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析阿里巴巴成功的經驗是什麼
阿里巴巴馬雲:成功源於四個要素
中國互聯網沒有歷史,世界電子商務沒有歷史,網商正在創造這個歷史
堂堂五尺男兒,一張非地球人的臉,一張妙語、警句、狂言四射的嘴,也許還有一顆童真與狡黠並存的心。
關於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兼CEO馬雲,描述其表象實在比探索其內在容易千倍萬倍。雖然對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規律,但馬雲尤其突出,很難探究這樣一個體量不大的身體里蘊涵著多少超人的能量和瘋狂的想法。
直到現在,馬雲依然沒有和「瘋狂」一詞徹底劃清界限,雖然他從來不這樣認為。但是,在2007年9月15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網商大會暨第二屆網商節上,從馬雲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主席台上的演講來看,他根本不瘋狂,思路清晰得很,也明朗得很。
他的演講依然是妙語連珠的風格和坦盪從容的氣勢,只是其「瘋狂」的表徵不再像以前那麼明顯。這不是有意的收斂,而是阿里巴巴和馬雲成長到現在的必然。之前,稍微的出位,性格使然之外,不無做秀成分,但現在已經不用了。
其實,馬雲對於外界的任何評價、判斷基本上都或軟或硬,或直接或間接地反駁過。以他的雄辯之才,即使認同,也會找出不一樣的說法來。比如,他不承認自己有什麼瘋狂的,只是有些不一樣的想法;他不承認自己是成功了,那要看成功的標准和定義;他更不承認自己是聰明的,比自己聰明的人多了去了……
但無論他怎麼說,除了他自己之外,沒人不認為馬雲是成功的。馬雲及其團隊在互聯網界的風雲,會因阿里巴巴的上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就在這一高潮到來之前,馬雲在第二屆網商節的公開演講,不但總結了「阿里巴巴是如何煉成的」,也表達了「將電子商務與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進行到底」的決心。這次,關於成功,關於財富,甚至人生、歷史等,馬雲無不有所表露。通過此,也許我們可以探索一個更為真實的馬雲。
不離開電子商務
有傳言認為,馬雲在電子商務領域聚集了財富之後,可能會退出而轉向其他。
馬雲說:「我都沒想過,我覺得現在放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的話,那是對很多人不負責任,也是有罪的。我們現在有這么多的人才和經驗,不對中國中小企業作出貢獻,那是負罪。」
不但不會放棄,馬雲對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阿里巴巴的未來都有著清晰的構思。他密切關注美國、日本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關注ebay、亞馬遜的發展模式與速度。
作為同業觀察,馬雲依然不看好亞馬遜的發展模式,他說:「批評了亞馬遜許多年,今天還是覺得當初亞馬遜模式不好。我認為自己進貨自己賣的模式,是比較土的電子商務,那是老牌帝國主義的思想。」
中國的互聯網基本上是照著美國發展的,除了馬雲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之外,其他人恐怕不能,即使是網路。
中國的電子商務模式如何發展,是馬雲時刻在考慮的問題。為此,他回憶了阿里巴巴的發展歷程,從而導出阿里巴巴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分析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未來趨勢。
在馬雲看來,阿里巴巴是邊走邊看,邊干邊成長的典型。「今天很多年輕的朋友問我,馬雲你真有遠見,1995年就看到現在這樣子,1999年就知道了阿里巴巴的現在。我告訴大家,我沒有看到,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弄個事情做做看,對不對?」
就這樣,走著走著,越走越大。最初只建立一個企業商務平台的阿里巴巴,從B2B開始,接著是C2C的淘寶網,再到支付寶,現在還有阿里軟體,銀行、物流也都已經積極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
馬雲把阿里巴巴的現在歸功於全體網商以及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的投入建設上。「電子商務的發展也不能僅僅依靠互聯網企業自身的力量。只有產業鏈建立完善起來後,才會讓電子商務得到長期的發展。」只有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網商才能富起來,阿里巴巴也才能做好。因此,阿里巴巴未來幾年將會全力投入電子商務產業鏈的建設。
馬雲說:「未來幾年以內,將在產業鏈上做重大的改革,我們希望投資100億元建立電子商務產業鏈。」
馬雲知道這些東西自己不投入,等待是沒用的,不能等待環境的改變。他說:「作為行業內的公司,今天不建立起來,今後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而電子商務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有責任去建設。」
打造生態鏈是馬雲預計未來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決策,他認為,未來五年,電子商務會出現井噴現象。對此,他擔憂的是,阿里巴巴做好准備了嗎?
