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禧立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禧立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專業承包等。
法定代表人:郭兆著
成立時間:2014-11-20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819452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半壁店(康藝傢俱公司)8幢H06
B.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促進科技發展
由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辦、中關村軟體園承辦,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協辦的「首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國際軟體大廈順利召開。來自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單位的主管部門領導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創新研究院等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負責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代表,各相關專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代表等200餘人參加了大會。 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依託和載體,在《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將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作為促進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計劃到2010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到30個。2006年經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審定通過進行掛牌的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北京798藝術區、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宋庄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和中關村軟體園等首批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態勢良好,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效應日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首批掛牌的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企業4687家,其中掛牌後新入駐企業1101家。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企業2006年營業收入478.5億元,利潤48.8億元,上繳稅金18.5億元。 本次論壇上,圍繞「集聚、交流、創新、發展」的主題,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集聚區負責人、企業代表等各界人士就集聚區應如何為企業服務,集聚區服務體系建設、集聚區特色定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鏈與集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國內外成功經驗模式借鑒和推廣等問題展開了深層次的討論和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更好更快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與會的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負責人還就進一步增進交流、加強合作,分享成果、總結經驗、共同發展達成了共識。論壇不僅吸引了各集聚區企業的熱情參與,更吸引了天津、河南、雲南等外地省市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參會,並得到許多文化創意企業的支持。北京天地正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向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範基地、中關村軟體園、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贈送了價值100多萬的人才測評軟體。 據悉,圍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北京市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對集聚區規劃建設的指導,有序引導各部門、各區縣,根據首都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功能定位,發展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集聚區。二是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將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落到集聚區內的各個企業。三是引導和用好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用資金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集聚區內的產業發展,具有帶動和支撐作用的重點項目,關鍵環節和基礎配套設計,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建設功能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C. 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21世紀全球最具有商業價值和文化內涵的朝陽產業。回答1~3題。1、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
1、C 2、B 3、B |
D. 北京水墨丹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水墨丹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建於2011年,是在黨和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型文化藝術經營機構。公司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以促進藝術產業發展為宗旨,立足文化藝術領域,彰顯學術、先鋒、敏銳的專業氣質,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充分整合產業資源,不斷通過對新型商業模式和市場運行機制的積極探索,努力使之成為中國新經濟文化藝術產業的開拓者。
法定代表人:劉增果
成立時間:2011-06-15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601397704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興區天華街9號院11號樓8層802
E. 法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
以政策和法制保障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2008-02-20
文化創意產業是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提出的發展理念,是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過程中的主導產業,是當今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發達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各有蹊徑,但共同的規律是政府提供了發展環境並以政策來驅動,這也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和法制的保障。
一、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1、良好的政策、法制環境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生態要素
