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蓮藕產業發展

蓮藕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05:52:56

① 怎樣種植蓮藕

一、蓮藕的起源、分布、營養價值、經濟效益

蓮藕 ,簡稱蓮,別名蓮菜、荷藕等, 起源於我國,種植歷史3000多年,是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水生經濟作物,它不僅可供食用,葯用,還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蓮藕全身是寶,它的根、莖、葉、花、果都有經濟價值。除了藕和蓮子供食用外,花粉、荷葉、蓮芯等,也都可以作菜餚或飲料及保健食品。藕中一般含澱粉10~20%,蛋白質1~2%,蓮子中的澱粉和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種維生素,是優良的水生蔬菜和副食佳品,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製作蜜餞和藕粉等。產品比較耐貯藏和運輸,在國內外市場上銷路很廣,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蓮藕還是中醫常用的葯物,藕節、蓮根、蓮芯、花瓣、雄蕊、荷葉等都可入葯。

荷花,因她的花、葉艷麗多姿、高雅清香,在中國園林中常作為水景布置的重要植物材料。

蓮藕在我國分布十分廣闊,資源豐富,從東北大地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都有它的蹤跡,栽培主產區在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以湖北、江蘇、安徽等省的種植面積最大,目前估計全國栽培面積在50~70萬hm2,湖北省栽培面積在9萬hm2左右,今後,隨著廣大水鄉湖灘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的蓮藕生產和銷售必將得到新的發展和提高。

二、生長發育特點

蓮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年一度完成它的年生長發育。在一個年生育周期內,它都要經過萌芽、展葉、開花、結實、結藕、休眠等各個生長發育階段。它與大多數先長葉後開花或者先開花後長葉的植物不同,在生長發育初期是先長葉後開花,到中期則是葉、花同出。開花結實也不像其他植物那樣整齊一致,而是陸續開花,陸續結果,蕾、花、果、葉常可以同時並存於同一植株。終花以後,進入生長發育後期才開始結藕。因此蓮藕與其它植物的差別又表現在:並不是先進行營養生長,後進行生殖生長,而是營養生長貫穿於它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

按照蓮藕的生長發育規律,一般分為幼苗期、成苗期、花果期、結藕期、休眠期等5個時期:

1、幼苗期:從種藕根莖萌動開始,到第一片立葉展出為止。在平均氣溫上升到15℃時,蓮藕開始萌動,這一時期長出的葉片全部是浮葉。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 4月上旬,蓮開始萌動長出浮葉,5月中旬抽生立葉。在華南及西南的雲南地區,3月上旬就開始萌動生長,而華北的河南、山東等地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才開始萌動生長。東北地區要到6月上旬才開始萌動。蓮的物候期還與品種有較大關系。一般情況下,蓮的萌動期也就是蓮藕定植的最佳時期。 2、成苗期:從出現第一片立葉開始到現蕾為止。 長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從5月中旬開始進入成苗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徵是植株生長速度加快,葉片數不斷增加,總葉面積加大,自身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強,營養物質的形成與積累也在加速,在短期內形成一個龐大的營養體系。

3、花果期:從植株現蕾到出現終止葉為止。蓮藕的花是陸續開放的,花期一般延續2個月左右。開花的多少因品種而不同,子蓮在長出3~4片立葉後,基本上是一葉一花。而藕蓮的花較少甚至無花。長江中下游流域一般6月開始現蕾開花,7~8月為盛花期。

4、結藕期:從後棟葉出現到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萎為止。蓮生長到一定時期,根狀莖開始膨大形成藕,早熟品種一般在7月上旬,中晚熟品種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進入這一時期。

5、休眠期:從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萎,新藕完全形成後,直到第二年春天葉芽、頂芽

開始萌發為止。 長江流域一般在10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為藕的越冬休眠期。

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蓮是喜光喜溫性植物。蓮的萌芽始溫在15℃左右,生長最適溫度為28~30℃,晝夜溫差大,利於蓮藕膨大形成。

蓮在整個生育期內不能離水,適宜水深在100厘米以下。同一品種在淺水中種植時蓮藕節間短,節數較多,而在深水中種植時節間伸長變粗,節數變少。

蓮對土質要求不嚴格,在較大范圍內都能生長,適宜PH值為6.5~7.5。耐肥,適宜在有機質豐富,耕作層較深(30~50厘米)且保水能力強的粘質土壤中生長。

四、類型及品種

1、類型

根據不同的依據,可以將蓮藕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

以主要栽培目的為依據,蓮藕可以分為花蓮、籽蓮和藕蓮三大類型,以觀花為目的稱為花蓮,以採收蓮籽為目的稱為籽蓮,以採收肥大的地下根狀莖為目的稱為藕蓮,通常也稱作蓮藕、蓮菜、藕等。