「我是非常擔心我們內部的管理能力不能跟上互聯網的發展,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人才,是不是都培養好了?外部危機更大,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越來越強大,這種強大是在現階段強大,但是對整個行業,對公司非常不好。」馬雲這樣分析阿里巴巴面臨的危機。
三個月以來,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總裁、淘寶網的總裁、支付寶的總裁談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產業鏈和生態鏈。馬雲說,阿里巴巴公司高管去蒙牛學習,看看別人是怎麼幫助兩百多萬奶農富起來的,而不是自己干,只有奶農們賺了錢,蒙牛才能賺錢。
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發展與蒙牛應該有異曲同工之處,網商們都成為千萬富翁了,那阿里巴巴賺錢是必然的。因此,在馬雲看來,建立產業鏈和生態鏈正是解決阿里巴巴危機的關鍵。
網商是互聯網的未來
在對未來有清晰的戰略的同時,馬雲也很清楚阿里巴巴與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危機。他說:「作為公司的CEO,也是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的從業者,我比較擔心的是阿里巴巴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大,淘寶佔有率越來越大,支付寶佔有率也越來越大。」
馬雲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很多企業共同來努力。如果行業內發展到最後只剩下一家企業,那麼這家企業也會隨之失去方向。「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網商到其他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交易。」
馬雲在說到電子商務的未來時激情澎湃,「越看越清楚,越看越明白,越做越興奮,越做越激動」這是他形容自己在思考這一問題時的狀態。
「我堅信互聯網會有未來。美國和日本的電子商務近兩年增長放緩,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越來越猛烈。」馬雲對這一現象的判斷是:中國的電子商務根本才剛剛開始,未來五年到十年,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高速期。
「我堅信一點,中國電子商務剛剛起步。中國現在為止還沒有真正的互聯網公司,中國在突破兩億互聯網用戶以後會發生劇烈的變化,那時候中國才能真正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又吐狂言,阿里巴巴、新浪等現在都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互聯網公司,而互聯網的未來是網商創造的,包括網路這樣的公司,都是網商在支撐著它們的生存。
因此,他對台下的眾多網商們說:「在座各位,你們是經濟的主導力量,網商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商幫組織。中國有浙商、徽商、晉商,但是都比不過網商。」
「我自己覺得只在杭州發展網商不行,只在中國發展網商不行,必須全世界形成一個世界性的網商群體。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電子商務也必須是全球性的。」
在網商大會之前,馬雲剛剛參加了在墨爾本舉辦的世界中小企業峰會,結果讓他很失望。「台上演講的嘉賓比台下的人多,坐在台下的很多人也在打瞌睡。」在馬雲看來,這是因為在這個世界級中小型企業峰會上,並沒有給參會者實質性的回饋。「其實中小型企業想聽的是我到底怎麼能賺錢,別人為什麼能成功,我為什麼不能成功?」
因而,他產生了在中國舉辦一個真正的世界中小型企業峰會的想法。「讓全世界,21個APEC成員的中小型企業能夠在中國交流,在網上、網下實現交流。」為此,馬雲把2008年的網商節舉辦成為國際網商節,「要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網商的激情」。
成功的四個要素
馬雲堅決否認自己是個聰明人,阿里巴巴走到現在也絕不是因為團隊比別人更聰明。有一次,馬雲在上海某酒店吃飯,一個酒吧服務生見到他後,和他滔滔不絕地說,在用支付寶時,如何在三天內通過如何精確復雜的計算,就可以賺到一毛二分錢。「這夠聰明了吧,」但馬雲緊接著又說,「如果他不是這么聰明,這么帥的小夥子也早該是酒店經理了。」
那麼不夠聰明的馬雲和阿里巴巴憑什麼走到現在?馬雲說:「我相信很多人比我們聰明,很多人比我們努力,為什麼我們成功了,我們擁有了財富,而別人沒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堅持下來了。別人都不看好互聯網,當時做搜索引擎的人有多少?做電子商務的有多少?而現在呢?」
馬雲說,他從創業之初就堅信電子商務一定會走出來。「如果說當時我就知道自己電子商務能夠發展成今天的規模,那我肯定是在吹牛。但是,我相信它會發展。而且我一直堅持著。」
馬雲認為,阿里巴巴有今天的成功和財富就在於堅持。堅持也成為大多數成功者列出的必需的要素之一,馬雲也不例外。
馬雲認為,做一件事情要想成功,至少要有四個因素:「第一是堅信,就是『我相信』,『我們相信』;第二是堅持;第三,學習;第四,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也正是這四個關鍵詞,使阿里巴巴走到現在。
在「相信自己」這一點上,馬雲對年輕人的建議是這樣說的:「人必須要有自己堅信不疑的事情,沒有堅信不疑的事情,那你不會走下去的,你開始堅信了一點點,會越做越有意思。」
