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連的經濟實力為什麼那麼強勁,主導產業是什麼
後續不足
1、大連主要是臨港經濟,如造船、重工、化工。
2、但是大連缺水嚴重,制約經濟發展了。又開始發展金融、軟體等產業。
世界的大城市,都在大江大河附近。大連明顯沒有這個優勢。必然受到丹東、營口的制約。
❷ 大連什麼行業發展的好
大連比較著名的行業有石化、裝備製造、IT等,外資尤其是日資較多,這些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
大工、海事、東財、大外的就業都是很不錯的。
祝你如願來到大連~~
❸ 在大連干什麼最有發展
大連為東北亞最大的軟體外包城市。大連有一個數是在全國是排在第三位,就是軟體出口2.12億美元,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大連是排在第三位的;從增長率來看,大連是排在第一位的,增長88%。那麼大連的軟體產業發展,它的特點就是國際化,通過面向日本市場、為日本的一些公司做軟體外包
建設"大大連"的具體措施:一是實施"西拓北進",調整大連的空間布局。把大連城區西拓到旅順、北進到金州,構築"兩城三星"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兩城"即大連主城區與大連新市區。主城區由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和旅順口區組成;新市區由金州區、開發區、保稅區、金石灘度假區、"雙D港"、大窯灣港組成。"三星"即庄河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三個衛星城。主城區要突出典雅優美風貌,新市區要體現觀代風格,三個衛星城要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要逐步形成以"兩城"為中心,以"三星"為節點,以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沿黃、渤海岸兩條軸線呈"V"字形放射狀的城鎮體系。到2020年,城市用地達到10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85%。二是堅持"產業強市、工業先行"。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三大工業支柱為支撐,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的"13l"產業格局。建立"一核三帶"開放型產業布局。一核,即產業分布以城區和新市區為核心。三帶,即沿沈大高速公路和黃海大道,以衛星城和多個功能各異的產業園區為依託,形成兩條放射狀的陸域經濟帶;以長山列島及周邊海域為依託,構築海洋經濟帶。三是按照"立足大連、服務腹地"的要求,充分發揮港口優勢,進一步提升城市總體功能。四是以建設暢通型、生態型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加大城市建設及管理工作力度,把大連建設得更綠更美。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三大工業支柱為支撐 這幾個是大連最重視的行業!
-------------------------------------------------------------------
讀下這個就知道哪些行業比較紅火了!
加快科技、信息與金融業發展 全面落實「大大連」規劃綱要確定的任務
大連市副市長 戴玉林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大大連」規劃綱要》是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加快我市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也為我市科技、信息、金融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為此,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抓住新世紀頭20年的發展機遇期,將我市科技、信息和金融業在空間和規模上做大,在質量和水平上做高,為實現建設「大大連」的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關於科技事業發展
(一)發展思路。圍繞「大大連」建設,以軟體、生物、新材料、節能和環保、現代農業為重點,將空間做大、產業做高,即拓展兩個空間,實現兩個突破。拓展兩個空間:一是擴大產業基外延空間,使高新技術產業與「大大連」的體量相一致,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布局,適應「兩城三星」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需要;二是放大產業的內涵空間,首先是藉助軟體業在國內外的影響,擴大規模,拉長鏈條,除實現軟體業快速規模化發展外,還要帶動培訓業、智能信息服務業、IC設計和製造,光電子材料生產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是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使其在相關領域與世界發展同步,為「大大連」建設創造具有可持續高速發展的新產業空間。實現兩個突破:一是在外向型、國際化的發展水平上要有突破,重點引進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及培育本市一批產值在幾億到十幾億元的企業,使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在科技創新體繫上要有突破,進一步完善以孵化網路、技術支撐、風險投資、法律咨詢為重點的中介服務創新體系建設:
(二)發展目標。到2005年,形成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新格局。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170億元,年均增長25%,占同期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基本形成軟體及信息服務業、電子產品製造、生物工程、新材料、高效節能和環保、高科技農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新結構,其中軟體及信息服務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產業品牌,在生物工程產業上成為我國生物制葯重要基地。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園和金州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使之成為國內高新技術和現代高科技農業的品牌區。從軟體園到七賢嶺往旅順南路延伸,基本形成以世界500強為標志的智能信息服務產業帶框架;雙D港成為國內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最活躍的產業區。金州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成為我市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示範區。現代農業科技推廣和全國新體系基本形成,農業新品種引進、推廣和普及取得重大突破。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800家,規模上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全市基本形成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企業科技開發中心為四大支柱的系統聯動的科技創新體系,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25萬平方米,孵化各類項目1000項,技術市場實現成交額17億元,風險投資投融資達到10億元以上。各縣市區均闢建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基本實現各縣市區「一套科技服務體系,一個企業孵化器,一個產業園」的新目標。
到2007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居於全國前列、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60%以上,傳統工業高新技術化取得跨越式進展,工業產品結構基本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導的新格局。高新技術產業鏈得到全面拉伸,並遍布「大大連」的「兩城三星」、生物工程產業形成制葯、基因製品、功能食品、海洋生物等優勢產業;新材料產業形成非金屬材料、生物醫學材料功能材料、特種用途材料為主體的新格局;農業新品種更新換代率達到90%以上,農副產品加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技術交易市場總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技術交易額超過30億元。
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70%以上。軟體園—七賢嶺一旅順南路成為軟體業、智能信息服務業,以及相關培訓業產業帶;開發區一雙D港—黃海大道入口以北成為雙D產業帶;黃海大道兩翼成為現代農業高科技產業帶;沈大高速公路兩翼成為現代農業深加工產業帶。科技創新體系完善,功能完備,效益突出,全民科技意識和科技素質顯著提高。在軟體及信息服務業、電子產品製造、生物工程、新材料、高效節能與環保、現代高科技農業等各產業領域,形成一批技術上接近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規模達50億元以上,實行跨國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或跨國公司。國際軟體名城和亞太地區信息服務中心的地位初步確立;採用國際標准進行生產的高新技術產品達到50%以上。
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市各主要工業產品基本實現高新技術化,高新技術產業比2000年翻三番,突破3500億元。一大批世界工業500強公司進入大連,高新技術產業技術標准、產品標准實現與國際接軌,國際軟體名城地位得到鞏固。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市經濟發展及對外經濟貿易的支柱產業和「大大連」的產業支柱。
二、關於信息產業發展
(一)發展思路。我市要以建設環渤海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和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為目標,實現信息產業新的跨越式發展;以牽動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方向,以寬頻網路建設為基礎,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電子政務為龍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現代化為重點,全面建設「數字大連」。
