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除了韓國和印度之外還有哪些國家的IT行業比較厲害
美國,台灣
主要看你個人的
② 在韓國做IT行業人的收入好不好的
普遍是還可以的。當然也要看你在什麼樣的公司做什麼。
③ 我是學軟體的,IT職業在韓國找工作怎麼樣
現在韓國公司大多在裁員,能不能找到工作很難說。
如果找到工作的話,月薪大約在300萬到500萬韓幣左右吧,目前相當於1萬5到2萬人民幣吧。
④ 在韓國做IT行業人的收入怎麼樣的詳細
大學生剛畢業進三星300w左右!!這是比較高的了,,
一般大企業sk,現代,===和這個差不了很多
小公司最少 在200w左右,,,
個人實力還有以前的工作經驗以及英文水平還是很重要的!!
⑤ 我老公是韓國人做IT方面,我們目前生活在韓國, 因為我還是一直很想回國內發展,不知道有沒有相似情況的朋
我老公也是韓國人,我老公是軟體工程師,我們開始也是在首爾工作居住
我們在首爾都買房子了,但是我也是真的不適應長期在韓國居住
再加上我已經懷孕,所以我老公為了我現在已經回到國內工作了
我們是現在韓國找的工作,專門找的外派中國的公司,等了一年才回來了
如果你在國內找韓資企業很難得,所以還是在韓國找吧
上海外派很難得,我們是在沿海城市
如果在韓國找工資會高,我們還有中國的生活費還有房屋費跟一年三次回韓國的免費機票
我老公會中文,所以當時找這份工作很容易就得到這份工作
我老公會中韓日英,對他找工作來說也佔了很大的便宜
我們是打算現在國內工作,等孩子上初中以後回韓國
⑥ 韓國產業結構為什麼扭曲
韓國的工業化起步較晚,在20世紀50年代主要目標是穩定和恢復經濟。50年代末年代初,韓國經濟出現持續的低增長。進入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迅速增長,開始產業結構調整,
即將勞動密集型產業移往海外,集中發展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在這種背景下,韓國開始致力於外貿出口,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輕工業,同時也開始積極發展部分
進口替代型重化學工業,但又以出口導向戰略為主。另外韓國實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原則,為經濟起飛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到70年代初,韓國產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見表1)。
70年代,韓國開始向重化學工業邁進,政府把鋼鐵、石油化工、有色金屬、造船、汽車製造等部門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對計算機、精密機械、電氣機械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實行進口替代。70年代,韓國為發展重化學工業,實行了十分明顯的產業傾斜政策:投資傾斜(占製造業總
投資的80%以上)、貸款傾斜、稅收優惠及扶植大企業集團(集中資金、形成規模優勢)。重化學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紡織等輕工業和鋼鐵、石化等基礎原料產業
主導了製造業的增長。這一時期,韓國起步較晚的電子工業以年均40%的速度發展,到1980年,黑白電視機出口量佔世界出口總量的21%,居第一位,彩電
出口則居世界第三位。
1973年,韓國政府開始強有力地推動重化學工業化建設。當時韓國在推行重化學工業化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先前日本
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經驗。通過實施重化學工業化,韓國的企業得到成長、壯大,但是也帶來了負面影響。由於過量生產了很多還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導致韓
國出口衰退。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韓國經濟出現衰退,1981年經常項目貿易赤字達44.8億美元。除因韓國外貿依存度高外,更因為其在70年代對重化學工業投資過度,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導致一方面輕工業出口因投資不足而不振,另一方面重工業生產能力過剩,零部件和中間產品進口擴大。
1985年,發達國家之間簽訂「廣場協議」,決定將日元的匯率從1美元兌換250日元下調到1美元兌換125日元,以減少日本的貿易順差。其結果是韓國
等競爭國家的出口急劇增加,加上石油及原材料價格的下調,韓國企業費用大大減少。當時的世界市場還沒有中國這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因此韓國的輕工業產品出
口不斷增加,重化學工業產品的出口也不斷增加,韓國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經濟繁榮。但是,這種經濟繁榮引發了90年代韓國劇烈的產業結構調整,原因是由於輕工業出口繁榮,導致生產設備過剩,同時中國的輕工業出口開始參與競爭。
上述情況迫使韓國政府進行經濟變革,調整出口、擴大內需,把開發和投資技術密集型產業、實現技術立國作為基本戰略目標。
隨著經濟的發展,到了20世紀90年代,從許多標准來看韓國已經不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了,韓國的產業結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見表1)。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同時,它的出口增長也從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品轉向了技術密集型、高質量的產品。韓國的鋼鐵、造船、汽車製造、化工業都居世界前列,電子工業更是異軍突起。1996年,韓國人均收入為8356美元,達到了世界銀行分類法中高收入國家的收入水平,韓國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到了韓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美、日等國的緊急資金援助下,韓國渡過危急關頭,並對金融、企業、公共部門和勞動市場等領域實行改革,對經濟結構作較大調整。為了更好的償還所欠貸款,韓國企業不斷增加研發投資,
減少技術引進,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打造韓國自身創新模式——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種模式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學習、分析、借鑒並創新,形成具