以適宜栽培水深為依據:分為兩類,一類是淺水藕,指栽培適宜水深為5~50厘米的品種;一類是深水藕,指栽培適宜水深為50~100厘米的品種。

② 武漢蓮藕的概述

蓮藕的起源、分布、營養價值、經濟效益
蓮藕 ,屬於蓮(或稱荷)的根莖部分,別名蓮菜、荷藕等, 起源於我國,種植歷史3000多年,是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水生經濟作物,它不僅可供食用,葯用,還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蓮藕全身是寶,它的根、莖、葉、花、果都有經濟價值。除了藕和蓮子供食用外,花粉、荷葉、蓮芯等,也都可以作菜餚或飲料及保健食品。藕中一般含澱粉10~20%,蛋白質1~2%,蓮子中的澱粉和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種維生素,是優良的水生蔬菜和副食佳品,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製作蜜餞和藕粉等。產品比較耐貯藏和運輸,在國內外市場上銷路很廣,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蓮藕還是中醫常用的葯物,藕節、蓮根、蓮芯、花瓣、雄蕊、荷葉等都可入葯。
荷花,因她的花、葉艷麗多姿、高雅清香,在中國園林中常作為水景布置的重要植物材料。
蓮藕在我國分布十分廣闊,資源豐富,從東北大地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都有它的蹤跡,栽培主產區在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以湖北、江蘇、安徽等省的種植面積最大,估計全國栽培面積在50~70萬hm2,湖北省面積在9萬hm2左右,其中洪湖種植面積在5hm2左右,今後,隨著廣大水鄉湖灘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的蓮藕生產和銷售必將得到新的發展和提高。 武漢蓮藕享譽全國。武漢蓮藕種植歷史悠久。早在隋唐時期,武漢就引種了蓮藕;宋代,蓮花湖的肥藕已成貢品。蓮藕的科技研發在武漢起步早,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
上世紀80年代,武漢市菜科所在全國率先推出武漢水生蔬菜資源圃,引起國家農業部重視,市政府、農業部紛紛投入大量資金,為這一科研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這里的水生蔬菜種子資源有蓮藕、茭白、芋頭、蕹菜、水芹、荸薺等12類,600多個品種。一般情況下,市場上有什麼需求,就能選育出相應的品種出來。全國80%的藕種來自武漢,武漢蓮藕90%的產出來自藕御! 蓮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年一度完成它的年生長發育。在一個年生育周期內,它都要經過萌芽、展葉、開花、結實、結藕、休眠等各個生長發育階段。它與大多數先長葉後開花或者先開花後長葉的植物不同,在生長發育初期是先長葉後開花,到中期則是葉、花同出。開花結實也不像其他植物那樣整齊一致,而是陸續開花,陸續結果,蕾、花、果、葉常可以同時並存於同一植株。終花以後,進入生長發育後期才開始結藕。因此蓮藕與其它植物的差別又表現在:並不是先進行營養生長,後進行生殖生長,而是營養生長貫穿於它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
按照蓮藕的生長發育規律,一般分為幼苗期、成苗期、花果期、結藕期、休眠期等5個時期:
1、幼苗期:從種藕根莖萌動開始,到第一片立葉展出為止。在平均氣溫上升到15℃時,蓮藕開始萌動,這一時期長出的葉片全部是浮葉。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 4月上旬,蓮開始萌動長出浮葉,5月中旬抽生立葉。在華南及西南的雲南地區,3月上旬就開始萌動生長,而華北的河南、山東等地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才開始萌動生長。東北地區要到6月上旬才開始萌動。蓮的物候期還與品種有較大關系。一般情況下,蓮的萌動期也就是蓮藕定植的最佳時期。
2、成苗期:從出現第一片立葉開始到現蕾為止。 長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從5月中旬開始進入成苗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徵是植株生長速度加快,葉片數不斷增加,總葉面積加大,自身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強,營養物質的形成與積累也在加速,在短期內形成一個龐大的營養體系。
3、花果期:從植株現蕾到出現終止葉為止。蓮藕的花是陸續開放的,花期一般延續2個月左右。開花的多少因品種而不同,子蓮在長出3~4片立葉後,基本上是一葉一花。而藕蓮的花較少甚至無花。長江中下游流域一般6月開始現蕾開花,7~8月為盛花期。