馬雲堅信的是什麼呢?「堅信互聯網會影響中國、改變中國;堅信中國可以發展電子商務;也相信電子商務要發展,必須先讓網商富起來。」
學習能力,也是阿里巴巴不斷成功的要素。「中國經濟、世界經濟互聯網加上我們的年輕,如果我們不學習,不成長,我們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這個時代。」
「在1995年、1996年的時候,一大批專家說互聯網未來應該這樣發展,這樣是錯的,那樣是對的……我覺得他們是瞎扯,因為那時候人類沒有見到過互聯網是什麼東西。」
馬雲認為,學習是主要的,他和阿里巴巴就是邊學邊干走到現在的。誰都不是天生的CEO,馬雲說:「人家問馬雲你怎麼當CEO的?我說我不知道怎麼當CEO,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CEO是培訓出來的。」馬雲一樣也是在學習中成長的,「作為一個領導,必須擁有眼光、胸懷,眼光就是多跑多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人要學會投資在自己的腦袋、自己的眼光上面。你每天旅遊的地方都是蕭山、餘杭,你怎麼跟那些大客戶講,世界未來發展是這樣子的。你把旅遊計劃放到日本東京去看看,去紐約看看,去其它地方看看,全世界看看,回來之後你的眼光就不一樣。人要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這樣才能轉給客戶。」
與之同時,馬雲也表示,成功還需要選擇好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選錯了,你做得越好,死得越快。」
馬雲慶幸阿里巴巴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電子商務,互聯網這個方向。但是方向對了,做錯了,也不行。現在,與網商共患難四年的馬雲說:「(未來)網商起碼有四十年。」
抓住創造歷史的機會
不談成功,談堅持;不談慈善,談責任;不談財富,談共享;不談人生,談胸懷。
這就是馬雲。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說馬雲是「會飛的馬」。馬雲的語言多少有點天馬行空的色彩,否則他的演講不會那麼吸引人,但更在於他是個有夢想的人,是個為了夢想而不斷努力的人。
馬雲最喜歡說的就是當年他當英語老師時賺89元,如何靠代課等手段達到120元,如何夢想買自行車……他也贊賞每一個有夢想的人,比如對阿里巴巴的網商們,對淘寶的用戶們,對阿里巴巴的員工們,他從不吝贊美之詞。對於等到阿里巴巴成功的老員工,他這樣說,「有時候傻堅持比不堅持好」,而對已經走了的人,都是馬雲眼中的「聰明人」。
他幽默,但也不無譏誚。許多話既有道理,卻又不能全信。比如他說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並沒看到現在,是實話,但也絕不是「反正沒事,就做做看吧」的輕率與幸運。
上市會是阿里巴巴和馬雲成功的一個高潮,阿里巴巴公司內部也因此會產生大量的「富翁」。「造富」的名聲將放大數倍在社會上傳播,非網商、非互聯網界都將知道阿里巴巴和馬雲的故事,會像當年的網路一樣。
即使在網商大會期間,阿里巴巴還沒有上市,不少人都開始為阿里巴巴的員工計算身價了。
預計融資10億美元的上市將創下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海外市場最高融資紀錄,遠高於此前騰訊和網路上市的造富效應(後兩者的融資規模分別為1.8億美元和1.09億美元)。
但馬雲沒有直接透露阿里巴巴上市的任何內容,只是雲山霧罩地說阿里巴巴的人即將非常富有。阿里巴巴獨立董事崔仁輔在無意中透露,阿里巴巴65%的員工都擁有公司的期權。阿里巴巴有7000多名員工,65%意味著阿里巴巴有4500多名員工擁有期權。
對於財富,馬雲談得很少,只是認為,財富一定要共享,才能帶來快樂。他說:「如果你覺得你已經富貴的時候麻煩就來了,你認為很有錢了,就開始守勢了;你覺得該分田地的時候,就開始守勢了。所以財富要跟朋友一起共享才是快樂的。」
對於成功,馬雲的解釋是「今天的最好是明天的最低標准」。他以淘寶為例說:「五年後站在這個台上說我去年在淘寶上賣了一千萬,這些人都不好意思說話了。」
數字並不是馬雲對成功的衡量標准,他說:「一個人要對國家作出貢獻,為這個世界做我們自己應該做的貢獻。中國互聯網沒有歷史,世界電子商務沒有歷史,網商群體在創造這個歷史。」
馬雲認為,這是互聯網給這一代人最大的機會。顯然,他正在抓住這個機會,開創未來。
❷ 阿里巴巴上面那個產業帶是干什麼用的
是阿里巴巴一個全新的子站點(類似天貓與淘寶的關系),聚合特色產業帶的回好商好貨。幫助買家直達原產答地優質貨源,幫助賣家提升競爭力,降低競爭成本。同時聯合產業帶當地政府和第三方服務商合作運營,優勢共享。
❸ 曝阿里將進軍新業務,已保密籌備3年,新業務指的是什麼
可能是房地產,這個行業目前風生水起的,他們自然也想要加進去。
❹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
一、1999年3月10日由中國互聯商網業先驅成立,以杭州為研究發展基地,9月10日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
二、2000年9月9日,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中國總部。
三、1999-2000年,阿里巴巴從軟銀,高盛,美國富達投資等機構融資2500萬美金。
四、2002年,阿里巴巴B2B公司開始盈利。
五、2003年,在馬雲位於杭州的公寓中,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成立。發布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
