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08:33:06

Ⅰ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Ⅱ 什麼是 7大戰略新興產業

七大新興產業,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7個領域(23個重點方向),「新七領域」為「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標志著新興戰略產業框架已成定局。

在七大領域中,每一個大的領域中又確定了具體的分項:

在「節能環保」中,將重點突破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循環利用;「新興信息產業」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體;「生物產業」將主要面向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

「新能源」中,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將領銜;此前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方向確定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提出了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兩項。

(2)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加強7大戰略新興產業:

將著力實施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行動計劃、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行動計劃、重點區域產業集聚行動計劃、精準引智引資招商行動計劃、創新資源合作交流行動計劃、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優質資源保護及開發行動計劃等七大行動計劃;

力爭到2025年,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達到國內中上水平,部分領域處於國內國際領先地位。

Ⅲ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

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心環節,必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結合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結合國家科技計劃、知識創新工程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領域超前部署,加強交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基礎技術研究水平。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對面向應用、具有明確市場前景的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建立由骨幹企業牽頭組織、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依託骨幹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支持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發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科研機構、高校積極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集聚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加快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科研機構、高校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完善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人員積極從事職務發明創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發揮研究型大學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增加急需的專業學位類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政策,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支持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建立專利聯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四)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以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並能夠實現突破的重點方向,依託優勢企業,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推動要素整合和技術集成,努力實現重大突破。
(五)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發揮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創業服務、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著力培育新業態。積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環境服務業。
(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加大實施產業化示範工程力度,積極推進重大裝備應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高校的創新成果發布制度和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託具有優勢的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突出、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形成增長極,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積極培育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為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環境。
(一)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堅持以應用促發展,圍繞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緩解環境資源制約等緊迫需求,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大技術和產品,統籌銜接現有試驗示範工程,組織實施全民健康、綠色發展、智能製造、材料換代、信息惠民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培育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二)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創新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擴大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范圍。加強新能源並網及儲能、支線航空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應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
(三)完善標准體系和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的審批管理程序。進一步健全葯品注冊管理的體制機制,完善葯品集中采購制度,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葯物優先進入醫保目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和產品准入標准。改善轉基因農產品的管理。完善並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規標准。
深化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要通過深化國際合作,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
(一)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研項目。支持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和設立研發機構,在國外申請專利。鼓勵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技術示範應用項目,共同形成國際標准。
(二)切實提高國際投融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境外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多種方式融資。擴大企業境外投資自主權,改進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外匯支持。積極探索在海外建設科技和產業園區。制定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為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供指導。
(三)大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結合對外援助等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以及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准在海外推廣應用。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注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
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鼓勵社會投入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的基礎上,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創新支持方式,著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推廣應用。加強財政政策績效考評,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稅收激勵政策。在全面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方向和稅種特徵,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研究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
(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加快建立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在內的多層次擔保體系。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服務。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財政優惠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
(四)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完善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實現各層次市場間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積極探索開發低信用等級高收益債券和私募可轉債等金融產品,穩步推進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展,拓寬企業債務融資渠道。
(五)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與監管體系。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創造條件。發揮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於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條件。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創新葯物、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二)加強宏觀規劃引導。組織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加強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各地區要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發展重點,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三)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推進。

Ⅳ 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

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

拓展資料:

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於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一)節能環保產業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生物產業要面向人民健康、農業發展、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需求,強化生物資源利用等共性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開發,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做大做強智能製造裝備,促進製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五)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六)新材料產業要大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開展共性基礎材料研究和產業化,建立認定和統計體系,引導材料工業結構調整。(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資料參考:人民網 國務院提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Ⅳ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11月16日在高交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明年上半年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可能出台,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分「三步走」。

第一階段,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升級的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第二階段,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左右;第三階段,到203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司副司長孟憲堂透露,我國圈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產業、生物、高端製造業將率先成為支柱性產業。

