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辦發(2015)93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此你有何看法
好支威希
『貳』 如何看待,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 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加速產業融合,深化社會分工,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加強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的有效對接,降低企業經營和交易成本,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引領全球化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有利於我國企業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叄』 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的介紹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金融引導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服務經濟社會,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央實施重要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肆』 成都市小城鎮規劃建設技術導則 全文。謝謝,搜索不到
記者昨日獲悉,由市規劃局編制的《成都市小城鎮規劃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出爐。據悉,
這一針對地區小城鎮發展問題制定技術導則的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據市規劃局總規處處長楊丹宇介紹,全域成都城鄉體系分為5 個層次,依次為中心城、中等城市(縣城)、小城市(重點鎮)、小城鎮(一般鄉鎮)和農村聚居點(農村新型社區)。目前,我市只有小城鎮還沒有專門的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小城鎮處於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點上,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環節。」《技術導則》引導小城鎮有序發展,將城鄉統籌全面引向深入。
因地制宜 發展特色產業
《技術導則》提出,小城鎮發展應充分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結合核心產業化項目,明確產
業發展的重點和特色,確保產業支撐。在臨近中心城區、大型產業園區或產業基地的小城鎮,鼓勵發展為之配套的服務業;位於「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旅遊發展帶」內的小城鎮,鼓勵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旅遊業;其他小城鎮鼓勵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觀光農業等;避免在小城鎮布局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總之,小城鎮規劃建設倡導『一鎮一特色』,重點突出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產業特徵,強調多樣性,避免『千城一面』。」
道路交通 窄路幅高密度
根據《技術導則》,小城鎮鎮區路網布局原則是「窄路幅、高密度」。楊丹宇解釋說,對於小城鎮來講並不是路越寬越好,而應結合不同功能需求進行規劃建設。小城鎮鎮區內道路分為三級,主路是鎮區主要車行通道,寬度7—12 米;支路連接主路與巷道,寬度5—7 米;巷道是街坊內的通行道路,寬度3—5 米。山區或歷史街區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標准。每個小城鎮都要有一至兩條特色街道,集中展現城鎮特色風貌。
集約用地 配套設施疊建
《技術導則》明確提出,要「功能復合、用地集約」。除政府、學校、幼兒園、衛生院、養
老院單獨佔地外,其他公共配套設施應復合用地和多功能疊建,如文化站、圖書室、就業培訓中心、農業服務、便民服務等,可統一建一幢樓,分層使用。居民運動場、應急避難場所等與學校運動場所復合集約使用。禁止鎮區規劃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大綠地。小城鎮要完善配套設施,包括六項公共配套設施(綜合服務中心、派出所、標准化學校、幼兒園、標准化衛生院、養老院),和七項市政設施(自來水供應系統、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燃氣設施、垃圾收運、供電系統、公交站點和消防站)。配套設施實現均等化、滿覆蓋。
『伍』 如何寫行業發展指導意見
將原屬事業單位的所有組織改稱「社會組織」,分類改革將原屬事業單位的所有組織改稱「社會組織」,再對社會組織作分類:第一類是准行政組織或稱行政執行機構,即不屬政府行政機關而承擔某些行政管理職能的社會組織。政府職能主要是制定政策、法規和規劃;常規性、執行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具體事務,由准行政組織承擔。這類組織主要由政府財政撥款,合理收取服務費用。第二類是事業組織,即從事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出版等各項事業的組織,是國家批準的為提高人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而設置的獨立法人核算單位。它們不以營利而以社會公益為目的,面向社會自主從事公共或准公共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由於此類事業組織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政府應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第三類是社會中介組織,即非政府的社會事務管理組織,其特點是以自身服務收入而獨立生存,但又與企業不同,因為它的職責是促進社會領域的自律和發展,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各種各類事務所、信息中心、職業介紹所等屬此類。三類社會組織各有特點,可分類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案。改革政府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變自上而下單向管理為雙向協商協議管理事業單位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體系中的各單位不僅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不同的作用,而且隸屬關系、所有制形式、服務對象、資金來源等都不盡相同。