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鎳氫電池股票有哪些
鎳氫動力電池相關公司中,應首先關注處於價值鏈高端的企業,在「上游礦產資源→電池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配套整車」組成的鎳氫電池產業鏈中,電池組和電池管理系統更具技術含量與附加值,處於價值鏈高端,但我們認為國內企業難以和日本企業競爭,就鎳氫電池的全球分工來看,我們認為「上游礦產資源+電池材料」的模式更適合中國企業,因此我們相對而言更看好廈門鎢業。
國內具有鎳氫動力電池生產能力或計劃進入該領域的公司包括春蘭集團、科力遠、中炬高新、湖南神舟、凱恩股份等,其中春蘭集團是國內HEV鎳氫動力電池技術的翹楚,市場佔有率處於領先地位,中炬高新和湖南神舟也已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市場地位,而科力遠和凱恩股份的主要產品目前仍限於單體電池,動力電池組項目在建或籌建中,前景尚不明朗。
生產鎳氫電池材料的國內上市公司包括金瑞科技(正極材料球型氫氧化鎳)、廈門鎢業和包鋼稀土(負極材料稀土貯氫合金粉),其中廈門鎢業是國內鎳氫電池貯氫粉生產的龍頭企業,同時也涉及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產,具備較好的發展空間。
鎳氫電池:
1. 科力遠(600478),公司為全球最大的泡沫鎳生產商,生產各類鎳氫二次電池,並進入了混合動力車用電池能量包領域;科力遠擁有完整鎳氫電池產業鏈,也是國內僅有的完全以鎳氫電池業務為主營業務的A 股上市公司;與超霸集團合資成立科霸電池,為國內唯一一家能為鎳氫動力電池提供配套原材料的企業,預計於2010年達產,達產後產能每天160萬只鎳電池。
2. 中炬高新(600872),公司是是目前國內最早研發汽車動力電池最早的企業,控股66%的子公司森萊公司一直致力於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開發,2006年開發的"混合電動轎車用鎳氫動力蓄電池組的研發"項目;預計2010~2011年鎳氫電池出貨量,將達到8500套和40000套。
3. 四川長虹(600839),公司收購的四川長虹電源有限公司具有鋅銀、鎘鎳、鐵鎳、氫鎳、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各種種鹼性蓄電池產品、充電器和生產設備,年生產能力達6000萬Vah。
4. 春蘭股份(600854),擁有8 至500 安時高性能鎳氫動力電池,春蘭鎳氫動力電池的國內市場份額高達50%左右。
5. 凱恩股份(002012),公司擬定向增發不超過4000萬股,募資用於增資凱恩電池實施新增年產2.5億節動力電池項目以及車用動力電池新建項目。
(南方財富網個股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軒)
㈡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比較分析
中國統計信息網 2006-11-17 10:10:19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產業布局日趨合理,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重化工業、支柱產業、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在全省工業中的作用增強,內源性經濟日漸增大,活躍了廣東工業發展。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情況
在推進工業化進程發展過程中,廣東省工業化進程與其他工業國或地區有著相同的共性,又有著明顯的個性。特別是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受相關政策影響相當明顯,如「抓大放小」、「建設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山區工業發展」等,對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0-2004年間,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以資產結構為例,按以下公式測算,輕重工業年結構變化率為2.50,經濟類型結構變化率為8.56,行業結構變化率為5.66,大中小型企業結構變化率為5.43。
q代表產業部門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a、b代表年份,n為年份間隔數,j代表部門。
一、重化工業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十五」期間,廣東工業政策適度向重化工業傾斜,加大了對重化工業的投資力度,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流向重化工業,使重化工業發展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逐步增大。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計為23840.02億元,為2000年的1.66 倍,年均增幅為13.5%;其中重工業資產總計14379.62億元,為2000年增長1.81倍,年均增幅為16.0%,高於全省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全省資本要素增量中,重工業增量佔67.9%。輕重工業資產的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44.7:55.3調整為2004年的39.7:60.3。2004年的從業人員數為996.44萬人,比2000年增加424.19萬人,年均增長23.8%,其中重工業從業人員數為394.58萬人,比2000年增加192.04萬人,年均增長18.2%,增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從業人員的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64.6:35.4調整為2004年的60.4:39.6。隨著投入結構的變化,相應產出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04年全省完成工業總產值29554.92億元,為2000年的2.37 倍,年均增幅為24.1%(現價,未扣價格因素, 產值增幅下同);而重工業同期年均增幅達31.2%,高於全省產值平均增幅7.1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由2000年的52.9:47.1調整為2004年的41.1:58.9,相應的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7.6:52.4調整為2004年的43.9:56.1。
輕重工業投入產出構成表
單位:%
年 份
資產總計
從業人員
工業總產值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
2000
44.70
55.30
64.61
35.39
52.90
47.10
2001
44.00
56.00
64.81
35.29
51.06
48.94
2002
41.85
58.15
63.80
36.20
48.41
51.59
2003
41.34
58.66
63.28
36.72
46.29
53.71
2004
39.68
60.32
60.40
39.60
41.10
58.90
根據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提出用消費品工業凈產值與生產資料工業凈產值之比,來反映工業化發展的進程。
在工業化進程中,資本資料的生產在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並超過消費資料的生產。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霍夫曼比例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中工業化進程呈現出四個階段。具體見下表。
工業化進程統計測度的霍夫曼比例
工業化階段
霍夫曼比例
區 間
1
2
3
4
5.0(±1)
2.5(±1)
1.0(±1)
1.0以下
4.0―6.0
1.5―3.5
0.5―1.5
0.5以下
一般來講,資本資料生產,即生產資料的生產屬於重工業,消費資料的生產屬於輕工業。據上述公式中測算,廣東省的霍夫曼比例約為0.8047,顯示廣東省工業化進程第四階段的中前期。這一時期,重工業在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增大是工業化過程的必然趨勢。
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穩步演進。經濟結構優化主要是指產業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狀態向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狀態演變的趨勢,包括兩種形態的資源配置趨勢:一是在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導向下,資源在各產業之間的流動;二是在競爭導向下,資源在同一產業內部從低效率企業向高效率企業移動;經濟結構優化使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由於目前廣東省工業內部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壟斷性行業,如煙草、石油化工、電力、金屬冶煉等,准入門檻較高,因此資源流動配置,優化經濟結構主要是集中在競爭性領域,特別是競爭性領域里的高技術產業和重點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相對降低了壟斷性行業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
(一)高技術製造業支柱產業作用日趨突出。高技術製造業是競爭性領域競爭相對充分的產業,開放程度高,非核心技術性企業的資金、技術准入門檻相對較低,況且該產業投資收益率相對高於其他競爭性行業,2000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資金利潤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比競爭性領域的其他傳統產業,如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等行業,具有更大的優勢,再加上多年來政府政策的引導得力和高技術產品的需求前景,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該行業發展突飛猛進,成為廣東省工業最主要的支柱產業。2004年高技術製造業共有企業3797家,比2000年增加2059家,資產總計5485.37億元,比2000年增長1.33倍,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2004年23.0%;其完成增加值1885.85億元,是2000年的2.45倍,年均增幅25.1%,明顯高於同期全省平均增幅,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1%提高到2004年25.3%。
