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業規劃有發展前途嗎
以深圳為例:
在深圳幾十年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史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結構不斷調整,從電子視聽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到互聯網、生物工程、人工智慧等。在這種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產業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興產業誕生和壯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業被淘汰了、不見了,又有多少新型企業被發現,並成為著名企業了;不知道有多少產品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又有多少產品成為市民消費追捧的對象。
在這種過程中,深圳高科技產業不斷升級,企業不斷更新,產品不斷迭代,形成了現在所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4592.85億)、互聯網產業(1022.75億)、新材料產業(454.15億)、新能源產業(676.4億)、生物產業(295.94億)、節能環保產業(671.1億)。
深圳的產業結構是怎樣調整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怎樣升級的?新興產業是怎樣形成的?是政府依靠產業政策,採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結果?還是政府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形成的?
當然,不能說深圳市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沒有任何作用。在幾十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過程中,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不少產業規劃,發布了不少產業導向目錄,包括鼓勵什麼,限制什麼,禁止什麼,還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了一些資助高科技發展的產業基金。
這些規劃、目錄、基金和優惠政策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營企業還沒有成為高科技產業主體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時候,政府的產業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面向國內市場的電子視聽產業的發展,主要是政府主導的行政手段的結果,對深圳當時的產業升級和產業基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是,本世紀初以來,隨著民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發展高科技的市場環境進入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從而促進了本世紀以來深圳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也使深圳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高科技創新型城市。
試問本世紀以來深圳哪個高科技產業、哪個知名高科技企業、哪一代高科技產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產業規劃和政策發展起來的?華為、中興不是,騰訊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說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大都依靠自己的創造力,在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磨難而逐步成長起來。
為什麼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取得的輝煌主要是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促進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與政府相比,企業離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和未來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業是市場信息變化的第一個接收者,對市場信息、市場需求最為敏感;而政府可以說是市場需求和市場信息傳遞的最後接收者,政府根據最後一道信息制定的產業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是滯後的。
盡管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改進管理,提高辦事效率,但總的說來,當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復雜,制定規劃、確立政策、設立基金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主要靠政府的產業基金扶持政策的企業,很難有多少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
據我幾十年來的經驗觀察,凡是天天找市長,向政府要政策的企業,或者採取各種方式,甚至不擇手段去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的科技企業沒有幾個最終成功的。同時,高科技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科技創新風險,企業是風險的具體的直接的承擔者,一旦企業在產品選擇、產業選擇、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脫離了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方向,就要承擔傾家盪產、前功盡棄的風險。
這些人比起坐在機關里起草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審批分配產業扶持基金的公務員來講,壓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業的科技和管理創新,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才能促進深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升級,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產業的輝煌。
總的來說,在深圳的高科技發展歷史上,主是市場推動了深圳高科技的發展和繁榮,政府在早期也發揮了一些作用。根據深圳的實踐,在制定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方面,當規劃、政策、資金支持比較接近市場時,發揮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政府的產業政策脫離或嚴重脫離市場時,一些政府主導的產業和重大項目,也走過一些彎路,也出現過一些重大失誤,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價,有過深刻的教訓。
比如,上世紀末,當顯像管技術的電視產品已經被新液晶顯示技術和產品淘汰的時候,深圳市政府還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金和優惠政策去支持個別企業大規模擴大採用顯像管技術的生產線,項目投產之日就是企業關閉之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本世紀初,深圳一度把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產業去扶持,由市領導親自掛帥,引進內地國有汽車企業,劃撥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財政資金,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結果也只是生產了少數樣車,以關閉而告終。
