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足球為什麼是世界第一運動有何魅力
震驚美國的成績
這群體育老師不但讓內珀維爾學區的學生成為全美國最健康的孩子,還讓他們成了最聰明的孩子。
僅僅是上半學期結束時,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提高了17%,平均成績也超過全州平均水準。不過,這些成績和TIMSS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當內珀維爾高中的經驗推廣到條件更差的學區後,人們又發現了這個課程的新益處:校園暴力等違規事件從每年的228起減少到95起。
小課程,大原理
內珀維爾高中的案例背後,隱含著生物神經學的原理。研究表明,運動給身體提供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建了一種環境,這種環境使大腦能夠做好准備、願意並且有能力去學習。
Ⅱ 世界的四大古都是
西安、開羅、雅典、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四座城市的歷史濃縮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1、西安——不朽之城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京」的都城,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連接中西方的古老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周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於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陸腹地,緊鄰中國大地原點,是歐亞大陸橋的中心城市。
(2)希臘文化產業擴展閱讀:
1、四大文明古國:
四大文明古國,是廣泛流傳於中國國內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
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2、世界四大博物館
世界四大博物館是西方媒體評選出的四個國家級博物館,包括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被稱為世界四大藝術殿堂。
Ⅲ 世界歷史分幾個階段 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紀歷史大致分為7個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個階段:史前時期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第二個階段:古代文明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
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
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
國家的出現、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
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
《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
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後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後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斗爭後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
宏偉的雕塑建築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
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後諸城邦的危機;
後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築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第三個階段:帝國與征服公元 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
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
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
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義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
統治羅馬、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築藝術、朴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
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第四個階段:封建時期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
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混亂的政治、統治後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
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築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
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
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台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第五個階段:中世紀 公元400~1500年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
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
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
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聖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義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
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後的歐洲經濟、黑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
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築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
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
德國勢力的滲入、蒙古帝國大一統時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
煬帝開修大運河、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
原始火葯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
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
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大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後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
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第六個階段:資本主義 1300~21世紀
16~18世紀,手工工場在西歐有了迅速的發展。英國的呢絨業最為典型。海外貿易長足進步,海外貿易壟斷公司(如東印度公司)陸續建立。
18世紀,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手工工場最發達的國家。這一時期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尚未完全分開。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和金融資本佔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兩大特點。
此時非歐洲地區的中國和日本等國也呈現出一些現代化的氣象,但是不及歐洲現代化充分,總體上仍然是古代社會。中國的國力仍然強大,在工業革命後方被歐洲超過。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現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它將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推進到電氣時代。
