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產業哪些比較賺錢
動漫是興起的在這幾年
『貳』 文化產業與科技產品哪個最賺錢
首先,前者抄有時我們也襲能將之比作一個品牌,但文化產業更多的代表一個行業、一種企業存在類型,它投向市場的我們才可以理解為文化產品,所以這個題目能否理解為文化(創意)產品和科技產品哪個更能盈利?其次,文化產品並不一定都是盈利空間非常少的,如名人字畫;科技產品創造出來並不都是全部賺的盆滿缽滿,如手機製造王者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的滑鐵盧。所以,據前面思路,從市場需求的角度考慮,如果非要分出個高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哪個更能適應市場需求,更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那個就更具有市場價值,相應地具備更多的盈利空間;最後,這兩者並沒有實在的高下之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文化產品包括傳統手工藝品,推陳出新、升級換代,蘊含著現代科技元素的理念,科技產品也大多返璞歸真從傳統文化中尋求靈感與創意,兩者從大趨勢下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所謂「內容為王,創意先行」,不管是文化產品還是科技產品,只要它們自身具備這種核心的品牌和產品價值,且與時俱進,我認為它們的利潤空間都是非常巨大的。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叄』 求教:國家說文化大發展,文化產業是怎麼掙錢的
文化是個大范疇,包括電影電視廣播、戲劇、文學、雜技、攝影等所有的東西在內。
包括娛樂,比娛樂范圍要大得多。
KTV,網吧也屬於。 明顯地並非壟斷行業,而且早已是全民參與了。
文化大發展就是在現有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創新,開發更多的文化項目,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帶動經濟的繁榮昌盛。
從創業思路來說,可以分為傳統文化產業開發和新興文化產業開發。
如果還有不清晰的,歡迎追問。
『肆』 中國十大最賺錢的行業
1、同聲傳譯——年進賬三四十萬沒問題 同聲傳譯員被稱為「21百年熬頭緊缺人才」隨著中國對外經濟交流的增多和奧林匹克運動會帶來的「會務商機」的涌現,需要愈來愈多的同聲傳譯員 「同傳的薪金可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來算的,是按照 小時和分鍾來算的,此刻的價碼是每小時4000元到8000元」「4年然後入駐中國和北京的外國大公司愈來愈多,這一行必定更吃香,一年掙個三四十萬元應該很輕松的」 2、3G工程師 —— 基今年薪15萬元至20萬元 據計世資訊發布的相關研究陳訴稱,估計海內3G人才豁口將到達50萬人以上因為目前3G人才比較少,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奇缺,預計4年然後3G工程師的基今年薪會在15萬元至20萬元「從目前的一些趨勢來看,在無線升值服務行業里的一些精曉2.5G技術的人才年薪都在10萬元左右。 3.收集編輯,收集媒體人才就是收集編輯目前,近似於在新浪和搜狐的收集編輯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官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信賴4年然後全般收集媒體的廣告收入愈來愈多的時候,在業人員 會有一個更好的回報」目前,不少收集編輯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都頗有信心 4、物流師——此刻1年就能掙10萬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600餘萬人相關統計顯示,目前物流在業人員傍邊領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僅佔21%許多物流部門的辦理人員是半路落發,很少受過專業的培養訓練 據相關人士透露,殼牌在海內招聘的應屆大學生目前的薪金是每個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然後還會由相當大的晉升空間「此刻一年就能掙個7萬元至10萬元,估計4年然後只會多不會少。 