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醫葯產業在我國發展如何
中國生物醫葯的原創性研究及資本市場遠遠落後於海外,這導致《&走·在生*物·醫*學·美*容·的·最·前·沿--&斯·諾·美&》A31中國的生物醫葯產業陷入低水平重復生產和惡性競爭的局面。
對於目前中國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專家指出,鼓勵自主創新,著重實現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產業化,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加速發展我國具有技術基礎和優勢的產業領域,形成產業突破。
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資市場、生物風險投資基金及獨立的評估機構是生物醫葯產業最重要的資本基礎。以企業為主導的資本流向,是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以發展原創科技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醫葯研發企業,更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及政府的支持,這是目前發展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的最緊迫的問題。
中國的生物醫葯投資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結構,資金的流向以企業為目標,吸引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專長的科學家,在某個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向橫向擴散發展。產業化成果是很多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公司的領導者是需要具有知識資本的管理型人才。國家已經明確地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科技的發展思路,使資本朝正確的方向流動,但是需要時間進行轉變。而民間資本還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舊以大學的科學家為中心,試圖以他們為招牌吸引更多的資金。
雖然生物醫葯產業尚未實現盈利,但資本仍在不斷湧入尋找機會。對於許多風險投資基金來說,生物醫葯已經成為熱門的投資領域,只有那些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才會被關注。
❷ 生物醫葯產業方面投資前景怎麼樣
生物醫葯產業作為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一方面,加快發展生物醫葯產業,將進一步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另一方面,作為重要的產業,生物醫葯領域和化工等基礎製造業部門息息相關,提升生物醫葯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對促進上下游產業、帶動化工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也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❸ 生物醫葯的發展
2006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依然保持在15%左右穩定的增速,生物醫葯企業收入增長顯著但利潤增長明顯放緩,競爭趨向於新技術與新領域。專家表示,對於國內的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具備創新能力、拓展融資渠道至關重要。
隨著生物醫葯產品外包的逐漸興起,生物醫葯市場開始茁壯成長。但生物醫葯屬於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行業,這些特點造就了生物醫葯企業的發展不平衡。由於生物技術產品開發耗資巨大、周期漫長,使融資渠道不暢的國內中小企業面臨困境。
據了解,在美國資本市場中,中國生物醫葯企業除了以IPO形式上市之外,還出現了反向兼並、合資、外包等多種融資形式。「那些缺乏資金的生物醫葯中小企業,很有可能在產品未能實現盈利之前,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中國生物醫葯的原創性研究及資本市場遠遠落後於海外,這導致中國的生物醫葯產業陷入低水平重復生產和惡性競爭的局面。
對於中國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專家指出,鼓勵自主創新,著重實現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產業化,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加速發展中國具有技術基礎和優勢的產業領域,形成產業突破。
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資市場、生物風險投資基金及獨立的評估機構是生物醫葯產業最重要的資本基礎。以企業為主導的資本流向,是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以發展原創科技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醫葯研發企業,更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及政府的支持,這是發展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的最緊迫的問題。
中國的生物醫葯投資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結構,資金的流向以企業為目標,吸引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專長的科學家,在某個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向橫向擴散發展。產業化成果是很多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公司的領導者是需要具有知識資本的管理型人才。國家已經明確地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科技的發展思路,使資本朝正確的方向流動,但是需要時間進行轉變。而民間資本還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舊以大學的科學家為中心,試圖以他們為招牌吸引更多的資金。
雖然生物醫葯產業尚未實現盈利,但資本仍在不斷湧入尋找機會。對於許多風險投資基金來說,生物醫葯已經成為熱門的投資領域,只有那些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才會被關注。
❹ 生物醫葯產業的介紹
目前,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本文採納有關學者的觀點,將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界定為:生物技術是以現代生命科學理論為基礎,利用生物體及其細胞的、亞細胞的和分子的組成部分,結合工程學、信息學等手段開展研究及製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並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質、特性,進而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手段的綜合性技術體系。