有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以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表的國際專利申報情況中,2007年韓國專利登記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
躍升至世界第四位。隨著技術開發的增加,韓國技術集約性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就業也隨之增加。隨著製造業就業的增加,2002年以後個體服務業者沒有再增加。
到2000年,電子信息產品成為主導,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生產國。在出口產品中,重化學工業品
佔80.8%,其中電子電器類產品達40%(工業用電子品14%,電子附品20.1%)。從進出口結構來看,韓國貿易具有加工貿易形式的特點,重化學工業
品、資本品和電子信息產品大進大出,2000年韓國進口產品中主要重化學工業品佔67.8%,其中電子電器類為28%(工業用電子品8.3%,電子附品
16.6%)。
進入2000年以來,韓國經濟穩中有升,在設備投資和
出口大幅增長的拉動下,上半年韓國經濟總體上實現了
11.1%的高增長。韓國經濟走出谷底,呈現復甦態勢。此間,韓國政府制定了刺激出口、吸引外資等一系列經濟振興對策,同時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國
內具有相當規模和基礎的多家知名大企業財團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濟發展經驗,科技、教育水平也較高,應對各種經濟困難時能夠較自如。在對韓國國內各個產業進行不斷檢測的情況下,可以看出,韓國經濟雖已復甦,但基礎脆弱,隨著公共資金投入界限的到來,將面臨重建財政還是繼續進行結構調整的選擇。
進入新的世紀,韓國逐漸調整了產業發展重心,一是針對三大產業群,制定差別化的發展戰略。對於傳統的製造業,
韓國政府的策略是扶持核心主力業種,通過向周邊國家轉移次要落後的業種以實現傳統產業的結構升級;對於新技術產業,則通過高速發展不斷提高其在整個產業中
所佔的比重;對於服務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功能,不斷發掘新的增長機會,並使知識型服務業朝著有助於製造業的方向發展。二是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開發。韓國
產業資源部對IT(信息)、BT(生物)、NT(納米)、ET(環境)和CT(文化)等「5T」領域的技術開發進行重點支持。從2001年到2005年,
韓國政府要對以上5個領域投入10兆韓元(1美元約合1300韓元)的研發資金。三是培養高級人才,保證新技術產業的持續發展。隨著新技術產業的高速發
展,韓國的科技人才缺口要達到十幾萬人。為克服這一瓶頸,韓國政府已經出台了《國家戰略領域人才培養綜合計劃》,鼓勵各大學加強新技術領域的教學力量。到
2010年,韓國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了改善。
⑦ 日本和韓國,哪個互聯網行業有發展
韓國的
⑧ 在韓國學習IT行業有前景么
職業學校?大邱的永進嘛?都說韓國的IT比較牛B但是也看學到什麼程度!
⑨ 韓國靠什麼發展起來的
韓國奇跡
無論從人口還是面積來說,韓國都只是小國。然而韓國近半個世紀來經濟增長的成績,使我們不得不對這個東鄰小國刮目相看。
1961年,軍事強人朴正熙上台,為了爭取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對其威權政府合法性的認可,從1962年起,實行了多個經濟增長企劃。當時的韓國經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民生產總值僅23億美元,人均GDP只有87美元,基本上是落後的農業國,現代工業基礎極為薄弱。
但在朴正熙執政的近20年裡,韓國經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1970年代初提出的經濟口號,「人均GDP上千美元,我家有轎車了」,在他被刺的1979年就基本實現了。與新加坡、我國的香港、台灣一起跨入了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之列,被稱作「東亞四小龍」。以同樣方式上台的全斗煥,也是將發展經濟作為其政績的「第一考量」。「漢江奇跡」主要就是指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那段時期韓國的經濟增長率接近兩位數。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0000美元。但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1998年韓國經濟竟破天荒地出現了負增長,是年GDP下降了6.7%。在國難面前,韓國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韓國各地的獻金運動,各界民眾包括海外韓僑紛紛踴躍捐出美元、金銀首飾來充實外匯儲備,共紓國難,場面令人感動。
韓國是受危機波及最深的國家,但也恢復得最快。進入2005年後,韓國經濟景氣正全面恢復。韓國經濟界將金融危機後的重振及今後韓國經濟的前途歸功於:「IT」和「中國市場」。韓國分外重視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他們認為,韓國惟一的資源、最重要的生產力就是他們的大腦,即「人力資源」。
2004年,韓國的信息化程度在世界綜合排名第7,居民使用互聯網寬頻的比重居世界第1。他們的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納稅等電子商務活動的普及率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今天的韓國是IT產業強國,三星電子公司已經是世界超一流IT企業。2004年,員工總數不過10萬的三星電子銷售額為505億美元,佔全國GDP的近8%!2004年韓國在IT研發方面的總投資額為138億美元,佔GDP的2.5%。其他行業如現代汽車、LG家電、SK通訊、韓進流通等韓國著名企業也都是靠重視研發才實現快速擴張的。
另外,中國市場對韓國經濟貢獻巨大。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以來,經貿關系飛速發展,兩國經濟關系十分密切,韓國經濟學家說,「兩國市場的邊界日益模糊」,韓國媒體還發明了一個新詞:KOINA=KO-REA+CHINA,來說明「中國市場攸關韓國經濟的生死,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有人還形象地說,「中國市場打個噴嚏,韓國經濟就得感冒」。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⑩ 韓國有什麼支柱產業想知道大概的基本情況
1.半導體,造船業,車輛。
2.三星,LG,現代是代表性的
3.半導體和造船業是世界第一,車輛是能進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