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健康管理師就業前景怎麼樣
健康管理從業方向:
在健康體檢、醫療服務、醫療機構,大中小醫院,健康保險、中醫保健、健康養老以及體育健身、醫療旅遊、美容養生、母嬰服務、保健食品營銷、健康餐飲、健康旅遊、營養干預等行業從事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管理及有志於在健康產業就業創業,謀求更好發展和上升空間。這個范圍太廣了~
學習健康管理師:
(1)對於個人和家庭而言
學習健康管理師,做好健康管理計劃,學會自我健康管理,做好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去醫院的次數,節省醫療費用,獲得高品質的生活,精神飽滿。一個人學習健康管理師,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讓自己關心的人得到專業的健康管理。
(2)對於正在就業找工作的人而言
未來5到10年專業健康管理師缺口200萬人,不得不說健康管理師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就業方向,獲得高薪工作。在北上廣深這幾個大城市健康管理師最低平均工資待遇為6000~8000,甚至有的超過10000多,工資待遇逐年上升。
(3)對於想要創業的人而言
健康服務業會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學習健康管理師是進入健康服務產業的通行證,整合健康行業資源平台,專業化職業化提升素養,打造個人差異化競爭優勢,做好專業化服務,擴大個人影響力感染力,聚集更多產業人脈資源,擴展更多商業盈利模式和事業運作技巧,提升戰略思維,為創業搭建更多的機會和突破空間。
4、健康管理師就業創業方向
【創時代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大健康產業:健康管理+可以像互聯網+一樣融合所有的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健康管理+醫療、健康管理+體檢、健康管理+保險、健康管理+養老、健康管理+地產、健康管理+美容、健康管理+養生、健康管理+旅遊、健康管理+保健品、健康管理+餐飲、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大數據,健康管理+母嬰,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管理+一切
❷ 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縱觀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健康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將會繼續保持較為高速的增長,同時,產業融合、產業形態交織,將會為未來5到10年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未來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是:一是產品形態的多樣化、多元化,傳統的健康產業僅僅是給病患提供診療、護理服務等服務,而未來的健康產業不僅限於此,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新興的產業形態正在不斷變化,養老、保健和中高端醫療器械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業界形態在國內已初見雛形,並且聚集了足夠強而大的產業技術力量和資本力量,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三是新一代技術的出現會推動國內大健康產業的快速轉型和發展,升級產業及產品形態。新一代技術未來會成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的動力,為戰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很多醫療健康機構非常關心信息技術在醫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互聯網技術能提供實施智能安防,對醫療機構和健康機構重要區域實施監控自動化。養老(服務)是未來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但
養老產業的發展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修建養老機構場所,而是應當用新技術去構建虛擬技術,提升養老服務的專業化、遠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穿戴技術的應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產品,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醫葯是健康產業最關注的,目前投資最多的產業。穿戴技術能通過對預防和觀察的對象進行實時、分布、移動式的監護,極大提高數據和信息採集的效率和精度。通過雲計算來集成不同地區的特定數據,並加以整合,運用
大數據管理技術提高模型的效率,從而提高研發的速度,非常有助於生物醫葯的發展。
❸ 現在做什麼行業前景比較好呢
進入新時代,最火的行業肯定是網紅直播和視力康復機構:
網路的興起,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已達6億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指出,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其中我國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國青少年的近視率約為25%,澳大利亞僅為1.3%,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巨大的護眼需求,必將引領下一個新經濟風潮,加盟德致堂,事業更輝煌。
❹ 請問在未來2020年最掙錢的職業是什麼
睡眠經濟、「無人工廠」成主流、會展、夜間經濟、教育行業。
1、睡眠經濟,炙手可熱
《2018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8年,中國人均睡眠時長由8.8個小時降至6.5個小時,平均38.2%的中國人有睡眠問題,比全球平均高出11.2%。其中,80後、90後正在成為睡眠障礙的主力軍。
烏鎮憑借世界互聯網大會走紅,有了「烏鎮很忙」的調侃;G20峰會讓杭州掀起一波「杭州與上海:誰是誰的後花園?」的討論。
4、夜間經濟崛起
燈光一亮,黃金萬兩。2019年五一期間,中國居民夜間消費金額佔全天消費金額的29.92%。商務部統計,上海夜間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餐飲2/3營業額在夜間實現的,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於夜間經濟。
「夜經濟」是由市場主導的自發行為,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可以在夜市裡進行各種休閑、娛樂、消費等,舒緩自己疲憊的身心,釋放生活壓力。這種消費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更是城市消費經濟強有力的延伸和補充。
5、教育行業
中國是一個教育大國,千年來,教育都是作為選拔人才的標准。現在更是出現了教育培訓機構,是一種將知識教育資源信息化的機構或在線學習模式,是以提供資源教育和培訓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專門性網站或培訓機構。
(4)健康產業發展報告擴展閱讀:
2020年中國經濟拐點:
1、產業進入大洗牌
國際上,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推動製造業迴流;低收入國家憑借成本優勢,加速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中國原來的依靠的廉價勞動力模式,也要改變。
中國進入工業化後期,進入以5G為標志的新一輪技術突破期,信息產業、智能產業、生物生命產業、綠色產業等新經濟產業全面登堂入室。
2、商業模式大變革
我將商業模式概括為5個層次,依次為:搶風口、抓紅利、貿工技、技工貿、事業情懷。
❺ 未來中醫如何發展
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悉,由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葯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其中,題為「傳統醫葯的典範——中醫葯」的章節已完成定稿,分為「什麼是傳統醫葯」、「青蒿素等中葯發現史、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中醫葯整體觀與辨證論治」和「傳統醫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團隊的重大創新突破不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義,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中醫葯行業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前景十分廣闊。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即中醫所用的葯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
因此,中醫葯的產業鏈也是從上游的動物養殖、礦物採集、中葯材種植,經過一次列的採收和粗加工後,我們的中葯材材料便流入中葯材專業市場或葯材批發市場,由倉儲、物流、貿易等來到中成葯企業和中葯飲片企業;後進入我們的下游醫院、葯房、超市等,從而到達消費者手中。
