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我國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3000字!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第三產業在各國的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成為21世紀的主導產業,這導致了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勢所驅的影響下,各國的電子商務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電子商務成為各個國家和各大公司爭奪的焦點。研究探討電子商務現狀和制定實施恰當的電子商務的政策問題就十分迫切。而在我國,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眾多的信息技術企業、風險投資公司、生產流通企業紛紛開展電子商務。
本文從我國電子商務技術發展的環境,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三個方面,探討分析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The 21st century are the information time, the tertiary instry unceasingly rise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proportion, specially service in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instry becomes for the 21stcentury the leading instries, this has caus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pro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s under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situation drives, the various countries』 electronic commerce unceasing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ummatio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focal point which each country and each big company capture
This text from of our country e- commerce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 how impro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trend 3 of e-commerce at present, probed into and an ali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關鍵詞] 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趨勢分析
電子商務源於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簡寫為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一般來說是指利用電子信息網路等電子化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是指商務活動的電子化、網路化。廣義而言,電子商務還包括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各種內部業務的電子化。電子商務可被看作是一種現代化的商業和行政作業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傳遞速度,滿足政府組織、廠商和消費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決策。電子商務可以包括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各項社會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充實和擴展,並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開拓出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電子商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網路應用的發展方向,具有無法預測的增長前景。電子商務還將構築二十一世紀新型的經濟貿易框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對於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前景誘人
雖然目前還不能預測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何時能成為主流模式,但電子商務的市場發展潛力是無窮的,因為:一方面,潛在消費者的發展速度驚人。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02年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網用戶已達6.5億之眾。在中國,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網用戶已達到68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調查結果只有62萬,幾年間增長了109。7倍。他們中的一部分已是電子商務的消費者,而更多的則是這個快速發展市場的潛在消費者。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Forrester估計,2002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大約為22935億美元,到2006年將可能達到12。8萬億美元,佔全球零售額的18%,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美國是電子商務應用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發展趨勢對其他國傢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2001年,盡管美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在全美零售額中的比例仍低於3%,但類似軟體、旅遊和音樂製品這些商品及服務的網上交易B2C部分已佔到這部分交易額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情況出現。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01年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引用Anderson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到2003年底,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B2B和B2C的交易總額將可能達到40億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數增長。當今世界,除電子商務市場以外,其他任何市場都難有如此高的增長率,因此,其市場前景極為可觀。
二、我國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
1、 電子商務的搜索功能問題