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化學工業的大發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另兩大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先進工業國的產業結構,使它們開始由以輕工業為主導演進到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大國,實現了工業化。
第七個階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1945年—2018年(仍在進行)
講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世界歷史。它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一個階段的歷史。
世界當代史的基本線索,即兩級格局的形成和「冷戰」激烈對抗時期;兩大陣營解體,三個世界的格局逐漸形成時期;兩極與多級並存和互動時期;世界格局大轉換時期。理解西方史學界對世界史的劃分方法,掌握什麼是「冷戰」。
Ⅳ 中國飲食文化起源、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其特徵概述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大若天地。我們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從食物中獲取的,大地萬物的生靈全部都要靠食物來補充能量,獲取營養,維持生命。再看這部《閑話中國人》,開頭第一炮便是在大談「飲食」。中國的飲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歷史,可算得上是傳統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所佔地位之重。
外國人重於情趣,中國人則重於飲食。中國人既然能以食為天,則「悠悠萬事,唯此為大」,世界上還有比天大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國人甚至認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認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來解決。這就是現代中國人對千百萬年前的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飲食文化的認識,這也是書中所說的「泛食主義」。
說到這「泛食主義」,它也包含在飲食文化內,只不過是口語上通過文字來表達的。就像是說人就叫「人口」;謀生就叫「糊口」;職業和工作就叫「飯碗」。干什麼工作就吃什麼飯,就像書中所說的:「修鞋補鍋是吃手藝飯;說書賣唱是吃開口飯;當教書匠是吃粉筆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兒。」總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與「吃」扯得上邊。
飲食,說白了也就是吃飯。但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終於深刻的了解了中國人的「吃飯」文化。
何為「吃飯」文化,我想這也只能在中國才尋找得出答案。在中國人看來,食物乃生命之源。因此給人食物,請人吃飯,是一種很重的禮儀;而接受他人的食物,則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須加以回報。這,便是中國文化中「吃飯」文化的基本准則。但在這一來一往,你一席我一頓的過程中,這「吃飯」文化漸漸的變了味兒。中國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漸豐滿的腰包也閑不住了,開始流行起「請客吃飯」,而「吃飯」文化的基本准則也漸漸成為中國人請客吃飯的正當理由。大家也習慣起這新一代的「吃飯」文化。像這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老人做壽誕,小孩過生日,誰家不請,哪個不吃?如果升了職位,漲了工資,搬了新居,走出國門,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會堂而皇之地要求你請客吃飯。有人來了要「接風」,送人走了要「餞行」,有事要「撮一撮」,沒事也要「聚一聚」。用書上的話總結:中國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愛請客吃飯的民族。
這飲食飲食,說完了「食」,接著得說「飲」了。
既然說到「飲」,那麼「茶」,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愛喝茶,西方人愛喝酒。「西人飲酒而取其汁,國人飲茶乃取其氣」,這是書上的原話。西方人喝酒是為了身體,中國人品茶則是為了意境。
自古以來,茶就是文人雅士所熱衷的「至清至雅之物」,它也往往用於陪襯一些山水美景,文雅之趣。所以,這喝茶不叫「喝茶」,得叫「品茶」,從這品茶中還能品出人生哲理,事物的啟迪,從而自古產生那麼多的偉大詩人來「頌」茶。就連這品茶中,還品出了茶術之道。
不單「食」能請,這「茶」也能請。比如這「吃早茶」,則是如今商場上用來談生意的辦法之一。吃早茶不過於排場,但也不過於寒酸,幾疊小食,一杯清茶,既能解決早餐問題,也可以享受其中的一點「意境」。它也確實比請客吃飯少了一點銅臭味,少了一點利益和關系。
柴米油鹽醬醋茶,廚房中的繁雜瑣事,生活中的切切察察;
悠悠上下五千年,時代中的巨大變遷,歷史中的中國文化。
這本書可謂籠萬物於形內,把生活中最繁雜卻又最簡單的事與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人讀完此書,必定能領悟到中國文化中飲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遠影響。
Ⅳ 埃及的主要特徵,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風俗習慣
主要特徵: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 他們建造了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公元前3200年建立奴隸制統一國家。
風土人情: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認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從右手和右腳開始,握手、用餐、遞送東西必須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腳,進入家門和清真寺先邁右腳。
究其原因,穆斯林「方便」和做臟活時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用左手與他人握手或遞東西是極不禮貌的,甚至被視為污辱性的。
歷史文化: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特別是亞歷山大城,其次是開羅。其間夾雜著黎凡特文化的特點,即法國、希臘、土耳其和敘利亞文化的混合體。
隨著7世紀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統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護人將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傳播開來,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對大部分埃及人從過去法老和希臘羅馬時代的宗教中解脫出來產生重大影響。
風俗習慣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會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後一道菜都是上甜食。著名甜食有「庫納法」和「蓋塔伊夫」。「錦葵湯」、「基食顆」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
「蓋麥爾丁」是埃及人在齋月里的必備食品。「蠶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其製造方法多種多樣,製成的食品也花樣百出。例如,切爛蠶豆、油炸蠶豆餅、燉蠶豆、干炒蠶豆和生吃青蠶豆等。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耶素即為不用酵母的平圓形埃及麵包,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
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是他們的待客佳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埃及人還特別愛吃中國川萊。
喪葬習俗
在開羅市的東南部,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愛資哈爾大學畢業生及顯赫人物的地方。每逢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死者的親友都來此聚集,懷念死者,這就是埃及人的獨特葬俗。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沖,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
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通,東南與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由於歷史的原因,英語、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
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北非、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