2005年前後,深圳還提出了適度重型化產業政策,希望依託惠州石化基地發展精細化工,並規劃建立化工產業園,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成,否則必然會給深圳帶來巨大損失。
B.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C. 針對當前本地產業發展規劃,有什麼思路和想法
1、收入彈性原則(所得彈性標准),即每增加一個單位收入與增加對某商品需求量之比。如果由於收入擴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轉化為收入彈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長率則可隨之提高,對整體經濟增長則較為理想;
2、生產率上升率原則(生產率上升原則)。為了使收入彈性高的商品能夠出口,必須具備充分的國際競爭能力,因而最佳選擇是把生產上升率高的產業或技術發展可能性大的產業作為重點;
3、技術、安全、群體原則,即從長遠觀點看,經濟發展的動力是技術革新,從而對於能成為將來技術革新核心部門的產業,目前雖然處於比較劣勢地位,也不能輕易放棄;為了一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事實上要求有某種程度的國家安全保障或能夠保障國家威望的產業;為了產業部門之間的平衡發展,必須形成范圍較廣的產業群體。符合上述三條標準的產業結構狀態,就可稱之為一定時期一國產業結構的最適狀態,同時也就表明該國階段上產業結構高度化達到水準狀況。
D.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哪家企業比較好
文旅融合發展可以通過「文化旅遊化」和「旅遊文化化」兩大架構來實現,北京綠維文旅作為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雙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深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十餘年,提出了文化旅遊化的「八化」方法,即通過文化業態化、文化產品化、文化主題化、文化品牌化、文化體驗化、文化游樂化、文化互動化和文化情景化落實文化向旅遊業態與產品的轉化。通過「五法」實現旅遊文化化,即在旅遊開發與運營中,借力文化特色塑魂、文化品牌賦能、文化展演活游、藝術工藝創品、IP整合價值等方法,實現旅遊中文化的創新應用。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雙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綠維文旅,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專注於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服務十餘年,率先推出了《文旅融合專項規劃編制導則1.0》,指導行業開展文旅融合規劃編制工作的規范,並將於新書《文旅融合的創新探索與規劃方法》中發布。此外,綠維文旅提出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旅遊項目文化找魂三部曲,並在大遺址旅遊、宗教旅遊、工業旅遊、文物旅遊、文旅主題園區、文旅小鎮、景區型博物館開發運營等方面形成了創新規劃方法和打造模式,出版了《文旅融合專刊》,可為市/縣政府及文旅管理部門提供《文旅融合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並為遺址遺跡、文化遺產、影視演藝、文創體驗、工業旅遊、紅色旅遊、民族民俗、地域文化、歷史傳統文化、宗教、博物館、文旅城鎮園區等各類文旅融合項目提供創意策劃、建設規劃與落地設計。至今,已完成各類文旅項目規劃設計數百個,其中大運河文化旅遊帶、淹城春秋樂園、「古堰畫鄉」鄉愁藝術小鎮、寶峰禪韻小鎮、丹泉洞天酒文化旅遊區、水滸文旅小鎮、邯鄲成語小鎮、插花藝術博物館、大明宮遺址、洛陽隋唐遺址等,都已經成為業界經典和示範。』
E. 企業5年產業發展規劃怎麼編寫
企業五年的產業發展規劃怎麼編寫?要根據前五年的平均水平做一個測算,然後對銷售成本費用利潤資產規模都有一個整體的測算之後才能變一個五長期的五年規劃。
F. 產業規劃是什麼
什麼是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內容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等有密切的關系。產業發展與規劃內容體現創新、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等理念。立足行業和區域,但又要跳出行業和區域自身的限制,從長遠來設計和確立產業發展藍圖,構建創新型的產業體系。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
產業規劃應該是「條」「塊」結合的強指導性規劃。「條」是指從產業門類的視角,闡述地方發展什麼樣的產業以及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策略和措施。「塊」是指從土地空間的視角,剖析地方應採取什麼樣的產業布局以及基於具體地塊的開發策略和項目建議。
目前產業規劃主要有三個層次:
1、區域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整體戰略基礎上,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布局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同時注重協調好土地開發、生態保護、民生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關系。
2、專項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釐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3、產業園區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規劃若干專業的產業園區。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咨詢服務: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研究體系包括:
外部環境研究、內部條件研究、理論案例研究、專題專項研究和綜合分析過程。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成果體系包含:
區域功能定位、產業戰略定位、產業發展策略、重點項目策劃和規劃實施方案:
1.區域功能定位
產業規劃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布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2.產業戰略定位
產業戰略定位,主要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總體結論性意見,對規劃區的產業發展,從產業細分門類視角進行深入討論和規劃,確定規劃區要發展的產業門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及產業目標,描繪規劃區的產業藍圖。
3.產業發展策略
產業戰略定位解決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的問題,而產業發展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所應採取的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為各產業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點項目策劃
重點項目策劃部分主要從行政區屬的角度,進行落地的產業項目策劃。內容包括總體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開發理念、項目設計、運營建議等等。項目策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產業項目作為產業規劃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載者。
5.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成果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
政府工作報告、部門行動計劃、區域招商指南、營銷宣傳方案、產業優惠政策、政府績效考評。
G. 制定美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應注重哪些
一、組織領導