當在網上購物時,用戶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眾多的網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並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搜索引擎看起來很簡單:用戶輸入一個查詢關鍵詞,搜索引擎就按照關鍵詞語到資料庫去查找,並返回最合適的WEB頁連接。但根據NEC研究所與INKTOMI公司最近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互連網上至少10億網頁需要建立索引。而現在搜索引擎僅僅能對5億網頁建立索引,仍然有一半不能索引。這主要不是由於技術原因,而是由於在線商家希望保護商品價格的隱私權。因此當用戶在網上購物時,不得不一個網站一個網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滿意價格的物品。
2、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問題
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仍是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由於INTERNET的迅速流行,電子商務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被公認為是未來IT最有潛力的新的增長點。然而,在開放的網路上處理交易,如何保證傳輸數據的安全成為電子商務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數之一。調查公司曾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前景進行過在線調查,當問到為什麼不願意在線購物時,絕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擔心遭到黑客的侵襲而導致信用卡信息丟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業因擔心安全問題而不願意使用電子商務,安全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如:安全可靠的通訊網路;有效防護連接在網路上的信息系統;有效防止資料被盜去或盜用;培訓電子商務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護其信息系統和資料的安全。
3、電子商務管理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多姿多彩給世界帶來了全新的商務規則和方式,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規范,這個管理的概念應該涵蓋商務管理,技術管理,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同時在這些方面達到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規范程度,不是一時半時就可以做到的。另外電子商務平台的前後端相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台的WEB平台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是電子商務的門面。而後台的內部經營管理體系則是完成電子商務的必要條件,它關繫到前台所承接的業務最終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一個完善的後台系統更能體現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的綜合實力,因為它將最終決定提供給用戶的是什麼樣的服務,決定電子商務的管理是不是有效,決定電子商務公司最終能不能實現贏利。
4、電子商務的稅務問題
稅務,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由於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是在沒有固定場所的國際信息網路環境下進行,造成國家難以控制和收取電子商務的稅金。因此,在指定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政策法規時,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稅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稅收機制。
5、電子商務的標准問題
各國的國情不同,電子商務的交易方式和手段當然也存在某些差異,而且我們要面對無國界,全球性的貿易活動,因此需要在電子商務交易過動中建立相關的,統一的國際性標准,以解決電子商務活動的相互操作問題。中國電子商務目前的問題是概念不清,搞電子的商務,搞商務的搞電子,呈現一種離散,無序,局部的狀態。因此,目前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決統一標準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二是電子商務的關鍵在於業務,應用是其龍頭,因此要把各種各樣的業務和服務接進來;三是解決互連互通的標准問題。
6、 電子商務的費用支出問題
由於金融手段落後,信用制度不健全,中國人更喜歡現金交易,沒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而在美國,現金交易較少,國民購物基本上採用信息卡支付,而且國家處於金融,稅收,治安等方面的原因,也鼓勵使用信息卡以減少現金的流通。完善的金融制度方便,可靠,安全的支付手段是B 2 C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條件。不難看出,影響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不單是網路帶寬的狹窄,上網費用的昂貴,人才的不足以及配送的滯後,更重要的原應來自於信用制度不健全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我們應該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健全法制,建立信用制度,正確引導人們改變一些生活習慣,為我國B 2 C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
7、電子商務的合同法律問題
在電子商務中,傳統商務交易所採取的書面合同已經不適用了。一方面,電子合同存在容易編造,難以證明其真實性和有效性的問題;另一方面,現有的法律尚未對電子合同的數字化印章和簽名的法律效率進行規范。此外,現有的技術還無法做到對數字印章和簽名的唯一性,保密性進行准確無誤的認定。如何保證電子商務活動中合同的有效性及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的有效性,是保證電子商務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如何進一步改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的主要措施
電子商務是一項巨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中長期來講,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推動和引導:
1、 做好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劃和宏觀指導
電子商務是一項新生事物,其技術發展速度很快,業務方式沒有最終定型,給政策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對市場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強研究,適時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在這一過程中,相關的中介組織,如行業協會等應充分發揮自己聯系政府和企業的紐帶作用,做好企業與政府部門的信息溝通,協助政府做好產業發展規劃。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電子商務是基於信息網路的商務活動,需要建設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手段,包括各種信息傳輸網路的建設、信息傳輸設備的研製、信息技術的開發等,使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在堅實的環境建設基礎上。要構建一個值得信賴並能夠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層次的開放的網路體系,加強基礎網路的建設,改善國內用戶環境。
3、 加強電子商務宣傳和人才培養