(二)發展目標。到2005年,「數字大連」的總體框架基本形成。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年均增長24%;軟體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年均增長63%,出口創匯5億美元,年均增長115%;電子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180億元,年均增長弱%。 到2007年,信息化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信息基礎設施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基本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數字大連」主要業務系統不斷完善;奠定了環渤海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以及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的堅實基礎,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4%;軟體業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46%,出口創匯8億美元,年均增長74%;電子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250億元,年均增長38%。
到2010年,信息化整體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息基礎設施,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數字大連」基本建成;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初步確立環渤海灣乃至東北亞地區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以及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的地位,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型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650億元;軟體業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出口創匯30億美元;電子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
到2020年,信息化整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信息基礎設施繼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滿足寬頻化、個人化、智能化的通信服務,信息資源實現了世界范圍的充分利用和高度共享,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得到全面廣泛的應用,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和優化,「數字大連」全面建成;確立環渤海灣乃至東北亞地區最有影響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國際軟體名城和東北亞信息服務中心的地位,信息技術研發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信息產業成為大連國民經濟的第一主導型支柱產業,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同期GDP的30%以上。
三、關於金融業發展
(一)發展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期貨等各行業全面發展、各類中外資金金融機構聚集、服務功能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機構數量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每年新增分行、分公司以上級金融機構3家以上。到2020年,將我市建設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
實現金融業持續、快速增長,做大金融業體量。金融資產在現有基礎上翻兩番;金融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現在的5.3%提升到10%;銀行存貸款保持12%以上的年增長率,總額翻兩番,分別達到8000億元和7000億元;保費收入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總額翻三番,達到260億元;期貨業保持全國領先,大豆期貨交易保持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位置,增加交易品種,期貨交易額年均增長10%以上,總額達到5萬億元。
基本形成充分開放、輻射力強、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外匯調劑市場、證券交易市場、期貨交易市場不斷完善,交易規模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率。建設安全、有序、誠信、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以上,不良資產率控制在國際通行警戒線標准10%以下。
(二)工作措施。一是加大對外開放,積極吸引內外資金融機構尤其是法人公司落戶大連,積極發展各類金融中介機構。二是加強金融風險防範和不良資產清理,強化金融綜合監管;全面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整頓規范市場秩序。三是實施內引外聯,做大做強大連市商業銀行、大通證券、華信信託投資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向外拓展業務市場。四是大力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實現金融服務電子化、網路化和國際化。五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開展資本運作,加快擬上市企業培育,做強做大上市公司;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
❹ 大連經濟發展狀況,GDP等,企業,工業的現狀等
大連,位於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有包括大小島嶼260個。是中國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也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遼寧省的一個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內第二大城市,是中國東北主要的對外門戶;也是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
大連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5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之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金融中心,航運物流中心,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2011年全國兩會,大連被國家定位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龍頭及國家級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核心城市。 大連環境絕佳,2009年被由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UNEP)認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其支持並認可的非盈利性組織『國際公園與康樂管理協會』(IFPRA)評選為國際花園城市的最高獎。 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大連綜合競爭力名列全國城市第八位。僅次於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廣州,天津。
大連2011年GDP6100億,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6690432人,人均91175元,約為13468美元,超過上海的10827美元、天津的10399美元和北京的10377美元。 大連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承載世界製造業轉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電子、機械、輕紡服裝、冶金建材、食品醫葯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許多工業企業是中國同行業的骨幹企業: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廠)具有百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新廠)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船舶總裝廠,擁有30萬噸級大型船塢,被海內外譽為中國造船業的「旗艦」;大連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為30萬噸;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功率內燃機製造廠家,目前中國使用的內燃機車50%以上出自這個廠,有些產品還遠銷國外;大連重工·起重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連起重機廠是中國生產起重運輸機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廠。此外,還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軸、大鋼等著名企業。按照國家產業布局和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規劃重點,大連正在建設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為先導,大型石化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先進裝備製造業和船舶製造四大基地為支撐,新型材料、服裝、傢具、飲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❺ 在大連,什麼行業比較發展前景好
大連沿海地區電商能更好點。現在電商平台也有很多,大連市電子商務協會就是可以交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