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海洋產業發展規劃

海洋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1-26 06:36:54

1. 我國海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隨著「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國家在政策和規劃層面對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日益提高,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未來5~15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景與趨勢,可歸納為以下4點。

第一,海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逐步提高。隨著我國"科技興海"戰略的實施與海洋科技進步的加快,海洋開發技術逐漸成熟,海洋開發能力顯著增強,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海洋經濟增長對海洋科技進步的依賴性將持續增強。

第二,海洋經濟增長將持續保持巨大潛力。我國海洋經濟多年來保持高於國民經濟的速度快速增長,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持續趨好、海洋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貢獻的逐漸加大,我國海洋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第三,海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取得重要進展。隨著未來15年各項改革的深化和技術進步,以及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國海洋經濟增長方式將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緩解海洋資源環境的約束與保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將取得重要突破,我國海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質量和效益有較大提高,海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第四,海洋產業結構與區域布局將進一步優化。未來15年,隨著國家對海洋經濟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實施,海洋產業政策的相繼出台,海洋經濟發展將實現較大的飛躍,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海洋產業在海洋經濟總量中比例不斷提高,海洋產業的區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海洋經濟將逐漸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2. 海洋經濟的項目規劃

海洋經濟發展是蘇浙兩省十二五發展的重點和亮點。記者從兩省發改委了解到,蘇浙已經或即將出台海洋經濟發展重大項目規劃,總投資超過2.6萬億元。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辦公室了解到,該省即將出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經濟重大建設項目規劃》,重大項目490個,總投資12631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將完成投資8020億元。490個重大項目主要涉及六大領域。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共136個項目,總投資2008億元,其中重點是海島道路建設。二是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共105個項目,投資3962億元,其中港口碼頭建設項目34個,分布在嘉興、寧波、舟山、台州和溫州等沿海城市。三是海洋清潔能源,項目40個,投資2572億元。四是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項目68個,投資2630億元,其中海洋石化項目是大頭,8個項目,投資高達2041億元。五是現代海洋服務業,項目97個,投資1153億元。六是海洋科教創新和生態保護,44個項目,投資306億元。
江蘇省2011年7月11日出台的《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明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骨幹項目,項目總計180個,投資達13447億元。180個項目涉及四大領域。一是基礎設施,項目有70個,如連雲港港一、二期工程、南京下游長江水深超過12.5米的深水航道整治、連雲港及鹽城新機場建設等,總投資4342億元。二是海洋新型產業,60個項目,投資6261億元。先進製造業方面,將重點推進連雲港大型煉化一體化、東風悅達起亞乘用車、南通同方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等項目,形成汽車、船舶、風電裝備、光電等一批千億元級產業;現代服務業方面,將推進連雲港大陸橋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南通滬通科技城、大豐港現代物流中心等項目。三是載體平台,項目有35個,投資2544億元。如建立科技創新平台,推進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連雲港)能源動力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產業研究院等公共研發平台項目;在新興產業和臨港產業等重點領域建設100家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解決沿海開發的資金問題,還將建設投融資平台,設立並運營沿海產業投資基金,爭取首期募集資金100億元,到2015年達到200億元規模,同時計劃組建沿海發展銀行。四是灘塗圍墾,15個項目,投資300億元。

3.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前言

海洋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也是支撐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我國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經濟取得顯著成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進一步提高海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對於提高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海洋經濟加快調整優化的關鍵時期,要准確把握海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陸海統籌,科學規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有關精神,編制《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本規劃涉及的區域包括我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其他管轄海域以及海洋經濟發展所依託的相關陸域(未包括港、澳、台地區)。本規劃涉及的海洋產業及海洋相關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和鹽化工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葯物和生物製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業、海水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遊業、海洋文化產業、涉海金融服務業、海洋公共服務業等。規劃期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4. 如何分析海洋產業增長要素的分析

要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要下決心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

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

5.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三章 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

