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代中國衛星的發展
中國衛星直播廣播電視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展望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李楠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衛星直播廣播電視的發展現狀及優勢特...
Ⅱ 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專項 是發改委什麼部門
發改委的工信部是負責這方面的,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Ⅲ 中國衛星北斗導航產業前景如何
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哈爾濱拉開帷幕,中海達、華大北斗等一批國內企業先後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產品。
過去數年,缺「芯」是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的痛點。如今,隨著一批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進入市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缺「芯」困局呈現「散點突破」的態勢。北斗晶元研製已實現設計與封裝,實現中國人的獨立自主。這與國內北斗企業長年堅持自主研發路線分不開。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2017 年,圍繞與信息產業、汽車電子、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交叉點的協同創新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新模式,產業融合趨勢愈加明朗。穿戴式設備、新零售、無人駕駛、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應用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北斗系統對待 GPS 等其它導航系統的邏輯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統不排斥 GPS,探索與GPS等其它導航系統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中國需要獨立自主掌握衛星導航技術。
一批高精度北斗晶元近日在哈爾濱的集中亮相,是我國北斗產業自主研發前進的又一步。此前的標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華大北斗所研發的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導航定位晶元正式發布。
另一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泰斗微電子近日獲得廣東國民凱得創投領投的C+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人民幣,該企業是摩拜單車定位導航晶元的最大供應商。
晶元、板塊、核心器件的研製是上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涉北斗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僅在哈爾濱的會場上,就有中海達、北斗星通、西安希德、華大北斗等企業發布或展示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華大北斗還發布了「北斗晶元開發平台」。
《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 5 萬件, 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另據國家導航系統辦公室數據,國產北斗晶元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已經趕超國際強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國產北斗晶元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被視為產業鏈關鍵的設計環節,以及封裝技術,國內企業已實現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應用能力、圍繞核心晶元的技術研發和設備製造,依然是國內北斗企業的短板。
高端晶元的製作工藝,中國很快會趕上。國內北斗晶元行業的發展,不大可能出現「卡脖子」問題。現在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製作晶元的光刻機技術,二是高密度、高解析度晶片的材料問題。
當前,不像國外有高通、英特爾、三星等行業巨頭,國內導航晶元研發企業呈現多而散的格局。此外,晶元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依靠一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封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難以一己之力推動晶元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開大家一起做。「北斗晶元開放平台」這樣的產品正體現了這樣的邏輯。
Ⅳ 求助《2019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
方便的話發我一份可以嗎?跪求大佬,謝謝[email protected]
Ⅳ 如何推動衛星應用產業的發展
據報道,目前我國在軌衛星已超過200顆,今年又將迎來航天發射的密集期,高分五號版、高分六號權、多顆北斗衛星等將陸續升空。
目前我國已提出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衛星應用產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各地也制定了當地的衛星產業扶持政策,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衛星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此外,要進一步推動衛星應用產業發展,除了健全完善政策體系、制定關鍵技術標准、應用服務標准和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之外,還要堅持創新發展,通過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航天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應支持各類企業在衛星應用產業、數據服務業等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扶持打造一批技術過硬、市場潛力巨大、產業帶動性強的衛星應用龍頭企業,提升衛星應用產業競爭力。
文章來源:央廣網
Ⅵ 北斗衛星超GPS,衛星數據定位產業的發展具有哪些深遠的意義
截至目前,我國北斗已經超越美國GPS,據統計,已有130多個國家可以接收到我國衛星數號數量已經超過美國GPS,尤其是一帶一路沿途國家。衛星導航系統是為了滿足國家安全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建設的,它對我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有著深遠意義。
在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貨車及配送員衛星終端還可以實現車貨信息實時同步,
在智能穿戴領域,我想導航系統可以更方便的服務人們,
在智能手機方面,定位功能不可或缺。
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性的公共資源,它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有著重要的作用。
Ⅶ 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北斗衛星抄導航系統是我國襲自主建設、獨立運營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不但是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還正在形成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據介紹,今年我國計劃發射18顆左右「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優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介紹,目前北斗系統的建設速度非常快,到2020年將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屆時「GPS有的功能北斗全有,GPS沒有的短報功能北斗也有」,這將使北斗系統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他同時表示,2017年全球衛星導航市場達到萬億規模,這將為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提供巨大空間。隨著北斗系統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產品體系不斷完善、服務日益多樣化,我國衛星導航產業整體發展將不可限量。來源:經濟參考報
Ⅷ 如何看待通信衛星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近年來,我國衛星通信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一步夯實了我國航內天信息的基礎。衛星容通信產業迅猛崛起,帶動了衛星通信設備進步。
據《中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全球衛星產業產值逐年增長,從2009年的1610億美元穩定升至2014年的203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據了很大部分。
從全球衛星通信產業來看,我國還有不小差距。目前,美國仍牢牢占據著龍頭地位,其衛星產業公司的產品在全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及影響力。
在衛星通信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衛星通信設備將顯著受益,相關產品也將隨之走出國門。不過,我國衛星通信應用起步較晚,衛星通信設備在人才、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產品升級迭代,我國衛星通信設備必然會取得較大進步,助力衛星通信產業做大做強。
Ⅸ 中國衛星應用發展的階段
(1)我國應用衛星體系基本形成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40多年來,經過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努力和頑強拼搏,應用衛星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對地觀測衛星系列、導航衛星系列、通信衛星系列和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構成了我國應用衛星體系,為我國衛星應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衛星應用產業化受到重視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衛星的不斷發射與成功運行,我國的衛星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各有關部門對於衛星技術的應用給予了較大重視,各產業部門應用衛星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並力求有所突破,積極引導社會需求以擴大應用廣度和深度,促進產業化發展。國家已經把空間技術作為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列入2000年至202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中。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下,衛星應用進入了一個較快的發展階段。
(3)衛星應用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與國際衛星應用市場相比,我國的衛星應用產業尚處於幼年階段:技術不夠成熟、用戶不夠廣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入都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推動,還沒有形成在市場上競爭的能力。盡管如此,我國的衛星應用產業已經具有了一定基礎:研製和發射了應用衛星,建立了一批應用機構,鍛煉了一批應用人才,摸索了一套適用的應用技術,培育了市場,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十五」期間,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衛星應用產業體系,擴大衛星應用領域,較大幅度地提高衛星應用規模和應用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迅速改變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相互脫節、相互制約的局面,基本滿足「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衛星應用產業的需求,形成國民經濟的增長點,帶動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