創意產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迅速成長並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不僅因為創意產業本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在於各個國家在觀念上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從政策上積極扶持和培育,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政策和法制環境。
文化創意產業不完全是自發的發展過程,而是在政府幹預和驅動下推進的。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繫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必要性,既堅持市場調節,又重視政府調節,兩者不能相互取代。一個尊重市場規律,具有較強預見能力的政府,對於促進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構建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是政府的主要責任。
2、發達國家發展的實踐表明,營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是政府的主要責任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公共政策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政府的推動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扶植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等方面。自布萊爾政府提出創意產業並實施以來,一個產業「新英國」的模式已經出現。
美國全面實施版權戰略,採取加強版權立法、實施數字化版權保護戰略、推動版權保護的國際間合作等方面的措施。版權產業、尤其是核心版權產業已經成為美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美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創造的就業機會遠遠高於飛機、汽車、鋼鐵、葯品、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知名產業。
日本政府調整國策,立法發展創意產業,保護和開發文化產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動漫王國」。目前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從日本政府的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看,日本政府正從重視製造業向重視創意產業轉變。
韓國政策重點是設立文化創意產業振興基金,建立國家級產業基地,構築產業基礎網路體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培養引導知識經濟的專門人才,集中力量支持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藉助「韓流」和「天堂」游戲向世界展示了韓國文化的魅力,迅速實現了經濟的再崛起。
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及實施效果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現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在經歷了自發成長、起步階段後,以《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和實施為標志,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中央政府先後出台的政策有《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關於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革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工作的意見》等。
與此同時,配合中央的政策,北京市政府也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主要有《北京市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北京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見》、《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等。
這些制度規范、政策措施不僅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法制環境改善基本到位,而且指明了文化開放、管理突破、市場拓展的道路。在這一背景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全面提速。
1、改革的政策——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業
原有的文化體制是以國家統包統管為主的文化管理體制,具有高度的集中性、高度的計劃性,經營性單位混同與公益性單位,由政府包攬,游歷於市場經濟體制之外,缺乏活力,長期處於小規模分散狀態,現代大型文化企業寥寥無幾,至今沒有一家文化企業能夠躋身全國500強。
北京市文化局推動了北京兒童藝術劇團、北京歌劇舞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中國雜技團等幾個國有重要的藝術表演團體的公司制改造,引導文化藝術單位進入市場,培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
在改制的過程中,支持企業間的業務整合。這種聯合不僅僅是行業內的強手聯合,而且是與系統外的企業聯手,確保在今後的發展中,優勢組合、優勢互補、優勢擴張,完善企業產業鏈,增強產業集中度。
北京兒藝由北京青年報社控股69.84%,注冊資本4000多萬元,形成了藝術院團由媒體控股的嶄新模式。 改制當年營業收入達到1568萬元,是改制前演出收入的18倍,2005年的營業收入是改制前的48.7倍。
北京歌舞劇院是首旅集團等4家股東單位構成,注冊資金6242.32萬元。公司以歌舞演出為主業,把進軍旅遊市場作為突破口,推出了面向旅遊飯店的覆蓋式演出。改制前最多的年經營收入不足500萬元,去年1—6月份營業收入就達到了1035.79萬元。
中國雜技團的改制採取分步推進、分期注冊的方式,首先與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銀泰投資5000萬元;第二步公司將進一步聯合國內優勢雜技資源,組建跨省市、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集團公司。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由民營企業北京永庄文化傳媒公司出資2907萬元,佔51%,成為國內第一家由民營控股的藝術院團。改制一年來就實現經營收入1761.6萬元,增長了一倍多。
這些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解除了原有體制的束縛,整合了優勢資源,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文化生產力的巨大能量得到釋放,生產實力和發展規模不斷壯大。
2、開放的政策——促進文化產業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僅僅靠政府的力量無法解決長期困擾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文化開放的政策就是讓更多的社會力量、民營資本積極參與和投資文化產業,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化、公共化,以公共的文化力量來構築文化產業發展的格局。
期間,修訂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營業性演出管理條理實施細則》、《電影管理條例》、《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音像製品管理條例》、《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頒布了《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關於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
比如,《關於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通過政策的導向,從市場准入、演出審批財稅支持、資格認定、參與對外文化交流、人才培養、輿論支持等方方面面,讓不同所有制的表演團體能夠平等競爭,共同繁榮。
一些政策還明確提出,允許民營演出團體以合資、合作、並購等形式參與市縣國有院團轉企改制,允許國有院團演職人員經批准離職自主創辦民營表演團體,鼓勵民營表演團體參加全國性評獎和調演活動,並與國有表演團體享受同等待遇,鼓勵民營表演團體參加政府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的招投標活動,對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的民營表演團體給予資金支持,鼓勵民營表演團體及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國家專業技術職稱評定,並與國有表演團體實行同一標准。
