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北斗應用是否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
從5月23日在哈爾濱開幕的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獲悉,中國北斗系統在應用產業化方面,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並融合互聯網催生「北斗+」應用新模式。
目前,世界主流手機晶元大都支持北斗,中國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北斗正成為標配;共享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支持北斗的手錶、手環、學生卡,更加方便和保護人們日常生活。在北京,33500輛計程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雲平台,實現實時調度。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指出,北斗系統融合互聯網還催生新業態,北斗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融合,建成高精度時空信息雲服務平台,推出全球首個支持北斗的加速輔助定位系統,服務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突破1億,日服務達2億次。
來源:參考消息網
❷ 北斗邁入全球時代,我國該如何持續推進北斗事業的發展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概念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中國在2003年完成了具有區域導航功能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之後開始構建服務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2012年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服務,並計劃至2020年完成全球系統的構建。
截至2017年11月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總數已達到25枚, 開始全球組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產業鏈分析
北斗產業鏈完整,軍:民=35%:65%。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關鍵環節:1、衛星製造; 2、衛星發射; 3、地面設備; 4、衛星導航應用;
5、下游市場。目前,北斗導航系統主要應用於軍工市場、行業市場和大眾消費市場這三大領域。 北斗產業鏈正從初級階段邁向成熟,產值集中在中游。
國內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基礎產品、應用終端、系統應用和運營服務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北斗導航產業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北斗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計劃由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南京、武漢、西安等地的8家北斗產業園區代表單位共同發起成立。聯盟將探索形成跨界融合、蓬勃發展的北斗產業生態環境,引領和推動北斗時空技術及智能信息服務的跨越式發展。
北斗應用近年來呈現普及化、融合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產業投資並購持續活躍。北斗產業發展目前還存在資源分散、支持分散、市場分散等問題,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著力推動企業聯合、業內外融合、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對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支撐,建立良好產業生態,實現協同化融合化跨越式發展。
目前北斗應用雖然已經在一些行業開展了示範應用,但大部分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普遍應用和規模化采購的氣候。聯盟將積極探索與各行業的協調及聯合,在政策和標准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促進北斗行業應用的規模化發展。
隨著北斗產業迅猛發展,各地紛紛利用產業園區(基地)的方式推動北斗產業落地發展。其中一些北斗園區(基地)已經實現了「聚環境」「聚人才」「聚企業」,形成了產業綜合發展優勢,產生了良好的集聚發展效應。
北斗系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自主可控的時間空間信息,同時時空信息效能的發揮需要與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北斗系統提供高精度時間空間信息、全球時空信息統一的優勢,通過實時高精度時空信息應用,提升智能信息產業發展新動能。同時老並,依託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服務業態不侍姿跡斷擴展,也將極大提冊裂高北斗產業的大眾消費規模和應用廣度深度。
❸ 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基地已經在南京高新區開建,重點引入晶元研製、功能模塊、元器件製造等產業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