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研究

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研究

發布時間:2020-11-26 19:48:03

Ⅰ 中國石化怎麼適應互聯網+這個大趨勢

面對互聯網+,中國石化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應該把握好以下四個重點方向。

(一)積極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1.建立科學高效的技術創新組織體系企業要結合長遠發展戰略,針對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建立不同層次、分工科學、責任明確、相互銜接、運轉高效的內部創新組織架構。

2.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創新合作通過中外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研發項目合作,形成產學研共同參與的高效運作的創新機制,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現技術創新上的互利共贏。

3.進一步營造良好寬松的創新環境政府要加強創新政策研究,把在華外資企業的研發中心納入到石化行業技術創新體系中,構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為行業技術進步營造良好寬松的創新環境。

(二)推進大宗石化產品產業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產業競爭優勢

1.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取消各種不合理的優惠政策,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實現優勝劣汰。通過提高行業技術和環保准入門檻,處理好現有產能和新增產能之間的關系。

2.促進技術裝備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 中國石化產業要適應原料多元化趨勢,發展環保綠色清潔生產工藝,通過技術提升和設立更高的技術門檻,對傳統石化產業進行優化調整,不斷提升大宗石化產品的質量檔次。

3.明確不同產品轉型升級重點,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煉油企業要加快裝置改造,積極推進油品質量升級;乙烯生產企業要大力優化原料結構,提高規模化和煉化一體化水平;合成材料企業要充分重視細分市場開發,增加差別化品種,提高專用料比例;化肥生產企業要增加化肥品種,提高肥效水平;農葯生產企業要通過新產品開發、工藝改造,重點發展高效、安全、環保農葯品種;氯鹼生產企業要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優化產品結構。

(三)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努力推進石化產業的高端化、差異化和綠色發展

1、優先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

重點發展的化工新材料 主要包括高性能材料、高性能纖維、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功能材料等,爭取在聚氨酯、特種合成橡膠、有機硅、有機氟、炭纖維、芳綸、稀土化工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突破關鍵工程技術,提升生產技術水平和規模 針對重點品種的關鍵工程技術,組織開發、完善和系列化生產各種規格的產品。加快配套輔助材料的開發,實現新材料產業鏈的一體化生產。

加強下游應用研究開發及技術服務 與汽車、高鐵、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用戶更加緊密合作,對應用開發做更多投入,逐漸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技術服務體系。

2、加快發展生物化工產業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重點開發新型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基化學品,通過基礎研究與科研成果轉化並舉,加快發展生物化工。在實現對化學工業的工藝路線替代和對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線替代方面,取得產業化成果。

科學選擇重點發展領域 中國大規模發展生物質能源的條件不十分充分,只能適度保持生物乙醇能力,利用廢生物質油發展生物柴油。發展重點應放在生物塑料、生物醫葯、氨基酸等領域。

提高產業競爭力 利用已有的生物化工產業基礎,以節能降耗為目標,保持傳統生物化工產品的競爭優勢。

3、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

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對煤炭加工轉化多種單項技術進行耦合、集成,聯產生產多種清潔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熱能、電力等產品,提高煤炭轉化效率。

創造以節能和發展低碳經濟為目標的生產體系 在提高經濟性和能源效率等方面採用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理念,通過集成創新和系統優化,創造以節能和發展低碳經濟為目標的生產體系。

推進基地化建設 在煤炭資源富集的地區,集中建設大型現代煤化工基地,形成煤、電、油、運一體化、企業集群化的基本格局。

4、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加大技術研發與應用力度 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跨行業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平台,大力開發新興適用技術,推進環保產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

創建新型的運營模式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體系效率。重點建設一批環保產業園區以及集散與處理區域中心,提高環保產業集聚度。

(四)著眼於前沿技術開展研發,做好石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儲備

1、過程節能技術 重點包括開發新的廉價原料、高效和高選擇性的催化劑、新的分離技術和新的反應/分離過程、超臨界流體的反應技術等。通過化工單元技術的提升和系統優化,提高石化生產工藝水平。

2、未來能源技術 包括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煤氣化整體聯合循環多聯產技術、生物能源技術儲備、儲能技術和氫能技術、碳捕獲及封存技術等。

3、生命科學 在醫葯、農葯、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基因工程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追趕全球走向生命科學的步伐。

4、納米技術重點突破的領域包括納米催化劑、納米合成、納米復合材料,以及納米應用技術等。

Ⅱ 中國(南京)未來網路創新中心 怎麼樣

發展未來網路產業時不我待。5月17日,中國(南京)未來網路產業創新中心在位於江寧開發區的中國·江寧無線谷(未來網路谷)正式投運。中國(南京)未來網路產業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及南京未來網路產業聯盟同時揭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衛澤在投運儀式上講話,要求加快建立協同創新機制、載體建設和人才集聚,搶占未來網路技術、人才、產業和服務的制高點,全力推進南京未來網路產業大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鄔賀銓、李國傑、方濱興,市領導劉以安、周謙、羅群出席。