根據不同地區和海域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原則,積極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形成層次清晰、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空間開發格局。充分發揮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個經濟區的引領作用,推進形成我國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結合落實國家關於沿海區域發展的部署,著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經濟增長極。加大海島及鄰近海域保護力度,有序推進重要海島開發建設,扶持邊遠海島發展,加強海島地區生態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北部海洋經濟圈由遼東半島、渤海灣和山東半島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基礎雄厚,海洋科研教育優勢突出,是我國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遼東半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全國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生態環境優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大力發展....
渤海灣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以及全國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依託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
山東半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著力培育海洋漁業特色品種,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建成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遺傳育種中心、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東部海洋經濟圈由江蘇、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港口航運體系完善,海洋經濟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江蘇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實行江海聯動,加快打造以連雲港港為核心的江蘇沿海港口群。積極發展灘塗農林牧業,改良和培育耐鹽鹼農作物,營造沿海灘塗防護林帶,因地制宜發展灘塗....
上海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上海港國際地位,統籌規劃集疏運體系,提高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和專業化水平,形成以深水港為樞紐、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和現代物流體系。加強國際航運中心軟環境建設,大力發展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航運信息等服務業... 浙江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範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範區、海陸協調發展示範區、海洋生態文明和清潔能源示範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著力構建大宗商品現貨交易... 南部海洋經濟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兩翼、北部灣、海南島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海域遼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突出,是我國對外開放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也是我國保護開發南海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加快發展遊艇帆船等高端旅遊,積極拓展閩台旅遊合作,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積極開展閩台漁業協作,建設生態型海水養殖和海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優質品種制種和遺傳育種基地...
珠江口及其兩翼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提升我國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區、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的集聚區、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推進海洋綜合管理的先行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加強粵港澳郵輪航線合作,打造世界郵輪旅遊航線重要節點,積極發展新興旅遊項目,重點建設南澳島、惠東巽寮、紅海灣等一批海洋綜合旅遊區,建成國際高端旅遊目的地...
廣西北部灣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商貿、先進製造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大力推廣生態養殖,鼓勵發展珍珠、海水名貴魚等特色品種養殖...
海南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積極開發濱海度假、海洋觀光、海島休閑、郵輪遊艇、海上運動等特色旅遊項目... 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認真實施《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統籌海島保護、開發與建設,嚴格規范海島開發利用秩序,強化海島分類管理,實現海島的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重點開發三大海(群)島。根據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統籌考慮海島的區位條件、發展潛力和生態環境容量,重點開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和廣東橫琴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業、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業、現代海洋漁業和海洋旅遊業,集中建設戰略性資源儲備中轉基地、大宗商品國際物流基地,將其打造成為我國大宗商品國際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產業、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開展兩岸產業合作,加強兩岸關鍵產業領域與核心技術聯合研究開發,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海洋經濟示範基地和國際知名的海島旅遊休閑目的地,將其打造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示範區、兩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區、海峽西岸科學發展的先導區。加快廣東橫琴島開發建設,重點發展商務服務、休閑旅遊、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等產業,建設粵港澳地區的區域性商務服務基地、與港澳配套的國際知名旅遊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區域性科教研發平台、融合港澳優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將其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平台。合理開發近岸海島。以保護為核心,集約利用近岸海島資源,控制海島及周邊海域的開發規模和開發強度。因島制宜,科學發展以生態養殖、休閑漁業、生態旅遊等產業為主的海島經濟。嚴格限制圍填海等改變海島岸線的行為,嚴格限制填海連島工程建設。支持缺水海島建設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以及大陸引水、蓄水等工程。鼓勵在有條件的海島利用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扶持邊遠海島發展。在強化保護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海島發展特色產業;重點支持邊遠海島交通、能源、飲水、環保、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利用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勵邊遠海島建設集雨、儲水設施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強邊遠海島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著力解決邊遠海島居民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嚴格海島資源保護和開發管理。加強海島資源和生態、開發利用狀況調查評價,建立海島監視監測系統,全方位跟蹤和監測海島開發利用情況和海島資源及生態狀況,推進海島生態修復等工作。海島新建工程項目要符合海島保護規劃,對不符合海島保護規劃的項目要提出停工、拆除、遷址或關閉的時間要求。嚴格規范無居民海島利用活動。

6.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一章 規劃背景

「十一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並取得顯著成就。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海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綜合考慮未來海洋經濟發展趨勢,確定「十二五」時期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海洋經濟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增涉海就業人員260萬人。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海洋領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升。2015年,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以上,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程度進一步提高,海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氮、磷等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初步控制,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長江、黃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入海口和渤海等重點海域的水質有所改善。新建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80個,2015年海洋保護區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比重達到3%。海洋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海洋傳統產業升級加快;海洋新興產業實現突破性進展,2015年增加值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海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在海洋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繼續提高。海洋經濟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海洋經濟的政策指導和調節能力不斷增強,監測與評估能力逐步提升,標准制度日益健全,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管理體制與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間海洋經濟發展主要預期指標 指標名稱 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長經濟發展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8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9.910新增涉海就業人員(萬人) 〔260〕52科技創新海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 1.482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 >50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 54.5>60結構調整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 1.6>3海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 9環境保護新建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個) 〔80〕16海洋保護區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比重(%) 1.13註:〔〕內為五年累計數。到2020年,我國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海洋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海洋產業布局更為合理,對沿海地區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沿海居民生活更加舒適安全。

7.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傳統產業

通過技術創新,加快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和鹽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領域的支持力度。探索通過相關措施加大對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開發、海洋工程裝備設計、深海資源勘探開發、海洋葯物與生物製品研發、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海洋產業節能減排、海洋環境保護等的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邊遠海島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支持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建設。投融資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海洋產業發展。盡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漁業和海洋新興產....
海域和海島管理政策。創新海域和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流轉的管理制度,推進資源市場化配置進程,完善海域和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招拍掛制度,探索建.....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指導、檢查和監督,確保完成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本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制定或修訂本地區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創新機制,明確責任,加強領導,主動與國務院有關部門溝通銜接,確保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試點和建設項目按規定程序另行報批。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海洋局建立健全規劃評估機制,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國務院。

8. 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如何進行優化

日前有專家表示,當前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仍處於轉方內式、調結構、去產能的關鍵容時期,多地已經開始加速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作為海洋生產總值已連續21年領跑全國的海洋經濟大省,廣東省在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定下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圍繞海洋經濟培育超100億元規模企業達20家,超500億元產業集群達10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

發展海洋經濟就是要立足科技引領,加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實施重點突破,並推進智慧海洋工程建設,重點扶持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海洋生物醫葯、海洋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信息服務等海洋服務業,加快形成海洋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

9. 如何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要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要下決心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

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

閱讀全文

與海洋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