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動畫產業鏈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是什麼
當然是製作了,普遍都是FLASH動畫,現在國產有騰訊支持資金充足的二維動畫雖然和日漫不能比但還是能看,相比3D動畫,製作費用要比二維動畫低,秦時明月,畫江湖,都是屬於3D類型的
2. 為什麼中國的動漫達不到日本的高度
政策和行業發展不好,沒有產業鏈
3. 動漫產業在中國的如何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商業大潮的涌動,由動畫而引發的巨大的產業「追星」已經在世界各國競相展開。特別是日本,已經形成了產業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成為日本重要的支柱產業。如今日本動畫產業的年產值已經超過鋼鐵業。韓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也已成為亞洲動畫業界新的翻海蛟龍。
與農業、工業、礦業、交通通訊等基礎產業不同,動畫業能夠成為啟動快、擴張力強、發展空間巨大的新興產業,其內在動力在於它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且投資回報率高。調研結果表明,動畫產品的投資回報率為2至50倍。正是動畫業的高回報率,才有了今天的迪斯尼那謎一般的輝煌。
我國的動畫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挑戰與機遇共存,如何發展和振興中國動畫行業,成為很多有識之士談論的焦點。而且大凡論者必稱中國動畫曾經的輝煌,言者必及美國的迪斯尼和日本的動漫業,二者成為了現今中國動畫業的鞭策與鏡鑒。
說起中國動畫的輝煌,我們可以從塵封的竹筒中倒出一連串的金豆子:《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哪叱鬧海》、《三個和尚》……遍數家珍,我們可以捧出幾十個國際藝術大獎,國際動畫藝術界因此稱譽我國民族動畫片為「中國動畫學派」。但仔細想想,這只是外國動畫藝術家們對中國動畫藝術家們藝術上的肯定和美譽,這其中也包含著對中國動畫藝術種類繁多的稱道——動畫片、水墨動畫片、剪紙片、拉毛動畫片、貼紙動畫片、木偶片、泥塑木偶片……我們應有盡有。中國老一輩動畫藝術家們為民族動畫爭得了榮譽,同時也把中國動畫帶進了陽春白雪的象牙塔。塔雖玲瓏,卻是有價無市;塔雖輝煌,卻難免束之高閣。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電視傳媒大發展,觀眾特別需要動畫片的時候,我們的動畫藝術家們創作的動畫片卻從生產車間直接飛向國際電影節,「載譽回國」後直接藏進了中影公司的資料片庫。其結果是,當國家投資越來越不能滿足客觀市場需求時,當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我們的國產動畫這部高檔豪華列車卻出了軌。
面對出了軌的這部高檔豪華列車,如何讓其步入正軌,暨如何發展和振興中國動畫行業,眾多有識之士紛紛獻計獻策。有的說「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的說,「動畫行業需要產業化」;產業化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注入,錢由誰出?有的說,「由產業鏈中受益最多的行業投資生產」。當前我國還處於動漫產業的摸索與發展階段,很多企業並未認識到動漫產業的巨大商機,同時動漫產業投資成本過高,受益最多的企業也未必敢投,於是有人大呼「動漫行業缺錢」,中國動漫產業是缺錢的問題嗎?其實未必是僅僅缺錢的問題,在一個不完備的市場環境里,一個沒能形成循環鏈條的產業投的錢再多,都血本無歸,市場沒有回報,誰還敢再投?縱觀發達國家的動漫產業,他們普遍的特徵是具有一個完善的、健全的、積極的產業鏈條。按照國際動漫產業的慣例,動漫產業一般由動畫前期市場調研和策劃、動畫片生產、動畫片營銷(發行)、動畫片播放、動畫片衍生產品營銷五個部分組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在這個鏈條中每一個環節的運作質量都直接影響到下一個環節的成敗,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而這其中的每個環節又牽扯眾多行業(如策劃公司、動畫製作公司、廣電業、出版業、玩具業、服裝業等20多個行業)。目前在我國動畫業中,動畫的產業鏈根本沒有建立起來,往往是動畫節目製作後,除了完成播放這一環節之外,其他環節則基本處於被動停滯狀態,好一點的有圖書與音像進行出版發行,而玩具和形象授權更是鳳毛麟角。動畫片光靠播出根本無法得到相應的資金回報,必須通過衍生產品的開發才能實現盈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動畫要走出低谷,實現高質量、多精品和持久穩定的發展,產業是惟一的出路。要想產業化必須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完全市場化的營銷模式。
一、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採用先進的市場營銷模式