❺ 闡述一下中國發展生物醫葯產業的機遇
(一)生物醫葯產業是全球性朝陽產業。
1、全球醫葯產業逆境中繼續保持增長
2、生物版技術葯在世權界醫葯產品中所佔比例持續上升
3、跨國巨頭在生物醫葯領域的競爭重心將逐步轉向中國
(二)我國生物醫葯產業正處於國家政策機遇期
1、我國生物醫葯產業政策利好
2、中國醫葯市場增長高於全球,發展潛力巨大
3、生物制葯領域成為增速最快的子行業
4、我國醫葯市場進一步規范化,市場擴容加速
❻ 生物制葯的發展與前景怎樣
隨著生物制葯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生物制葯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生物制葯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生物制葯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生物制葯行業中的翹楚!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取得了突發猛進的發展,企業對生物制葯的投入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
2010年是生物制葯行業的小豐收年,其投放總額達到452億元,超過上年全年投放額的23.84%。2011年雖然物價上漲導致部分企業主營銷壓力增大,但2011年中國廣告市場仍然保持穩定增長,增幅約在15%;而生物制葯市場2011年的同比增長率也能達到13%到15%。
技術創新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企業技術創新與研發費用的投入,是決定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對企業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生物制葯技術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葯技術。生物制葯產業鏈可以分為研發、測試、銷售三個階段,生物葯品的研發周期一般長達10年,而且通過率極低。但是,藉助技術創新形成的進入壁壘,優秀生物制葯企業能夠打破大型葯企的壟斷勢力,迅速崛起並在整個醫葯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我國醫葯工業研發投入增長迅速,由2000年的13.59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122.6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4.61%;同時,在醫葯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2000-2005年醫葯工業研發投入比重不足1%,2009-2010年所佔比重達1.2%以上。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國2007年醫葯工業研發投入占醫葯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高達26.57%,英國2006年為23.02%,日本2006年為15.04%。
在工業總產值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也迅速增加。2000年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僅為1.66億元,2010年達到13.2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14%,說明我國生物制葯行業已經進入研發投入高速增長狀態,有利於行業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與競爭力的增強。
❼ 生物制葯的發展會帶動那些行業的發展
生物技術是一個新發展起來的專業,前景相當的好。它的發展將會帶動很多行業的發展。如:農業,化工,醫學醫葯····等等。生物制葯還是對環境很友好的,一般不會造成大的污染!
❽ 生物產業的中國發展生物醫葯產業的關鍵
生物醫葯產業:保障中國未來的人民健康、經濟增長、國家安全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如何真正健康發展、掌握核心技術和商業財富?從生物醫葯產業的基石產業做起:向:研究、生產、應用的工具和材料產業投資——對產業的基礎架構下注,取得近期和中期回報(企業、政府 )。向:高質量的醫學、生物、工程、信息、數學、物理、化學等教育領域投資——對人下注是根本,取得中期和遠期的回報(政府、社會愛心人士)
為什麼要從生物醫葯產業的基石產業做起:
首先,中國很快將擁有10億城市人口——教育和醫療始終是老百姓所需求的絕對基礎。第二,醫療是一個上層建築,是一個高端領域,是生物技術的一個主要領域。醫學人才短缺、質量不高。在葯品和醫療器械方面,研究、開發、生產的工具和材料都大量依賴進口,財富大量流向海外。第三,醫學領域,依賴於基礎科學、材料科學、信息技術、機械製造等各個領域,這些是醫療的基石,國內往往難以建立起跨學科的交流和合作。第四,國內醫學服務,葯品質量,醫療器械質量落後於發達國家——結果就是:健康人變成慢性病人,慢性病人變成重病,導致大量醫葯資源浪費和惡性循環,政府財政吃緊,醫患矛盾增加。第五,隨著政府在各個開發區,高新區建立了生物醫葯產業園,以及各種資本投資於不同類型的醫院、診所,必然會對醫學研究、生產、應用的工具和材料產生巨大的需求。世界醫葯(生物)領域的巨頭集體在長江三角洲建立倉庫、和市場部,吞噬中國本土資源。外資企業吸取了一大批國內的博士從事技術宣講,一批研究生從事銷售工作,但並沒有,也難以把真正的技術傳授給這些博士和研究生,不僅資源浪費,也會打擊中國本土企業的信心,以及投資人的信心。第六,投資生物醫葯產業,投資人多半都會頭大:風險巨大,回報時間長。現在仍然活躍在醫葯產業領域的很多企業購買國外的進口產品或原料進行貼牌,打價格戰,增加國內的銷售量,爭取上市,或者依賴政府的贊助。國內一大批博士,碩士成了公司的門面,才華又無法施展,進一步導致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
❾ 生物醫葯行業就業前景
生物制葯專業就業前景
生物技術葯物已廣泛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貧血、發育不良、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纖維變性和一些罕見的遺傳疾病。現在許多大型制葯公司面臨著大量專利即將過期、而同時產品儲備非常不足的情況,因而不得不從生命科學公司中尋找新葯。新的葯物發現技術使得尋找特殊疾病葯靶的途徑變得越來越便宜、迅速和精確。
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然而從事生物技術產業研究與開發的人數為 1.7 萬,生產和經營的人數為 0.9 萬,僅相當於美國生物技術產業人數的 1/4 。從事生物醫葯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瓶頸。由此可見, 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亟需大量的醫葯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❿ 生物醫葯前景如何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