目前,部門、行業信息的電子化方面力量嚴重不足:而沒有各個部門、行業信息的電子化,電子商務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培養、引進並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質較高、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的網路、計算機及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是我國電子商務建設成功的根本保證。同時,面對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政府有關部門組織有關企業和研究單位制定安全技術,這是責無旁貸的。
4、 加強政府的示範和引導,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工程
通過實施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進政府與社會的溝通;發展政府部門之間的非支付性電子商務,促進有關部門在電子商務實施中的關系協調,推動管理部門聯網,實現商務管理電子化;發展政府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實現政府采購網路化。有針對性地扶持重點行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四、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分析
1、 縱深化趨勢
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將日益完善,支撐環境逐步趨向規范,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深度進一步拓展,個人參與電子商務的深度也將得到拓展。圖象通信網,多媒體通信網將建成使用,三網合一潮流勢不可擋,高速寬頻互連網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網路瓶頸有望得到緩解和逐步解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具備良好的網路平台和運行環境。電子商務的支撐環境逐步趨向規范和完善。個人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將從目前點對點的直線方式走向多點的智能式發展。
2、 個性化趨勢
個性化定製信息需求將會強勁,個性化商品的深度參與成為必然。互連網的出現,發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對傳統秩序型經濟社會組織中個人的一種解放,使個性的張揚和創造力的發揮有了一個更加有利的平台,也使消費者主權的實現有了更有效的技術基礎。在這方面,個性化定製信息需求和個性化商品需求將成為發展方向,消費者把個人的篇好參與到商品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去,對所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活動來說,提供多樣化的比傳統商業更具有個性化的服務,是決定今後成敗的關鍵因素。
3、專業化趨勢
面向消費者的垂直型網站和專業化網站前景看好,面向行業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發展潛力大。一是面向個人 消費者的專業化趨勢。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要求,提供專業化的產品線和專業水準的服務至關重要。今後若干年內我國上網人口仍將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為豬,他們購買力強,受教育程度高,消費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烈。所以相對而言,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垂直型網站及某類產品和服務的專業網站發展潛力更大。
二是面向企業客戶的專業化趨勢。對B 2 B電子商務模式來說,以大的行業為依託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前景看好。
4、 國際化趨勢
中國電子商務必然走向世界,同時也面臨著世界電子商務強手的嚴峻挑戰。互連網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有效地打破國家和地區之間各種有形和無形的障礙,這對促進每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技術,資金,信息等的交流將起到革命年個 的作用。電子商務將有力的刺激對外貿易。因此,我國電子商務企業將隨著國際電子商務環境的規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國企業可以由此同發達國家真正站在一個起跑線上,變我國在市場經濟軌道上的後發劣勢為後發優勢。電子商務對我國的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好國外各種資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有利時機。同時,國外電子商務企業將努力開拓中國市場。隨著中國加入WTO,這方面的障礙將逐步得以消除。
5、 區域化優勢
立足中國國情採取有重點的區域化戰略是有效擴大網上營銷規模和效益的必然途徑。中國電子商務的區域由優勢與前面強調的國際化優勢並不矛盾。區域化優勢是就中國獨特的國情條件而言的。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大過,社會群體在收入,觀念,文化水平的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國雖然總體上仍然是一個收入比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所反映出來的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收入結構的層次十分明顯。在可以預見的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上網人口仍將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主,B 2 B的電子商務模式區域性特徵非常明顯。以這種模式為主的電子商務企業在資源規劃,配送體系建設,市場推廣等都必須充分考慮這一現實,採取有重點的區域化戰略,才能最有效地擴大網上營銷的規模和效益。
6、 融合化趨勢
電子商務網站在最初的全面開花直後必然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類網站之間的合並。目前大量的網站屬於「重復建設」,定位相同或相近,業務內容相似,激烈競爭的結果只能是少數企業最終勝出,處於弱勢狀態的網站最終免不了被吃掉或者關門的結果。二是同類別網站之間互補性的兼並。那些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子商務企業在資源,品牌,客戶規模等諸方面雖然有很大優勢,但這畢竟是相對而言的,與國外著名電子商務企業相比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這些具備良好基礎和發展前景的網站在擴張的過程中必然採取收購策略,主要的模式將是互補性收購。三是戰略聯盟。由於個性化,專業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大趨勢,每個網站在資源方面總是有限的,客戶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類型的網站以戰略聯盟的形式互相協作必成為必然。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將成為今後信息交流的熱點,成為各國爭先發展,各個產業部門最為關注的領域。中國電子商務雖然還處在初始階段,面臨著體制,技術,管理等諸多問題,但是已邁出可喜的一步。我們只有具備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眼光,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努力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B. 我國安防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
