業的規模化生產、標准化作業和產業化經營。以水稻為主導的農作物種植面積37.2萬畝,海淡水養殖面積21萬畝,已形成以水稻、水產、果菜、畜牧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年產優質稻穀22.6萬噸、水產品9.25萬噸、果蔬10萬噸、肉蛋奶3.2萬噸,是京津唐城市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擁有「中國河蟹之鄉」、「河北大米之鄉」和「國家級科技興海示範基地」等稱號。
目前,曹妃甸與北京簽訂了《關於共同打造北京農副產品保障供應基地合作協議》,與北京二商集團、新發地農產品市場、古船米業等企業合作,建立了曹妃甸優質農產品對北京的直供渠道;
同時,規劃了2000畝北京現代農業產業園。與北京首農集團等36家企業就農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達成合作意向。我們真誠歡迎海內外企業到曹妃甸發展,利用港口、土地及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共同建設北京農副產品保障供應基地。
8、著力打造木材加工集散基地。
按照「全產業鏈布局、組團式開發」模式,規劃佔地1萬畝,配套1600米岸線,建設6個木材專用泊位和進口木材檢疫除害、木材初加工、深加工項目, 2016年確保完成進口木材100萬立方米,計劃到2018年接卸進口木材能力達到年300萬立方米,建成中國最大的進口木材加工集散基地。
已通航的文豐進口木材碼頭,佔用岸線1000米,建設2個3萬噸級、2個5萬噸級泊位,接卸來自美國、紐西蘭、加拿大等地的進口木材25萬立方米。
進口木材檢疫除害區,年處理能力220萬立方米。以木材碼頭和檢疫除害區項目為龍頭,帶動下游木材加工產業發展,海森洋森原木加工項目已投產, 20多家木材加工戶陸續入駐。木廢綜合利用項目已開始基礎施工。
『捌』 我國旅遊業的產業定位是
旅遊業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業以持續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快速發展,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國際旅遊界人士認為,旅遊業甚至已經超過石油和汽車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2010年,第十屆世界旅遊旅行大會在北京召開時,會議主題就是「旅遊,世界第一大產業」。據統計,2011年旅遊業對全球GDP的貢獻率達9.1%(同期汽車製造業佔8.5%,銀行業佔11%),旅遊就業2.58億人次,佔全球就業總數的8.3%。
從國內看,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主要表現在:旅遊業的經濟拉動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動了經濟增長。據測算,我國旅遊業增加值已佔到GDP的4%以上,與旅遊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遊業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其中,旅遊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二是促進了社會消費。2010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消費達到12580億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9.4%。三是促進了社會就業。目前全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350萬人,與旅遊相關的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
從全球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旅遊大國。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2011年,入境旅遊人數1.35億人次,入境過夜旅遊者5758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85億美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遊率2次,國內旅遊人數26.4億人次。
我國是亞洲最大的出境旅遊客源國,2011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7025萬人次。出境人員中,因私出境6412萬人次,占出境總人數的91.3%。《世界是平的》一書說,「中國旅遊者將改變世界旅遊業」。中國對全球旅遊業的貢獻率逐步加大,特別是我國出境旅遊快速增長,成為全球國際旅遊增長的重要支撐。據測算,2011年中國對全球入境旅遊的貢獻率超過30%。
戰略性支柱產業是指對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構成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產業,它不僅本身具有相當的規模,而且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廣泛的關聯帶動的作用。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產業的增加值佔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產業,佔到8%以上就是戰略性支柱產業。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我國的主要思路是,推動旅遊業與第一產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鄉村旅遊;推動旅遊業與第二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推動旅遊業與第三產業主要與文化、金融、交通、商務、醫療、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有許多問題和矛盾亟待解決。旅遊產品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熱點產品仍集中在少數知名旅遊景區,導致旺季一票難求。休閑度假產品供給與急劇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遊目的地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問題依然突出。旅遊安全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旅遊便捷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國內旅遊市場秩序和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現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旅遊業快速發展要求,旅遊民事規則不完善;旅遊活動缺乏全程監管,旅遊經營和管理不規范;市場誠信缺失,地區和行業壁壘依然存在;旅遊部門執法力量不足,綜合執法機制不健全。
我國旅遊發展方式還不完全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相當一部分地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硬體、輕軟體的問題。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旅遊產業鏈,旅遊綜合帶動效益還沒有充分發揮。旅遊業科技含量不高,組織化程度低、現代商業模式創新、現代科技運用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旅遊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旅遊發展要求。特別是缺乏適應兩大戰略目標要求的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投資創業人才等,現在外語導游、專業的景區講解員、賓館飯店的主管領班都不能適應發展需求。目前全國開展旅遊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達1968家,在校旅遊專業學生109萬人,但沒有真正意義的名牌大學。真正的旅遊大國應當產生真正意義上類似美國康奈爾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這樣的旅遊大學。
走出「門票經濟」是一個形象化說法,走出去,就是告別過去靠賣門票、靠漲價甚至一錘子買賣模式,向科學發展切實轉變。
『玖』 健康產業發展應該如何定位
1、環境因素作為主導因素的健康產業園區。依託環境因素作為主導因專素的健康產業園區,多屬以健康服務管理為主導產業。這類園區多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打造「療養康復勝地」、「醫療保健勝地」的園區名片,以醫療、商業、休閑等產業為主,主打「環境牌」。
2、技術支撐作為主導因素的健康產業園區。以技術支撐為主導因素的健康產業園區,通常產業基礎相對成熟,這類園區適合突出發展醫療產業、健康產品生產、加工與研發產業等健康產業,主打「技術牌」。通常,教育資源也是這類健康產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3、環境因素和技術支撐共同主導的健康產業園區。這類健康產業園區是綜合性的健康產業園區,發展競爭力強。如歐洲著名的療養勝地瑞士的達沃斯和以醫療保健服務為主的迪拜健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