為保持「廣貨」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廣東省業界加大R&D的投入,加強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研究,眾多的產業中,高技術製造業表現最出色。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為136.42億元,占銷售收入的0.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的R&D投入為88.95億元,佔全省工業R&D投入的65.2%。隨著R&D投入力度的加大,新產品生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2005年高技術製造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385.30億元, 比上年增長23.3%,增幅高於同年全省新產品產值增速5.1個百分點;2005年全省新產品生產中,高技術製造業新產品佔67.0%;高技術製造業新產品對全省新產品生產貢獻率達75.9%。
資產構成及投資收益表
單位:%
行 業 名 稱
2004年資金利潤率
資產構成
2000年
2004年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6.19
0.1
0.03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95.39
0.88
0.55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13.22
0.09
0.11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12.54
0.09
0.07
非金屬礦采選業
4.19
0.32
0.17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
2.11
1.95
1.72
食品製造業
7.2
1.82
1.46
飲料製造業
5.57
1.69
1.26
煙草製品業
20.73
0.48
0.48
紡織業
1.61
4.12
3.45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3.16
2.86
2.09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1.93
1.83
1.7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3.89
0.62
0.58
傢具製造業
2.79
0.58
1.07
造紙及紙製品業
4.95
2.21
2.5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4.01
1.38
1.43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2.85
1.28
1.41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0.55
3.15
1.45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13.27
4.07
4.65
醫葯製造業
5.63
2.04
1.58
化學纖維製造業
2.46
1.2
0.29
橡膠製品業
3.86
0.63
0.6
塑料製品業
3.2
3.74
3.91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3.59
5.73
3.88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19
3.45
1.87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3.7
1.19
1.4
金屬製品業
5.71
3.32
3.49
通用設備製造業
6.18
1.86
2.14
專用設備製造業
6.55
1.16
1.91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12.38
4.25
4.26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4.41
7.72
9.01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6.08
13.16
19.88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5.54
1.83
1.88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4.61
0.9
0.99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2.77
0.02
0.06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4.9
15.99
14.5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0.91
0.4
0.34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94
1.87
1.82
(二)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發展日趨完善。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抓住世界產業轉移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在政府大力打造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政策指導下,IT產品生產企業迅速向珠三角地區集聚。經過多年的發展,珠三角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IT產業鏈,除個別核心技術產品外(如:CPU),珠三角基本上能生產出所有的其他IT產品,其中一些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及配件,如電腦及電腦硬碟、移動手機等,在國內、國際IT產品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珠三角成了名副其實「信息產業走廊」。2004年全省3605家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企業中,分布在珠三角就有3395家,佔94.2%;珠三角該產業資本投入和吸納的就業人數分別佔全省相應行業的96.5%和94.5%;產出的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96.4%。
2004年珠三角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主要指標比例表
指 標
全 省
珠 三 角
珠三角佔全省的%
企業數(家)
3605
3395
94.2
資產總計(億元)
4999.11
4824.79
96.5
從業人員數(萬人)
182.63
172.80
94.5
工業增加值(億元)
1741.06
1677.96
96.4
(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取得長足發展。資金密集型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是密不可分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往往又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因為只有資金密集型企業,才能提供充足的資金用於技術創新,反過來,只有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迅速積累資金發展壯大企業,二者良性互動,促進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一般具有生產規模大、勞動生產率高的特點。2004年全省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316家,比2000年增加178家,其中超100億元企業26家,超1000億元1家;資產總計13216.39億元,平均每家企業所擁有的資產由2000年的28.93億元/家提高到2004年的41.82億元/家;工業增加值3458.8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9.31億元/家增加到2004年的10.95億元/家;勞動生產率320301元/人,比2000年的288643元/人提高31658元/人,較同年全省平均水平高245640元/人。
與此同時,廣東省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特別是一些主力型的技術競爭力明顯增強。如廣東省通信設備製造大企業華為、中興等,在第三代移動通信設備、數字集群系統、高端程式控制交換機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行業競爭力迅速提升。其中華為公司在全球市場上較為強勢的3G標准WCDMA上,已基本達到與跨國巨頭們相互制衡的水平,WCDMA方面的基本專利有69項,佔全球WCDMA的基本專利的5%,名列WCDMA全球基本專利五強。廣東省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依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拓展國內外市場。但是由於勞動力資源因素和就業上的壓力,勞動密集型企業仍十分重要。
(四)九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九大產業是廣東省工業的支柱產業,其工業產出佔全省七成以上,是廣東省工業發展的「風向標」。從2000-2004年間,九大產業發展穩定,2005年完成增加值5501.62億元,比2000年增長1.29倍,年均增長23.0%,佔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70.2%上升到2004年的74.0%。由於政府政策的作用,九大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按預期方向發展,九大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裝備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快速發展,所佔份額上升,傳統產業相對有所收縮。
九大產業增加值構成表
單位:億元
指 標
2000年
2004年
絕對量
比重%
絕對量
比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3422.60
100.0
7439.53
100.0
九大產業 增加值
2402.54
70.2
5501.52
74.0
三大新興支柱產業
1475.02
43.1
