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內手機的產業發展

國內手機的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15:48:20

⑴ 國產手機的發展現狀

國產手機從集體失語到群體逆襲
十年前,中國的手機企業甚至缺乏獨立的設計能力,但是經過了十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已經能夠設計製造出被市場認可的產品,中國智造宣告崛起。2014年是國產手機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以「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加小米、OPPO等的國產手機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直逼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打響了「國產手機」逆襲反擊戰。
國產手機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手機市場實現「逆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國產手機品牌的繁榮是多方面因素推動的。首先,歸功於中國手機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也是各大手機品牌競逐的主戰場。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增幅達到87%,到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將超過4億部,佔全球銷量的30%左右。中國自主品牌推出的手機機型已達到700款,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
其次,國產手機的「逆襲」與運營商政策支持密不可分。3G時代,國內手機市場最大變化就是運營商渠道崛起,2010至2013年三大運營商都不遺餘力引入定製版國產千元智能手機,同時提供高額話費補貼,國產千元定製智能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上攻城略地,迅速占據了國內的中低端市場。在運營商的4G終端中,絕大部分都是中華酷聯等國產手機,運營商提供的終端補貼進一步推動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4G時代的來臨,帶來了一場以千億為單位計算的產業盛宴,成為國產手機品牌「彎道超車」的強力助推器。不少業內人士這樣形容4G對國產手機的影響,「從手機廠商的角度看,國產手機有望成為4G元年最大的優勝者。」
再次,國產手機技術能力日漸成熟,高性價比獲得用戶青睞。十年前,中國的手機企業基本是採用韓國方案製造手機,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已經能夠獨立設計高性價比手機,這讓國內廠商的競爭能力大大提高。硬體的高性價比是國產手機營銷的一大法寶,在產品配置相近的情況下,國產品牌與洋品牌相比往往價格更低,從品質、功能到體驗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用戶自然傾向於選擇價格更加低廉的產品。

⑵ 目前手機發展的現狀,趨勢,功能

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手機產業在市場快速發展的依託下,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發展勢頭。不僅獨資、合資企業繼續保持較好的市場業績,國產品牌手機也取得了群體性突破,打破了長期以來外資企業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產業現狀:競爭激烈格局調整

我國作為全球手機製造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隨著我國移動通信運營業的快速發展,手機產業規模繼續擴大,今年上半年我國手機產量2.1億部,同比增長64%。與此同時,我國手機用戶新增3000多萬戶,用戶總數為4.2億戶,手機普及率迅速上升,我國作為全球手機製造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產品市場格局進一步調整。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部分企業都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不斷調整企業營銷戰略,使我國手機市場出現了新一輪的格局變化。

外資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國外品牌手機生產企業憑借其強大的資本和技術優勢,在充分掌握國內市場情況後,一方面加快新品推出速度,搶占市場,另一方面在產品上全線出擊,全面覆蓋高、中、低檔產品,並加大了在中低檔產品上與國內企業的競爭。

國內品牌手機企業市場份額繼續下降,國內品牌手機原有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增長乏力。渠道、價格和熟悉本土市場情況等原有競爭優勢日漸弱化後,資本、技術等方面的缺陷就成為制約我國國內品牌手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產業擴張太快、新款手機上市速度較慢、產品質量問題較多、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等。這些原因造成國內品牌手機企業國內市場份額繼續下降。

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我國手機的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產向優勢企業集中。2004年前十家企業生產量佔全行業的72.9%,銷售佔72.8%。2005年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十家企業的生產、銷售分別佔全行業的78.7%、78.4%。

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勞動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機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導致國內手機市場價格繼續走低,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外商投資企業繼續加大對低端市場開拓力度,這將進一步壓縮國產品牌手機的市場空間,國產品牌手機生產企業舉步維艱。

產品更新加快。移動通信新業務的不斷推出,手機功能的不斷增強、外殼的不斷翻新,促使各生產企業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手機更新周期進一步縮短,不會出現前幾年靠一款手機就會使企業擺脫困境的局面。

我國在3G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繼開發TD-SCDMA網路技術標准之後,中星微電子公司研發成功手機晶元「星光移動二號」,該晶元在3G時代的手機音樂、手機動畫處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東南大學與東大通信公司聯合研製的Noah3000手機晶元通過了包括通話和數據業務傳輸在內的系統測試,結構表明該晶元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WCDMA國際標准要求。這標志著我國已具備了開發世界移動通信領域三大標準的所有核心技術的能力。

對外貿易:出口增長拉動產業發展

我國手機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大力推動了手機對外貿易的發展,目前我國手機出口已超過全球需求量10%以上,手機已經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出口產品。