動畫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建立空間廣闊、配套完善的市場環境及完整的產業鏈條。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動畫產業存在著兩個階段,兩種不同的傳播形式的市場。一是動畫片在影視系統的播出市場;另一個是動畫衍生產品售賣的營銷市場(包括圖書、音像、玩具、鞋帽等市場)。這兩個市場是相互依存、互為動力的關系。動畫片在播出市場表現突出,不僅能夠通過播出費回收成本,獲取利潤,而且在影視系統廣泛傳播的同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起到促進衍生產品市場銷售的作用。衍生產品的豐厚利潤反過來投入到動畫片的製作中,從而形成投入-產出-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環,有效地提高了動畫片的數量和質量,而數量和質量又是保證動畫片在播出平台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這樣就形成了動畫產業鏈進行良性循環的健康互動關系。而目前,中國的動漫產業還處在一個缺環斷鏈、尚未完全市場化的怪圈裡。
我們說的「缺環」是指中國動畫業目前缺少前期市場調研及動畫片營銷這兩個環節,這是個能夠將動畫製作與播出平台和衍生產品市場聯系起來的中間環節。「斷鏈」是指產業鏈中涉及的各個行業之間,缺乏合作基礎,他們主要還是受計劃經濟時代殘留的條塊分割思想的影響,致使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根本沒有將彼此視作一個整體,往往各打各的算盤,缺乏內部交流和合作的願望。表現在:製片單位等播出機構給了錢訂了合同才生產製作,電視台則是迫於政策的壓力才播出國產動畫片,他們關注的是收視率以及能否給台里帶來廣告效益,至於動畫片衍生產品市場的開發以及製作單位的利益,則與電視台無關;由於前面環節不暢通,衍生產品開發無利可圖,企業自然失去了投資的積極性,而由於動畫衍生產品市場難以創造出利潤,當然也就沒有人願意為動畫片投資了,這必然要造成動畫片的數量和質量低。為提高電視台的積極性,除了動畫製片努力提高動畫片的質量為電視台贏得良好的收視率,還可以考慮通過分割給電視台一定的版權,使之參與到動畫產業鏈中,並能夠在獲利最大環節——動畫衍生產品市場有利可圖。
外界一直驚嘆於迪斯尼的製作技術與創意能力,認為充裕的資金是支配他們成功進行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的前提條件。其實這些震撼世界的動畫大片,偏偏都是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加工生產的。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周密細致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從題材選擇、劇情安排、角色道具設定、動畫製作、特效處理、後期合成,再到節目發行、品牌建設、產品開發、品牌授權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做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商業計劃目標、方向和戰略戰術,包括資金規劃、人才規劃、製作計劃、發行計劃、渠道建設規劃等。
相比之下,國內的動畫製作企業很多都是有製作部,沒有市場部;有故事大綱,沒有公司簡介;有動畫片製作方案,沒有商業計劃書;有製作資金計劃,沒有市場運作資金安排;公司組織結構圖流於形式。成立之初,公司投資人既當創作者又是經營者,公司「一把手」要麼是投資人、要麼是創作總監兼任,製作與市場「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預期的目標大打折扣,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以說,在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進程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缺乏市場意識以及支配動漫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企業管理思維和經營行為「重製作輕市場」,導致「市場先行」成了一句空話。
中國的動漫市場,不缺故事,不缺形象,更不缺原創動畫片;缺的是好的創意策劃,缺的是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核心管理團隊和創作團隊;缺的是經過科學的市場調查分析後制定的系統的製片計劃、發行計劃、產品開發計劃、資金人才規劃等。只有項目,沒有具體的市場規劃或計劃支撐的一套龐大的商業系統,投資機構當然不會輕易出錢投資。缺乏產業化運作的系統理念,缺乏延伸產品開發經營的成熟環境和專業隊伍。眾多原創卡通企業無法獲得來自產業市場的資金回報,國產卡通一直難以形成產業鏈內部的良性循環
二、打通動畫業與漫畫出版業的行業壁壘
動畫產品和一般產品的回報區別很大,一般性的產品只能銷售一次,而動畫產品則可以立體交叉,循環反復地銷售,得到多次、多地域、主產品和衍生產品的綜合性永久回報。著名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在獲得長達80年豐厚回報的今天,依然經久不衰。其衍生產品發展是不容置疑的。動畫製作是一項投資較大的商業活動,一旦作品投放市場後得不到觀眾的認可,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而漫畫可在動畫製作之前預測其是否成敗的可能。漫畫雜志和圖書是成本較低的媒體投資,只有動畫片的1/200到1/300,因此我們創作劇本,可以通過漫畫的形式傳播出去,進行市場測驗,鑒定故事情節、人物設定及選項是否符合定位讀者的審美情趣和消費趨向,是否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不過可惜的是在我國的動畫製作與漫畫創作之間,至今還極少出現交叉情況。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動畫和漫畫的發行分屬兩大媒體——電視台和出版社,而這兩大媒體又分屬不同的上級主管部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電總局,各有各的行業規則,版權利益難以分配。二是我國的漫畫市場極不成熟,首先是沒有成熟的讀者群,其次是沒有成熟的市場。據統計,目前在日本、韓國成功的動畫片大約70%來源於漫畫,這就是說成功的動畫片在拍攝之前,其形象和故事大都已經擁有了廣泛的知名度和眾多的熱愛者,如《機器貓》、《鐵臂阿童木》等等。
