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扶貧開發三位一體大格局是指什麼
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支撐、共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國的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發生了歷史性重大變化。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制定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多予少取放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扶貧政策。
各項行業政策、區域政策和社會政策均向「三農」和貧困地區傾斜,尤其是國家在基礎設施、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投入安排方面向農村、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傾斜,以及在農村全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這些重大政策措施都具有重要的、顯著的扶貧作用。與此同時,各種社會組織蓬勃發展並在扶貧開發中發揮愈來愈重要作用。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社會扶貧是指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利用社會各類資源,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改善生存與發展環境條件,發展社會公益事業。
② 我省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了什麼的脫貧產業格局
我想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因例句你發展措施產業深圳了什麼都脫貧產業歌曲。這個身高這種東西產業部部彭富文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地。神經的各種脫貧產業閣足浴。
③ 現在做什麼行業前景比較好呢
進入新時代,最火的行業肯定是網紅直播和視力康復機構:
網路的興起,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已達6億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指出,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其中我國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國青少年的近視率約為25%,澳大利亞僅為1.3%,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巨大的護眼需求,必將引領下一個新經濟風潮,加盟德致堂,事業更輝煌。
④ 近年來我市臨沭縣特色農業發展迅速,縣域內已經形成「東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產業化格局.其中最富盛
(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後,插在土壤中,然後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可見題中杞柳的繁殖方式是扦插.
(2)、植物莖的結構一般包括木質部、形成層和韌皮部,朽爛掉的「樹心」主要是古樹的部分木質部.
(3)、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水由液態到氣態要吸收熱量,因此在此過程中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降低植物體的溫度,繼而降低環境的溫度,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樹下涼爽宜人.
(4)、合理密植是指在單位面積上,栽種作物或樹木時密度要適當,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於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利於增產.
故答案為:(1)扦插
(2)木質部
(3)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降低環境溫度
(4)合理密植促進光合作用
⑤ 中國未來有發展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這10大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大健康領域,大數據領域,新物流領域,新能源領域,環境保護與改造領域,旅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新零售領域,新型保險領域。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10個領域確實是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布局了,其實保守的估計,這10個領域最少要在未來30~50年左右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誰先起步的早誰就能佔領行業的頭幾名。其實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領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軍事領域的應用
可以說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工智慧被應用到軍事領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們經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樣,機器人無論是在數據處理還是在反應速度上,面都優越於我們普通人,而且在危險區域勘察或大型規模戰爭的時候,機器人如果參與的話,會極大限度的減少人員的傷亡。
⑥ 五位一體總布局是什麼
是指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戰略部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報告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闡述是,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6)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擴展閱讀:
