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裡配金融分析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
工業互聯抄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全領域、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的融合集成應用,是實現工業智能化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其本質是以機器、零部件、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路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深度感知、傳輸交換、計算處理和高級分析,實現從單個機器到生產線、車間乃至整個工廠的智能決策和動態優化。
炎黃財經就報道過: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智能化的基礎支撐。工業互聯網對工業智能化的支撐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1、是通過構建互聯互通的網路基礎設施,將分散化的物理生產單元相互連接,打破信息孤島,促進生產系統內部各層級、生產系統與商業系統的集成整合,實現生產、供應鏈、產品等數據的無縫傳輸,構建數據優化閉環;
2、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的數據技術,能夠對機器運行狀態、生產經營狀況、產業鏈協同和市場需求信息,進行充分感知、復雜計算和深度分析,形成工業生產的智能化決策;
3、是通過企業對外的泛在互聯網路,將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市場用戶、售出產品緊密連接,形成協同化、定製化和服務化的生產組織模式和商業模式,提高生產資源配置效率,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新的服務價值,推動工業智能化的實現。
Ⅱ 加快5G+工業互聯網,會對製造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都是行業專家討論的熱點話題,在「2019 年經貿熱點論壇」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等智庫專家就國內外經貿熱點,一致認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如「工業互聯網」「5G」「數字科技「等新概念、新技術將作為平台和工具發揮巨大作用,為實體產業創造新機遇。
當前備受關注的5G商用落地,李毅中指出,發展5G第一要積極,但也不能太急,還得一步一步走扎實,5G並不是隔斷歷史,而是在4G基礎上發展,不斷改進改造。
李毅中特別指出,工業互聯網應當與5G結合起來,共同發展,「要把5G建立到工業互聯網裡面去,提升工業互聯網的能力,充分賦能工業企業」。他認為,國家對5G技術應用高度重視,同時國內工業兩化融合基礎雄厚,5G在工業製造業運用的時間不會落後服務業和消費領域太多。
Ⅲ 各省市、各個地區應該如何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哪些主要任務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後,各地紛紛加快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步伐。發展工業互聯網,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關鍵,安全體系是保障。各省市、各地區應緊緊系統構建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全力推進七大任務:
1.夯實網路基礎
夯實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應圍繞網路改造升級、提速降費、標識解析,推進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路(PON)、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路(TSN)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
第二,以IPv6、軟體定義網路(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即5G技術),實現工業企業外網的升級改造;
第三,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推動行業性二級接機點的建設與連接。
2.打造平台體系
第一,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企業為主導,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實現多平台互聯互通。
第二,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驗證。支持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台,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
第三,推動、吸引企業上雲。鼓勵工業互聯網平台在產業集聚區落地,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的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
第四,培育工業APP,支持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3.加強產業支撐
要加強產業支撐,必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第一,關鍵共性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網路技術、融合應用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
第二,系統解決方案支撐。圍繞智能感測器、工業軟體、工業網路設備、工業安全設備、標識解析等領域,推廣一批經濟實用的微服務化系統解決方案。
4.促進融合應用
融合創新工作應圍繞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兩大主體開展:
針對大型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工業現場的應用;開展用於個性需求與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精準對接的規模化定製;
針對中小企業,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開展供需對接、集成供應鏈、產業電商、眾包眾籌等創新型應用。
5.完善生態體系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與行業需要,面向關鍵技術與平台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第二,構建應用生態,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製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展示展覽、行業資訊、人才培訓、園企對接等增值服務。
第三,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中介型共享製造、眾創型共享製造、服務型需求共享製造、協同型共享製造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