三、打造以「播出平台」為核心的產業鏈
很多人認為,動畫片是依靠衍生產品的開發來回收成本和盈利的,而動畫片的播出僅僅是衍生產品的廣告而已。事實上,這種看法是極為片面的。從日本、美國和歐洲成熟動畫市場來看,絕大多數動畫片製作還是為了在電視台播出,以賺取播出費為目的,但在國內電視台的動畫片的播出費用是非常低的,10~1000元/分鍾,平均在50元/分鍾,電視台處於強勢的「壟斷地位」,似有店大欺客之嫌,一面是1萬至1.5萬元人民幣/分鍾的製作成本,一面是50元/分鍾的播出費用,實在是太懸殊,難道電視台真是「店大欺客」嗎?糾其原因有兩點:
首先中國播出市場受到從國外引進動畫片的沖擊。近十幾年來美國、日本等國的動畫片大多由我國玩具商、廣告商引進,這些引進的動畫片大部分是美國、日本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品,早已經回收成本並賺取了巨大經濟效益,它們在電視台播出基本是免費的,目的在於敲開中國電視台和衍生產品市場的大門。然而,正是這些「免費的午餐」,不但造成了我國動畫播出市場的極大混亂,而且也成為國產動畫片播出費長期處於不合理現狀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由我國電視台的運營機制決定的。雖然電視台屬於國有資源,但在經濟上都是自負盈虧,廣告收入幾乎是各級電視台惟一的經濟淶源,而廣告收入的多少又取決於電視台節目的收視率。一般來說黃金時段(晚7:00~10:00)播出的節目收視率高。收視率高的節目中插播的廣告,其收費也就高。電視台為了適應孩子們的作息時間,動畫片一般都放在下午4:00~6:30播出,收看的人群也只是沒有主動消費能力的兒童,自然難以招來商家出高價播出廣告,從而致使電視台利益受損。如果不得於政策的壓力,電視台根本不願意播放國產動畫片!所以更不肯出高價購買動畫片了。
如何改變這樣的現實呢?首先電視台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在發展擴大傳統盈利模式(以廣告收費為主)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是互動簡訊,付費電視、電視劇等產業,但這些產業遠遠不及動畫產業的瞬間爆發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如果能搭上動畫產業這列快車,必會大大增加電視台的創收空間,對電視台來講也應該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契機。
電視媒體應實現與動畫產業的互通,由單純的播出媒體轉變為引領龐大動畫產業群的排頭兵,成為動畫產業運轉的核心,而把收益的重點從傳統的廣告轉移到通過建設產業鏈,從產業鏈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從動畫版權和產業開發這兩大塊上,電視台獲取的巨大收益就將是單純廣告收益所難以相比的。動畫產業成長的速度十分驚人,一般產業要獲得100億元的銷售非常困難,而且周期很長,但動畫產業卻具有很強的爆發性收益。日本三大卡通偶像之一的「皮卡丘」,其衍生產品在國內外共有112家公司製造銷售,短短4年,利潤就超過7000億日元。此外,還可以根據綜合性頻道和專業性動畫頻道收看人群的不同,生產出或購買適合不同人群收看的動畫片,也就是生產分級動畫。
美國迪斯尼公司早就為我們樹立了榜樣。1983年公司在美國開通了第一迪斯尼頻道,開始了由媒體帶動製作的轉型,截至2003年迪斯尼在63個國家擁有110個頻道。通過這些頻道的播出,迪斯尼動畫片流布全世界,緊跟其後的便是滾滾而來的迪斯尼產品。
迪斯尼公司的經驗告訴我們,電視媒體不應該只是旁觀者和被動播出平台,而應該積極參與到產業運營中來,自覺地將電視台播出所能夠產生的影響最大化,以便電視台媒體將跟隨整個動畫產業的繁榮而獲得更大的效益。 畢竟廣告費收入已不能滿足電視媒體的利潤增長速度,電視台需要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4. 中日動漫差異
中國的動漫技術很強,從現在播放的一些節目上來看,比如像<哪吒>,它的畫面非常絢麗,色彩鮮艷,但是情節太"水"了,總給人一種拖拖拉拉的感覺,而且有時主角哪吒犯的錯誤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不應該在他身上犯的錯誤結果他都犯了.因此中國動漫差就差在情節上,不嚴謹,不連慣,不扣人心弦,總感覺像是在糊弄小孩,總想塑造一個「活潑、可愛、聰明,頑皮、粗心,但又能坦然接受教訓的」的動畫主角,結果弄巧成拙,塑造出一個「四不像」來,說不清這個主角到底是怎樣一個性格的人。如果是為了寓教於樂,那隻會把中國的下一代越教越傻。中國動漫的經典之作,還停留在《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這樣的老動畫電影上。
日本的動漫,以《火影忍者》為例,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殘忍」。雖然它的畫面質感不如中國動漫那般華麗,但它的情節卻非常緊湊,每個人的性格都非常鮮明,而且把人性當中的醜陋與卑鄙刻畫的入木三分,世間一切的規則在這部動漫里都土崩瓦解了。無論是師生(水木與鳴人),朋友(鳴人與佐助),還是國家之間(火國與風國),關系在瞬息之間就可以變化。猶其是在中忍第三場預選考試和正式考試這段,規則就是:除非對手倒下或死亡,才可以結束。
