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蠶桑產業發展

蠶桑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06:34:39

『壹』 簡述廣西桑蠶業迅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將要被新提的問題從問題列表中擠出,問題無人回答過期後會被扣分並且懸賞分也將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您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或者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 二,您可以多認識一些知識豐富的網友,和曾經為你解答過問題的網友經常保持聯系,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向這些好友詢問,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 三,該自己做的事還是必須由自己來做的,有的事還是須由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的,別人不可能代勞!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只能給你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靠自己。 您可以不採納我的答案,但請你一定採納我的建議哦! 雖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問問哦~~~!

『貳』 急求,國內外蠶桑產業發展理論

桑蠶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要求以生態經濟 可持續發展為理念 以循環經濟的3R為原則

『叄』 「東桑西移」是指我國將逐步把蠶繭主產區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轉移的桑蠶產業發展戰略,即國家結合西部大

1、D
2、D
3、A

『肆』 09年蠶桑業發展前景如何

可能是08年的繼續,但由於淘汰桑樹戶增多,養蠶量減少,為了絲綢廠起碼的運轉需求,春蠶繭價不會低於08年晚秋,秋繭有可能約有回升.

『伍』 世界桑蠶業的發展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栽桑養蠶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蠶業技術均由中國傳去。早在秦漢之前,中國的蠶種和養蠶方法就傳到朝鮮。日本的蠶桑技術除間接從朝鮮傳去外,也直接從中國傳去,史書上就有日本派人到中國學習蠶桑繅織技術的記載。近代日本的蠶桑技術比中國進步,離不開中國的蠶桑資源和繅織技術的傳播。據日本史籍記載,公元3世紀時,有一個叫功滿王的人,自稱是秦始皇第11世孫,從朝鮮半島的百濟東渡日本,並帶去了蠶種,日本之有蠶業就從這時開始。在公元283年功滿王的兒子融通王帶大批部屬遷居日本,並定居下來繅絲織綢,使日本蠶桑業得以快速發展。中國的絲織品早在公元前138年張騫通西域時,沿絲綢之路經中亞西亞傳至希臘、羅馬等國,蠶種和蠶桑技術也隨之由絲綢之路向西傳到歐洲。據記載,7世紀時養蠶技術從波斯傳到阿拉伯和埃及,8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到西班牙,12世紀傳到義大利,15世紀由義大利傳到法國。向南傳入越南、印度、緬甸、泰國、寮國。1936年,阮朝以中國蠶種分發越南北寧等地飼育,從而推進了越南蠶桑技術的發展。至今日本、印度、保加利亞仍保存有中國的桑樹種質資源。所以世界蠶桑業的發展都源於中國桑蠶和絲綢技術的發明和傳播。

『陸』 古人重視發展蠶桑技術對蠶桑生產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戰國時期的來《管子·山權藪篇》主張自,對群眾中精通養蠶技術的人,請他介紹經驗,並給予黃金糧食和免除兵役的獎勵。可見當時非常注意總結經驗,以提高栽桑養蠶生產水平。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採用了壓條繁殖法,在桑地間作綠豆、大豆作綠肥、以蠶糞肥桑、桑樹剪伐等栽培技術,都對蠶桑的生產發展起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長期和廣泛發展蠶桑生產的活動中,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專家和能手。他們在長期實踐中有所創造和發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禮記·祭義》中就指出帶露的桑葉,必須風幹了才能喂蠶。其中還有用流水沖洗消毒卵面的記載,後來進一步發展到用硃砂溶液、鹽水、石灰水,以及其他具有消毒效果的葯物來浴洗消毒卵面,這對防止蠶病發生也非常重要。

荀況所著的《荀子》一書包含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他對養蠶也頗有研究,寫過《蠶賦》一篇,研究了三眠蠶的特點、習性及其化育過程的規律。

『柒』 古代蠶桑絲織業是怎樣發展的

自從古人發明了植桑養蠶之後,我國古代絲織業開始出現並有了最初的發展。在夏商周時期,蠶桑業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至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蠶桑業和絲織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考古發現說明,春秋戰國時期蠶桑和絲織的發展狀況,黃河中下游地區蠶桑業已相當普遍。同時,長江流域的蜀國、楚國和吳國、越國都有蠶桑和絲織之業。