這些政策給予非公有制經濟在文化領域的合法的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並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民營文化企業。
北京民營文化企業——「北京女子十二樂坊」使用中國傳統樂器,重新演繹中國古典民樂、民歌和世界各民族音樂作品,使經典的中華民族文化享譽世界。首次以文化商品的形式成功地打開亞洲、北美的文化產品市場,並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掀起一股學習中國民族樂器的風潮,在北美、亞洲等地累計發行銷售唱片500多萬張,產值約合人民幣10億元。
受「北京女子十二樂坊」的影響,學習二胡演奏在日本近期幾乎形成了一個百年難遇的高潮,2005年日本購買兩萬多把中國二胡,目前全國二胡產量為30萬把,與鋼琴的產量旗鼓相當。
《功夫傳奇》是天創國際演藝交流公司以中國功夫為題材創作的劇目,在傳統武術中融入了富有哲理的戲劇情節,表現了一個小和尚出家拜師、成長的過程,學藝、思凡,經歷了種種人生的誘惑、困惑,由最初的蒙昧無知到最後的大智大勇,成為一帶宗師,蘊涵了深刻睿智的人生主題。這台劇目取得了極佳的票房成績,一躍成為北京旅遊演藝的一個新亮點。
《功夫傳奇》落戶在朝陽區幸福大街,帶動了幸福大街沿線的經濟發展,比如:劇場附近的「便宜坊」烤鴨店2004年—2006年效益翻番,周邊的飲食娛樂設施已由原來的幾家發展為二十多家。
大型企業華僑城集團投資2億元,在北京歡樂谷打造的集舞蹈、雜技、服飾表演等多種藝術門類為一體的旅遊演出——《金面王朝》,自去年8月16日上演以來,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從未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民營文化資本的崛起指日可待。
3、協調發展的政策——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文化對於人類發展有強大的能動作用。一個民族一旦有了文化的自覺,就會形成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政府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應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向低收入群體提供免費的文化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加大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去年北京市文化局投入2.9億元為鄉鎮文化廣場配備了燈光、音響等設備,數字電影院等基礎設施,為區縣配備流動舞台演出車,為基層圖書館配備了新書等。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布局。北京市文化局出台了鼓勵多廳影院、露天廣場建設的政策以及《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標准》,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布局。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制定了對在郊區縣劇場演出的劇(節)目給予補貼的政策,在密雲、門頭溝等10個郊區縣的劇場中,推出了「周末場演出計劃」, 2006年10個郊區縣城鎮增加演出近1000場,居民每周都能夠觀賞到高質量、高水準的文藝演出。2006年5月,在農村推出了「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出台了政府補貼政策,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國有和民營的各類專業藝術院團進入本市農村演出,基本實現了試點區縣每個行政村每季度觀看1場現場文藝演出的目標。
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
目前,現行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很多法規側重於市場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和政府的行政管理權,而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的內容較為缺乏。為此,首先需要盡快把成熟的政策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北京市文化產業促進條例》;第二,推進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加快研究制定《藝術品管理條例》;第三,做好法規的清理和修改工作,與WTO政策相協調。 WTO所形成的諸多協議廣泛涉及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WTO的基本原則、規定是各成員國政府制定和執行國內文化貿易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的文本基礎。我們必須在一個新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平台上形成和構築具有中國特點,又與WTO的基本原則精神相一致的法律政策系統。
(作者:北京市文化局局長助理)
F.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的介紹
北京市來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自(以下簡稱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經市編辦2006年11月批准設立,是我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專門從事推動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常設機構。中心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創造性地發揮職能作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G.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抓住北京奧運會的機遇,求發展
奧運是北京文化創意的極好機遇,這個機遇首先在於創意產業的眾多類別都與奧運有著密切的關系,英國把廣告、建築、表演藝術,以及工藝品、服裝設計、電影、互動軟體和電視廣播、音樂、表演藝術大量的放進了創意產業,創意產業包含了大量新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中和產業發展中新的類別,在新奧運發展中展示蓬勃發展的機遇。因此,以奧運的機遇把新的產業部類、新的主體,把新的產業群體推到了前沿。
過去人們認為奧運就是提供給北京幾個工作崗位,其實不是這樣的。奧運在塑造中國國際形象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我們曾提出一個口號「世界給我十六天,我還世界五千年」,如果沒有了文化創意的產品,這個平台上沒有人來演示給世界五千年的文化,我們這個機遇就沒有用好。
創意產業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次上。第一是信息創意設計,主要是與互聯網相關的設計,比如說網路創意設計,軟體創意設計,手機
增值業務的大量創意設計,以及我們未來無線傳輸的創意設計;第二是文化內容產業,文化內容的設計,過去我們只重視硬體,在硬體和軟體的比較中,軟體比硬體更重要,而且未來的發展,軟體越來越重要;第三是藝術創意的設計,比如說音樂、雕塑、舞蹈,文學創作等,都會成為最為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新亮點。比如說《哈利波特》、老徐的博客等。
從這些看來,發展奧運事業有著巨大的基礎,各個產業都會推進北京文化消費市場的形成。奧運產業作為中國的創意產業,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內容產業中以當代高新內容數字產品最為重要。按上屆雅典奧運會的情況,我們可以推測,
北京奧運舉辦的時候,全世界將有42億觀眾,4-5萬名記者會來到北京,在巨大傳輸的歷史時刻我們拿什麼東西給人家?我想在北京奧運會一定要創造一種超越42億電視觀眾和22億網路觀眾這樣新的傳播機遇,在來臨的時候准備拿什麼東西給這個世界?我們說「世界給我十六天,我還世界五千年!」還什麼東西?這些寄希望於我國創意產業中的內容。奧運需要傳播的是創意產業
H.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9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等。
法定代表人:王京
成立時間:2015-09-01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201981297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車公庄大街4號2號樓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