Ⅵ 戰略性新興產業 怎麼解釋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下簡稱「戰新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2014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3217.3億元,同比增長20.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019.2億元,同比增長20.2%,高於規上工業產值增幅10.6個百分點,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18.0%,拉動規上工業增長3.3個百分點;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98.1億元,同比增長19.7%。
2014年七大戰新產業運行特徵:
高端裝備製造業運行彰顯「速度高、總量大、向上拉動力強」三大特徵。該產業我市共有規上企業198戶,完成產值1151.1億元,占規上工業戰新產業總產值比重38.1%,同比增長22.6%,拉動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提升8.4 個百分點。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彰顯「頂樑柱」特徵。在數量上,規模僅次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全年完成產值944.2億元,占規上戰新產業比重為31.3%,同比增長16.0%。在質量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戶均產值9.5億元/戶,位居七大產業之首,高於全市平均戶均產值近1倍。
新材料產業涉及領域廣泛。新材料產業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並且其范圍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升級不斷發生變化。2014年我市規上工業中新材料產業企業180戶,企業戶數僅次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557.7億元,占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為22.3%,同比增長18.5%。
生物產業充滿潛力。我市是國家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創新葯物、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生物農用製品為主的產業體系。2014年全市51家生物產業企業實現產值170.2億元,同比增長19.0%。
新能源產業高速增長。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產業和智能電網產業等。2014年我市26戶新能源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78.8億元,同比增長達40.1%。
節能環保產業穩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包括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等。2014年我市45戶節能環保企業,共完成產值92.8億元,同比增長22.6%。
新能源汽車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產出規模小,尚未形成產業發展的市場競爭力。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我市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Ⅶ 政府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如何作為

1.政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基於政府對產業發展過程中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產業以及同業競爭的影響分析,政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引導、激勵、服務和規范四個方面
2.政府要發揮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快速跟進,做到三點:1、起點要高,2、規模要大,3、實力要強;合作經營,聯合發展,共同致富

Ⅷ 如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析: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未來發展如此重要,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選對了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戰機。那麼,我們應把哪些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呢?從全國層面來看,要重點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葯、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但對於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如何正確地選擇符合本地區、本行業特點和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想,至少要把握三個要點。
第一,緊跟新科技革命軌跡。專家預測,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將會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為特徵。那麼我們選擇需要著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就要沿著即將到來的新科技革命的軌跡,選擇那些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能源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領域,進行重點培育和拓展。

第二,符合本地實際情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地區間的差異非常大,各地要在把握未來國際產業發展新趨勢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身現有的經濟基礎,已有的產業結構特點,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那些在本地區最有基礎、最具優勢條件、能夠率先突破的產業發展,防止出現一哄而起、浪費資源的現象。

第三,考慮產業發展風險。一般來講,現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特徵。比如,發展清潔煤、太陽能矽片等產業要考慮水資源狀況;發展生物質能源要考慮可用耕地的狀況和糧食安全;發展網路技術要考慮國家信息安全。類似這樣的制約因素,在不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會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在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時,要充分了解不同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是風險,並趨利避害地做好應對風險的准備工作。

措施: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抓緊研究提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和相關中長期規劃。
二是完善支持政策。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研究制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綜合性政策,尤其是要解決好融資問題。

三是培育市場需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過程中,特別要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序競爭的優勝劣汰作用,根據市場的需求建立產業進入和退出的有效機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良性發展。

四是健全創新體系。努力建設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平台,推動骨幹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快推動一批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特別是要組成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攻關突破核心技術。

五是重大專項帶動。加快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實施,增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能力,帶動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六是加強國際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參與新興產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引導外資投向新興產業,設立研發中心;推動科技、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Ⅸ 什麼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

所謂的新興產業,就是狗屁專家亂造的名詞,既然是新興的,有個鳥模式可言
我就是做這方面的,哎,真是悲哀!!!

Ⅹ 什麼是"戰略新興產業"

你想問的是我國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吧?我國的七大新興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7個領域(23個重點方向),有「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以上這些行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閱讀全文

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