3709.58
49.9
三大傳統產業
698.72
20.4
1224.04
16.5
三大潛力產業
228.80
6.7
568.00
7.7
1、新興支柱產業中高層次產業高速發展。2000-2004年間,新興支柱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發展迅速,投入及產出增長均處於領先地位。2004年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資產總計為4736.11和3049.54億元,資本投入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04年19.9%和12.8%;吸納的就業人數為173.65和165.10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11.9%和12.9%提高到2004年17.3%和16.5%。2004年產出的增加值為1645.62和1066.07億元,比2000年增長1.88和1.57倍,年均增幅30.3%和26.6%,高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04年22.1%和14.3%。兩大產業已成為廣東省生產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
新興支柱產業中石油及化學,是與原材料、能源密切相關的行業,特別是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市場需求雖大,但由於其經營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進入的資金、技術門檻要求較高,且投資周期長,非一般民間資本所能及,況且2000-2004年間該行業未有新項目投產,受產能所限,增長相對緩於其他新興支柱產業,工業投入、產出佔全省比例均有所下降。2004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資產總計為131.62和345.73億元,佔全省的0.6%和1.5%,分別比2000年回落0.3和1.6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僅為1234和22279人,勞動力要素投入分別比2000年減少1031和23370人。完成增加值312.24和149.28億元,比2000年增長27.4%和84.3%,年均增幅6.2%和16.5%,增長低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15.2和4.9個百分點,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7.2%和2.4%下降到2004年4.2%和2.0%。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因進入門檻要求不高,期間發展相對較快,2004年增加值比2000年增長3.50倍,年均增幅36.8%,增速明顯高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4.2%提高到2004年6.7%。
2、傳統支柱產業發展相對有所收縮。2000-2004年間,相對於其他快速發展的行業來說,傳統支柱產業發展明顯乏力。2005年三大傳統支柱產業資產總計3637.83億元,僅比2000年增長23.3%,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4年15.3%。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15.82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28.6%下降到2004年21.6%。產出增加值1224.04億元,雖是2000年的1.75倍,但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4年16.4%,其中紡織服裝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04年6.4%,食品飲料、建築材料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7.0%和4.8%下降到2004年5.7%和4.2%。
3、潛力產業中的汽車製造業飛速發展。2004年三大潛力產業資產總計190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73.7%,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為7.9%,比2000年上升0.3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為49.02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5.6%下降到2004年4.9%。產出成增加值568.00億元,比2000年增長1.48倍,年均增幅25.5%,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5年7.6%。三大潛力產業中的汽車制及摩托車發展態勢良好,是支撐潛力產業發展的主力,森工造紙和醫葯生產規模相對有所收縮。
2000-2004年間,汽車工業是各工業行業中發展得最好的行業,增速居九大產業各行業之首。2004年汽車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0.36億元,是2000年的5.82倍,年均增長55.3%,增幅較同期九大產業高33.9個百分點,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到2004年3.7%。2004年廣東省汽車產量為276260輛,2005年進一步達到413583輛,比2000年增長9.50倍,其中轎車增長11.65倍。
三、民營工業迅速發展壯大。隨著工業准入門檻的放寬,政府政策對民營工業的適當傾斜,激活了民間資本對工業領域的投資,民營工業發展充滿活力。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5877家,比2000年增加了11745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45.9%;資產總計4493.42億元,是2000年的2.33 倍,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8.8%,較2000年提高5.7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47.19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13.6%上升到2004年24.8%。完成增加值1578.25億元,比2000年增長3.37倍,年均增幅達35.5%,高於同期全省平均增幅14.1個百分點;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1.2%,較2000年提高7.5個百分點。近幾年來,民營工業增加值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逐年增大,2002年為18.9%,2003年為24.2%, 2004年進一步增大到26.8%,民營企業的影響力明顯增強。值的注意的是,廣東省民營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創新能力不強。2004年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為63848元/人,比全省水平低10813元/人,若扣除兩個主力企業華為和美的後,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則降為39973元/人。用R&D來衡量企業的創新能力,全省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個重點大型企業,R&D總投入中,華為和美的約佔80%,此外 90%以上的民營企業沒有R&D投入。
按經濟性質將工業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2004年三大經濟類型工業的資產總計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8.9:13.4:49.7調整為2005年的28.6:18.8:58.1,三大經濟類型工業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資產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有所提高,國有企業所佔份額有較大幅度回落。增加值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0.2:13.7:54.5調整為2004年的20.8:21.2:63.1。
四、產業轉移加快了地區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珠三角為增強企業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集中地區力量發展高技術產業及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將部分傳統產業從珠三角轉出。產業轉移對加快珠三角發展和協調地區工業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珠三角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珠三角工業產出進一步向技術要求高及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相對長的行業集中,傳統行業生產規模相對有所收縮。2004年珠三角三大主行業(工業大類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資產總計為7506.79億元,較2000年增長1.26 倍,占珠三角工業的37.0%,較2000年提高7.7個百分點;三大行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93.52萬人,占珠三角工業的34.4%;其工業增加值較2000年增長2.64 倍,占珠三角產值比重達40.7%,較2000年提高7.9個百分點;由於三大主行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其產出比例分別比投入比例高3.7和6.3個百分點。此外,一些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行業,如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其資產、產出占珠三角工業比重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傳統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塑料製品業等行業,其資產、產出占珠三角工業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04年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塑料製品業三大行業資產總計占珠三角工業的9.4%,較2000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工業增加值占珠三角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5年的8.9%。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和主要高技術產品,如汽車、環境保護專用設備、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微波通信設備、集成電路等完全由珠三角生產。