經由近3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規模空前壯大,GDP已經達到20.94億元,目前人均GDP已經接近2000美元,很快就要遇上德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這是誰都不能阻擋的事實。一句話,中國富起來了,各單位、企業、個人擁有的財富多起來了,固然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但究竟富裕了,富裕了就需要安全。安防就順理成章地存在一個巨大而持續發展的潛伏市場,這也是當前安防市場火爆的根本原因。
請留意這里說的是「潛伏市場」而不是現實市場。我國安防市場規模與其他大行業比擬目前仍是不大的。
我國的安防企業也和我們的國家一樣,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最近,美國《財富》雜志刊登了高盛團體董事總經理胡祖六的一篇封面文章,叫做《公司中國的崛起》。意思就是一個「公司中國」,即在國家經濟中施展樞紐作用的大型企業群體崛起的時代已悄然來臨。這個說法正如1900年在美國現代經濟體系中崛起的、在國家經濟中施展樞紐作用的大型企業群體被稱為「公司美國」一樣。當前我國的各種工業、行業中已經和正在進行的重組、整合,以及與國外跨國企業的聯合與合作,正在給我國的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聯想電腦、TCL電視、海爾冰箱和冼衣機、波導手機、中國移動通訊、吉祥和長城汽車、青島啤酒、李寧運動服等都是這樣的企業。
中國的著名品牌和大企業都是在嚴酷的市場前提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國的大企業也必將走向世界,像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至公司一樣成為跨國公司。中國的安防行業也正面對著這樣的發展遠景、成長過程和挑戰。
「平安中國」、「平安城市」建設給我國安防工業的發展注入勃勃氣憤但願。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的平安建設形成為飛速擴大的安防市場,為我國的安防工業、企業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的安防企業不管是在技術立異仍是在治理立異上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晉升。
二、安防技術的前沿和趨勢
海內安防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這也帶動了安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晉升。近年來的發展表明,安防技術的總體趨勢是按照智能化(數字化)、網路化(集成化)、個性化(人道化)、移動化(無線化)的方向發展的。我們著重談談智能化題目。
智能化是當前視頻技術發展中的重要趨勢。假如細分的話,可以分前端(攝像機)智能化和後端(控制台、DVR)智能化兩類。
作為前真個攝像機智能化又有很多種類,最具提高前輩性的應該是被稱為主動式攝像機或智能視頻攝像機、具有行為識別能力的攝像機。例如霍尼韋爾收購美國ActivEye公司從而開發出了具有行為識別能力的主動式攝像機,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攝像機的「行為識別功能」,是指通過監督視頻影像發現可疑者或侵入物後能自動跟蹤並發出警報。美國ActivEye公司開發的軟體「ActiveAlert」可以在攝像機嵌入該軟體後實現此功能。
具有這一功能的攝像機可根據設定的檢測前提檢測監督區域有無侵入物;檢測出侵入物時,除了通過視頻外,再加上語音和電子郵件發出警報,通知監督中央;檢測出侵入物的侵入行為後,記實侵入物行蹤;在監督中央將監督視頻及發現侵入物的情況資料庫化。
這一功能是通過事先設定的步履模式,首先檢測出侵入物的侵入步履,再報警通知遠程監督中央。它不像以往的監督系統那樣,單純進行監督視頻的傳送、對監督范圍內侵入物的所有行為警報通知,而是自動檢測出監督范圍內與指定前提(步履模式、大小尺寸、侵入區域等)一致的侵入物,發出警報通知,並且能在監督中央顯示該侵入物步履模式的監督視頻、控制攝像機的角度並發出警報。當監控系統中追加了上述功能後,能對大規模、廣范圍和多地點的監督對象區域進行高效集中的監督。
另外還有SONY的DEPA()視頻軟體,都屬於前端智能化領域。
新一代基於DPS(DigitalPixelSystem)數字像素處理技術攝像機(PiximCamera)的泛起和應用,使得傳統的模擬攝像機進入完全數字化的時代。為攝像機的寬動態范圍(WideDynamicRange)、色彩逼真度(ColorAccuracy)、強照明度(ExtremeLighting)、白平衡(WhiteBalance)等方面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後真個智能化技術主要集中在視頻分析、視頻編解碼(壓縮)、圖像識別、圖像檢索等技術領域。
視頻內容分析(VCA-VideoContentAnalysis)能夠識別和標記出視頻內容中特定的特徵,它比以前的視頻移動檢測(VMD)又改進了很多;智能化搜索(按照給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搜索)、對人體的特定特徵進行識別、包括視頻分析、特殊壓縮(tyco的ACC)等都可以在DVR內同一進行;數字水印技術(DigitalWatermarking)防篡改錄像內容;SONY的視頻圖像拼接技術()智能監控系統,可在13秒內掃描18×6帖,並合成為由128帖組成的高清、廣視角完整的電視圖像,同時可觀測畫面內任何部位的高清特定圖像,其視場角可達160度×15度或80度×30度。2008北京奧運會採用SONYIPELA視頻會議系統:可視應急調度系統由指揮終端系統、中央治理系統、物理孤立系統和未來成熟系統等組成,採用H.263視頻編結碼/4CIF格局,可達廣播電視水平,具有面部跟蹤、語音跟蹤、會議記實錄制等強盛功能;在生物識別領域,美國Identix公司的第六代人臉識別演算法是當今最提高前輩的演算法。這些應用在高端市場的前沿技術都非常能夠代表安防技術的趨勢和發展。
三、海內安防工業快速發展中的隱憂
海內安防工業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這在監控領域尤為明顯。目前全國僅網路攝像機出產廠家就已達108家。如遼寧安裝了15萬台攝像機,並且第一個以立法形式保護公民隱私權。安防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隱憂:仍是我常常指出的那樣,很多人把現代監控系統看成人類的視覺,認為可以替換人的眼睛,總認為可以看到一切,可以監督一切,實在這是一個極大的曲解,現實遠不是如斯。良多省市的系統都要求看到派出所的圖像,這種系統可以說沒有辦法改善、更新。另外,在監控系統的建設中,一定要講效益和實際,不要貪大。好比剛剛建成的秦嶺終南山特長地道監控系統。全長18.2公里,每125米安裝一台攝像機(共約144台),整個系統有一萬余個監控點。132個監督器,24個大屏幕背投,10多名操縱職員。一條地道建這么大的系統,到底有沒有必要?這些都是目前海內安防監控建設中暴露出的一些題目。
四、對安防工業「並購」「同盟」現象的思索
當今決定一個企業發展命運的樞紐因素已經不僅僅是企業的內部治理和產品質量,當然這二者都非常重要。但今天更為重要的因素是企業如何面臨世界范圍的競爭,企業是否了解和積極介入國際競爭。近期在行業發展中泛起了惹人注目的「並購」和「同盟」現象。CSST並購了幾家著名安防企業,上海的五家安防企業瞄準智能化小區建設搞強強聯合,清華同方與GE、HID、英格索蘭等大夥伴等合作進入安防領域等等。這是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定產生的現象。企業只有做大後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才能談「國際競爭力」。市場、工業的發展有它的客觀規律,不完全靠個人的努力。對當今國際安全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現狀是否有透徹的了解,是否能夠適應當前的技術立異和市場的快速變化。這些都是企業家面對的諸多需要了解和處理的題目。
安防企業要進步自身的競爭和適應能力,以應對飛速的技術發展、新產品的泛起和市場的變幻莫測。
所謂「思惟決定出路,知識決定命運」;「好企業創造新產品,偉大企業創造新市場」。一流企業都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制定行業尺度的企業。海內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海內市場國際化趨勢對對現代企業家提出了七點要求:
1、知識多元化;
2、強烈的立異意識;
3、國際化的經營能力;
4、新的人才觀;
5、高超的綜合治理素質、領導和治理藝術;
