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

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06:17:01

⑴ 中國物聯網發展現狀

如今,物聯網被業界視作下一個超萬億元級產業,政府已經把物聯網作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轉型升級的助推器。而最近物聯網概念股價直線上升,銷售感測器的企業也大發了一筆財,沒有人懷疑這裡面蘊藏著的巨大商機,然而物聯網本身真的有那麼大的含金量么?這真的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富礦」?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就指出:「現在很多人把物聯網、雲計算給神化了。其實沒有那麼神奇,這都是過去一些技術的延伸,說到底就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加上了感測設備的應用,通過攝像頭、晶元等等把物和物相互聯系。技術要服務於經濟發展,才能創造價值,我們現在還需要研究的是究竟什麼樣的應用更需要它們,這兩項技術究竟如何在社會上創造價值。」

⑵ 物聯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物聯網行業在中國發展四大趨勢:
1、物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一
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以應用為先導,存在著從公共管理和服務市場,到企業,行業應用市場,再到個人家庭市場逐步發展成熟的細分市場遞進趨勢。
目前,物聯網產業在中國還是處於前期的概念導入期和產業鏈逐步形成階段,沒有成熟的技術標准和完善的技術體系,整體產業處於醞釀階段。此前,RFID市場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領域取得突破,但是由於涉及的產業鏈過長,產業組織過於復雜,交易成本過高,產業規模有限,成本難於降低等問題使得整體市場成長較為緩慢。
物聯網概念提出以後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以政府應用示範項目帶動物聯網市場的啟動將是必要之舉。進而隨著公共管理和服務市場應用解決方案的不斷成熟、企業集聚、技術的不斷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從而將可以帶動各行業大型企業的應用市場。待各個行業的應用逐漸成熟後,帶動各項服務的完善、流程的改進個,人應用市場才會隨之發展起來。
2、物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二
物聯網標准體系是一個漸進發展成熟的過程,將呈現從成熟應用方案提煉形成行業標准,以行業標准帶動關鍵技術標准,逐步演進形成標准體系的趨勢。
物聯網概念涵蓋眾多技術、眾多行業、眾多領域,試圖制定一套普適性的統一標准幾乎是不可能的。物聯網產業的標准將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標准體系,將隨著市場的逐漸發展而發展和成熟。在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單一技術的先進性並不一定保證其標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標準的開放性和所面對的市場的大小是其持續下去的關鍵和核心問題。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逐步擴展和市場的成熟,哪一個應用佔有的市場份額更大,該應用所衍生出來的相關標准將更有可能成為被廣泛接受的事實標准。
3、物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三
隨著行業應用的逐漸成熟,新的通用性強的物聯網技術平台將出現。
物聯網的創新是應用集成性的創新,一個單獨的企業是無法完全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的,一個技術成熟、服務完善、產品類型眾多、應用界面友好的應用,將是由設備提供商、技術方案商、運營商、服務商協同合作的結果。隨著產業的成熟,支持不同設備介面、不同互聯協議、可集成多種服務的共性技術平台將是物聯網產業發展成熟的結果。
物聯網時代,移動設備、嵌入式設備、互聯網服務平台將成為主流。隨著行業應用的逐漸成熟,將會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術平台出現。無論終端生產商、網路運營商、軟體製造商、系統集成商、應用服務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輪競爭中尋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4、物聯網行業發展趨勢四
針對物聯網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將是把技術與人的行為模式充分結合的結果。
物聯網將機器人社會的行動都互聯在一起,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將是把物聯網相關技術與人的行為模式充分結合的結果。中國具有領先世界的製造能力和產業基礎,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國人具有邏輯理性和藝術靈活性兼具的個性行為特質,物聯網領域在中國一定可以產生領先於世界的新的商業模式。

⑶ 中國物聯網的發展狀況怎麼樣

物聯網具有廣闊的行業應用需求,但各行業發展並不均衡,整體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技術、標准、產品以及市場並不成熟。細分市場方面,交通、安防、物流、零售、電力、金融、環保、醫療等將成為物聯網行業應用的重點領域,但由於不同行業在物聯網政策傾向、技術與市場成熟度、市場需求等方面差別較大,物聯網的細分市場發展差距很大。
研究顯示:「政策先行,技術主導,需求驅動」將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2010年,中國政府將出台一系列物聯網發展相關的產業政策,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都有可能出台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來加速促進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各省市和產業園區也將會有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出台,江蘇省無錫市、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等將有可能成為地方政策出台的先行者。
行業應用將成為未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研究發現: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電網等行業市場成熟度較高,這些行業感測技術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許多城市已經開始規模化應用,市場前景廣闊,投資機會巨大,將成為未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醫療衛生、家庭、個人等領域的智能感測應用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技術、標准均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大多產品還處於試驗階段,短時間內不會大規模應用。

⑷ 中國物聯網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麼

現狀:我國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部分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網路通信相關技術和產業支持能力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感測器、RFID等感知端製造產業、高端軟體和集成服務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大。儀器儀表、嵌入式系統、軟體與集成服務等產業雖已有較大規模,但真正與物聯網相關的設備和服務尚在起步。