山區工業取得長足發展。近年來,由於政府政策引導得力,山區投資環境的改善,大量傳統產業從珠三角轉移到山區落戶,為山區工業注入新的「血液」,有效地促進了山區工業的發展。2005年山區地市工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3329家,比2000年增加212家;資產總計1714.42億元,較2000年增長9.4%,年均增長2.3%;山區工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82.27萬人,比2000年增長13.3%,年均增長3.1%;完成增加值438.97億元,是2000年的1.59 倍,年均增幅12.3%,山區工業增加值產出增長比投入增長高10.0和9.2百分點。從2000-2004各年的增長看,山區地市工業增長前低後高, 2003、2004年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21.1%和29.3%。
東西兩翼特色工業發展卓有成效。"十五"期間,東西兩翼工業增長雖低於全省平均增速,但在穩固發展地方特色工業方面也有較好表現。東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西翼湛江、茂名的石油化工,陽江的刀剪等,在相應行業中均佔有優勢。2004年全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兩大行業的增加值總產出中,西翼約佔35.0%,廣東的天然氣完全產自西翼,其他石化產品,如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乙烯等產品,西翼同樣佔有較大份額,西翼已成為廣東主要的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基地。此外東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製品和西翼陽江的刀剪製品,也盡顯地方特色,2004年潮州日用陶瓷製品業增加值佔全省相應行業的62.7%,日用陶瓷產量約佔全省的82.0%;陽江刀剪及類似日用金屬製品業增加值佔全省相應行業的77.4%。
五、產業集中度提高。大中企業發展迅速壯大,一批龍頭企業「航母」初步形成。2004年廣東省共有大中型企業4009家,比2000年增加1617家,其中大型企業238家,增138家。大型企業投入產出主要指標資產、從業人員、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例為27.4%、12.3、和30.7%,比2000年分別提高10.4、4.1和12.9個百分點。
分大類行業看,部分主力行業產業集中度有不同程度提高。以CR4值(行業銷售收入最大的4家企業占相應行業的比重)測算,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等競爭性行業,2004年CR4值比2000年分別提高18.0、5.0、12.1和6.6個百分點;競爭性行業CR4值的適度提高,有利於減少無序競爭,規范市場秩序。全省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CR4值超過40%的行業有11個,其中,一些傳統的壟斷性行業,隨市場開放度的提高,CR4值有所下降,如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的CR4值由2000年的96.1%和86.5%分別下降到2004年86.9%和60.1%。壟斷性行業CR4值的適度下降,有利於充分競爭,增強企業活力。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對廣東工業的影響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支柱產業、重點裝備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不但優化產業結構,而且增大了技術進步對工業的作用,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對全省工業的節能降耗起了積極的作用。而民營工業的發展壯大,既增強了廣東省工業企業活力,又穩定了廣東省內源性經濟的發展。東西兩翼及山區工業發展步伐的加快,為協調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加強了對成本的管理,加快了資金的營運,提高了企業的綜合效益,促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式的外延擴大再生產向注重效益式的內涵擴大再生產轉變。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利潤總額1449.96億元,比2000年增長1.57 倍。
一、技術進步對工業的作用日趨重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但加快了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等高級產業發展,而且增大了高級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有力地推動全省工業技術進步。採用「索洛余值法」測算,公式如下:
增長速度方程: Y=A+αK+βL (1)
式中:Y為產出增長速度;K為資本投入量增長速度;L為勞動力投入量增長速度;A為技術進步速度;α為參數,表示資本的產出彈性;β為參數,表示勞動的產出彈性。上式也可以寫成:A=Y-αK-βL (2)
表示:在總產出的增長中,扣除資本、勞動力投入量增加而帶來的增長,剩餘部分是技術水平提高帶來的增長,因此,此方程稱為余值法。兩邊同除以Y,得 (3)
式中: 為技術進步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為資金投入增加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為勞動力投入增加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目前,國際上將 ,即為技術進步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測度指標。一般認為:當 = 35%時,為小康水平; = 60%時,為現代化水平。
由於資料時間序列的限制,參數α、β結合經驗確定法,根據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以前統一測算方法(參數公式α+β=1)結果,資金產出彈性α=0.30,勞動的產出彈性β=0.70; 資金投入用資產總計代替,勞動力投入用從業人員代替,工業增長用增加值現價計算。經近似計算得,2000-2004年間年均技術進步率為6.9%,技術進步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32.3%;資金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19.2%;勞動力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48.5%。而高級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等在此期間的年均技術進步率均優於全省工業。當前廣東省工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工業中仍占較大比例,勞動力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貢獻率仍是主要因素,但技術進步因素的作用已明顯超越資金因素。在推
㈢ 金屬鎳什麼時候會漲價
自5月9日攀至歷史新高51800美元/噸之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鎳掉頭向下,頹勢盡顯。昨日,倫敦鎳盤中一度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低,並最終收於36500美元。對於近期LME期鎳下跌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部分是因中國可能減少不銹鋼產出後需求下滑的憂慮加劇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前期的炒作過分推高了價格,因此本輪下跌可視為回歸理性。 「鎳價的下跌意味著前期爆炒的情況得到修正,價格正在朝著理性方向回歸。」安信證券有色行業首席分析師衡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LME鎳的庫存其實並非真實反映實際的消費情況,投機資金的借題炒作已經使其遠遠偏離了價值。知名機構巴克萊在研究報告中甚至預測,若基本面配合鎳價可能進一步走低至30000美元一線。 一度被市場人士稱為「金屬之星」的鎳,在去年以及今年前4個月內表現完美——在庫存和需求雙重利多題材的炒作下,期鎳一路上行,並寫下51800美元的高位紀錄。然而,高企的價格也令產業鏈各方經營壓力倍增,為此,甚至連亞洲最大的鎳生產商金川集團也不斷地高調唱空後市,而鎳價也最終扭頭向下,風光不再。(中證網)參考資料: http://www.cs.com.cn/qhsc/06/200706/t20070622_1129713.htm
㈣ 金川銅鎳是做什麼的
是中國最大的鎳冶金企業,本身擁有大規模的銅鎳礦礦山,並延伸產業鏈,采礦、選礦、冶煉、金屬加工、工程設計施工等等
㈤ 鎳鐵的下游產品是什麼
鎳鐵是一種爐料,是用來作不銹鋼產品的原料之一.
㈥ 《他山之玉》2011年第9期《產業鏈2.0誰是新一代鏈主
獨家企劃
產業鏈2.0 誰是新一代鏈主?
產業鏈二次革命來襲,
掌控話語權,重大機遇不容錯失!
借鑒日本商社模式,學習比亞迪、
元太科技、杉杉的布局智慧,圍獵核心環節!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魏薇 沈偉民 鄭曉芳 彭一郎
■ 文 / 本刊編輯部
自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大多數身處非壟斷資源行業的中國企業,恐怕只能用舉步維艱和踉踉蹌蹌來形容,通貨膨脹更是讓許多製造企業的利潤急轉直下,根據匯豐銀行提供的中國製造業指數,持續上漲的成本壓力吃掉了一大部分利潤,一些行業的平均毛利水平不足15%,凈利潤可想而知。
在全球化的產業鏈條上,位於中下游的中國企業苦苦掙扎,卻因為缺失定價權而長期受制於上游企業、受制於外部環境,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經濟局勢一有風吹草動,中國企業就要承受放大數倍的壓力。
2007年至今,中國企業的大佬們紛紛向上游核心環節跋涉,主動發起了一場以獲取定價權為目的的產業鏈二次革命!