為確保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成立區農委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主任任組長,分管主任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副組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產業化科,負責聯系對接美好鄉村建設日常事務。
二、工作思路
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方略,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為根本要求,強化規劃引領,抓好村級產業發展,注重生態優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村美」的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三、目標任務
從2014年開始,每年重點培育建設24個左右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重點村,抓點示範,整合資源,綜合治理。到2016年,全區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重點村達到40%以上,2020年達到80%以上。
四、實施內容
1、編制規劃方案。以鎮街為單位,編制《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結合規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每年篩選確定編寫若干個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2、編制項目。以鎮街為單位,對已被列為年度實施的產業發展重點村,編制示範村產業建設項目書。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整合涉農資金支持美好鄉村建設的意見》,將所有能爭取到的項目資金,向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傾斜。同時,建立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項目庫,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申報,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美好鄉村建設。
3、抓好生態經濟建設。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八項農業生態經濟工程(即自然生態保護工程、生物種子工程、畜牧業、漁業、農村環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經濟工程)。同時著力培育「一村一品」經濟和主導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抓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結合城鄉一體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提高農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農村土地節約集約使用水平,推進農村節能工作,推廣沼氣利用技術,引導農村新建住宅採用節能新技術。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協同推進農村路網、農田水利設施配套、飲水安全等工程建設,以及建設農村環保設施,建立農村衛生保潔常態化管理機制,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連線成片整治;協同開展村莊綠化,村居綠化率達到40%以上。協同抓好農村飲用水安全配套、污水處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實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鄉村風景。
5、抓好現代農業發展。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型美好鄉村為核心,推進生產經營產業化、農業技術集成化、農業生產機械化、基礎設施配套化、農業服務社會化。積極引導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由小農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利用方式由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6、抓好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繼續實施「451」工程,圍繞全區鄉村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聚落與建築文化、鄉村人文活動、民俗文化、鄉村產品與工藝、鄉村景觀意境等,著力打造江南田園和山鄉獨有的「青山、綠水、梯田、人家」的鄉村景觀意境。加強統一規劃,明確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區為龍頭、骨幹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閑觀光旅遊業為基礎的鄉村旅遊業發展格局,建成一批「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為主題的特色農庄。
7、抓好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統籌培訓機構、項目資金、師資力量,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讓受訓農民不僅僅只是種、養技術的提高,尤其是將年富力強的農村勞動力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之成為美好鄉村建設的排頭兵和領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明確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機制,常抓不懈。
2、強化督查指導。堅持「半月一走訪」、「一月一調度」、一季度召開一次協調會或觀摩會(發現問題,找出差距,及時整改;交流經驗,推廣典型);做到半年小結,年終總結,謀劃安排下步工作。
3.嚴格考核獎懲。將美好鄉村示範村產業發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標任務,年底實行百分制考核,評先評優,實行獎勵或優先安排項目資金,全力推進全區美好鄉村建設。
H. 如何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做好發展重點規劃
在產業抄發展和規劃之中,要確定襲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
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如服務業包括各種行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傳統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又包括各種領域,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現狀、目標和未來發展潛力等確立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對於區域產業規劃來說,要根據區域產業特徵、優勢、市場需求等因素,確立區域發展的主導產業或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並設計相應發展和規劃的方向和內容。
I. 想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哪家單位做的好呢
區域產業規劃是針對該地區實際情況所制定的產業發展布局,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整體布置和規劃。遠景設計研究院產業發展規劃專家道: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進行產業規劃時需注意科學定位,做到規劃編制高端化、規劃執行制度化;因地制宜,促進區域功能最優化、要素保障最大化;科學開發,形成區域功能社會化、區域融合一體化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