日本的動漫還有另外一種風格,也是一種絢麗,把人物畫得都非常漂亮,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和鼻子,尖尖的下巴,很是風靡了一陣,但自從火影出現以來,這類的就比較少見了。
美國的動漫可能與該國的價值觀有關,英雄主義比較濃厚,看過《變形金剛》那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在此不多談了。另外還有一個《貓和老鼠》(也有點年頭了),比較有喜劇成分,雖然是啞劇,但卻逗得我經常開懷大笑。
總得說來,中國動漫差就差在情節與人物性格上,中國的動漫技術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但是創作人的思想,老是在想用動漫來「教孩子點什麼」結果弄得水了巴差的。
5. 為什麼中國動畫起步並不算晚,其發展程度卻如此之低,反觀日本漫畫發展產業鏈卻日趨成熟。
中國動畫在建國初確實是非常輝煌。但是之後沒落。原因,我個人(純是我個人認為,不是轉貼、復制來的):
第一:基礎薄弱。在中國的教育體制和傳統觀念束縛下,有繪制漫畫天分的人幾乎從小就被限制了熱情與天分,才能得不到培養、提高,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想像能力也常常被壓抑。
第二:產業鏈不完善。例如日本就完善的分級制度,有工作室、雜志、動畫製作發行公司、周邊製作發行公司等完善的產業鏈,而中國,產業鏈殘缺不全。
第三:教條主義泛濫。中國拍動畫,條條框框太多,基本都是大義凜然的說教,枯燥無味。
第四:製作者對動漫觀看群體理解錯誤。在現在的中國動漫製作者看來,動漫是給小孩子看的,就算他沒這么認為,做出來的東西也是只能給小孩子看的。實際上真正有消費熱情而且成熟的動漫愛好者是青年甚至成年,10歲以下的孩子欣賞水平、理解能力都太低,按這樣的水準做動漫根本發展不起來。
第五:不能正視一些問題,例如朦朧的戀情、校園暴力等等,因此做出來的動漫讓人感覺假大空。
第六:投資小,水準低;投資高又收不回資金。像央視經常播的給三歲孩子看的動漫,投資比較小,但是也只有三歲孩子愛看。而一些投資大的,一般用在電影上,這樣的動畫能有些盈利都算不錯的了。
第七:無視觀眾的反饋。日本的動漫與韓國的韓劇一樣,都是時刻注意觀眾的反應的。觀眾熱情高,那麼就一集集做下去。觀眾如果說不好,就馬上收尾結束。中國就不管這個,響了一個什麼內容,關起門來自己討論研究,通過之後就把全集做出來放電視台播去。這期間完全不會聽取觀眾的意見。
第八:沒有專業的聲優。如果說漫畫家是日本動漫之母,聲優就是日本動畫的靈魂。日本的聲優都是專門從事這個的,配音讓人稱贊。中國基本都是臨時拉郎配,而且是瞎配音,沒有激情,缺乏理解。
6. 動畫專業就業前景
動漫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學成之後可以從事:電影、動畫連續劇、游戲、廣告、短視頻項目製作等等。7. 日本動漫產業在其國內地位以及在世界動漫界地位~
日本動漫,統稱日本動畫和日本漫畫。日本動漫基本上比美國的動畫效果等,令人眼花繚亂,但依靠的情節在世界上的創新和有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與廣大觀看的人群。
日本是世界第一動畫大國。它的動畫的發展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美國的陰影和各種亞洲文化特色鮮明的漫畫幾乎可以亂真。這些動畫在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動畫是日本最早的產業鏈,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超越。
日本被稱為「動漫王國,說:」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生產國和出口國,超過60%的全球游戲動漫從日本,這一比例更高,在歐洲,超過80%。播放各種動畫在電影,電視節目中的各種文化產業在日本,這是格外引人注目,充斥街頭,早已超越了各種動漫人物的雜志和電視的范疇,滲透到日本社會的角落。
日本動漫產業的年營業額達到2300000億日元,已經成為日本的第三大產業,廣義動漫產業已經佔GDP(國內生產總值)十幾個百分點的。 2003年在美國銷售的日本動畫及相關產品,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日本的鋼鐵出口到美國的4倍,總收入。漫畫,動畫,圖書,音頻和視頻產品和特許經營周邊產品在日本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著名的新經濟學家青木昌彥認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另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結果顯示,在日本動漫,娛樂,如字元串以上的汽車行業賺錢的行業。
,動畫帶來三大機遇
很長一段時間,日本著手開拓和發展動漫產業和動漫市場,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大力營造一個卡通片的播出市場。根據已經公布的調查數據,在日本,在2004年,日本國內電影院動畫一塊約81日本每周超過80集的電視動畫節目,動畫節目播出一年近4000套。