第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6.強化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底線,必須切實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此外,各地區還應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動標識解析系統安全、工業互聯網平台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開展安全咨詢、評估和認證等服務,提升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
7.堅持開放合作
第一,加強地區乃至國際的企業協作,形成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關系。
第二,建立政府、產業聯盟、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機制。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協同與合作,參與工業互聯網標准規范與國際規則的研討與制定。
Ⅳ 發展智能製造,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融合發展,需要重點發展那些基礎產業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與保障。想要推進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中發智造認為,應該著重發展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及信息服務、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感測器、工業軟體五大產業。
1.人工智慧。
應加強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智能感測器、機器人等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持續推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
2.工業互聯網及信息服務。
構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乃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企業內部及產業上下游企業間生產設備與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促進製造資源、數據等集成共享。
3.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
完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省內雲計算數據中心發展,重點建設一批公共服務、互聯網應用、重點行業和大型企業雲計算數據中心,引導數據中心向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強適應行業特點和企業需求的技術、產品、服務的應用推廣,加快推動企業管理、服務、設備、產品等上雲。
4.感測器。
推進硅微感測器、陶瓷微結構感測器、薄膜微感測器和微組裝感測器組件工藝技術平台及相關感測器產業化平台建設,打造國內領先的MEMS化學感測器產業化基地,加快建立集技術創新、產業化和市場應用為一體的感測器產業體系。
5.工業軟體。
推進面向電子設備、儀器儀表、智能裝備等領域設備嵌入式系統軟體、中間件的定製化開發。加快面向生產過程管控和資源管理優化的組態軟體、工業APP軟體、MES系統、ERP軟體、PLM等管控一體化軟體的研發和二次開發。發展面向產品研發設計的模擬軟體。打造工業軟體研發與共享服務平台,形成一批工業軟體研發和應用的解決方案。
這五大產業可謂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的基礎產業,於智能製造而言,更是基礎中的基礎。
Ⅳ 作為一家家居工業互聯網平台,三維家自2013年成立以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獲得許多家居家裝公司的認可
三維家自2013年成立以來,依託「AI+大數據+雲計算」底層技術,自主研發3D家居雲設計系統、3D家居雲製造系統、數控系統,構建家居工業互聯網平台,用技術將整個產業鏈的產品3D 模型數據化,數據貫通產業全鏈條,實現門店終端3D效果圖設計到工廠生產的C2M智能製造,深度合作家居家裝企業4000多家,設計師用戶200多萬,成為家居產業的「路由器」。
家居行業在消費升級趨勢下,誕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對於家居企業來說,完成一個訂單通常需要5個環節:獲客-量尺-設計-生產-安裝交付,每個環節相對獨立,卻又需要數據打通,行業一直存在數據不協同的掣肘,不僅阻礙了節點效率的提升,同時也造就了中國家居製造的低附加值和在國際市場的低競爭力。在過去6年多時間,三維家的整體軟體路線部署無不圍繞這些掣肘展開,通過各個節點的效率提升來實現全產業鏈的深度賦能,技術不斷從全屋定製行業,向浴室櫃、淋浴房、吊頂、瓷磚等細分行業滲透,賦能整個家居產業升級。
三維家開始以3D家居雲設計系統切入家居產業,將輕量化、即時化的3D在線設計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泛家居全品類門店、裝修公司,讓免費效果圖設計成為行業終端標配,裝修設計所見即所得,推動家居終端營銷變革。傢具產品從設計到製造,其生產製造的信息化程度嚴重不足,數據缺失,三維家對產業的製造端進一步深化賦能,行業第一個真正打通前後端一體化平台的軟體,自主研發3D家居雲製造系統、數控系統,訂單實現以設計方案形式一鍵下單到工廠,產品工藝數據無縫對接,把消費者的定製需求轉變為機床上的加工語言,系統指揮數控機床,提高效率,降低對工人的要求,設計方案中的產品精準生產出來,並且准確無誤地安裝,真正設計生產一體化,推動C2M智能製造。
6年的數據沉澱,形成三大資料庫:4500萬級產品模型庫、1470萬級商品房戶型庫、13.1億級家裝設計案例庫,成為中國家裝產業大數據中心。技術和數據的驅動,推動節點數據形成數據閉環,實現生產端的智能化,同時實現終端數據的雲端聯通,幫助產業打造高效的C2M,讓廠商對於消費者的需求洞察更精準,各個環節的數字化讓整個行業慢慢變得高效。在營銷環節,結合大數據量化到量尺、設計和導購等環節;在生產環節,可以用來量化效率、品質等,甚至連安裝環節的瓷磚鋪貼,都可以利用節點數據的應用提高工人的效率。通過數據的打通,實現互聯網化的產業協同,提高整個行業在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效率,讓更多家居企業可以專注於前端品牌和渠道的打造,後端生產通過數據協同實現智能製造。
2019年,三維家發布PaaS平台,開放賦能,共享共贏,集結全球優秀SaaS軟體開發者,以技術、數據賦能產業,讓每個家居企業都可以藉助三維家的平台,打造私有軟體體系和大數據中心,推動C2M全球家居工業互聯網生態形成,讓設計、銷售、製造更簡單。
Ⅵ 如何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
工業互聯網安全問題日益凸現
工業互聯網無疑是這個寒冬中最熱的產業經濟話題。「BAT們」視之為「互聯網的下半場」,正在競相「+工業」「+製造業」而工業企業、製造業企業們也在積極「+互聯網」,希望藉助互聯網的科技力量,為工業、製造業的發展配備上全新引擎,從而打造「新工業」。
不難看出,工業互聯網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高速發展期,預計至2020年將達萬億元規模。但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日益凸現。在設備、控制、網路、平台、數據等工業互聯網主要環節,仍然存在傳統的安全防護技術不能適應當前的網路安全新形勢、安全人才不足等諸多問題。