上游核心環節大規模前移
牽引產業鏈二次革命的那雙無形的手在哪裡?敏銳的企業家們早已發現了這樣一個趨勢,由於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爆發性增長,全球工業製造的產業鏈上游核心環節,正在大規模前移。
如中國的光伏產業兩頭在外,上游核心環節原材料晶硅的生產掌握在日本的2家企業手中,但日本夏普研發出玻璃底板替代大面積晶硅的技術,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實現盈利,該產業的核心環節隨之改變。類似的例子還有電動車領域,原先鎳鎘電池技術是關鍵環節,但現在磷酸鐵鋰電池成為主流趨勢。在寶馬汽車的產業鏈上,原來發動機整機製造是核心環節,但一家上游材料科技企業成功研發出鎂鋁結合的新材料,堅固性提高,可減輕10公斤的重量,這家材料企業因此擁有高端發動機科技的話語權。
正略均策合夥人、企業戰略研究專家付智勇告訴《經理人》,產業鏈核心環節前移趨勢具有兩個特徵:一、這個環節屬於產業鏈上最關鍵但也最薄弱的環節;二、具有稀缺性,如中國的稀土原料,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或是具有壟斷特徵的創新技術和工藝。此外,有新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為取得上游控制權,越過舊的核心,創造新的核心環節也是一種手段。
核心環節爭奪戰
新能源行業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因此成為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上奪取核心環節的熱門行業。我國光伏多晶硅鑄錠爐市場由美國GT
Solar、德國ALD等外企壟斷的局面,正被精功科技、京運通及天龍光電(20.220,-0.49,-2.37%)等國內設備廠商打破;天通股份(20.01,0.90,4.71%)通過引進日本設備與工藝生產4英寸節能產品LED
藍寶石襯底材料,拉開了藍寶石襯底材料國產化序幕,而天龍光電正順勢加速推進藍寶石生長爐國產化進程,比亞迪正試圖以鐵電池技術置換磷酸鐵鋰電池,以成為未來電動車主流電池供應商。
而在傳統行業,不但要奪取核心環節,企業還擔負著重新設計產業鏈的重任。
去年12月28日,由TCL和深超投資共同投建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華星光電CEO賀成明在接受《經理人》雜志采訪時表示,實現液晶面板—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這樣一個「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一直是TCL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中國彩電企業必須走的一條路;投資液晶面板項目能夠擺脫中國彩電企業對外資液晶面板資源的依賴。
新希望(23.47,-0.23,-0.97%)2005年發起全產業鏈計劃後,種豬的質量好壞關繫到下游產品的品質,以往種豬依賴進口,價格昂貴,於是劉永好效仿國外先進的農牧企業做法,將種豬設置為上游核心環節,並斥資近10億人民幣,在四川、湖南、山東等農業大省設立了種豬場。
中集集團(27.10,0.24,0.89%)在最近幾年頻頻對國外海洋工程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發起收購,去年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全球海洋工程移動式鑽井平台最大的設計商美國FriedeGoldman
United(F&G)公司,完成了中集海洋平台鑽井系統的布局。
從這些意在掌握定價權和控制權的領軍企業身上,我們十分欣喜地發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自主」,也許僅有一步之遙,與日本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初掀起的並購全球產業鏈的熱潮相比,何其相似!但這絕不是一個簡單而短暫的過程,產業鏈的競賽是馬拉松式的,那麼,中國企業是否已經具備了持續競爭的源動力?
變革能量
中國企業十幾年參與全球製造環節的分工,的確為自己積攢了產業鏈低端的經驗,但在付智勇看來,企業還需從四個維度衡量自己在新一輪的產業鏈革命中獲勝的核心競爭力:
成本優勢。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2010年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數據,我國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國家之一,成本優勢還將持續15年左右,但是,企業依託成本領先策略來擴展競爭力時,要素成本僅僅是起點之一,企業還必須迅速通過規模與技術進步來進一步擴大成本優勢。
專業創新。所謂專業創新,包括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個層次的創新內容。企業在自身的專業范疇內,持續地精耕細作,依託不斷積累的文化底蘊,拓展新的專業能力,這種優勢是其他企業不可購買且難以復制的。
資源控制。資源指的是企業佔有某種稀缺的生產資料,或者擁有壟斷性的銷售渠道。
要能夠成為企業崛起的優勢,還涉及到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產業鏈對企業所控制的資源應當有較大需求,進而刺激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價值提高。其二,政策應當支持資源的整合。
產業鏈設計能力。這是中國企業亟待補足的能力。最近新希望宣布剝離乳業產業鏈,因為乳業上下游離新希望的飼料主業較遠,管理和整合出現瓶頸。而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行業集中度低、結構不合理,產業鏈設計能力首先要求具備去蕪存菁的整合手段。
㈦ 不銹鋼傢具價格及其發展趨勢的介紹
導語:今天小兔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不銹鋼的傢具,傢具在我們生活當中具有儲藏儲物,並且市場上的傢具風格多種多樣。現在歐式風格的傢具非常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歡,傢具的品牌也非常的多。大家可以在網上查看關於這方面的圖片,不銹鋼傢具是近些年來流行起來的傢具。不行剛的傢具具有體積小,易清潔的優點,不像木質傢具具有很大的厚度。下面就關於不銹鋼傢具給大家做一下詳細的介紹。
一、不銹鋼傢具的發展趨勢
1、產業鏈延伸趨勢
不銹鋼產業是以特定資源開發利用為基礎和依託發展起來的產業,上游原材料的供需與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不銹鋼行業盈利水平。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不銹鋼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前瞻分析認為,為減少盈利波動,不銹鋼企業通過控制上游的鎳和鉻以完善產業鏈結構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兼並重組趨勢