六、2005年,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美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時,執掌雅虎中國。
七、2006年,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口碑網。
八、2007年,一月:以互聯網為平台的商務管理軟體公司阿里軟體成立。 十一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網路廣告平台阿里媽媽。
九、2008年,六月:口碑網與中國雅虎合並,成立雅虎口碑。九月: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成立。
十、2009年,七月:阿里軟體與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合並 。八月:阿里軟體的業務管理軟體分部注入阿里巴巴B2B公司 。作為「大淘寶」戰略的一部分,口碑網注入淘寶,使淘寶成為一站式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為更多的電子商務用戶提供服務。九月:成立阿里雲計算。
十一、2010年,五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從2010年起將年度收入的0.3%撥作環保基金,以促進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十一月:淘寶商城啟動獨立域名。
十二、2011年,六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淘寶網、淘寶商城和一淘,以更精準和有效的服務客戶。
十三、2012年,一月:淘寶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為天貓,加強其平台的定位 。六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正式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七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現有子公司的業務升級為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淘寶網、天貓、聚劃算、一淘和阿里雲七個事業群。
(4)阿里產業鏈擴展閱讀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舉行的首場路演以火爆開場。這與15年前阿里巴巴在資本市場遭到的冷遇形成強烈反差。
據報道,按照公開定價區間,此次融資額最高可達240多億美元,有望成為美股有史以來最大的IPO。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阿里巴巴集團演繹了一段商業傳奇。
作為一家創始於「中國創意」、根植於「中國需求」、仰仗「國際融資」的企業,它今日的成功體現了創新、技術和資本的完美結合,而根植於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以及搭上中國改革的快車更是這家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創新,在當今許多人看來就是科技上的硬突破,然而又有多少企業,死抱著硬創新中上萬的專利走向沒落?柯達、諾基亞、摩托羅拉……名單還在不斷拉長。
其實,阿里巴巴不少小玩鬧似的創新,核心技術都是現成的,並非大突破。只要開發者根據用戶心理需求,加以創新利用,就會變得競爭力十足。這樣的創新,何樂而不為?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所說:「活出來的才是好技術。創造社會價值,讓無數人受益才是好技術。」
互聯網技術為阿里巴巴這樣的新興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阿里巴巴興業之初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互聯網技術及其商業應用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線上經營的特點使阿里巴巴得以超越實體店的種種局限,輕裝上陣,集中力量做強技術與渠道。
於是,同一時期中國商界上演了戲劇性一幕:當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公關能力鯨吞蠶食大型零售賣場之際,阿里巴巴等電商卻在潤物細無聲地締造和經營一個由萬千小微構成的線上商業帝國。
馬雲及其企業對互聯網技術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價值觀。
它比以往更為開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承擔責任,更是透明。所以它是一種價值,是一種文化。他堅信這種先進的價值體系、先進的文化、先進的產業技術,一定會引領未來。
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歸於中國創業者開拓進取的創新實踐,歸於國際投資者的精明與遠見。但更重要的是,它藉助於市場力量、中國需求和創新精神的巨大能量,與中國市場經濟繁榮、中國需求不斷擴大、營商環境優化的機緣與必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當前,中國決策層正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先照後證試點,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減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等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經濟容納、滋養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樣的創新型企業,破除一切不必要的體制束縛,鼓勵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
