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可以創新哪些社會保險政策來促進就業和經濟的發展
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強國之舉,有利於產業、企業、分 配等多方面結 構優化。面對就業壓力加大形勢,必須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為促進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
② 保險行業有哪些創新發展模式
從全球視野來看,目前成熟的保險體系中,保險市場越發達,保險中介的地位和作用越明顯,如今,中國保險業迅猛發展,保險中介在經歷了最初的混亂和強制管理後,如今也已經逐漸成熟,尤其這兩年,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也讓保險中介的作用更加重要,也因此,保險中介領域的創新發展模式這幾年也值得關注。
互聯網中介平台這幾年風生水起,有一度也為投資人看好,其中以微保、水滴保險為核心,不過,大多數互聯網保險中介平台目前還存在著問題,普遍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同時因為線上保險平台存在一定的服務品質問題,這也成了當下很多人不看好純互聯網中介平台的原因。
線下門店式保險平台,以華泰為代表,這種模式在國外比較成熟,也是未來保險中介趨勢,但問題是這種模式對於人員專業度、服務品質也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說,線下門店式未來大有可為,不過當下進程相比互聯網平台要發展緩慢。
品牌門店式平台,以保險之家為代表,走社區化運營,看中品牌價值與服務專業、規范標准。品牌化趨勢可以說是更具有市場前瞻性和規模化優勢的模式,不過對於目前中國保險中介市場來說,大多數中介公司的意識還停留在銷售導向,所以目前品牌模式是剛剛起步,保險之家是品牌門店式的試水者,也一直在改變銷售導向的單一經營模式,未來發展如何,也同樣值得關注。
③ 急求保險營銷的創新與發展參考文獻
我們這邊是有寫這方面文章的編輯,一般都是從業人員
④ 如何創新發展電力企業社會保險工作
社保一般是單位和個人按照比例繳納。繳存基數可以到社保局查詢。社保基數查詢: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數,並發布最新的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一般而言,企業幫員工繳納的都是最低基數的社保,當然也有些公司會根據上一年度崗位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可以根據最新的發布時間,從當地的社保局查詢最新的社保基數.
⑤ 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的舉措的有哪些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強調,「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保障」。保險業將按照《若干意見》的要求,堅持把產品服務創新作為新形勢下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強大動力,更好地履行商業養老保險承擔的重大歷史使命。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要充分挖掘和發揮保險業自身獨特優勢,營造有利政策環境,不斷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領域,增強滲透能力,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升養老保險的服務水平。
⑥ 用現代科技促進保險業創新
2014年8月1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保險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對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帶動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保障社會穩定運行、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堅持完善監管、防範風險,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健全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使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意見》提出了9方面29條政策措施。一是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二是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三是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四是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拓展「三農」保險的廣度和深度。五是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推動保險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六是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深化保險行業改革,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鼓勵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加快發展再保險市場,充分發揮保險中介市場作用。七是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範化解風險。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加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八是加強基礎建設,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全面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保險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社會的保險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九是完善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建立保險監管協調機制,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研究完善促進現代保險服務業加快發展的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加強對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的用地保障,完善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政策。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促進現代保險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創新型人壽保險的產生與發展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歐美國家正值高通貨膨脹及高利率時代,消費者想通過購買金融工具來獲取高回報,銀行和證券公司開發出大量創新的金融產品,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個人金融資產,而保險公司的傳統型保險產品的給付選擇無法應對高通脹,造成保險公司的資金外流,這就迫使歐美的壽險業者紛紛調整傳統型壽險產品的設計方向,開發出「投資型保險」即創新型壽險產品。由於創新壽險產品的競爭對手不再是同行業的產品,而是其他金融產品,因此其應運而生了。
20世紀70年代後期,投資型保險(基金連結保險)在英國的保險市場上逐漸取代傳統型保險,越來越多的傳統型業者開始拓展與共同基金相結合的壽險商品,再加上在股票市場的穩定獲利,大多數英國人開始意識到創新型產品的好處,需求不斷上升。從1987年至1997年間,英國的基金連結保險在壽險市場上的份額由39%提高到50%,增長了11%。
1976年,美國Eguitable人壽保險公司開發出稱為「變額保險」的第一代創新型壽險產品。從80年代開始,變額保險在美國獲得迅速發展,共有30多家保險公司銷售此類保單。截止1999年,變額保險在美國壽險市場所佔份額已超過30%。
創新型壽險產品的推出產生了三大趨勢:消費者意識的提高、投資選擇自主性以及保險公司經營創新。
⑧ 從哪幾個角度來看行業發展,現在保險並不晚
中國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保險市場,13億人口總量蘊藏著巨大的保險商機和市場需求。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1至10月中國保險業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5%,預計全年會超過1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保費收入1至10月已經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9.68%;資金運用余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13.7%,外資保險公司也實現了較好的業績,業務增長近30%。
同時,中國保險業「償二代」監管體系已經基本制定完成、進入「償二代」
過渡期;保險費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保險機構評價體系逐步完善,市場准入退出機制不斷完善,資金運用改革不斷深化,巨災保險制度方案出台,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將會得到全面的保障,簡政放權、放換結合,優化服務,保險業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日益提高。
雖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領域發展面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疊加」,但中國保險業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在發展中不斷改革創新,行業總資產在去年突破10萬億元基礎上,今年三季度末已經達到11.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同時,中國保險業一方面把握互聯網機遇,以業態創新加快供給側改革,推動傳統險企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培育新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致力風險監管現代化,償二代推行步伐穩健,為全球保險監管規則制定提供了新興市場經驗,為國際監管規則制定和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⑨ 面對互聯網+,保險業怎麼創新發展
保險業轉型發展的根本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客戶體驗為王」,即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客戶體驗為核心、以客戶價值為基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最新技術,通過客戶的主動訴求和智能分析並精準把握客戶需求;在滿足客戶體驗方面,一是在保險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展現、銷售等方面更為簡單、便捷,客戶能夠深度參與其中;二是整個保險產業鏈過程更為透明化,更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