中國不銹鋼產能過剩顯現,行業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幕已經拉開,前瞻不銹鋼行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年產15萬噸以上的不銹鋼企業之間兼並重組的可能性較大,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3、產業結構升級趨勢
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已成為中國各行業的當務之急。目前,國內不銹鋼行業已由數量增長型進入結構調整型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不具備創新能力和規模優勢的小型不銹鋼製造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二、不銹鋼傢具的市場價格
1、不銹鋼傢具不銹鋼茶幾電視櫃角幾
報價:299.70元
品牌/型號:奧騰/F1683分類:桌類
2、不銹鋼傢具/不銹鋼茶幾電視櫃/大理石電視櫃/五金傢具
報價:1880.00元
品牌/型號:茶幾電視櫃/C10分類:櫃類、箱類
3、東莞市不銹鋼傢具不銹鋼茶幾不銹鋼架傢具
報價:3580元
品牌/型號:卓源傢具/ZY-C140分類:茶幾、茶台
4、不銹鋼工藝品不銹鋼傢具不銹鋼裝飾傢具
報價:1500.00元
品牌/型號:銳馳家飾/DF-0102分類:其他類傢具
上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不銹鋼傢具的發展趨勢與市場上的不銹鋼的價格,下面就借一點時間給大家講一下不銹鋼傢具的保養方法,大家切記平時的時候不要把過於冷過於熱的物品放置在不銹鋼的傢具上面,有點硬的物體也不要直接放置在傢具上面以免產生刮花等情況。有機的溶劑不要倒撒在不銹鋼傢具上面以免對傢具產生損壞等等。今天關於不銹鋼的講解就到這里啦。謝謝大家的觀看。
㈧ 鎳鐵是什麼樣的
鎳鐵
http://ke..com/view/329059.html?wtp=tt
在煉鋼工業中作為合金元素添加劑,可提高鋼的抗彎強度和硬度,在鑄鐵中可使其結構均勻,密度提高,也可用作含鎳或含鎳鉻鑄鐵軋輥及其他鑄造合金加入劑。
目錄
外觀特徵
鎳鐵冶煉
鎳鐵分類
鎳鐵用途
鎳鐵質量
中國鎳鐵產業問題與展望
轉爐在鎳鐵燒結中的作用
精煉鎳鐵
主要的消耗指標
鎳鐵形狀外觀特徵
鎳鐵冶煉
鎳鐵分類
鎳鐵用途
鎳鐵質量
中國鎳鐵產業問題與展望
轉爐在鎳鐵燒結中的作用
精煉鎳鐵
主要的消耗指標鎳鐵形狀展開 編輯本段外觀特徵
鋸齒狀斷口,此礦物不常見,以塊,粒狀集合體產出.鐵灰,深灰或黑色,條痕鐵灰色.不透明,新鮮面呈金屬光澤.
編輯本段鎳鐵冶煉
硅酸氧化礦可以用火冶法熔煉,經還原、熔化和精煉得到鎳。還原時要爭取使氧化鎳完全變為金屬鎳。熔化時鎳鐵將同較輕的渣分開。鎳鐵的含鎳量取決於部分還原過程的選擇能力。採用焦炭作還原劑,也可採用硅鐵作還原劑。為了除去粗鎳鐵中的雜質碳、硫、磷和鉻,必須進行精煉。 在電爐中用碳直接部分還原煉制鎳鐵 在礦熱爐中採用碳熱法將礦石還原成鎳鐵,隨後進行精煉。霜 在矸90%
編輯本段鎳鐵分類
鎳鐵一般按照品位即鎳含量進行分類,國內比較流行的分類方法是根據冶煉的設備將鎳鐵分為高爐鎳鐵和電爐鎳鐵,其中高爐鎳鐵品味一般較低,大多含鎳8%以下,而電爐鎳鐵一般含鎳8%以上。
編輯本段鎳鐵用途
鎳鐵最大的用途為用於不銹鋼爐料,作為鎳的替代品,一般情況下,200系列不銹鋼直接可以用低品味的鎳鐵,300系列不銹鋼則用品味在8%以上的鎳鐵。
編輯本段鎳鐵質量
鎳鐵質量不但取決於其含鎳的高低,即通常所說的品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其含有害雜質量的大小,在鎳鐵中,不論是高爐冶煉還是電爐冶煉,均會產生S、P、SI、C這些雜質,有些由於用礦的不同也會含銅、鈦等雜質,由於鎳鐵用途主要用於不銹鋼冶煉,因此雜質的高低會影響不銹鋼的性能和質量水平。一般情況下,雜質越低越好,但如果要得到優質的鎳鐵,則必須經過精煉。
編輯本段中國鎳鐵產業問題與展望
隨著中國不銹鋼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鎳資源貧乏的劣勢進一步地暴露,中國蓬勃發展的不銹鋼產業必須直面這兩個問題: 第一,目前鎳市定價權不在中國,國內現貨鎳價格基本跟隨LME鎳波動; 第二,全球硫化鎳礦資源的逐漸減少和開采難度的增加勢必推高電解鎳生產成本,不銹鋼冶煉成本難免水漲船高。 鎳鐵當初作為電解鎳的一個替代品而出現,在經歷了08年金融風暴的「洗禮」後,面對中國不銹鋼產業的繼續發展和全球硫化鎳礦資源急劇減少這樣的客觀局面,鎳鐵無疑正在迎來一個從單純的電解鎳替代品成長為制衡鎳價的一種杠桿商品的機會。 但是中國鎳鐵產業目前也面臨著如下問題。 第一,中國生產鎳鐵所用的紅土鎳礦主要依賴進口,隨著近年來有色金屬價格持續高漲,許多礦業國家為了分享高價格帶來的高收益,陸續出台了限制原礦出口或者增加原礦出口關稅等政策及相關法律,如印尼、剛果、蒙古等。由於鎳礦是整個鎳產業鏈的最上游,沒有資源控制權意味著沒有定價權,這對中國整個鎳產業以及包括不銹鋼在內鎳下游應用行業都是一種威脅,因此實施「走出去」戰略,與國際主要鎳礦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積極投資當地鎳礦開采,成為中國降低風險的必由之路。 第二,目前中國鎳鐵冶煉的主要設備分別是高爐和礦熱電爐,根據去年國務院出台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和今年4月7號《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在2010年底前將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爐產能,在2011年底前將淘汰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的煉鐵高爐,而據本網了解,目前中國鎳鐵冶煉高爐主要爐容以128立方米居多,達到300立方米以上的極少,一旦國務院關於淘汰落後產能的政策真能得到徹底的貫徹,對中國鎳鐵行業尤其是高爐鎳鐵的沖擊無疑是巨大,而對不銹鋼行業也將產生重大影響,但是由於小高爐冶煉效率較低,污染和耗能雙高,冶煉工藝落後,從行業本身的健康發展來看優勝劣汰是必然遵循的生存法則,隨著國家關於淘汰落後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決心的一步步地落實,中國鎳鐵生產的新格局或許也將由此催生。
編輯本段轉爐在鎳鐵燒結中的作用
轉爐中構成一個爐室,以便用鎂來處理鑄鐵熔料.轉爐的爐壁構件的大小和形狀對在轉爐中處理鑄鐵熔料的效率,以及對獲得剩餘鎂含量的精度均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對這個影響進行最佳控制,爐壁構件的長度L按照公式L=600×T0.45×A來確定,而其高度H則按公式H=1.5L×A來確定.式中A是一個系數,它的數值介於0.5至1.5之間,其具體數值取決於硫的重量含量在0.01%至0.15%之間的取值.它還取決於轉爐爐身中耐火材料襯料的厚度在40至150毫米之間的取值情況.