正是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馬雲決定把企業重心仍然放在中國。馬雲和其他高管在回答有關國際業務擴張的問題時表示,比起海外市場,阿里巴巴仍主要專注於中國業務,中國的網路用戶僅占人口的一半,且僅有一半用戶進行網購,市場潛力巨大。
阿里巴巴的成功,對中國成千上萬的中小創新型企業既是激勵,也是夢想。中國政府通過簡政放權,對小微企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為這些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洶涌而至的改革大潮撲面而來,類似馬雲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仍將在延續。
❺ 阿里媽媽在電子商務產業鏈中,承擔什麼工作
阿里媽媽是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廣告交易平台。主要是針對網站廣告的發布和購買平台。
2015年3月31日,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兼任阿里集團旗下網路營銷平台"阿里媽媽"總裁職務。
阿里媽媽主要是基於阿里巴巴的網站技術模式,定位於系統運行的持續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阿里媽媽作為信息、廣告中介服務平台,它的系統運行要求是嚴格的,通信系統採用互聯網和通訊網,在伺服器的構建上要保證交易信息在通信網路上的安全傳遞,並且保證資料庫伺服器的絕對安全,防止網路黑客的闖入破壞。它的系統在抗侵入性、邊界伺服器、採用加密技術的信息完整性、用戶和話路的鑒別服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基於阿里巴巴的阿里媽媽在身份驗證和安全監控上也有一些大的作為。在系統應用軟體方面,採用了網上信用管理系統、身份認證管理系統、網路監控管理系統和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等,最大程度上來保證網站安全、數據安全、交易安全。
❻ 阿里巴巴的主要業務是哪些
1、淘寶網
淘寶網創立於2003年,是以商務為導向的社交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消費者提供既有參與感又個性化的購物體驗。
在淘寶網上,消費者能夠從商家處獲取高度相關、具吸引力的內容及實時更新,從而掌握產品與潮流資訊並與其他消費者或喜愛的商家和品牌互動。平台上的商家主要是個體戶和小企業。
2、天貓
天貓創立於 2008年,致力為消費者提供選購品牌產品的優質購物體驗。多個國際和中國本地品牌及零售商已在天貓上開設店鋪。
全球速賣通創立於2010年,是為全球消費者而設的零售平台,其主要買家市場包括俄羅斯、美國、巴西、西班牙、法國和英國。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全球速賣通,直接從中國製造商和分銷商購買產品。
3、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
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先創立的業務,目前是領先的全球批發貿易平台。
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上的買家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般是從事進出口業務的貿易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製造商及中小企業。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同時向其會員及其他中小企業,提供通關、退稅、貿易融資和物流等進出口供應鏈服務。
4、1688
1688(前稱「阿里巴巴中國交易市場」)創立於1999年,是中國領先的網上批發平台,覆蓋普通商品、服裝、電子產品、原材料、工業部件、農產品和化工產品等多個行業的買家和賣家。1688為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零售平台經營業務的商家,提供了從本地批發商采購產品的渠道。
5、阿里媽媽
阿里媽媽創立於2007年,是讓商家和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商平台及第三方平台投放各類廣告信息的網上營銷技術平台。阿里媽媽通過其聯盟營銷計劃,讓商家於第三方網站和手機客戶端投放廣告,從而令營銷和推廣效果觸達阿里巴巴集團電商平台以外的平台和用戶。
6、阿里雲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雲計算業務。Gartner及IDC的資料分別顯示,阿里雲是全球三大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供應商之一以及中國最大的公共雲服務供應商。阿里雲向阿里巴巴集團電商平台上的商家以及初創公司、企業與政府機構等全球用戶,提供一整套雲計算服務。
7、菜鳥網路