Ⅲ 百度發展史

網路發展史: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網路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網路在業界率先實現移動化轉型,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通過開放地連接傳統行業的3600行,網路從「連接人和信息」延伸到「連接人和服務」,讓網民直接通過網路移動產品獲得服務。

目前,網路正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技術創新,推動金融、醫療、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實體經濟的各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網路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成立來,網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 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

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網路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

2011年初,網路還捐贈成立網路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議題,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網路從不滿足於自身取得的成績,也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自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截至2015年,網路的市值已達 800億美元。

如今,網路已經發展成一家國際性企業,在日本、巴西、埃及中東地區、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建立分公司, 未來,網路將覆蓋全球50%以上的國家,為全球提供服務。

多年來,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網路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網路。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技術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2019年1月17日,公司明確願景為: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

2019年1月17日下午,網路與中央電視台舉辦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網路和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獨家互動合作。


(3)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網路公司的財報數據:

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網路營收為18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達到56%;2015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3%,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網路股價盤後大漲11.24%,收盤報176美元。

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移除去哪兒影響,網路第四季度營收為182.12億人民幣(約合26.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動營收佔比65%。

2016年度總營收為705.49億人民幣(約合10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網路2016年第四季度業績符合華爾街預期。

2017年四季度,網路營收為236億元人民幣(約合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至76%。2017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848億元人民幣(約合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2017年四季度業績與全年業績均超出華爾街預期。移除網路移動游戲與網路外賣影響,網路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度,網路的凈收入總額將會介於198.6億元人民幣(約合30.5億美元)到209.7億元人民幣(約合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至36%。這一指標同樣超出華爾街預期。

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網路營收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超出華爾街預期;凈利潤21億元(約合3.03億美元)。2018年度總營收為1,023億人民幣(約合148.8億美元)。

Ⅳ 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原標題:2019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市場分析:企業三虧一盈,反向定製產品或將成為破局關鍵

四家互聯網險企三虧一盈,反向定製(C2B)保險產品有望扭轉虧損局面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公司公告信息披露,2019年上半年眾安在線、泰康在線、安心財險及易安財險四家互聯網險企僅眾安在線一家實現盈利,其餘均有不同程度虧損。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保險經營主體應重視通過場景發掘、精準引流、價值誘導和關系深化等舉措不斷培養價值用戶,構建自身核心價值用戶群。而通過反向定製(C2B)保險產品有望扭轉虧損局面。

互聯網保費收入負增長,行業發展陷入瓶頸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在2012-2015年的4年間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保費收入增長近20倍,互
聯網保險滲透率於2015年達到了9.2%。然而從2016年開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增長陷入停滯並開始減少,滲透率連年
下滑,到了2018年滲透率僅有5%,糾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險業政策影響,給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帶來了短期陣痛,但從長
遠發展來看,政策調整後的互聯網保險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

2012-2018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及滲透率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上半年只有眾安在線年實現盈利

近日,眾安在線公告稱,根據其對未經審核管理賬目的初步審閱及董事會目前可得的公司資料,預期公司2019年上半年將取得未經審核歸屬於公司股東合並凈利潤,而2018年同期則取得未經審核歸屬於公司股東凈虧損約6.56億元。

眾安在線表示,公司轉虧為盈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公司追求有質量的增長,2019年上半年在實現總保費穩健增長的同時,綜合成本率進一步改善,從而承保虧損收窄;二是受益於國內A股市場的良好表現,投資收益增加。

2019年上半年,泰康在線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6.26億元,同期出現2.50億元凈虧損;安心財險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9.05億元,凈利潤虧損約1300萬元;易安財險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7.81億元,約虧損9702萬元。

互聯網保險機構出現連續虧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這幾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整體規模有限,規模不太大的中小型公司通常會面臨固定成本難以有效分攤的困境,因此虧損很正常,需要隨著業務規模逐漸擴大來分攤成本,擺脫虧損的狀況。

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保險公司普遍成立時間較晚以及前期投入成本過高,依託於互聯網發展業務,對於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在科技方面的持續投入很多,且短期內很難轉化為收益。

C2B或成破局關鍵

「短期看,目前互聯網保險公司虧損是賠本賺吆喝,但從中小企業成長的規律看,短期虧損問題不大,但未來互聯網保險公司也需要去積極探索適用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朱俊生坦言。

據度小滿金融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國民投資理財情緒報告》顯示,在創新和科技賦能下,作為保險情緒指數子類之一的互聯網保險關注度上升勢頭明顯。互聯網保險是今年1-6月份以來唯一一個關注度逐月上升的投資理財品細分情緒指數。分析人士稱,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增量市場,互聯網銷售渠道的不斷擴展以及低門檻、體驗式創新險種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用戶開始轉向通過線上渠道進行投保。