日本數字內容協會最近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日本的動漫市場銷售額在2003年(2003年)(動畫電影的票房,動畫電影和動漫電視錄像,電視專業頻道及其他經營收入)為373.9十億日元,在2002年同比增長160.4十億日元從213.5十億日元,同比增長高達75.1%。在同一年,超過2000億日元的收入只有日本電影界。
二是積極開創的二次開發和利用的附加值,提高動漫卡通衍生產品市場,大力動漫。圖來自動畫片,文具,玩具,游戲和服裝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動漫產業鏈。動畫電視連續劇「機甲戰士」就是一個例子。日本最大的玩具製造商萬代公司每年的銷售總額,機器人玩具的銷售收入約15%至17%的份額。
結果日本對外貿易組織(JETRO),日本動畫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日元。動畫發展的音樂,出版,廣告,主題公園和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新的業務機會。
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加快日本動漫片走向世界。日本動畫製造商十分重視開拓海外市場。 8個月後,日本選手在1963年,第一部動畫電視連續劇「鐵臂阿童木」後,其出口到北美市場。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動畫製造商又把目光轉向了??亞洲國家。 「聰明的一休」,「機器貓」日本動漫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 20世紀70年代後期,日本動漫電影「高達戰士」開始在法國電視台播出,成功登陸歐洲市場。從那時起,日本動漫片開始主導世界動漫市場。有的甚至出口到70多個國家播放。
政府大力支持的動畫事業,擴大動畫電影的國際銷售,加快和加大日本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日本政府和東京都政府在日本的動漫產業實施支持和鼓勵政策。日本政府不僅將動畫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產業,但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以文化,都傾注了很大的幫助,在政策,資金和組織方面。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4月10日,工信部,日本外務省還決定利用「官方發展援助」文化無償援助的資金在240億日元購買手中的動畫製作動漫片播放版權和采購及收費電視在發展中國家,不能花巨資購買轉播權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免??費的動畫電影也能播放的日本動畫電影日本外務省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向海外推廣日本的動漫文化,還可以增加日本文化日本著名派別的外國青少年之間的影響,。
8. 中國未來有發展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這10大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大健康領域,大數據領域,新物流領域,新能源領域,環境保護與改造領域,旅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新零售領域,新型保險領域。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10個領域確實是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布局了,其實保守的估計,這10個領域最少要在未來30~50年左右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誰先起步的早誰就能佔領行業的頭幾名。其實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領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軍事領域的應用
可以說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工智慧被應用到軍事領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們經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樣,機器人無論是在數據處理還是在反應速度上,面都優越於我們普通人,而且在危險區域勘察或大型規模戰爭的時候,機器人如果參與的話,會極大限度的減少人員的傷亡。
9. 未來十年中國動漫市場會有較大提升嗎中國動畫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嗎
中國動漫市場是有的,但是怎麼在競爭中中國動漫企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就要看回中國動漫的原創能答力了,包括內容畫風技法,表達方式。至於營銷,其實中國人是很希望有自己中國原創的動漫的,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關注國產動漫了,只是中國動漫的進程還在起步階段。
10. 為什麼在動漫在中國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因為動漫是給小孩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