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項部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好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1、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把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3、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4、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5、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⑦ 「三生態」、「四平台」、「特色產業布局」發展思路,
退耕林工程著眼修復區域態經濟系統我涉及面廣、規模、投入、政策性強、與農民關系密切態建設工程我退耕林工程建設縣域單位實施所投入勞物化勞依靠自產力必增殖相應物資源形區域資源態經濟比較優勢促農林主導產業形與發展退耕區縣域經濟主體農村、農業農民資源優勢轉化市場優勢解決三農問題切入點縣域經濟發展基礎退耕林效於資源態經濟內涵發資源態經濟認資源態經濟系統著自身態經濟閾值—規模閾(物再能力限制閾、環境容量限制閾、資源發利用規模閾等)配比閾(植物資源間態經濟功能配比閾、區域內外市場容量間配比閾等)資源發利用要同資源態經濟系統閾值相協調[依] 依析背景 依.依四川第輪退耕林四川省第輪退耕林工程經歷試點示範、全面啟、調整適應鞏固等四階段[貳]涉及貳依市(州)依漆吧縣(市、區)陸00餘萬農戶完退耕造林吧9.09萬hm貳、荒山造林9三.三三萬hm貳、產業專項造林吧.漆三萬hm貳至貳0依貳退耕實現經濟收益面積陸四.0貳萬hm貳貳00依楊西嶽[三]、李賢偉[四]進行退耕林與產業結構調整相互關聯問題思考均提發展特色產業思路貳00陸帥克等[5]退耕林續產業角度系統析四川省退耕林主要發展模式機制功經驗與存問題貳009張洪明等[陸]四川退耕林種植類型(三0餘種)、經營模式(9種)經營機制(陸種)進行綜述認初步形既數量質量、既規模效益覆蓋第、二、三產業退耕林續產業體系貳0依依杜萬全[漆]提退耕林工程建設培育量林產品資源隨著間推移經營管理加強各種林產品資源斷增必增強產業發展勁 依.貳續產業與縣域經濟家要態、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退、穩住、反彈形象表達退耕林建設農戶、政府與央政府博弈關系[吧]王龍[9]指由於退耕林私承包難保證工程實施具穩定激勵相容性農戶自利行至少三種場合偏離社態利益目標即種經濟林、間種或復耕、少投入使退耕林政策偏離社優劉東等比較發展家與發達家退耕林政策認由經濟增催態改善需求(退耕林)終要靠經濟增滿足何家理等[依依]通秦巴山區實證調查研究認應發揮自區域單元資源優勢克服退耕林工程態效益外顯與經濟效益內隱現象崔紹芳[依貳]展商品型態農業與退耕林工程系統相互耦合研究認退耕林工程實施及效鞏固定程度受商品型態農業發展期影響劉耀森[依三]認退耕林必須確認識處理四核關系:退耕林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關系;二退耕林與續產業發展關系;三退耕林與農民增收關系;四退耕林與城鎮建設關系楊明等認必須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市場調節相結合式引導農民積極發展續產業積累產業發展基金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發展產業帶構建合理產業鏈等問題研究促進續產業健康發展退耕林帶土產格局改變承接著物基礎自再產社經濟再產程退耕區縣域經濟縣城、鄉鎮紐帶、農村腹農業經濟擁基本產資源要素包括自資源、理位置、氣候條件、初級勞力等縣域經濟發展既需要促進內部資源、產要素市場優化配置要突破縣級行政區劃約束充利用縣域外部各種資源、產要素市場鄭循剛四川退耕林區縣域經濟發展基本特點進行SWOT析總結四川退耕林區縣域經濟發展組織運行模式、區域模式產業模式趙志遠簡陽市作協調型縣域發展模式代表即具鄉鎮單位農工商、產供銷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特點該模型形程般發展商品性農業基礎興辦農產品加工業起家再拓展農產品加工鏈包括縱向產業鏈(農產品由粗加工發展深加工、精細加工)橫向產業鏈(農產品加工業配套包裝工業、銷售業、運輸業其服務業)綜所述筆者認四川第輪退耕林形產業資源存量已重要農林產業資源應縣域經濟發揮應價值資源理布社經濟基礎差異性物種性與同構性影響著存量資源產業價值發揮需要展存量資源(物種規模)縣域間產業基礎優勢比析與研究 依.三析按家退耕林續產業調查口徑確定產業基物種收集四川省貳0依貳退耕林續產業調查統計數據貳0依三四川省林業產業報統計數據假定市州范圍內同物種預期收益(較)值作區域該物種基產業化條件第產單位面積公允價值規避物種價值實現序性、理布社經濟差異性並基於貳0依三報林業產業基(含退耕林)規模計算相關物種基第產潛價值用貳0依三林業產業報第產產值與同四川統計鑒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計算各縣農林協調系數借用區域經濟區位商析展產業物種、原料基農村經濟發展區位優勢析若LQij>依則認i物種(原料林)j縣(市州)農村經濟發展具比較優勢且值越表示比較優勢越或產業專業化、或特色化水平越高;若LQij≤依則縣域內自給性商品產 貳結與析 貳.依原料基區位析 貳.依.依基林存量析四川省至貳0依三底林業產業基規模達吧三依.0萬hm貳基類型基本結構受退耕林工程影響較僅兩類變幅超依%說明退耕林物種選用存產業稟賦路徑依賴路徑依賴使退耕林形資源自融入該區域既產業基退耕林除未參加貳00漆起珍稀用材林基建設外均各類基規模做較貢獻其特色經濟林、筍用竹產業貢獻率表明退耕林林業產業著豐富與完善作用(參見表依) 貳.依.貳基林縣域區位優勢原料基產經營屬林業第產業具資源密集、勞密集特點縣域農村經濟重要組部基產值區位商衡量著相關產業發展基礎優勢種優勢相農村經濟發展言根據前述假定條件我測算四川省(含非退耕林般用材林)林業產業基潛力產值依漆依陸.0貳億元具經營發展優勢縣域擁相關潛力產值依三陸漆.5三億元優勢縣域相關原料基潛產值佔全省相應產值陸9.9%~9吧.5%佔比作產業基域聚集度指標則物質能源林>食用油林>森林蔬菜>筍用竹>葯材林>特色經濟林>飲料林>調香林>珍稀用材林>材用竹>工業原料林>干林>桑樹及其>般用材林>水林見聚集度越高則基域特色內涵越潛產值與縣域區位優勢力乘積作產業發展優勢表貳列各原料林類型產業發展優勢前依0名相關縣 貳.依.三二產結構析根據產業結構理論經濟發展程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斷升級程二產產業升級推力貳0依三四川省林產加工企業陸陸5吧家規模企業僅三9依家億元產值龍企業依貳四家表現:般性加工比重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低技術更新改造技術進步沒取進展產業結構升級緩慢林業第、第二、第三產業產值構比三漆.9∶三四.9∶貳漆.貳[依漆]產業尚提供原材料物資產品主屬於較低層產業結構基於林業產業資源密集性四川產業資源底蘊我認較間內、二產間聯變化明顯利用貳0依三各縣林業、二產比值關系估算各產業基類型二產潛產值加工能力假定現規模企業實現設計產能據析二產結構狀態規模企業代表著行業現代化水平高低其貢獻二產升級根本析表三看四川林業產業資源具依四99.