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是如何贏下激光產業鏈戰爭的
激光產業鏈是我國在科技領域打的一次漂亮的翻身仗!我國的激光產業在早期和國外幾乎是同時起步的,但是由於缺少相關技術並且被國外封鎖,導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激光產業都被國外壟斷。隨著國家投入資金和技術向激光產業傾斜,我們的激光產業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最終成為了世界激光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那麼中國是如何完成了這次漂亮的反擊呢?下面我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國內市場助力激光產業起飛當時為了佔領激光產業這個科技高點,歐美國家紛紛推出了相關發展計劃,比如美國的「半導體激光核聚變計劃」、德國的「半導體激光2001行動計劃」、英國的「阿維爾計劃」和日本的「半導體激光研究五年計劃」等,我國自然也意識到了激光產業的重要性,從2005年開始奮力追趕,目前相關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準。
當然這個過程並不輕松,不過我國一直有著很多歐美國家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國內市場需求極大;只要我們本土企業能生產出媲美歐美企業的產品,那麼基本上不用擔心銷量,激光產業則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國是怎麼度過初期的艱難時刻呢?其實全是靠著龐大的國內市場消化走量。
盡管每次產品銷售的利潤不多,但是完全可以通過數量去彌補,這讓很多激光企業度過了最艱難的初期研發階段。再加上我國的產業鏈比較齊全,這樣可以企業間相互協作降低成本和周期,這讓我們的產品價格比歐美國家低了不少。隨著質優價廉的國產激光產品逐漸走出國門,最終打破了歐美的壟斷,在世界激光產業鏈中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估計很多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中國的晶元產業能復制激光產業的崛起之路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短期內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畢竟激光產業從起步到領先花了將近六十年,但是晶元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現在國家已經把資金和技術向半導體產業傾斜,如果我國的晶元產業也足夠給力的話,可能過幾年我國的晶元困局也會有很大的改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