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鄉村振興,如何做強產業
一定要結合鄉村特色推廣具有競爭力的品牌,無論是做什麼產業,一定要本著發展的理念,發揮自身的產業特色,恪守誠信,把產業做實,做遠。
❷ 鄉村的產業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鄉村產業結構已發生深刻變化,鄉村分工分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對鄉村的認識有新的突破,表現在:①鄉村不僅是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民聚居的地方,而且也是一個經濟生活的整體,在多方面具有獨立活動的性能。鄉村中除農業外,還包括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經濟活動;②鄉村不僅是一個綜合的經濟實體,也是一個社會,即不僅包括經濟,還包括經濟以外的政治、文教、風俗等所有活動;③鄉村不僅包括經濟和各種社會活動,還包括空間因素,即自然環境的立體因素,是具有一定自然、社會經濟特徵和職能的地區綜合體。
鄉村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從世界范圍看,鄉村這個特定的經濟區域分為五個歷史發展階段:原始型鄉村、古代型鄉村、近代型鄉村、現代型鄉村、未來型鄉村。中國鄉村正處於由近代型向現代型過渡的階段。由於城市環境的惡化,以及城市中心區域的越來越擁擠,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選擇到鄉村去度假或安家。
許多過渡型鄉村,如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作為城市邊緣地帶的城鄉結合部地區市政道路及其它配套措施尚未及時跟進,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尤其需要得到重視。
鄉村: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一萬二千六百戶為一鄉。
❸ 如何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業態,是零售店向確定的顧客群提供確定的商品和服務的具體形態,是零售活動的具體形式。通俗理解,業態就是指零售店賣給誰、賣什麼和如何賣的具體經營形式。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戰略目標,有選擇地運用商品經營結構、店鋪位置、店鋪規模、店鋪形態、價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提供銷售和服務的類型化服務形態。表現形態:便利店、食雜店、折扣店大型超市、超市、倉儲式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商店、購物中心、工廠直銷中心、電視購物、郵購、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電話購物。通常來說新業態的出現主要依靠分工細化和融合兩個路徑。舉例來說,農業中的「觀賞農業」,商業經營模式中的連鎖、加盟等形式,生活服務業中的洗衣業、快遞業、家政服務業等,都屬於分化的產物。
❹ 在農村發展什麼產業好。
搞一些新穎的、經濟效益高的、風險小的、技術難度低的養殖或種植業不錯啊。如有人養小蟲子專門供給養雞飼養場,賺了幾十萬呢,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❺ 農村發展什麼產業好!!
前瞻網摘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遊客的歡迎,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來看,在過去幾年中均獲得較好的發展。隨著國內旅遊業邁入大眾消費階段,旅遊需求穩步增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動下,其市場發展前景看好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里,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向全社會推介了100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涵蓋了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0餘個休閑農業精品經營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遊客的歡迎,其市場前景看好。
1、市場規模快速發展
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2、經營效益良好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08-2012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09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0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
到2012年,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400億元,同比增速為11%。
3、發展潛力較大
(1)低端勞動力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劉易斯拐點過後,低收入勞動群體勞動報酬快速上升,創造了較大的低收入階層旅遊消費需求。從國家統計局新近公布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月收入」統計數據來看,2009年以後不到兩年時間內,農民工外出務工月收入已經從1340元上升至1991元,漲幅高達48.6%。
收入增長是居民消費升級的基礎。東部沿海城市居民旅遊消費的歷史經驗表明,超過2000元的月收入水平已經足以啟動居民首次旅遊消費。結合行業近年增長持續超預期的現象,前瞻金融事業部推測,中低收入群體旅遊消費過去兩三年間悄然啟動,中國旅遊業邁入大眾消費階段,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後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需求動力。
參考《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❻ 為何說鄉村發展將充滿新動力
據報道,日前發布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並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產業興旺就是要跳出單一的農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高收益的產業,由此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為人民嚮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
此外中國領導人還提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問題事關國家戰略安全。由此需要保持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讓農民心中有 「定心丸」,並在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業生產更有效率。
希望鄉村經濟可以更加快速的發展下去!