編輯本段精煉鎳鐵
首先,從礦熱爐放出粗製鎳鐵水到鐵水包中,在這里向鐵水包內加入蘇打灰,加入的比例是每噸鎳鐵水14kg,鎳鐵水中的硫可以降到0.015~0.08%。也可以向鐵水包中噴入鈍化的鎂顆粒,這需要用特殊的蒸發器將顆粒鎂噴入鐵包內1.5m左右的深處。這種工藝可以將鎳鐵水中的硫含量降到0.015%以下(近年來中國20多家鋼鐵公司從烏克蘭引進這種工藝,應用於高爐鐵水脫硫)。 將脫硫處理後的鎳鐵水上面的渣子倒掉以後,兌入到一座用酸性耐火材料做爐襯的氧氣頂吹轉爐中。在酸性氧氣頂吹轉爐中,通過吹氧,硅被氧化,此時熔池的溫度快速提高。為了控制合適的熔池溫度,需要向爐內加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金屬廢棄物或者購入的含鎳的廢料。 經過脫硅處理後的鎳鐵水再被裝入到一座相同噸位的鹼性氧氣頂吹轉爐中,通過頂吹氧氣,去除鎳鐵水中的碳、磷及其它雜質。為了造鹼性的爐渣和降溫,向轉爐內加入石灰石。在有充足的含鎳廢料時,可以用石灰代替石灰石。 從鹼性氧氣頂吹轉爐中出來的鎳鐵水中的雜質含量已經符合商品鎳鐵標準的要求,含鎳量提高到20%左右,可以作為商品鎳鐵出售。 因為硫可以在轉爐中脫除,因此可以將鐵水包脫硫和酸性轉爐脫硅合並在一個轉爐中進行。第一個轉爐是酸性轉爐,將其改造為頂底復合吹煉的鹼性轉爐,通過底吹氬氣(氮氣),在這個轉爐中可以實現在還原性氣氛下脫硅和脫硫。 從第一個轉爐出來的鎳鐵水再進入第二個轉爐內脫磷,在冶煉過程中要向爐內加入石灰石,保證合適的冶煉溫度。在這個轉爐中冶煉合格的鎳鐵水送到鑄造車間鑄成塊,其含鎳金屬的量為20%。
編輯本段主要的消耗指標
電能的消耗占鎳鐵總成本的30%~33%。每噸商品鎳鐵的電力消耗與礦石的鎳含量相關,在礦石鎳含量為1.5%時,電能消耗約為600kWh/t干礦石。在礦石的鎳含量為2.5%時,每噸鎳鐵的電能消耗降到400kWh。 國外購入的含鎳1.5%~2.0%的氧化鎳礦石,其消耗量大致是12t/t鎳鐵。還原劑(無煙煤的煤粉)大約占礦石數量的8%;各種燃料的重量是50kg/t鎳鐵;氧氣80m3/t鎳鐵;石灰5kg/t焙燒前的礦石。
㈨ 上海鎳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鎳磐科技是一家區塊鏈科技公司,擁有自主開發的區塊鏈底層平台 everchain。公內司業務為面向企容業和產業聯盟的區塊鏈技術需求以及提供企業級高可用聯盟鏈和行業解決方案。
法定代表人:黃海旻
成立時間:2017-08-2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000092325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楊浦區鐵嶺路38號1層(集中登記地)
㈩ 鎳鐵的產業展望
隨著中國不銹鋼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鎳資源貧乏的劣勢進一步地暴露,中國蓬勃發展的不銹鋼產業必須直面這兩個問題:
第一,鎳市定價權不在中國,國內現貨鎳價格基本跟隨LME鎳波動;
第二,全球硫化鎳礦資源的逐漸減少和開采難度的增加勢必推高電解鎳生產成本,不銹鋼冶煉成本難免水漲船高。
鎳鐵當初作為電解鎳的一個替代品而出現,在經歷了08年金融風暴的「洗禮」後,面對中國不銹鋼產業的繼續發展和全球硫化鎳礦資源急劇減少這樣的客觀局面,鎳鐵無疑正在迎來一個從單純的電解鎳替代品成長為制衡鎳價的一種杠桿商品的機會。
但是中國鎳鐵產業也面臨著如下問題。
第一,中國生產鎳鐵所用的紅土鎳礦主要依賴進口,隨著有色金屬價格持續高漲,許多礦業國家為了分享高價格帶來的高收益,陸續出台了限制原礦出口或者增加原礦出口關稅等政策及相關法律,如印尼、剛果、蒙古等。由於鎳礦是整個鎳產業鏈的最上游,沒有資源控制權意味著沒有定價權,這對中國整個鎳產業以及包括不銹鋼在內鎳下游應用行業都是一種威脅,因此實施「走出去」戰略,與國際主要鎳礦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積極投資當地鎳礦開采,成為中國降低風險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國鎳鐵冶煉的主要設備分別是高爐和礦熱電爐,根據國務院出台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和今年4月7號《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在10年底前將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爐產能,在2011年底前將淘汰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的煉鐵高爐,而據本網了解,中國鎳鐵冶煉高爐主要爐容以128立方米居多,達到300立方米以上的極少,一旦國務院關於淘汰落後產能的政策真能得到徹底的貫徹,對中國鎳鐵行業尤其是高爐鎳鐵的沖擊無疑是巨大,而對不銹鋼行業也將產生重大影響,但是由於小高爐冶煉效率較低,污染和耗能雙高,冶煉工藝落後,從行業本身的健康發展來看優勝劣汰是必然遵循的生存法則,隨著國家關於淘汰落後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決心的一步步地落實,中國鎳鐵生產的新格局或許也將由此催生。
轉爐作用
轉爐中構成一個爐室,以便用鎂來處理鑄鐵熔料.轉爐的爐壁構件的大小和形狀對在轉爐中處理鑄鐵熔料的效率,以及對獲得剩餘鎂含量的精度均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對這個影響進行最佳控制,爐壁構件的長度L按照公式L=600×T0.45×A來確定,而其高度H則按公式H=1.5L×A來確定.式中A是一個系數,它的數值介於0.5至1.5之間,其具體數值取決於硫的重量含量在0.01%至0.15%之間的取值.它還取決於轉爐爐身中耐火材料襯料的厚度在40至150毫米之間的取值情況.