至秦漢時期,全國各地蠶桑和絲織得到進一步發展,陸續形成了齊魯地區、河南地區、楚國舊地和成都平原等幾個主要絲綢產區。

自魏晉開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強,驅動桑樹種植地域的擴大。東晉末年,平州刺史慕容嵬向朝廷要求種桑,於是在遼河流域開始種植桑樹。北魏時期,在延水河谷和銀川平原的黃河沙洲上都有桑林分布。延水就是後來的洋河,是桑乾河上游的兩大支流之一,屬於海河流域。

東漢以後種植桑樹除養蠶外,還有解決飢困的作用。東漢末年,曹操、袁紹、劉備都曾以桑椹為軍糧,但主要還是育蠶。例如河北地區種植大批桑樹,蠶絲業也十分發達。

唐代絲織品主要產區在河北、河南、江南、劍南四道。大體上為河北、河南、山東三省和淮河流域蘇、皖地區。另外,定州以產綾為主,越州臨城以產纊為主。揚州以錦袍、錦被為貢品,越州以產綾、紗等絲織物著稱。

唐代後期南方絲織業的逐漸興起,與北方的先進技術南傳有關。先秦以來蠶桑業一直比較發達的關中、河東地區,從唐代開始漸趨衰落。宋代以後,長江流域蠶桑業逐漸興起。北方的河北、山東地區仍保持著一定的發展勢頭,河北、河南、山東養蠶業仍很發達。但就整個黃河流域而言已不及長江流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到了元代,黃河流域繅絲業和織造業已分化,農家多以育蠶繅絲為限。從元初大司農司編纂的綜合性農書《農桑輯要》、元代農學家王禎的《王禎農書》記載來看,元代南方的育蠶、栽桑的飼養、培植技術都比北方先進,所產絲的質量也高。

至明代,明洪武年間朝廷規定,黃河流域數省的夏稅絹數共7.4萬余匹,比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21.4萬余匹少了很多,這正是反映了元末北方蠶桑和絲織業衰落的情況。

明清時期,長江流域是全國蠶桑和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尤其是東南一帶,植桑育蠶幾乎是所有農戶的副業。蠶桑業以浙江湖州為全國之首。各地商人均來湖州收購蠶絲,獲利甚高,甚至當地農村出現以蠶桑為主的現象。在蘇州、杭州、嘉興等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地區,城鎮居民皆習機業,並出現了一批以絲織業為主的集鎮。如吳江震澤、盛澤及桐鄉濮院等。長江上游成都蜀錦的地位漸被下游地區的產品所替代。

明清時期,就黃河流域絲織業總體水平而言,已不及長江流域,但也有一些著名的產地。如山西潞安府所產的潞綢,名聞海內。其他如河北饒陽的饒綢、關中的秦緞、河南的汴綢和汴綾,均曾享譽一時。

明清及其以後,對蠶桑業、絲織業發展有一定影響的是棉植業和棉織業的興起。因為棉花比之蠶桑,「無采養之勞,有必收之效」,所以一部分絲綿為棉花所替代,一部分絲織品為棉布所替代。

『捌』 中國蠶桑產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蠶桑業的國家,長江流域的先祖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將野蠶馴化。時過境遷,80年代後,東部傳統蠶桑業由盛轉衰,西部蠶桑業漸漸興起,「東桑西移」改寫了這條古老產業鏈上每個人的命運。
1.化學纖維經歷模擬絲、超真絲過程,物理性能已超過真絲,蠶絲纖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僅僅只依靠拓展蠶絲纖維的路徑是無法滿足蠶桑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同步增長,採用新科技、新技術來繼續開拓我縣未來蠶桑產業的發展之路迫在眉睫。。
2.需要不斷強化蠶桑產業的經營和產業化,以後才能站得住腳。傳統蠶桑產業面臨轉型是時代的潮流,只有把握好科技創新與積極有效的行業管理才能在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閱讀全文

與蠶桑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