5、系統集成工程師——估計年收入10萬至20萬元 一名剛剛結業,一無經驗的大學生應聘系統集成工程師然後的薪金是年薪8萬元用戶對系統集成服務的要求不停提高,從最初的收集設置設備擺設到基於行業的應用,再到對業務流程和資源計謀的咨詢服務 將來系統集成工程師應該是一起走高的生業 據招聘網站人士預測,系統集成工程師在將來的年薪估計會在10萬元至20萬元 6、情況工程師——年收入將在8萬元至10萬元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的在業人員僅有13萬餘人,此中技術人員8萬餘人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計較,我國在情況工程師方面的豁口在42萬人左右 記者從相關途徑患上知,隨著海內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海內園林預設師、景觀預設師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據預測,年收入應在8萬元至10萬元 7、精算師——年收入在12萬至15萬元 我國被世界保險界認可的精算師不足10人,「准精算師」40多人,在當今的海內人才市場上,精算師可謂鳳毛麟角隨著國際保險巨頭在中國拓寬市場和海內企業的需要,精算師是幾年後保險業最炙手可熱的人才,目前在國外的均等年薪達10萬美圓,海內目前月薪也在1萬元以上4年往後,隨著許多人對保險認識的加強,肯定是會需要更多的精算師據預測,年收入應在12萬元至15萬元 8、報關員——年掙10萬元很輕松 「投身到社會形態」後,我國的對外貿易的快速增加要患上對報關員的需求增加據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網顯示的資料,報關員目前的收入每個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間,目前在貿易發財的珠三角學地域報關員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將來幾年內,就業市場對報關員的需求將有數十倍的增加報關員的關餉漲幅一般在年10%-20%,到那時一年掙個10萬元險些不是問題 9、中西醫師/醫療葯品銷售——年收入至少應在6萬元左右 「醫學院校結業的學生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進入病院,急救大夫、產科大夫、婦科大夫、眼科大夫、兒科大夫及牙醫和理療醫師都將十分吃香;二是進入醫療葯品生產流通企業;三是接續進一步學習」某招 聘網路學校園部總監表示,這個行業的獨特的地方是越老越值錢,目前的醫療葯品行業月薪程度在3000元到5000元,信賴4年然後會有一個更好的薪金程度據預測,年收入至少應在6萬元左右 10、注冊會計師——年收入將在10萬元左右 根據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至少緊急需要35萬名注冊會計師,而目前實際具備在業資歷的只有8萬人左右,此中被國際認可的不足15% 每年包孕德勤、畢博在內的四大會計拜某人做師傅務所都會在高校招收結業生,專業涵蓋統計、法令、算術等而進入四大會計拜某人做師傅務所的應屆結業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豐厚的獎金,收入會跨越10萬元
『伍』 現在什麼行業掙錢多
1、移動互聯網行業
移動互聯網產業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產業,其發展勢不可擋。IT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相對平均月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但是互聯網產業技術含量高,吃的是「青春飯」。很多人到中年以後,就很難承受互聯網行業不定時的工作壓力。
2、教育培訓行業
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產業蓬勃發展。家長注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遺餘力地花各種錢來培養孩子。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是每個為人父母皆有之。不僅如此,早教產業的發展也是非常可觀的。
3、化妝品行業
現在社會女性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化妝品這個利潤豐厚的行業前途光明。女人花錢的沖動不可低估。從網紅李佳琪,及各種明星的帶貨就可以看出,女性對在化妝品上花費十分捨得的。
4、醫療保健行業
養生不僅適合中老年人,也適合喜歡熬夜的年輕人、年輕人一邊熬夜打游戲,追劇,一邊靠保健品來補身體,提高免疫力等。而中老年人,對保健品也格外青睞,幾百上千的保健品毫不吝嗇。從年輕人對美容保健的熱愛,中老年人對生命的珍惜,可以看出醫療保健業的發展。
5、自媒體行業
自媒體行業是一個低門檻的新興產業,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資金,門檻低,幾乎人人可參與,時間自由且靈活,自媒體行業成為了斜杠青年的第二份工作,但是想要從自媒體行業中賺錢,同樣也需要毅力和耐心,任何賺錢的行業從都是從0開始的。