政府自上而下單向直接管理已證明不利於事業的發展。變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已形成共識,但如何間接管理則還有待研究。間接管理不能只理解為放權和監督,因為這仍是單方面的政府行為,放權和監督也難於到位。事業單位的管理改革不僅政府有發言權,事業單位本身更有發言權,採取雙向協商協議管理方式比較可行。所謂雙向協商協議管理,指政府在政策和財政上支持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就有職責和義務協助政府完善公共管理。事業單位要求政府給予哪些方面的支持、政府要求事業單位完成哪些職能,這都不能由一方說了算,應雙方協商,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這種協議應分類分層並經反復多次協商而形成,內容必須明確具體。一經形成,即成為雙方的行為准則。任何一方有違協議,均以協議為依據追究責任。大力發展和完善基層社區自治組織社區是由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形成的共同體,是社區成員參與日常管理和其他活動的場所。社區成員以共同需要為基礎,以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為特徵,體現共有、共治、共享,在社會管理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我國,隨著企業制度、住房制度、福利制度、醫療衛生制度等改革,涉及家庭和個人的許多利益已從原單位剝離出來,發展和完善社區組織,大量與人們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社區內自行解決。社區難以處理的問題才由事業單位處理,事業單位才能真正承擔其職能。如果科、教、文、衛、體、流動人口及環境保護等等方面的所有問題都要由國家批准和支持的事業單位處理,事業單位勢必不堪重負,糾紛沖突可能越來越多。發展和完善社區組織,還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舉措,是事業單位改革能否成功的必備條件。
『陸』 商務部關於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有什麼指導意見
(一)加快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多元化發展。
(二)加快推動社區養老服務的便利化發展。
(三)加快推動集中養老服務的特色化發展。
(四)加快推動養老服務的信息化發展。
(五)加快推動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
(六)培育龍頭企業。
(七)豐富服務內容。
(八)創新服務模式。
(九)強化服務質量。
(十)加強組織領導。
(十一)制訂規劃和方案。
(十二)配套相關政策。
(十三)開展績效評估。
(十四)加大宣傳力度。
『柒』 標准化工作導則有沒有實際意義
非常有意義。為什麼這么說?標准化的目的是"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那麼標准文件就應該有其特定格式和制定頒布的程序。標準的編寫、印刷、幅面格式和編號、發布的統一,既可保證標準的質量,又便於資料管理,體現了標准文件的嚴肅性。
初涉標准工作時,對標准化工作導則的感受是非常枯燥,而一旦深入,才會發現裡面的每句話都有指導性作用。建議你對照著一本標准來看工作導則,這樣才容易有所收獲。
『捌』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哪家企業比較好
文旅融合發展可以通過「文化旅遊化」和「旅遊文化化」兩大架構來實現,北京綠維文旅作為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雙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深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十餘年,提出了文化旅遊化的「八化」方法,即通過文化業態化、文化產品化、文化主題化、文化品牌化、文化體驗化、文化游樂化、文化互動化和文化情景化落實文化向旅遊業態與產品的轉化。通過「五法」實現旅遊文化化,即在旅遊開發與運營中,借力文化特色塑魂、文化品牌賦能、文化展演活游、藝術工藝創品、IP整合價值等方法,實現旅遊中文化的創新應用。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雙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綠維文旅,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專注於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服務十餘年,率先推出了《文旅融合專項規劃編制導則1.0》,指導行業開展文旅融合規劃編制工作的規范,並將於新書《文旅融合的創新探索與規劃方法》中發布。此外,綠維文旅提出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旅遊項目文化找魂三部曲,並在大遺址旅遊、宗教旅遊、工業旅遊、文物旅遊、文旅主題園區、文旅小鎮、景區型博物館開發運營等方面形成了創新規劃方法和打造模式,出版了《文旅融合專刊》,可為市/縣政府及文旅管理部門提供《文旅融合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並為遺址遺跡、文化遺產、影視演藝、文創體驗、工業旅遊、紅色旅遊、民族民俗、地域文化、歷史傳統文化、宗教、博物館、文旅城鎮園區等各類文旅融合項目提供創意策劃、建設規劃與落地設計。至今,已完成各類文旅項目規劃設計數百個,其中大運河文化旅遊帶、淹城春秋樂園、「古堰畫鄉」鄉愁藝術小鎮、寶峰禪韻小鎮、丹泉洞天酒文化旅遊區、水滸文旅小鎮、邯鄲成語小鎮、插花藝術博物館、大明宮遺址、洛陽隋唐遺址等,都已經成為業界經典和示範。』
『玖』 北京市10大高精尖產業指導意見出台了嗎
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等十個高精尖產業的《指導意見》正式出台。日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針對十個《指導意見》做出政策解讀。
新能源車進軍冬奧會
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增強汽車創新能力,完善整車和零部件技術的創新,提升整車競爭能力。新能源汽車將加快推廣應用速度,未來在2022年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會進一步應用。
針對新材料的發展,《指導意見》要求在石墨烯、光電子材料、量子材料等前沿方向,推進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速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盡快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