我國已形成了較完整的敏感元件與感測器產業,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我國形成了RFID低頻和高頻的完整產業鏈以及以京、滬、粵為主的空間布局,2009年市場規模達到85億元並成為全球第3大市場。我國儀器儀表產業連續多年實現20%以上的增長,2009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企業數量為5000多個,小型企業數量佔比達到90%。

在物聯網網路通信服務業領域,我國物聯網M2M網路服務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目前M2M 終端數已超過1000萬,年均增長率超過80%,應用領域覆蓋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環保、交通運輸、公共事業、農業服務、醫療衛生、教育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預計「十二五」期間將突破億級。三大電信企業在資源配置方面積極籌備,加緊建設M2M管理平台並推出終端通信協議標准,以推進M2M業務發展。國內通信模塊廠商發展較為成熟,正依託現有優勢向物聯網領域擴展。國內M2M終端感測器及晶元廠商規模相對較小,處於起步階段。盡管我國在物聯網相關通信服務領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應在M2M通信網路技術、認知無線電和環境感知技術、感測器與通信集成終端、RFID與通信集成終端、物聯網網關等方面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在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服務業領域,雖然不是所有雲計算產業都可納入物聯網產業范疇,但雲計算是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也將大大推動雲計算服務發展。國內雲計算商業服務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規模,而真正具有雲計算意義的IaaS和PaaS商業服務還未開展。目前,我國在雲計算服務的基礎設施(IDC 中心)建設、雲計算軟硬體產業支持和超大規模雲計算服務的核心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雲安全方面,我國企業具有一定的特點和優勢。隨著物聯網應用的規模推進、互聯網快速發展和國家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雲計算服務將形成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十二五」期間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在物聯網相關信息處理與數據服務業領域,信息處理與數據分析的關鍵技術主要是資料庫與商業智能。我國資料庫產業非常薄弱,知名企業只有三四家,只佔國內市場10%左右的份額。商業智能(BI)領域我國雖然技術相對落後,但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國內現有BI廠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場仍由國際廠商壟斷。整體而言,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資料庫產品、BI產品和掌握關鍵技術的軟體企業少,產業鏈不完整,缺乏產品線完整、軟硬結合、競爭力強的國際企業。

在物聯網應用服務業領域,整體上我國物聯網應用服務業尚未成形,已有物聯網應用大多是各行業或企業的內部化服務,未形成社會化、商業化的服務業,外部化的物聯網應用服務業還需一個較長時期的市場培育,並需突破成本、安全、行業壁壘等一系列制約。

綜上所述,我國尚未形成真正意義的物聯網產業形態和爆發點,物聯網有形成巨大市場的潛力,但潛在空間轉化為現實市場還需要較長時間培育,關鍵點是通過技術和應用創新形成新興業態和新增市場。我們預計,「十二五」期末我國物聯網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多億元規模,而真正可能形成萬億元級規模的時間節點預計在「十三五」後期。

大勢所趨: 一方面認為物聯網技術目前並不能降低物流企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訪的人士認為物聯網的發展是阻擋不住的。
物聯網的出現不管你歡不歡迎,贊不贊成,這個趨勢是阻擋不住的,就像當年的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再比如近幾年雲計算的發展。」逄詩銘對記者說。
逄詩銘認為,目前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據他個人估計已達兩三千億,很快會上升為萬億規模,再過幾年就會到五六萬億。
中國RFID產業聯盟秘書長歐陽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物聯網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了物聯網技術,比如說門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統、公交智能卡馬上要推出的智能電表等,都是物聯網技術的運用。而在物流行業中,倉儲配送、集裝箱監控、運輸調配等多個環節都已經運用到了物聯網技術。
「一個新技術的應用是逐步推進的,不應該糾纏於物聯網技術到底是什麼,更不能因為現在應用程度不高就否定這個新技術。」歐陽宇說。
逄詩銘認為,物聯網技術現階段雖然並不能降低實際運費,但是提高了整個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效率,從長遠來看,必然會大面積應用到物流行業中。
「換一個角度來看物流成本。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傳統物流中丟失了兩個集裝箱,給貨主賠的錢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們給集裝箱裝上電子封條,採用視頻識別與監控技術進行全程的監控,這個貨品就不可能丟失,即使丟失了也容易追索回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說。
近日,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與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鐵水聯運發展合作協議》。
多名專家認為,鐵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進鐵水聯運發展,將有效改進目前我國線性物流運輸模式,促進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聯網運輸能力,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聯運這個信息平台的建設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⑸ 中國物聯網發展情況

物聯網在許多行業應用中將發揮巨大的潛力。例如通過感應設備將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數據信息化,並通過網路傳輸方式實現信息的採集及管理,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業內企業的不斷努力下,中國物聯網產業持續良好發展勢頭。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標准體系不斷完善,市場化應用穩步推進。

⑹ 中國的物聯網產業已經進入快車道了嗎

據報抄道,物聯網時代下,中襲國的物聯網產業已經進入快車道。2017年,中國物聯網行業井噴式發展,如果說2016年是物聯網的新元年,那麼2017年無疑是中國物聯網的爆發之年。

物聯網的大發展不僅將進一步便利人們的生活,同時還將推動其他技術取得突破,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物聯網萬億級的垂直行業市場正在不斷興起,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將驅動物聯網和其它前沿技術不斷融合,虛擬現實、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技術也將不斷取得新突破。

希望物聯網技術可以不斷發展和進步!