菜鳥網路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業務,致力於滿足現在及未來中國網上和移動商務業在物流方面的需求。菜鳥網路經營的物流數據平台運用物流合作夥伴的產能和能力,大規模實現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此外,菜鳥網路使用數據洞察和科技,來提高整個物流價值鏈的效率。
8、螞蟻金融服務集團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專注於服務小微企業與普通消費者。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正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與金融機構一起,共同為未來社會的金融提供支撐。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旗下業務包括支付寶、螞蟻聚寶、芝麻信用和網商銀行等。
(6)阿里產業鏈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的成長路徑和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集團是當前中國最大網上貿易市場,也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由於其獨特且有預見性的戰略眼光,及在模式上的持續創新力,使其在成立後僅用幾年的時間就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
阿里初期的商業布局多為水到渠成,隨著2003年淘寶上線以來的快速發展,在線支付的安全問題日漸突出,為了解決中國市場誠信問題,阿里於2004年推出第三方支付產品支付寶,涉足互聯網金融,依託海量交易及電商的獨特場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家獨大的局面。
2007年,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充沛的資本資源推動阿里步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阿里平台中小企業賣家資源的沉澱積累,
及激增的業務量,軟體、阿里雲、中小企業融資、物流等電商服務類業務相繼應運而生,阿里巴巴的發展戰略逐漸向電商服務端轉移,至此阿里以電商為核心的生態閉環初具雛形。
阿里巴巴除了深耕電商產業鏈建造閉環生態、開發賣家資源外,充分利用其在金融、技術、廣告等領域的資源及經驗,融會貫通,十餘年用戶行為及交易數據資源的積累是其未來業務跨界擴張的原動力。
2012年,阿里提出「平台、金融、數據」戰略精準卡位,一方面深化對中小企業的增值服務,一方面積極尋找跨界業務結合點,挖掘買家資源,撬動消費者市場。
通過數十起橫向收購,阿里的觸角已深入娛樂、金融、生活服務、醫療等多個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領域,以數據為核心的多元化大生態正在形成。
❼ 阿里巴巴集團到底是干什麼的
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創立於1999年,是一家供電子商務在線交易平台的公司,業務包括B2B貿易、網上零售、購物搜索引擎、第三方支付和雲計算服務。集團的子公司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一淘網、阿里雲計算、支付寶、螞蟻金服等。
旗下的淘寶網和天貓在2012年銷售額達到1.1萬億人民幣。其2015年度商品交易總額已經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最大零售商。
阿里巴巴亦向中國內地的企業提供商務管理軟體、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出口相關服務和貸款服務,同時通過旗下的阿里學院經營管理人員及電子商務專才培訓服務。
(7)阿里產業鏈擴展閱讀:
自2012年開始,阿里巴巴集團開始大規模投資媒體,包括陌陌、新浪微博、虎嗅、文化中國傳媒集團(京華時報)、優酷土豆、光線傳媒、四川日報集團、芒果TV、南華早報等,成功構建了一支實力巨大的 「公關喉舌」隊伍。
而阿里巴巴不斷干涉被投資媒體的事件也頻頻發生。集團杭州園區內置有專門警務室,警方可通過之向阿里巴巴索取調查所需的數據,以利用該公司通過電子商務和金融支付網路創建的信息庫。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IPO招股書顯示,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22.6%股權、軟銀持阿里集團34.4%股份,另管理層、雇員及其他投資者持股比例合共約為43%,當中馬雲持阿里巴巴集團約8.9%,蔡崇信持股為3.6%。
❽ 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歷程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一線投資機構融資8200萬美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屆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於中國雅虎簽訂合作協議,收購並接管中國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購並重組與雅虎的關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紐西蘭政府指定機構紐西蘭貿易發展局(NZT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8)阿里產業鏈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