首先,從礦熱爐放出粗製鎳鐵水到鐵水包中,在這里向鐵水包內加入蘇打灰,加入的比例是每噸鎳鐵水14kg,鎳鐵水中的硫可以降到0.015~0.08%。也可以向鐵水包中噴入鈍化的鎂顆粒,這需要用特殊的蒸發器將顆粒鎂噴入鐵包內1.5m左右的深處。這種工藝可以將鎳鐵水中的硫含量降到0.015%以下(中國20多家鋼鐵公司從烏克蘭引進這種工藝,應用於高爐鐵水脫硫)。
將脫硫處理後的鎳鐵水上面的渣子倒掉以後,兌入到一座用酸性耐火材料做爐襯的氧氣頂吹轉爐中。在酸性氧氣頂吹轉爐中,通過吹氧,硅被氧化,此時熔池的溫度快速提高。為了控制合適的熔池溫度,需要向爐內加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金屬廢棄物或者購入的含鎳的廢料。
經過脫硅處理後的鎳鐵水再被裝入到一座相同噸位的鹼性氧氣頂吹轉爐中,通過頂吹氧氣,去除鎳鐵水中的碳、磷及其它雜質。為了造鹼性的爐渣和降溫,向轉爐內加入石灰石。在有充足的含鎳廢料時,可以用石灰代替石灰石。
從鹼性氧氣頂吹轉爐中出來的鎳鐵水中的雜質含量已經符合商品鎳鐵標準的要求,含鎳量提高到20%左右,可以作為商品鎳鐵出售。
因為硫可以在轉爐中脫除,因此可以將鐵水包脫硫和酸性轉爐脫硅合並在一個轉爐中進行。第一個轉爐是酸性轉爐,將其改造為頂底復合吹煉的鹼性轉爐,通過底吹氬氣(氮氣),在這個轉爐中可以實現在還原性氣氛下脫硅和脫硫。
從第一個轉爐出來的鎳鐵水再進入第二個轉爐內脫磷,在冶煉過程中要向爐內加入石灰石,保證合適的冶煉溫度。在這個轉爐中冶煉合格的鎳鐵水送到鑄造車間鑄成塊,其含鎳金屬的量為20%。
電能的消耗占鎳鐵總成本的30%~33%。每噸商品鎳鐵的電力消耗與礦石的鎳含量相關,在礦石鎳含量為1.5%時,電能消耗約為600kWh/t干礦石。在礦石的鎳含量為2.5%時,每噸鎳鐵的電能消耗降到400kWh。
國外購入的含鎳1.5%~2.0%的氧化鎳礦石,其消耗量大致是12t/t鎳鐵。還原劑(無煙煤的煤粉)大約占礦石數量的8%;各種燃料的重量是50kg/t鎳鐵;氧氣80m3/t鎳鐵;石灰5kg/t焙燒前的礦石
一般鎳鐵冶煉企業將鎳鐵鑄成麵包狀或塊狀,圖片如下
標准號 StandardNo: GB/T 25049-2010
中文標准名稱 StandardTitle in Chinese: 鎳鐵
首次發布日期 FirstIssuance Date: 2010-9-2
標准狀態 StandardState: 現行
復審確認日期 ReviewAffirmance Date:
計劃編號 Plan No: 20077290-T-605
代替國標號 ReplacedStandard:
被代替國標號 ReplacedStandard:
廢止時間 RevocatoryDate:
採用國際標准號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ISO 6501:1988
采標名稱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鎳鐵 交貨技術條件
採用程度 ApplicationDegree: MOD
採用國際標准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國際標准分類號(ICS): 77.100
中國標准分類號(CCS): H42
標准類別 StandardSort: 產品
標准頁碼 Number ofPages:
標准價格(元) Price(¥):
主管部門 Governor: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歸口單位 TechnicalCommittees: 全國鋼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 DraftingCommittee: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准規定了煉鋼和鑄造用不同形態鎳鐵(錠、塊、粒)的交貨技術要求。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T 21931.1 鎳、鎳鐵和鎳合金 碳含量的測定 高頻燃燒紅外吸收法 (GB/T 21931.1-2008,ISO 7524:1985,IDT)
GB/T 21931.2 鎳、鎳鐵和鎳合金 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燃燒紅外吸收法 (GB/T 21931.2-2008,ISO 7526:1985,IDT)
GB/T 21931.3 鎳、鎳鐵和鎳合金 磷含量的測定 磷釩鉬黃分光光度法(GB/T 21931.3-2008,ISO 11400:1992,IDT)
GB/T 21932 鎳和鎳鐵 硫含量的測定 氧化鋁色層分離-硫酸鋇重量法
GB/T 21933.1 鎳鐵 鎳含量的測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GB/T 21933.1-2008,ISO 6352:1985,IDT)
GB/T 21933.2 鎳、鎳鐵和鎳合金 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燃燒紅外吸收法 (GB/T 21933.2-2008,ISO 8343:1985,IDT)
GB/T 21933.3 鎳、鎳鐵和鎳合金 磷含量的測定 磷釩鉬黃分光光度法(GB/T 21933.3-2008,ISO 7520:1985,I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