手機出口的快速增長成為拉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手機產品出口促進了我國手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以2005年為例,我國手機出口..28億部,同比增長56%,手機產品出口量占我國手機總產量75%。如果以金額計算,2005年,我國手機產品,包括手機及其零部件的出口金額達316.25億美元,手機產品出口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直接貢獻率達到14.49%。隨著我國手機出口商品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出口手機附加值的提高和出口規模的持續增長,我國手機產品的出口將日益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外貿出口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產業鏈的國際分工位置決定了手機出口的方式。目前,我國手機產業在全球產業鏈分工當中還處於末端,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還依賴於從外國引進,所以,加工貿易方式成為我國手機出口的主導方式。我國手機出口的90%以上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創造的。但2000~2005年加工貿易所佔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表明我國手機出口產品技術和結構有所提升,在國際產業鏈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目前,中國手機產品進出口高速增長。「十五」期間,手機產品(包括手機整機及其零部件)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出口市場集中於美國、歐盟和香港,但逐漸呈現多元化態勢。進口來源地集中於韓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

由於我國作為全球手機加工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凸顯,許多跨國公司將我國作為手機生產基地。如摩托羅拉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在我國生產的手機出口比例都在80%以上。與此相對應,美國、德國分別成為我國手機出口的第一、第三大市場;中國香港是全球的物流中心,許多合資公司採用先出口手機到香港,再調配銷往全球的方式,因此,香港是我國手機出口的第二大市場;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是合資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對東南亞、非洲市場的出口規模雖然不大,但有所增長,這主要是國產品牌手機企業積極拓展出口渠道的成果。

外資企業出口為主,私營企業出口成倍增長。2001年至今,我國手機產品出口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局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盡管佔比有所下降,但始終占據我國手機產品出口總額的95%以上。

出口來源地集中在廣東、天津、北京和江蘇等地區。2001年至今,我國手機產品出口的前幾位來源始終集中在廣東、江蘇和京津地區,這4個省市在我國手機產品出口中所佔比重保持在80%以上。

不利因素:四大症結掣肘發展

在我國手機產業快速發展及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手機產品出口對外依存度較高。在我國手機產品出口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以外資企業為主體和主要採用加工貿易方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變。2001年以來,在我國手機產品出口的企業結構分布中,外資企業居主導地位,所佔比重始終在95%以上。在我國手機出口的貿易方式中,進料加工是主要方式,一般貿易比重過低,加工貿易比重近年來一直保持90%以上。

外資企業與加工貿易方式的結合度不斷加深,加劇了加工貿易方式本身所固有的「飛地」的特點,使我國手機產品出口發展更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和國際分工變化趨勢的影響。從另一方面看,企業以加工貿易方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原材料,經加工組合出口,形成封閉循環,使得產業自主開發能力逐漸萎縮,企業始終處於高中端產品生產過程中外圍的、低水平的技術和環節中。從長期看,這種局面如不改變,也將影響到我國手機產品出口的發展。

其次,出口目標市場高度集中。長期以來,我國手機出口市場一直主要集中於美、日、歐以及香港地區轉口市場部分,但是出口過度依賴這些國家和地區,導致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目前我國手機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對新興市場的開拓進展依然緩慢。此外,我國手機產品出口對美國、歐盟等市場的過度依賴,還使企業面臨跨國公司在知識產權上的訴訟等問題。

三是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國手機企業,特別是新興的民營科技企業的融資仍面臨著許多制約。技術創新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以及金融機構不具備對創新風險進行評估的能力,使其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資金支撐乏力。但更深層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國的金融體系還不健全,國有金融機構自身包袱過重,而民間和私人的投資機構稀缺,落後於日益增長的民營企業的需求,融資渠道狹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興企業的成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國內品牌手機生產企業仍面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供應鏈不完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等問題,同樣影響我國手機產業及對外貿易的良性發展。

未來展望:空間廣闊需求良好

⑶ 手機行業的發展現狀怎樣

可以是可以,但是現在的,你不覺得太多了,競爭大了。

⑷ 未來五年中國手機行業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呵呵`,
你可以去網路搜下,
「NOKIA永恆」
我覺得五年後差不多就是這個樣``!
因為現在專中國的手機行屬業基本都是仿造,
大部分學生還沒有能接受國產品牌,
而且國產機的造型也真的不怎麼好,
多是仿其他造型的機子好賣`!