『陸』 現在最賺錢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最賺錢的行業是「搶——銀——行」,捂臉,開一句玩笑。
在當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局下,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能短時間被替代淘汰,任何一個行業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崛起。不管在哪個行業,如果你能做到TOP10,都是非常牛掰,可以賺到大錢的。
不管是在哪個行業,都有賺錢的,同時也有虧錢的,最重要的是提升賺錢的能力才是王道!2018,希望您靠實力賺到錢!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台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柒』 最賺錢十大行業是哪些
1、汽車行業,我國是世界汽車保有量國第一,汽車銷售和售後市場利潤巨大。
2、 園藝專業人才將是稀缺人才,特別是有熟悉花卉特性,生長環境的高級園藝師。
3、理財規劃類專業。理財規劃師的從業方向較廣,可以是銀行,專業第三方投資理財公司,證券公司等。
4、動漫類專業市場需求量大 中國的動漫產業處於飛速發展的時期,對於有獨立製作和創作動漫作品的動漫繪圖師需求量極大,目前國內的很多動漫產品和影視產品很大程度上還在依附於國外的技術。優秀的動漫繪圖師薪水均在年薪10萬人民幣以上,分別服務於廣告公司,影視傳媒公司等。
5、護理專業,護士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緊缺的職業,目前緊缺人數已經達到200萬人。僅中國年增長就達到11.5萬人。 護士的分類很廣,大體包括急診、手術室、老年看護、心胸科、社區護理、特護、新生兒特別護理、兒科等方向。分別就職於醫院,醫療機構,康復中心,皇家飛行急救機構,國防部,護理教育中心等。
6、機械專業,有一技之長不愁就業, 隨著中國大型工業的復甦,工業製造類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有獨立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以及機械設計製造人才更為稀缺。
『捌』 在文化傳媒行業的職業規劃,怎麼賺錢
你如果是廣告業務,應該先說服客戶投資,然後找有口碑的專業人員替你操作。做傳媒是人脈、經驗取勝,念碩士只是浪費時間。我是電視節目製作人,這是我從業10年以上的經驗
『玖』 文化產業園里什麼賺錢
文化產業新生代踐行者崔俊超認為:文化產業園盈利產品可以有租賃、政策補貼、物業服務、展覽、文化創意、活動策劃、廣告創收等等
『拾』 山西人看浙江人如何用文化賺錢
文化產業正在成為熱門產業 有專家認為,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以2009年為起點,中國的文化產業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許多地方都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抉擇,在繁榮文化、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新時期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力量。 近幾年,浙江已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去年,浙江文化創意產業收入超過了2000億元,這個數字是山西的10倍。 浙江省國土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人口有4700多萬,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是一個資源缺乏、人口眾多的省份。 山西省國土面積約為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400萬,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和文化資源,所謂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古為今用發「古」財 山西的文化古跡數不勝數,但用這些文化古跡來「發財」卻很難。浙江的文化古跡沒法和山西比,但浙江人抓住一點兒就當寶貝,並不遺餘力地開發,直到能賺錢為止。 現在,到杭州旅遊的中外賓客去過西湖、靈隱寺、六和塔後,都想去宋城轉一轉,去那裡看看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 《宋城千古情》是民營企業宋城集團斥6000萬元巨資打造的,是一個由300位演員表演的節目,日均演出3場,年票房收入超過兩億元。