多位保險人士表示,互聯網保險的經營主體應該重視通過場景發掘、精準引流、價值誘導和關系深化等舉措來不斷培養價值用戶,構建自身核心價值用戶群。

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表示,把客戶的需求作為所有經營合作的起點,通過反向定製(C2B)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是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高級表現形式,也是從供給側讓互聯網保險產品更加精準地觸達需求。不過,定製不是讓客戶自由發散地去定製。保險產品非常復雜,客戶並不專業,所以,既要鼓勵定製,給客戶提供定製的工具、平台,也要作合理引導。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Ⅳ 中國未來有發展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這10大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大健康領域,大數據領域,新物流領域,新能源領域,環境保護與改造領域,旅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新咐蔽旦零售領域,新型保險領域。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10個領域確實是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布局了,其實保守的估計,這10個領域最少要在未來30~50年左右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誰先起步的早誰就能佔領行業的頭幾名。其實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領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軍事領域的應用

可以說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工智慧被應用到軍事領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們經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樣,機器人無論是在數據處理還是在反應速度上,面都優越於我們普通人,而且在危險區域勘察或大型規模戰爭的時候,機器人如果參與的話,會極大限度的減少人員的傷亡。

Ⅵ 有高人知道中國(南京)未來網路產業創新中心這個單位嗎 待遇怎麼樣

你接到面試通知了嗎

Ⅶ 在中國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IT產業的突破口在哪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從計算技術到網路技術,再到軟體技術和感知技術,正在經歷一系列創新和變革,新一輪重大突破即將來臨。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從計算技術到網路技術,再到軟體技術和感知技術,正在經歷一系列創新和變革,新一輪重大突破即將來臨。
產業鏈各環節發生深刻變化
·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價值不斷發生轉移
·綜合集成已成為產業鏈競爭新的制高點
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新的產業組織不斷出現,信息產業鏈上各環節發生深刻的變化。
產業鏈上各環節分工與整合趨勢加劇。信息產業由傳統的垂直分工向混合分工轉變,由產業分工向產品工序分工轉變。集成電路產業演化成「專而精」的多個細分產業。信息服務業內部各環節之間形成分工與合作相互交融的產業聚集趨勢。
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價值不斷發生轉移。具體表現為:由生產環節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的轉移;在生產環節中由下游生產環節(終端的加工組裝)向上游生產環節(關鍵零部件生產)轉移;企業在空間上的發展將主要圍繞產業鏈進行延伸和集聚。
綜合集成已成為產業鏈競爭新的制高點。綜合集成能力左右著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和信息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以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為典型代表,多技術和全業務流程的綜合集成能力已經成為產業競爭新的制高點,平台、產品、內容等多層面融合,網路、業務、內容和終端互動發展,大型企業通過對技術、應用、產品和服務的綜合集成,促使產業價值鏈得以重構。
標准成為產業鏈形成和演進的重要基礎。技術標準是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環節。在信息產業的競爭中,主要跨國公司爭相掌控全球主要信息技術產品的標准,實現控制產業鏈主導權的目的,而把低附加值的產品環節向其他國家轉移。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逐漸顯現
產業區域結構調整加快,信息化推進工作深入開展
經過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信息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初步形成專業門類相對齊全、產業鏈基本完善、產業基礎扎實雄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日益提升、宏觀調控逐漸科學規范的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已成為信息產業大國,並正在向信息產業強國邁進。
信息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我國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2~3倍,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逐漸顯現。軟體、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礎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目前,計算機和通信產業已在行業總量中佔有60%的比例,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以年均35%的速度快速增長。
信息產業區域結構調整加快。目前,我國信息產業呈現出梯次轉移的趨勢,區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東部沿海地區開始從加工製造向大規模製造、綜合集成及軟體和服務產業升級轉變;中部地區發揮成本優勢,開始承接從東南沿海轉移過來的加工製造業;西部一些具備條件的省份也形成了一批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初步展現出東中西分工協作與產業區域布局新態勢。
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信設備、集成電路、高性能計算、應用軟體等領域科技進步取得了較大突破,數字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信、數字集群通信、光通信等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信息化推進工作深入開展。全行業認真貫徹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各項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企業、城市信息化推進工作力度加大。
成本優勢面臨挑戰 企業綜合實力待加強
·信息產業國際市場爭奪加劇,原有的成本優勢面臨巨大壓力
·通信、計算機、電視網路加快融合,整機界限日趨模糊
信息產業國際市場爭奪加劇。我國信息產業與全球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聯系越來越緊密,核心技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專利、標准和品牌成為各國奪取競爭優勢的制高點;跨國公司的產業轉移、跨國投資和並購活動往往影響到全球;業務創新、行業轉型成為新的潮流,國外IT公司紛紛進行戰略調整和企業重組,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加劇。
原有的成本優勢面臨巨大壓力。我國周邊地區,在吸引外商投資上出台了很多優惠措施,其成本優勢、市場潛力和人力資源優勢明顯,很多跨國公司都前去投資建廠。相比之下,我國原有的成本優勢大大弱化。