6、高尚的文化素質和人格魅力;
7、終身學習觀。
這也是對安防企業家的要求。
摘自中國防護器材網www.fanghu.org.cn
C.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老齡領域關於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的公共政策區分不明確,缺乏獨立的產業支撐政策體系,養老產業發展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
發展趨勢
從需求和供給層面看,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曾給出這樣的答案:我國未來養老產業的市場價值蘊藏量極大,對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有效應對老齡化加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盡早著 手謀劃,釐清政府與市場責任,充分調動政府與市場"兩個積極性",興辦養老事業與發展養老產業"雙策並舉",合力應對"銀發"沖擊,積極迎接健康穩定的" 銀發社會"。
D. 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麼
在國際上,物流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雖然近幾年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還處於起步階段,物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還很低,功能也不盡完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管理已由原來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約型轉變,而企業對於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業也開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企業的運營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一直是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而對於那些大型商業企業來說,一套優秀的內部物流體系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將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完善客戶服務體系,健全產品追蹤網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為現代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成為目前多數國內企業最為強烈的願望和要求。
所謂企業內部物流,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品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到產成品銷售,以及伴隨生產消費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整個過程。通常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涉及包裝、裝卸、運輸、儲存、配送和物流情報等活動[1]。企業內部物流涉及產品鏈的每個環節,其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企業生產效率的高低,關繫到企業成本控制的好壞,進而直接關繫到企業經營的成敗。因此,企業內部物流體系的完善不僅是物流優化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一、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整體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在我國,短缺經濟時代已經結束,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相對過剩階段,經濟增長已從供給約束為主轉變為需求約束為主,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帶來的是大量商品、服務和信息流通的加速,從而也帶來了對於物流需求的成倍增長。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值達到125.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了15%,明顯高於同期GDP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同年的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7.8%,同比下了降0.3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物流運行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我國物流業發展依然處於起步階段,特別是一些大中型企業的內部物流在從傳統儲運向現代化物流轉變的過程中進展緩慢,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化的物流信息網路,與發達國家相比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社會物流成本方面即可窺其一斑[2]。據統計,200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6.1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為18.1%;2010年總費用為7.1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為17.8%。這一比率雖有下降的趨勢,但是仍然遠遠高於發達國家10%左右的水平。
目前我國物流業的運行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企業內部物流,另一類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為企業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即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的公司。在我國,很多大型企業都建立了屬於企業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統。利用建立的內部物流系統,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專業化服務,內部物流擁有有針對性的網路覆蓋,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價值,為很多大型的商業企業所歡迎。例如很多煙草公司構建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雖然有些企業在自身內部物流體系的建設方面比較成功,但從整體來看,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僅僅處於摸索階段,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包括觀念上的,設施上的以及具體操作上的問題,理清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整體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是完善內部物流管理體系、提出相應發展對策的必要前提。
1、企業管理者對內部物流的理念認識不清
一些企業管理層的觀點還處於物流的原始階段,即把物流簡單認定為產品的倉儲和配送,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物流的重點僅僅停留在產品的倉儲和配送這些最基本的環節。在那些以生產觀念為導向的企業中,企業內部物流只是由過去的生產單位到倉庫領取物資轉變為物流系統送貨上門,物流僅僅作為一項服務項目而已[3],並沒有很好的把物流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之中,也沒體現全產品鏈的物流管理理念。