觀眾置身劇場,看完第一場「宋宮宴舞」,感嘆之餘定會想起那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再聽聽著名的古箏曲《臨安遺恨》,人們也許會想,如果時光倒流30年,如果換個地方,《宋城千古情》很可能會被視為靡靡之音而胎死腹中,絕對不會成為宋城的「搖錢樹」,正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催生了《宋城千古情》這朵藝術奇葩。 其實,所謂宋城,在山西人看來就是一個「山寨古跡」,但事情往往就是這么怪,真的沒人理,假的卻能用來發大財。 把「天安門」搬進了山為了打造中國第一影視城,橫店集團投資9億元人民幣,按一比一的比例建造了堪比皇宮的「明清宮苑」,把遠在北京的「紫禁城」搬到了山裡。「明清宮苑」的「神來之筆」是將我國在修建天安門廣場時拆掉的天安門前的兩個角樓搬到了橫店,讓遊客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天安門風貌。 拆掉兩個角樓給天安門廣場 「讓道」,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史實,也是很多人不敢提、不會提的史實,浙江人居然把這兩個角樓展現在了世人面前,這需要多大的氣魄和膽識。 兩個角樓的「再生」起碼說明了3點:一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開明政治;二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敢為人先;三是橫店集團的創新意識。。 自封「麻將發明家」 在中國文化產品的開發上,麻將可以稱得上中國「第一品牌」。麻將在中國城鄉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且成功走向了海外,其魅力讓世人嘆服。關於麻將的由來,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麻將是鄭和下西洋時發明的。麻將中,條子像帆繩、筒子代表錢、萬子是發財數字、東西南北是航海方位、紅中是船隊中央的寶船、白板象徵船帆……專家、學者說得相當有道理,讓人一聽就感到確實是那麼回事。但是,浙江人卻稱麻將是寧波一位漁夫出身的陳先生發明的,並且還給陳先生建了一座展覽館,鑄了銅像,展出了古往今來各式各樣的麻將,鋪陳了陳先生發明麻將的歷史傳奇。在展覽館中還別出心裁地設了一桌牌局,主座為陳先生,左側是一個日本人,右側是一個西洋「老外」,對面則是一個空座,稱其為「三缺一」。但凡遊客到此都要在那個空座上坐一坐,桌上的麻將因此被參觀者摸得發亮。 我們分析比較一下就會覺得,麻將這個蘊涵著豐富內涵的 「尤物」由鄭和發明似乎更合乎情理。但是,浙江人卻不認鄭和,而是敢為人先地認定麻將就是由寧波人陳先生發明的,反正史無可考,搶得先機賺他個盆滿缽滿,待史有定論後再改也不遲,總比雲南人停留在口頭上,扯著脖子爭論知識產權歸誰來得實惠和爽快。 在有關麻將的問題上,浙江人偏不信鄭和,而是推崇自己的祖先,力推寧波這個品牌。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這是各地舉辦節慶活動時常見的宣傳口號,但真正取得效果的並不多。 浙江人舉辦節慶活動是名副其實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而且是「文化搭台,社會投資」。就拿在浙江省建德市舉辦的新安江之夏旅遊節來說,據建德市委書記趙繼來介紹,新安江之夏旅遊節舉辦10年來,地方政府基本上沒有為此花錢,也沒有強制性地向企業攤派,政府只是搭建了一個平台,在台上唱戲的是眾多的企業。每年舉辦新安江之夏旅遊節前,節慶期間的各項活動承辦權都會被企業「搶購一空」。各承辦單位為了有所盈利,想著法兒地吸引海內外賓客。由於新安江之夏旅遊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遊客們樂意掏錢「買」快樂,不僅當地百姓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節日,政府也因此獲得了發展地方經濟的良好動力。企業、賓客和當地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參與辦節的積極性更高了,新安江之夏旅遊節終於成為了建德市每年固定的活動。 據浙江省旅遊局統計,浙江各地近年來每年舉辦的節慶活動超過了100個,如西湖博覽會、國際觀潮節、新安江之夏旅遊節、國際沙雕節、新世紀曙光節等,可以說是「市市有節,縣縣有節」。而且,這些節慶活動大多是收入遠遠高於投入,給當地帶來的是滾滾財源,這一點是最值得山西人學習的。山西的節日、會展也有很多,但大多是由政府牽頭舉辦的,雖然政府部門熱情高漲,但卻吸引不來社會投資,仍舊是「政府搭台,經濟唱戲」的老路子。 山西人最難整明白的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真是遠不得又近不得,恨不得又愛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