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有哪些重大的改變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飛速的發展。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一個國內一流的大都市。具體來說,深圳的40年來有以下的重大改變。第三個改變是教育更加先進,吸引更多人才。
現在的深圳不僅僅經濟發達而且科技進步,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人才保障。現在深圳吸引了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知名的高校在這里建立分校,培養了一大批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大多數人都留在了深圳,為這座城市貢獻他們的聰明智慧。時深圳還有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對於人才英雄不問出處,這些人才成為了推動深圳不斷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
❷ 請提您對深圳認證行業發展有何建議
(一)培育龍頭企業,優化認證行業布局
(二)鼓勵人才培育機制,推進基礎專設施建設
(三)推進誠信體系屬建設,支撐行業規范發展
(四)創新行業監管手段,全面提升監管效力
(五)發揮認證保障作用,推動經濟穩步發展
(六)完善多方共治格局,加強社會多元監管
❸ 產業規劃有發展前途嗎
以深圳為例:
在深圳幾十年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史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結構不斷調整,從電子視聽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到互聯網、生物工程、人工智慧等。在這種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產業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興產業誕生和壯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業被淘汰了、不見了,又有多少新型企業被發現,並成為著名企業了;不知道有多少產品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又有多少產品成為市民消費追捧的對象。
在這種過程中,深圳高科技產業不斷升級,企業不斷更新,產品不斷迭代,形成了現在所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4592.85億)、互聯網產業(1022.75億)、新材料產業(454.15億)、新能源產業(676.4億)、生物產業(295.94億)、節能環保產業(671.1億)。
深圳的產業結構是怎樣調整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怎樣升級的?新興產業是怎樣形成的?是政府依靠產業政策,採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結果?還是政府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形成的?
當然,不能說深圳市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沒有任何作用。在幾十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過程中,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不少產業規劃,發布了不少產業導向目錄,包括鼓勵什麼,限制什麼,禁止什麼,還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了一些資助高科技發展的產業基金。
這些規劃、目錄、基金和優惠政策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營企業還沒有成為高科技產業主體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時候,政府的產業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面向國內市場的電子視聽產業的發展,主要是政府主導的行政手段的結果,對深圳當時的產業升級和產業基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是,本世紀初以來,隨著民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發展高科技的市場環境進入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從而促進了本世紀以來深圳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也使深圳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高科技創新型城市。
試問本世紀以來深圳哪個高科技產業、哪個知名高科技企業、哪一代高科技產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產業規劃和政策發展起來的?華為、中興不是,騰訊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說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大都依靠自己的創造力,在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磨難而逐步成長起來。
為什麼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取得的輝煌主要是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促進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與政府相比,企業離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和未來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業是市場信息變化的第一個接收者,對市場信息、市場需求最為敏感;而政府可以說是市場需求和市場信息傳遞的最後接收者,政府根據最後一道信息制定的產業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是滯後的。
盡管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改進管理,提高辦事效率,但總的說來,當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復雜,制定規劃、確立政策、設立基金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主要靠政府的產業基金扶持政策的企業,很難有多少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
據我幾十年來的經驗觀察,凡是天天找市長,向政府要政策的企業,或者採取各種方式,甚至不擇手段去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的科技企業沒有幾個最終成功的。同時,高科技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科技創新風險,企業是風險的具體的直接的承擔者,一旦企業在產品選擇、產業選擇、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脫離了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方向,就要承擔傾家盪產、前功盡棄的風險。
這些人比起坐在機關里起草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審批分配產業扶持基金的公務員來講,壓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業的科技和管理創新,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才能促進深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升級,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產業的輝煌。
總的來說,在深圳的高科技發展歷史上,主是市場推動了深圳高科技的發展和繁榮,政府在早期也發揮了一些作用。根據深圳的實踐,在制定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方面,當規劃、政策、資金支持比較接近市場時,發揮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政府的產業政策脫離或嚴重脫離市場時,一些政府主導的產業和重大項目,也走過一些彎路,也出現過一些重大失誤,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價,有過深刻的教訓。
比如,上世紀末,當顯像管技術的電視產品已經被新液晶顯示技術和產品淘汰的時候,深圳市政府還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金和優惠政策去支持個別企業大規模擴大採用顯像管技術的生產線,項目投產之日就是企業關閉之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本世紀初,深圳一度把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產業去扶持,由市領導親自掛帥,引進內地國有汽車企業,劃撥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財政資金,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結果也只是生產了少數樣車,以關閉而告終。
2005年前後,深圳還提出了適度重型化產業政策,希望依託惠州石化基地發展精細化工,並規劃建立化工產業園,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成,否則必然會給深圳帶來巨大損失。
❹ 深圳特區39周年,哪一個行業對深圳發展起的作用最大
深圳僅僅世界500強企業就有很多,中國平安、華為控股、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控股、萬科企業。
這些世界500強企業都落戶在深圳。
經過30餘年的發展,現如今萬科企業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房地產公司。並且在2016年,萬科就已經躋身到了《財富》世界500強。
萬科企業是真正見證了深圳的發展以及巨變的房地產公司。
除此以外,在深圳具有很深遠影響的,還有就是IT行業。以騰訊為主,現如今我們常用的QQ和微信就是騰訊旗下的產品。
❺ 深圳的經濟中心有哪些主要的發展產業是什麼
它沿海,做的全是電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