2、企業內部物流基礎設施匱乏,人才不足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逐步擴大,很多企業管理層對於物流方面的研究也剛剛開始,且大多還停留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相關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還相當匱乏。很多企業內部物流在裝備上一般僅有倉庫和運輸車輛等基礎設施,在人才上更是缺乏專業技術人才[4]。因此,物流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專業人才的匱乏是制約企業內部物流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因素。
3、企業內部物流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
現代化的企業內部物流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發展。我國企業內部物流的信息化整體水平偏低,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企業電子商務進程緩慢。目前很多企業的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仍沿用最傳統的人工方式,填寫各種表格、憑證、賬冊、卡片和文件。這些傳統的物流操作模式不但影響了企業經營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會因為大量的人工錯誤而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4、企業內部物流的發展給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
雖然物流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但與此同時也給城市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物流作業的運輸方面。運輸過程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廢氣以及不合理的配送路線導致的迂迴運輸是影響的主要方面。據統計,2008年,在世界范圍內,交通部門的能源消耗佔到全球石油消耗的一半,而物流業的運作主要依靠運輸,可見其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之大[5]。
5、企業內部物流資源有限,不能很好地發揮規模經濟優勢
企業內部物流由於受企業規模和內部物流定位的影響,往往只為本企業經營服務,因此本企業對物資的需求量決定了其內部物流系統對於物資計劃量的制定。而單一企業的物資需求量較小,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企業內部物流系統在集中采購時的規模優勢不能有效的發揮,因此就不能夠降低物資采購的成本。
三、我國企業內部物流未來的發展趨勢
快速變化的信息經濟時代,促使了企業內部物流時刻做好相應變化的准備,要緊跟時代潮流,立足現在,展望未來,以市場為導向,最大程度滿足客戶日益變化的需求,這是企業生存的本質體現,也是企業內部物流發展的必然前提。
1.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企業內部物流體系
現代化企業內部物流應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裝備技術格局。其發展趨勢表現為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術在企業內部物流運輸業的應用與發展的表現尤為突出,它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6]。如沃爾瑪通過BarCode(條形碼)、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TS(智能交通系統)等信息技術成功的對內部物流進行了整合和優化,實現成本控制、提高效率的目的。
2.綠色物流成為企業內部物流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人類對於環境的愈加重視,「低碳」已經滲透到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每個環節,在這種背景下,「綠色物流」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相應的也為企業內部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綠色物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物流系統的污染進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統和物流活動的規劃與決策中盡量採用對環境污染小的方案,如採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近距離配送和夜間運貨等;二是建立工業和生活廢料處理的物流系統。發達國家政府還在污染發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個方面制定相關政策,形成倡導綠色物流的對策系統。
3.整合企業內外部的物流資源是企業內部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實際企業內部物流的具體操作中,我們會發現,由於季節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企業對於物流的需求和企業內部物流的供給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即可能會出現物流資源的緊缺抑或物流資源的閑置。這時我們需要藉助外部資源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當出現物流供應的緊缺時,我們可以暫時藉助第三方物流來滿足企業內部物流的「缺口」;當企業內部物流出現閑置時,我們可以暫時充當第三方物流來避免企業內部物流資源的浪費。這種機動靈活的整合方式是未來企業內部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
4.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制定是企業內部物流的前進方向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物流業的起飛,同時也提高了客戶對於物流服務的要求。客戶已從過去對於產品和服務的低價位要求,上升到現今的高品質及個性化服務。為了及時滿足不同地區的客戶對產品的不同需求,需要企業盡可能地將產品定製延遲到供應鏈的最終階段。在客戶確切訂單後,根據訂單上的具體要求完成最後的組裝和配送,讓企業能更加及時准確的響應市場的需求,這種個性化需求定製以較短的供貨周期、緊急訂單的靈活處理和庫存的合理調配等優點滿足了客戶的需求[7]。如IBM的個性化需求定製就是一個企業現代物流發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總之,國內企業要想真正做好內部物流體系的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全體員工的工作意識,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多方配合,著手行動,才能優化物流資源,降低成本,使有限資源得到最大利用。
E. 淺談我國橡膠行業現狀及發展發展趨勢
中國橡膠工業從創建開始,已經有86年的歷史了.經過許多年的曲折歷程,尤其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迅猛發展,已經形成由輪胎,自行車胎,膠管,膠帶,膠鞋,乳膠,密封膠布,減震隔震,建築防水,醫療衛生,日用橡膠(醫用手套,避孕套),電子橡膠等橡膠製品,共18類5萬多個品種規格組成的,體系比較完整的產業.同時也形成了合成橡膠和天然橡膠,鋼絲和纖維織物,助劑輔料.以及橡膠機械和模具等比較完整的配套工業.1997年橡膠工業占化學工業總產值約為1/5,利潤和利稅約為1/4,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產業,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中國加人W TO後,中國橡膠工業能否從容應對,引起國人廣泛關注.以下逐一剖析了中國橡膠行業的現存問題,希望及發展策略.