⑺ 物聯網的中國發展

物聯網在中國迅速崛起得益於我國在物聯網方面的幾大優勢。
第一,我國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物聯網核心感測網技術研究,研發水平處於世界前列;
第二,在世界感測網領域,我國是標准主導國之一,專利擁有量高;
第三,我國是能夠實現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之一;
第四,我國無線通信網路和寬頻覆蓋率高,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持;
第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物聯網發展。 物聯網在中國高校的研究,當前的聚焦點在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作為「感知中國」的中心,無錫市2009年9月與北京郵電大學就感測網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簽署合作協議,標志中國「物聯網」進入實際建設階段。協議聲明,無錫市將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建設研究院,內容主要圍繞感測網,涉及光通信、無線通信、計算機控制、多媒體、網路、軟體、電子、自動化等技術領域,此外,相關的應用技術研究、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工作也同時納入議程。
為積極參與「感知中國」中心及物聯網建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保持、擴大學校在物聯網研究領域的優勢。南京郵電大學召開物聯網建設專題研討會,及時調整科研機構和專業設置,新成立了物聯網與感測網研究院、物聯網學院。2009年9月10日,全國高校首家物聯網研究院在南京郵電大學正式成立。新華日報記者探訪了南郵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中心」,這里的研究者與「物聯網」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實驗室,一些「物聯網」產品已經初見雛形。此外,南郵還有系列舉措推進物聯網建設的研究:設立物聯網專項科研項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物聯網建設的研究;啟動「智慧南郵」平台建設,在校園內建設物聯網示範區等。
世界第一塊工業物聯網晶元
2012年由重慶郵電大學研發的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國際工業無線標準的物聯網核心晶元——渝「芯」一號(uz/cy2420)在渝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在工業物聯網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為我國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話語權奠定了堅實基礎,對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第一家高校物聯網工程學院
2010年6月10日,江南大學為進一步整合相關學科資源,推動相關學科跨越式發展,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水平,服務物聯網產業發展,江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和江南大學通信與控制工程學院合並組建成立「物聯網工程學院」,也是全國第一個物聯網工程學院。
2012年6月,教育權威數據在物聯網愛好者論壇建立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物聯網學校查詢系統,專為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服務,方便大家查詢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院校。 2011年4月,長安大學為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推動陝西省(國家物聯網中心)相關學科跨越式發展,推動地方經濟,服務物聯網產業發展,長安大學和西安滻灞生態區共建長安大學科技園」,也是全國第一個擁有直接服務於物聯網板塊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項目描述:佔地面積80畝,建築面積130000平方米,長安大學聯合具有較強技術轉化實力的企業打造物聯網產業園區,依託西安地區科研綜合實力和人才優勢,重點發展超高頻RFID、高端感測器的研發及技術轉換轉讓,打造物聯網器件集散、物聯網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集聚、物聯網產品展示以及研發辦公、商業配套。
目標招商企業(項目):項目主要吸引物聯網集成技術、軟體開發及產品銷售企業入區經營;吸引智能物流、環保、交通、電網、安防、家居等六個主要門類的研發服務類企業和項目入園。 權威人士日前向記者表示,首批5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申報工作已啟動,共有600多家企業申報。工信部已篩選出100多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物聯網專項基金總計50億元,預計5年內發放完畢。
工信部、財政部4月聯合出台物聯網專項基金相關管理辦法。該基金將重點支持技術研發類、產業化類、應用示範與推廣類和標准研製與公共服務類四大項目。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網路通信相關技術和產業支持能力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但感測器、RFID (無線射頻技術)等感知端製造產業、高端軟體與集成服務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大。我國大陸共有450餘家從事敏感元件及感測器生產廠家,但外資企業佔67%。 據透露,申請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企業多為中資企業。通過物聯網專項基金引導,有關部門希望培育技術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加快產業培育和發展。 物聯網工程師證書是根據國家工信部門要求頒發的一類物聯網專業領域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證書。
該證書被劃分為5個方向:
物聯網工程師、節能環保工程師、物聯網系統工程師、智能電網工程師、智能物流工程師。

⑻ 中國物聯網產業。

2013年初,《國務院關於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要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掌握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使物聯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並發布了頂層設計、技術研發、標准研製、產業支撐、商業模式、法律法規、信息安全等10項行動計劃。
近年來,相關部委支持物聯網發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工信部發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准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範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科技部和交通運輸部也分別發布關於推動智能電網和智能交通的專項規劃和發展戰略。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聯網專項規劃、行動方案和發展意見,從土地使用、基礎設施配套、稅收優惠、核心技術和應用領域等多個方面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未來幾年,物聯網將迎來井噴式發展。經濟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將使物聯網發展優勢更加突出,社會轉型將為國內物聯網應用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新技術的突破將帶來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特別是在工業自動控制、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應用試點和示範,並取得了初步進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