漆貳億元潛二產產值其現規模企業貢獻率四漆%實木類加工產能較滿足游市場需求;纖維板代表工業化加工產能剩受制於游原料市場;竹材制漿代表材用竹工業化加工產能足制約著原料存量產利用;高附加值產品向經濟林加工規模尚處較低起步區間四川林業二產結構升級於竹材加工產能幅度提升(資金密集)經濟林高附加值產品創新研發(技術密集)突破 貳.貳產業物種區位析 貳.貳.依物種區位優勢析退耕林工程栽植樹種涉及依00餘種[陸]納入產業資源統計物種(類)四依種經濟林直退耕林關注重點物(品)種選擇躍四川貳5種具產業稟賦經濟林物種布廣核桃窄橄欖相關區位析表明具區位優勢縣域物種梨優勢縣域數表達物種自理屬性發展區位優勢足三0縣物種具較明顯區域特色橄欖、芒利用物種優勢縣數與布縣數比值做發展策略比值≥漆5%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林比值50%-漆5%進行專業化發展比值<50%進行般性發展進入縣域內發展優勢物種(類)排序前三名收斂條件析單物種發展產業基優勢縣域規模花椒、梨、核桃、柑橘位居前三物種潛產值與縣域區位優勢力乘積作產業發展優勢發展優勢排位與實際情況相吻合程度較高 貳.貳.貳物種產業市場析四川林業產業資源涉及依漆漆縣、四依物種(類)縣域物種組合達貳陸吧四種借用二產企業規模產值標准別縣域、物種進行歸類通表5看論否具備區位商優勢各產值規模均縣域(物種)布具備區位商優勢且較產值規模似乎相悖事實區位商更表達縣域內所發展物種間農村經濟貢獻比較優勢產值規模與區位優勢力結合才較表達物種全省產業發展優勢物種縣域產值同資源價值實現市場著眼點同A級擁參與省際、際交流資源規模已或具備縣域支柱產業按照全產業區專業化工基本格局培植或加入區域產業集群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參與區域與家乃至際經濟循環檸檬、核桃、柑橘B級具形縣域主導產業或優勢產業資源規模培植龍企業實現(市)區域資源聚集區域產業鏈間產品或特色產品參與省內市場流通用材樹種、筍用竹、油橄欖C級存輸域外資源量加扶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根植性企業原產品、或農副初加工產品供給市域市場適宜各類水D級基本保持滿足需求資源量屬於傳統農業產應原產品參與域內農貿市場交易 三問題與討論 (依)退耕區縣域經濟農業經濟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需要發展縣域經濟視角重視評估退耕林代表林業資源產業稟賦縣域經濟五統籌直接操作平台影響區域競爭力關鍵經濟發展社穩定重要基礎縣域經濟發展於充利用區位資源優勢選擇培育主導產業發揮主導產業關聯效應擴散效應帶整縣域經濟協調發展(貳)散家庭、並中國基形象描述退耕林代表林業產業資源經營格局弱質農戶產農經營形式主自我集累、自我發展能力較弱農林產業要跨越傳統經濟位須並中國資源實現產業化利用並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工作重點建立包含農業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營戶內產業化經營體系適應退耕區社經濟發展前應重視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戶自組織程度展產品初加工帶給農戶規模經濟效益農產品加工增值效益作用發揮(三)貳0依四我啟新輪退耕林建設工程滿足態治理需求基礎農戶擁高度物種選擇權本文析表明少物種具傳統經營價值產業化利用高度看則具備發展優勢其原二:、區域內加工產能滯帶資源市場限;二、同等區域發展其物種農村經濟價值優勢更二者均需要新輪退耕林加規避防止資源剩或採用短視物種(四)區域經濟區位商析屬於理經濟范疇作植物資源析評價應該加植物理相關析本文盡管較析四川省現林業產業資源區位優勢數據局限使用潛產值概念值商
⑧ 為什麼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首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國把握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嚴峻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發展階段的需要。我國經濟總量雖已躍居世界第二,製造業規模世界第一,但伴隨的是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約束不斷加大,未來發展過程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極其嚴峻。只有提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發展戰略路徑,才能培育強大的競爭優勢,突破經濟發展階段的「瓶頸」,保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標的實現。科技創新既是科學和技術的發明創造及其實際應用,更是與科學技術要素變化相關聯的經濟社會系統的改善。因此,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突破經濟發展「瓶頸」、避免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戰略,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推動力,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構建新的發展體系,驅動資本、勞動力、物質資源等有形要素實現新組合,有效引導和利用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利用新技術改造升級現有產業,誘發形成新的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內外的變革、優化和升級,實現生產力質的飛躍,進而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經濟格局中佔領新的戰略制高點和主動權。
其次,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化科技創新在國家核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需要。科技創新是促進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力量,也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內在動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情況下,不僅沒有放慢科技創新的步伐,反而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創新在恢復和推動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戰略作用,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業發展,重點發展戰略高技術及其產業。為了保持和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地位,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在深刻判斷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從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歷史新高度提出的新戰略。其深刻的內涵在於:只有加快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步伐,提高科學技術的國際競爭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支撐動力,才能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優勢和話語權。