⑸ 國產手機的發展過程

國產手機發展的曲折歷程

從1987年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行動電話系統開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手機全部依靠進口。一直到1998年以前,國內手機市場全部為國外品牌所佔據,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幾大廠家在中國銷售手機,手機製造技術壁壘較高,而且投資巨大,國產手機還沒有加入到手機製造行業中來。

1999年國產手機市場佔有率僅為1%,2000年達到9%,2003年達到鼎盛時期,國內品牌市場份額超過50%。2004年國產手機的出貨量降到45%以下,銷售額中的比例降到34%以下,國產手機遭遇到了嚴冬。根據相關研究,主要原因是國產手機企業在渠道、價格和熟悉本土市場情況等方面的原有競爭優勢日漸弱化後,資本、技術等方面的缺陷就成為制約我國國內品牌手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產業擴張太快、新款手機上市速度較慢、產品質量問題較多、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等。中國手機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低價競爭壓制了廠商的研發積極性,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產業趨於封閉,橫向合作減少,資源整合也越來越少。

近幾年來國內手機企業的市場表現不斷增強,不僅國內品牌手機的份額不斷提升,而且出現了大批市場表現優秀的國內手機企業。

中國手機廠商依靠低成本、定製化進軍海外市場。中興、華為、夏新、波導等國產手機廠商紛紛轉戰海外市場,通過終端定製等方式不斷擴大份額。截至目前,中國3G終端廠商已經進入中東、北非、拉美、亞太,甚至歐洲、北美市場,並與世界領先的運營商如Vodafone、Telefonica等建立了普遍的合作關系,以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搶佔了全球3G終端市場近10%的份額。

在我國手機出口的貿易方式中,一般貿易比重過低,加工貿易比重近年來一直保持在90%以上。這使得我國手機製造產業對外商以及國際市場的依賴性非常高。2008年上半年,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LG和索尼愛立信五個品牌在外銷市場占據超過70%的份額。在外銷市場上,由於國產手機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因此加工貿易比例高和對國外廠商依賴度高等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改變。

在手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許多國內手機企業選擇以協同競爭和雙贏為原則的商業運作模式,進一步強化產業的集群效應。

⑹ 國產手機產業發展有哪些問題

有很多分析人士從正反兩個角度發表自已的看法,對市場、品牌、戰略進行版深入的分析。有些觀點很權正確,但有些觀點不敢苟同。前瞻在《2014-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商業模式發展趨勢與創新策略分析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是模式之困、生態之困,絕對不是單純的市場之困、品牌之困、戰略之困。
大家都知道手機行業有一個非常怪的現象,與其它製造業,甚至消費類電子業相比都不相同。整個手機行業能盈利就只有兩家蘋果和蘋果,其它企業賺錢都很難。

⑺ 分析國內手機目前的競爭格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不低於500字

原標題: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分析:華為銷量成功登頂,攝像頭成為主要創新亮點

2019年4月份新增設備數環比小幅下滑

手機存量時代,4月份新增設備數環比小幅下滑:4月份,國內手機新增設備數2575萬台,同比大幅下滑24%,環比下滑4%,去年同期實現了12%的環比正增長。

2019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超7300萬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3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693.6萬部,同比下降4.1%,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4.9%,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佔比92.1%。累計方面,2019年1-3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累計達到了7307.2萬部(0.73億部),同比下降10.7%,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5.0%,其中Android
手機在智能手機中佔比92.4%。

2018-2019年3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華為銷量成功登頂,蘋果銷量再現頹勢

華為&榮耀的存量份額突破20%,成功登頂榜首,其中P30系列上市首月銷量近百萬台。小米9銷量不俗,小米份額逆勢上升。蘋果降價策略對銷量的提振作用難以為繼,銷量再現頹勢。OPPO和vivo整體銷量均顯著下滑,其中OPPO上市首月的旗艦機Reno系列新增設備數約40萬台,vivo子品牌iQOO新增設備數超過30萬台。

攝像頭是當前智能手機主要創新亮點

2019年4月有數款重磅新機開始發售並取得不俗的銷量成績,包括華為P30系列和OPPO的Reno系列,重點創新方向為潛望式攝像頭以及光學變焦等。

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分析投資建議

1、華為手機的存量市場份額突破20%,登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榜首。在P30系列等新機銷售帶動下,預計華為存量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受益於華為手機份額的不斷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升級,迎來歷史性的投資機遇。

2、攝像頭是華為近三年來的主要創新方向,在像素、潛望式長焦、超廣角、3D攝像頭、CMOS等領域都持續升級。手機拍照的成像效果與專業拍照設備仍存在差距,這將驅動華為在攝像頭領域持續投入研發,持續創新。

重點關註:舜宇光學科技,水晶光電,丘鈦科技。

我們認為依託全面屏的潮流及指紋識別技術的提升,屏下指紋滲透率將持續提升。目前屏下指紋已逐漸成為華為旗艦機的標配,相關供應商將直接受益於華為高端機型的份額提升。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的降低,屏下指紋未來有望向中低端設備滲透。