網路和業務融合給產業格局帶來新的影響。通信、計算機、電視網路加快融合,帶來技術與業務的創新發展,整機界限日趨模糊,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軟體和硬體關系日趨緊密,二者融合日益成為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方向。基於軟體開發的信息服務和行業應用日趨流行,收取服務費的商業模式日益取代傳統的產品銷售模式。
國家發展戰略對信息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在整個「十二五」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信息產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目前我國經濟粗放型增長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同時,國民經濟發展全局要求信息產業必須加快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
目前行業發展中還存在著下述矛盾和問題:核心基礎產業薄弱,出口產品附加價值低,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產業結構問題仍然凸顯。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軟體產業規模偏小,系統集成能力有待提高。運營業技術業務創新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非語音業務比重較低,農村通信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IT產業發展模式面臨新變革
·產業集群正加速從成本導向向創新驅動升級
·生產與服務重組、軟體與硬體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趨勢不斷加快,使得信息技術產業生產模式不斷發生變化,信息技術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融合,使信息技術產業的商業模式面臨重大革新。
信息產業內外部融合日益加快。信息產業內部以及信息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相互支持、相互關聯的程度進一步加深,產業融合進程日益加快,催生出新的業態和新的市場,拓展出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集聚效應增強促進產業集群升級。世界范圍內信息產業的空間集聚效應更加突出,全球信息產業主要集中在幾個國家和地區,並逐步形成以產業鏈為基礎,相關配套產業高度聚集的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正加速從成本導向向創新驅動升級。
代工和外包服務模式成為主流。代工製造向「一體化製造+電子製造服務」的趨勢發展,服務外包日益轉向「知識流程外包和業務轉型外包」。生產與服務重組、軟體與硬體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
產業商業模式面臨重大革新。互聯網服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電信網、互聯網與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所形成的服務,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信息產業對其他產業帶動效應明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效益突出。
提高軟體和服務業綜合集成能力
·加快提高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的綜合集成能力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化工業生產關鍵環節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產業或說IT產業是應對當前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是構建創新型國家、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大突破口,因此必須加快實現信息產業創新自主的新跨越,爭取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健全自主發展的產業體系。
加快發展感測網產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感測網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及應用體驗中心,加強感測網技術與TD-SCDMA的結合,加快分布式感知、精確控制、資源優化、協同計算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動關鍵設備和產品的產業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整合消費電子產業鏈。加快實施平板顯示產業化專項,推動TFT、PDP等成熟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打造完善的平板顯示產業鏈,加快部署OLED等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順應彩電產業平板化發展趨勢,支持數字視聽企業與顯示模組企業的縱向整合。
加快提高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的綜合集成能力。重點培養國內大型軟體和信息通信技術服務企業面向大型行業應用系統的開發能力、方案設計能力、綜合集成能力。引導軟、硬體企業組建產業聯盟,為國內大型系統工程提供解決方案。引導信息通信技術服務企業與客戶建立互利共贏的長期合作機制,積累和提高大型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體系。圍繞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統籌網路部署、應用開發、設備製造和技術研發,推動網路設備、智能終端、RFID、感測器的研發和產業化,努力在終端操作系統、關鍵晶元和元器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發展新興信息技術服務業。圍繞電網、水利、交通等戰略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建設,以及金融、物流、醫療、教育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需求,整合應用、產業、研發等產業資源,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工程,推動高端伺服器、關鍵元器件、重大應用軟體的集成創新,促進形成上規模的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業。
加快發展工業領域各類應用電子產業。圍繞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需求,組織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間的協同創新,搭建協作平台,完善標准體系,加快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電力電子、工業控制等產品和系統的開發和產業化,提升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支撐能力。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化工業生產關鍵環節信息技術應用,普及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提高產品的自動化、智能化、網路化水平,加快生產設備的數控化和自動化改造,積極引導推進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信息系統在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的集成應用。
大力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要結合產業發展的特點,高起點推動區域間的互動。鼓勵東部沿海的軟體和製造企業,到中西部發展;建議對中西部高起點發展給予融資、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動產業和區域結構優化升級。

Ⅷ 互聯網給中國產業創新帶來了什麼變化

互聯網的誕生使人類進入到了信息時代。他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從衣食住行到科技行業比比皆是。使人們都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只有創新才有立足之處,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