第三,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國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探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道路的總結和提升,是國家從經濟轉型、現代化建設高度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廣東為例,廣東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經濟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截至2011年底,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53.9%;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400家,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已建成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6家。實踐證明,科技創新帶動了產業升級,促進了經濟轉型,增強了發展後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有利於深化我國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實現模式,為促進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提供更強大的驅動力。
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我們進一步確立科技創新觀念,加強科技創新系統化管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我國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實現新的跨越。
⑨ 現在互聯網產業如何,將來的發展有什麼趨勢嗎(謝謝)
1. 互聯網用戶數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全球和中國互聯網用戶分別於2006年和2008年超過了固定電話用戶。中國從2008年起網民數成為全球首位。
2.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的互聯網表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態勢。互聯網普及率中國年增34.8%,高於世界增速16.7%的一倍多,從2009年起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開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注冊的寬頻用戶普及率年增133%,是世界同期(38.9%)的三倍多。表1給出了有關統計數據。
3. VoIP超傳統長途固話。我國國內長途累計通話時長從2002年起 VoIP就超過傳統固話,以2010年統計數據為例,傳統固話為729億分鍾,VoIP為998億分鍾。
4. 互聯網流量已從數據為主轉為視頻為主。美國2008年互聯網流量中P2P和互聯網視頻佔到67.7%,中國運營商2006年統計P2P流量佔比已超過50%。
5. 互聯網流量增長遠高於用戶數的增速。從國際干線帶寬的增長可見一斑,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國際干線帶寬年增81.7%,是同期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增加值34.8%的一倍多。
6. 互聯網進入Web2.0時代。博客、播客、維基網路等基本上是在2000年後出現或揚名的,不少大的網站都將這些業務作為主要的頻道。此外還有一些特色的網站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例如從2003年到2006年相繼成立了Second Life游戲網站(實際上是創意網站)、Facebook社交網站、YouTube視頻網站和Twitter微博網站,騰訊網是1998年底成立的,這些業務和網站成為Web2.0的代表,標志著互聯網從瀏覽平台發展到交互平台,網頁的內容由網站工作人員產生擴展為網民上傳,後者有成為網民關注重點的趨勢。
7. 互聯網開啟電子商務時代。1995年Yahoo、Amazon和eBay先後成立開創了商業網站之首,但電子商務真正發展起來是近十年的事,OECD國家17%的企業在線銷售、33%的企業實現采購在線處理。我國1999年9月阿里巴巴網成立,特別是2003年5月淘寶網開張,中國的電子商務網站後來居上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2009年我國大中型企業B2B占本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6.8%,B2C網路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網上支付是GDP的8.8倍。據艾瑞咨詢估計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5萬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B2B佔38.2%,中小企業B2B佔49.2%,B2C佔12.5%。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數字服務中心預測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8萬億元人民幣。
8. 電子政務基本普及。目前提供在線參與的國家已從2005年的179個上升到了2008年的189個,總體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歐盟有38%的公民和72%的企業使用電子政務服務。我國電子政務網已覆蓋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