工業互聯網萬億級市場模引發安全隱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預計2017年到2019年,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隨著國家出台相關工業互聯網利好政策,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增速加快,截止到2018年3月,中國工業互聯網平台數量超250家。世界各國正加速布局工業互聯網,圍繞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方面,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是構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趨勢。
工業互聯網是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石,也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動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現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將催生更多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創造更多新興經濟增長點。
伴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業控制系統及設備與互聯網連接,網路空間邊界和功能極大擴展,以及開放、互聯、跨域的製造環境,使得工業互聯網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1、網路攻擊威脅向工業互聯網領域滲透。近年來,工業控制系統漏洞呈快速增長趨勢,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新增信息安全漏洞4798個,其中工控系統新增漏洞數351個,相比2016年同期,新增數量幾乎翻番,漏洞數量之大,使整個工業系統的生產網路面臨巨大安全威脅。
2、新技術的運用帶來新的安全威脅。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導致工業互聯網安全風險多樣化。
3、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目前,傳統的安全保障技術不足以解決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同時,針對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防護資金投入較少,相應安全管理制度缺乏,責任體系不明確等,難以為工業互聯網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如何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
那麼,如何鑄造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基石,加快構建可信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呢?
1、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緊跟工業互聯網最新發展趨勢,努力引領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發展。
2、推動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標准落地實施。全面推廣技術合規性檢測,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良性發展。
3、完善監管和評測體系。
4、切實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發展。加強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構建覆蓋系統建設各環節的安全防護體系。
5、聯合行業力量打造工業互聯網安全生態。
在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議:
1、頂層設計:出台系列文件,形成頂層設計;
2、標准引導: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標准體系框架,推進重點領域安全標準的研製;
3、技術保障:夯實基礎,強化技術實力;
4、系統布局:依託聯盟,打造產業促進平台;
5、產業應用:加強產業推進,推廣安全最佳實踐。
近年來,中國也陸續出台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文件,明確提出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內容,從制度建立、標准研製、安全防護、數據保護、手段建設、安全產業發展、人員培養等方面,要求建立涵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路安全、平台安全、數據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多層次安全保障體系。
在國家政策以及業界的一致努力下,相信我國工業互聯網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在安全層面的保障也會更上一層樓。
Ⅶ 國內外發展工業互聯網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一)政策環境有待建立
(二)行業壁壘需要打破
(三)產業鏈有待完善
(四)共贏模式有待確立
(五)應用模式需要探索
(六)安全問題亟待關注
Ⅷ 打造系統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體系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在被問及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會有哪些配套的政策時,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市場環境和政策支持是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保障,這次《指導意見》主要是從法規制度、市場環境、財稅支持、融資服務、人才支撐和組織機制等六方面提出了支持保障的措施。
在回答關於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問題時,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表示,在工作部署方面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聚焦融合重點,注重夯實平台發展基礎,著力提昇平台運營能力,打造多層次、系統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體系。主要做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二是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驗證,支撐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台。三是推動百萬企業上雲。四是培育百萬工業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