未來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達6658億元,同比增長13.3%。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預測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011-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1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3.3%)
中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領域研究的突破不僅能夠推動瘧疾防治的進展,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來說也具有重大的影響。未來,中醫葯行業在世界的影響將加深,對於業內的研究也具有示範意義。總體來看,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入如下:
1、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健康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政策助力,進一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活力
中醫葯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葯產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葯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葯繼承創新。
而根據《中醫葯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葯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葯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葯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事實上,隨著中醫葯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進一步激發,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3、「互聯網+中醫葯健康產業」將成未來發展熱點
隨著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變化,醫改攻堅帶來的醫療服務格局調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潮流的涌現發展,必將為醫療服務提升優化釋放出巨大空間。
目前互聯網+中醫葯領域的發展來看主要有幾種模式:中葯材電商、在線問診、O2O送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管理、中醫媒體、中醫教育及智能化設備等。從投資數量上看,中醫O2O、在線問診、中醫連鎖獲投數量最多。未來隨著5G的快速發展,中醫葯行業市場前景可觀。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❻ 2019年健康險行業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互聯網對中國保險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6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加快發展保險業從行業意願上升到國家意志。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商業保險發展的體系。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對保險業的重視和支持開啟了新興保險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激活了中國保險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保險業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未來十年的發展應該是會越來越重視保費的質量,提供的保障,而不是保費規模。過去二十年過度追求保費規模,銀保,代理人,中介渠道混亂不堪,給保險留下了「傳銷」的罵名,這是因為資本逐利,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了行業生態。而資本早晚會發現,這樣繼續搞下去是竭澤而漁,再加上國家管控,所以今後十年的保險業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改善。會逐步像外資公司看齊,而越來越多的中等公司進入市場,不斷競爭,也會倒逼保險公司從產品服務等多方面自我升級換代。
二、當前90%的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度和職業素養,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客戶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所以未來10年,保險業急需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國家也應該會有配套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產銷分離是大勢所趨。
三、保險公司靠費差和死差賺錢會變得越來越不可能,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群眾意識提高,信息越來越對稱,代理人制度將走向墳墓,網路營銷將成為主流。保險公司會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追求差異化發展,構建自己的生態。
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健康險,財險(主要是車險),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金險的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責任,產品也會變得越來越合理。互聯網帶來的長尾效應,客戶的保險需求會得到全方位的滿足(比如家財險)。
五、保險將成為一種必需品。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保險行業。
❼ 健康管理師是哪裡頒發的證書,國家認可嗎
看完這個,你還擔心考健康管理師沒用嗎?
1、在健康保險行業中
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9次提到保險)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到2030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健康管理師將在健康保險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在企業健康管理中
企業人群是健康管理的又一重要目標人群。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認識到員工健康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少企業已將員工定期體檢作為保障員工健康的一項重要舉措。
部分企業引入了員工健康風險評估項目,隨著健康管理服務的不斷深入和規范,針對企業自身的特點和需求,開展體檢後的健康干預與促進,實施工作場所的健康管理項目將是健康管理在企業中應用的主要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真正的大型企業都會增加健康管理師的工作崗位。
3、在社區衛生服務中
社區衛生服務在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人民群眾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守門人」,是二級醫療衛生體系的網底,也是社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4、在專業健康管理體檢機構中
目前國內已有多種大型連鎖體檢機構,在你完成體檢的基礎上對針對不同人群提出健康生活咨詢、指導,有一定的健康管理性質。健康管理師作為專業的健康管理人員,可以在這些機構中發揮重大作用,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長,而這些機構也會因為健康管理師的加盟而更加專業、全面。
5、在醫院中
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已經建立或者開始建立健康管理門診中心。
6、在養生養老機構中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也是慢性病的多發人群,很多養老機構相繼出現,並且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全程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師是養老機構的必備人才。
最後還可以選擇自己創業:私人健康顧問、私人保健醫生、私人健康管理師、社區健康管理工作室。國家大力支持健康產業發展,政府有補貼,稅收有優惠,創業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