1中國橡膠行業現存問題
1.1歷史問題的影響遠未根除
橡膠行業在過去的冷戰時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今由高度計劃轉為市場調節,向市場要生存,雖然轉制也有些年頭了,但在一些企業依然可以明顯地感到歷史問題的影響.一方面,企業的員工的市場意識不強烈,另一方面生產線陳舊,加工設備落後,有的甚至為大躍進時上的工程,但由於平時沒有注意企業再投資的積累工作,無力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新產品的開發也不可能.產品質量上不去,市場份額逐漸被擠掉,這些企業就像斷奶的孩子無所適從,生產日漸蕭條,乃至停產.
1.2重復建設,橡膠行業廠點分散
據1995年的第三次全國工業企業普查,全國橡膠企業包括眾多生產不穩定的小廠,多於4600家.投資相對不大的乳膠行業,重復投資,生產醫用手套,檢查手套等,生產無規模,產品質量上不去,工人勞動條件惡劣.行內無序競爭,產品價格不能自律.
1.3橡膠行業缺乏有效的企業管理管理出效益
這是一個不變的真理.市場經濟下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對不少的企業來說,現代財務管理,營銷管理還得邊干邊學.在調查期間,發現有不少企業人員過多,行政人員比例過大,人浮於事,支出大於收人,這一情況在老企業中尤其明顯.另外,職工的思想也有變化,僱傭思想多了,主人翁的責任感少了.
1.4缺乏橡膠行業產品創新
目前,有的企業營銷狀況令人擔憂,產銷不對路,大量產品積壓,資金周轉不暢,工人工資都成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沒能開發出新形勢下社會需求的產品.有些以老技術,老設備克隆出來的小廠,還在生產國家產業政策明令限制發展的產品.產品轉型中資金,創新人才的缺乏,是諸多企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中國橡膠行業中成功轉制企業的經營指施橡膠行業雖然存在諸多弊端,但在其間也有一部分企業在改革轉制過程中,第二次再生,把握住了機遇,獲得了發展,成為橡膠行業的頂樑柱,他們所採取的經營措施如下:
2.1轉換經營觀念,拓展產品市場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步確立,買方市場基本形成的條件下,成功企業的領導強化市場意識,駕馭市場的能力明顯增強.這些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產品結構為擴大銷售的突破口,對銷售情況進行跟蹤,及時掌握情況.不但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還尋求國際市場,向國際市場推銷自己,為人世後贏得主動.
2.2發揮技術改造作用,開發新產品
2.3企業內部引人競爭機制
2.4引進和培養人才,為企業技術創新營造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表面上是質量,品種,售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但說到底,人才是企業參與競爭的關鍵因素.
3我國橡膠行業發展策略
我國已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國家將採取的貿易自由化政策,盡管我們希望推遲,但還是要執行,屆時傳統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概念就不再存在,而是全球統一的大市場,我國橡膠產業要想在人世後立於不敗之地,還須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3.1優化橡膠行業發展產業結構,搞集團化經營改變目前橡膠工業企業小而散,產業結構不佳而導致競爭力低下的狀況,支持優秀企業和企業集團兼並擴張,提高產業集中度以利於規模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改變無序競爭狀態.對污染重的企業,堅決關停,逐步改善環境和優化產業結構.
3.2開發橡膠行業發展新產品,創名牌效應要求企業在質量,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下功失,要加大技術開發的投人,不斷有滿足老百姓需求的新產品上市,保持市場份額.
3.3把握橡膠行業發展機遇,迎接挑戰
中國有近13億人口的廣大國內市場,當前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公路建設投資力度加大,為橡膠工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市場和推動力;目前子午胎穩定發展,汽車,電子家電等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需要橡膠工業提供配套的優質,高檔產品,可以說,中國橡膠行業有如此好的機遇,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但自身的實力要上去,才能抓住機遇.在21世紀初,展望未來的橡膠工業,雖然困難重重,但在全國經濟穩定發展的總態勢下,橡膠行業經過調整,創新,提高競爭力,是能夠克服困難,適應人世後的嚴酷競爭的.