❼ 2017年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如何
近年來國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多措並舉,深挖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❽ 怎樣建立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保障機制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增加要素投入,促進經濟總量增加,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土地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土地制度創新在促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產能、降低用地成本等方面大有可為。我們要堅持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切實發揮好土地在供給側改革中的要素作用。
著眼穩增長、調結構,努力實施「有保有控」的差別化用地政策。湖南剛剛由欠發達省份跨入中等發達省份,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促進「三量齊升」、推進「五化」同步發展,是現階段的中心任務。我們要按照全省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制定、落實好產業用地差別化政策,全力保障經濟中高速增長。一方面,圍繞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建設用地審批和供應,重點保障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網」建設和民生實事項目等方面的用地需求;重點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另一方面,對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一律停止批地,廢除產能過剩行業的用地優惠政策,促進落後產能淘汰退出和企業兼並重組,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著眼降成本、補短板,積極探索精準化供地新機制。深入研究降低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用地成本問題,合理確定地價水平。試行個性化供地,特別是對新產業新業態用地,要根據具體情況細化用途後供地,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出讓,切實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全力服務全省精準扶貧工作:及時將重大項目和扶貧開發重點工程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要向扶貧開發重點縣傾斜,優先保障扶貧開發項目用地;支持湘西地區開展低丘緩坡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
著眼優增量、盤存量,大力推進集約化用地。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增加存量用地指標,倒逼用地方式和發展方式轉變。科學劃定耕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有效管控新城新區和開發區規模無序擴大,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開展全省去存量土地專項行動,加大對閑置土地的盤活再利用。進一步引導企業向開發園區集中,鼓勵開發區、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多層工業廠房,供中小企業進行多功能復合利用。圍繞去產能,加快「僵屍企業」分類有序處置,盤活企業存量土地,推進低效利用土地再開發。同時,將建設用地總量和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目標作為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約束性指標,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的節地責任。
❾ 農村新興產業崛起會吸引大家返鄉嗎
7月22日,李娟是河南省遂平縣大里王村的一位村民,隨著一系列農村優惠補貼政策的實施,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及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她的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返鄉工作收入不低於上海打工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16億人次,全國農村網商超過980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800萬人。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潘利兵6月1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回到農村進行創業,人數已超過740萬。這部分人回去之後,直接催生出新的市場主體,成為了農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承擔者、使用者,甚至是創造者。
對農村來說,這部分人是一個非常大的紅利。
李娟向記者透露,「一個朋友的兒子就在大學畢業後,和其他人合夥搞了個網店,專門賣當地的農產品。前些日子,專門來家裡收大豆,說要拿到網上去賣。」
李娟給記者講的故事只是中國農村新業態層出不窮的一個縮影。
通過線上線下、虛擬實體有機結合等多種途徑,中國農村已催生出共享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大量新業態。
「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對於農村經濟發展非常有好處,可以擴展農村市場,豐富農村市場經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寧輝向記者表示。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建議,「發展農村旅遊和電商等新興產業固然好,但要適度發展,不要超過農村GDP的10%,要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農業上。」
政策紅利不斷,農業農村經濟大有作為
農村以其政策優勢和市場優勢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了《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這個《意見》為返鄉下鄉創業創新提供了八個政策大禮包,包括市場准入、用地用電、財政稅收、社會保障等。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7月2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自2015年起,農業農村部就開始組織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助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安排了121億資金支持融合發展項目。
宗錦耀表示,下一步會推動財政、金融、稅收、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的落地,建設農村融合發展先導區、示範園。同時,完善股份制等形式,讓農民能分享收益。在產業上,也會把「互聯網+」的理念、技術引入到農業,推進農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農業農村經濟的升級版。
這些政策的實施為人們返鄉下鄉創業創新鋪好了「道路」。
「對創業者來說,農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農村在產業和產品上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國家的支持力度也大。」李寧輝告訴記者,「創業者要學會利用農村的土地、市場等資源,同時也要引進農村短缺的資金、技術、人才,這方面需要國家的支持和配合。」。
黨國英提醒,對於農村創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資本,有資本才能搞規模經濟,沒有資本的情況下,政策對創業的吸引作用會大打折扣。要促進農村經濟的騰飛,當務之急是推進城鎮化,這對於農村的發展至關重要。
來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