重點關註:匯頂科技。

風險提示

1)手機創新不及預期;

2)技術創新對行業格局產生影響;

3)三攝、折疊屏、屏下指紋需求不及預期。

⑻ 如何看待國內外手機市場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以下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大幅下滑 華為VIVO僅以身免

但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日趨飽和,消費者對新設備的需求放緩,從IDC公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數據來看,2017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44億部,較2016年的4.67億部下滑4.9%,這也是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繼續下降,降至3.98億部,較2017年同期下降10.49%,下降幅度進一步加大。

截止至2019年12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93.1萬部,同比下降13.7%,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5.0%,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佔比89.0%。累計方面,2019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3.72億部,同比下降4.7%,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5.6%,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佔比91.2%。


⑼ 怎麼樣可以振興中國的手機產業呢

講實話,至今我都不敢買國產手機,主要是因為國產的手機質量太差,技術也很不成熟,返修率太高了,而且商家售後態度也很差
1 ,如今整個世界的手機市場上新技術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但是那昂貴的價格又讓人退避三舍,也許正是因為國產手機商家看中了中國這種低收入無法高消費和追求朝嚮往新技術的心態和趨勢 也不斷的在自家的手機里塞滿了各式各樣的功能,可是價格並不高,1000~~3000就可以完全搞定了,這讓消費者心存疑惑,但最終還是受不了那些功能的誘惑買了使用的,可是最後的結果卻很不盡人意,返修率不斷提高,售後態度又持續不好,到時了兩種極端的形式·1·消費者自己認栽,發誓再也不買國產。 ·2·消費者不斷要商家給出解釋,向商家施壓,要他們退貨,搞得整個國內消費者對國產手機聞之喪膽 。。
2 ,技術問題,國產的手機除了幾個比較大的品牌以外,幾乎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商家在市場上橫行,本著所謂的高智能低價位在市場上混得如魚得水,他們沒有聯保沒有售後卻情而依據的占據了中國手機的很大一部分市場,想想看這是多麼可怕啊,怎竟在一個長沙較大的手機二手防機市場上聽一個人這樣:「叫你別買名牌了,那麼貴,還不如買一部雜牌又便宜功能又好。。。。」說這話的人大義凌然,聽這話的如獲至寶似乎還感覺受益匪淺,,不知道你們怎麼想,反正我是覺得又好笑又可悲,名牌就這樣被比下去了,雜牌無保手機橫行於市人氣還日益俱增。。。。。試問手機的市場是不是也應該像打假那樣清掃一下了呢
3 ,一些外資品牌手機之所以占優勢,很重要一點在於其產品的品質較好,故障率較低,可靠性高。國產手機在認可度和品牌美譽度方面與著名品牌外資手機相比還有比較明顯的差距。因此國產手機要及時收集市場上對產品質量問題的反潰信息,及時改進產品的工藝設計和管理等,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此外,還要重視市場信息,否則當一個消費者對手機質量不滿意時,他至少會將這種信息傳給10個人,這樣大大損害了國產手機的美譽度。曾經不是有人說過嗎---一個耗資再大的宣傳可能還比不過消費者的一張嘴,古人有雲的民心者得天下

總而言之,國內手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的,關鍵在於市場 營銷手段 售後系統 技術整改 但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還是市場宣傳和 費者的肯定,技術質量售後好了消費者就多了;品牌擁有的消費者多了就有了市場,市場鞏固下來了就等於有了地基了,就可慢慢蓋樓越蓋越高了。。。

⑽ 國產手機發展前景怎樣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版析報告》顯示權,預計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遠超PC、平板以及二合一跨界設備。主要原因就在於桌面系統正在不斷地朝移動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市場內部結構也有所調整。隨著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市場將接近飽和狀態,智能手機中高端市場的增速也逐漸放緩。目前,低端市場似乎成了"必爭之地"。2013年7月份,作為小米邁向低端市場的排頭兵,紅米四核智能手機取得了堪稱完美的銷售業績。據統計,2013年小米智能手機銷量高達1870萬部;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已躍居全球第六位。盡管三星和蘋果依舊占據著智能手機市場的領袖地位,但國內品牌諸如小米、華為的發展實力也不容忽視。而且,隨著智能手機中高端市場增速逐漸放緩,低端市場頗受關注,未來的國際市場也將為國內智能手機品牌提供更有利的競爭環境。
智能手機的發展"侵略"了電腦等電子設備的市場,然而,科技的發展永無止境,或許下一次世界盃,電視和智能手機將會被新產品所替代也未可知。

閱讀全文

與國內手機的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