F. 我國傢具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我國傢具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我國傢具市場上中低檔傢具品種繁多,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而高檔傢具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國內生產高檔傢具的能力不足,從加工手段,工人技術水平以及原輔材料的供應都不能滿足生產高檔傢具的條件,國內銷售的高檔傢具很多是進口的。當前中高檔傢具的生產正在增長,質量差的低檔產品逐漸退出市常
我國的傢具市場銷售以傢具商城為主,據業內專家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國內5000㎡以上的傢具流通場所超過2500家,1萬㎡以上的有900多家,2萬㎡以上的有500多家,3萬㎡以上的有100多家,5萬㎡以上的有30多家。此外,還有像廣東順德市樂從和龍江兩鎮相連的近200萬㎡的傢具一條街,蘇州市蠡口面積達20多萬㎡的傢具市場,東莞市厚街鎮近20萬㎡的傢具大道等等。總之,我國各地專業傢具流通場所經營面積已經達到2000萬㎡。另外,還有大量的傢具專賣店以及大型百貨商場經營傢具。
國內傢具銷售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大型傢具商城,由生產廠家租用場地銷售傢具,也有經銷商租用場地經營傢具,前者占絕大多數,經營品種以民用傢具為主,同時兼有辦公傢具。二是經銷商自建或租用銷售場地完全採取采購自營方式經營。三是專賣店經營,一般是單獨品牌自營,以國內較大生產企業和國外著名品牌為主。四是百貨公司開辟場地經營傢具。上述幾種經營方式是傢具銷售的主要方式,另外,還有以招投標方式進行的傢具定貨,大部分是以政府采購方式進行,根據國家頒布的招投標法,由國家認可的部門,向企業發招標書,由傢具生產企業投標,中標單位生產傢具樣品,經審查合格後,按照用戶要求生產交貨。我國傢具市場還不成熟,傢具經銷商隊伍還沒有形成,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整個傢具市場還需要在自我完善的同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
二、我國傢具行業的發展前景
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國要在本世紀前20年內,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會促進各方面的社會需求,因而會為傢具行業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加入了WTO。加入WTO給我國經濟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我國實現與世界的經濟對接提供了一次絕好的機會。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基本建設進入一個蓬勃向上的時期,內需空前擴大,也為傢具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同時,加入WTO將吸引大量海外資金流入,為眾多的中小型傢具企業帶來合資、合作的機會,藉助外力來提升傢具企業的營銷策劃、品質管理、產品包裝和企業生產規范化管理的水平。另外,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待遇加入WTO,將促進傳統輕紡建材工業的發展,這樣,會進一步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從而降低傢具生產成本,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入WTO後,由於傢具關稅的減低,將促進傢具進出口的增長,提供傢具出口機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會促進傢具企業對信息資料庫的建立、新產品的開發、知識產權的保護、高新技術的運用和新材料的運用等。2002年在加入WTO後,對中國傢具行業已經產生有利影響。傢具出口的持續增長就是很好的例證。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傢具生產大國,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傢具消費大國。我國有13億人口,一個巨大的潛在的消費市場已為世人矚目。目前中國人均傢具消費水平尚低,據1998年的統計,我國年人均消費傢具僅為5.48美元,而德國和義大利年人均則在300美元以上。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傢具消費肯定會提高,中國人均傢具消費水平如果達到泰國、菲律賓等中等發展國家的消費水平,即在年人均20美元左右,其消費總額也在2000億人民幣以上。因此,可以預計傢具行業的傢具產量增長還有很大潛力。
進入21世紀,我國政府提出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鎮化建設步伐。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以便進一步拉動消費市場,擴大消費領域。國家的這一舉措,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的住宅建設,因而會使與住宅相關的行業得到發展。國務院根據社會需求和發展的需要,提出了住宅產業化,這一舉措將帶動與住宅配套幾萬種產品的標准化、系列化和產業化。由於住宅產業化的發展,住宅作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為各類傢具和配套產品提供了發展空間。
G. 我國高爾夫產業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評價
近些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一大批愛好高爾夫運動的消費人群的出現。有調查資料表明,目前高爾夫俱樂部的入會消費人群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長,而國內的高爾夫消費人群已突破100萬人。龐大的消費人群的出現,帶動了高爾夫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高爾夫產業創造出的社會財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高爾夫產業幾乎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高爾夫市場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高爾夫產業相關概述、中國高爾夫產業運行環境等,接著分析了中國高爾夫產業運行的現狀,然後介紹了中國高爾夫產業重點區域市場。隨後,報告對中國高爾夫俱樂部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後分析了中國高爾夫球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高爾夫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高爾夫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