4、結藕期:從後棟葉出現到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萎為止。蓮生長到一定時期,根狀莖開始膨大形成藕,早熟品種一般在7月上旬,中晚熟品種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進入這一時期。
5、休眠期:從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萎,新藕完全形成後,直到第二年春天葉芽、頂芽開始萌發為止。 長江流域一般在10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為藕的越冬休眠期。 蓮是喜光喜溫性植物。蓮的萌芽始溫在15℃左右,生長最適溫度為28~30℃,晝夜溫差大,利於蓮藕膨大形成。 蓮在整個生育期內不能離水,適宜水深在100厘米以下。同一品種在淺水中種植時蓮藕節間短,節數較多,而在深水中種植時節間伸長變粗,節數變少。
蓮對土質要求不嚴格,在較大范圍內都能生長,適宜PH值為6.5~7.5。耐肥,適宜在有機質豐富,耕作層較深(30~50厘米)且保水能力強的粘質土壤中生長。 1、類型
根據不同的依據,可以將蓮藕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以主要栽培目的為依據,蓮藕可以分為花蓮、籽蓮和藕蓮三大類型,以觀花為目的稱為花蓮,以採收蓮籽為目的稱為籽蓮,以採收肥大的地下根狀莖為目的稱為藕蓮,通常也稱作蓮藕、蓮菜、藕等。
以適宜栽培水深為依據:分為兩類,一類是淺水藕,指栽培適宜水深為5~50厘米的品種;一類是深水藕,指栽培適宜水深為50~100厘米的品種。
此外,還可根據熟性分為早熟類型、中熟類型、晚熟類型等等。
2、品種
蓮藕的品種資源十分豐富,現就栽培種植推廣面積較大的幾個藕蓮品種簡要介紹一下。
1、鄂蓮一號 早熟。 花少。入泥淺,主藕6~7節,長130厘米,單支重5kg左右,皮色黃白。 7月上旬每畝可收青荷藕1000kg,9~10月後可收老熟藕2000~2500kg左右,宜炒食。
2、鄂蓮四號 中熟。花白色,主藕5~7 節,長120~150厘米,單支重5~6kg左右,梢節粗大,皮淡黃白色。 7月中下旬可收青荷藕,畝產750~1000kg左右,9月可開始收老熟藕,畝產2500kg左右,生食較甜,煨湯較粉,也適宜炒食。
3、鄂蓮五號(3735) 早中熟。 主藕5~6節,長120厘米,藕肉厚實,通氣孔小,表皮膚白色。 7月中下旬每畝產青荷藕500~800kg,8月下旬產老熟藕2500kg。生長勢旺,不早衰,抗逆性強,穩產,炒食和煨湯的風味都好,在南方和出口市場倍受歡迎。
4、新一號蓮藕 主藕 5~6節,長120厘米 。藕型肥大,皮白肉脆,商品性好。 8月中下旬成熟後,一般畝產2500kg左右。煨湯粉,涼拌、炒食味甜。 進行微型種藕研究的目的、意義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很多水稻田改種蓮藕等經濟效益較好的水生蔬菜,而蓮藕老產區,為了增強蓮藕種植優勢,也在積極更換蓮藕新品種,而且不少老產區的蓮藕品種由於種植時間長,退化嚴重,病害也很嚴重,因此對藕種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十幾年來,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選育的鄂蓮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等鄂蓮系列蓮藕新品種,已推廣到全國18個省160餘個縣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蓮藕是以無性繁殖為主的作物,它地下肥大的根狀莖既是產品器官,也是繁殖器官,每畝用種量200kg以上,體積大、損耗多、運輸極不方便,費用高,而且繁殖系數低(約1:10)、周期長(一年一代)、易帶病菌,蓮藕新品種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限制了蓮藕的生產發展。利用蓮藕組培快繁等生物技術手段,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開展了有關方面的技術研究。
首先我們通過組織培養獲得了蓮藕試管苗,但是試管苗移栽困難,成活率低,在生產上的應用受到限制。我們就繼續研究誘導形成了試管藕,試管藕是在試管苗的基礎上,在試管內誘導形成的小藕。試管藕一般有3-5節,平均長約3厘米,粗約0.5厘米,重約2克左右,它是一個完整的離體器官,克服了試管苗的缺陷,便於長途運輸,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2001年我們進行了小面積的試管藕大田栽培試驗,已成功長成商品藕,但由於試管藕個體小(僅重2g左右),在大田應用上容易漂浮,前期也容易被雜草遮蓋以及受惡劣氣候的影響,栽培管理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仍然不便於農民掌握推廣。因此我們又在試管藕的基礎上,進行室外水培繁殖,形成微型種藕。微型種藕一般250克左右,比試管藕大,比常規藕小,兼有試管藕和常規藕的優點,便於農民掌握和應用。微型種藕無毒、節本、省工、高效,主要用於取代蓮藕傳統栽培用種,加速全國蓮藕品種更新換代。
微型種藕的主要優點有:
1、繁殖速度快。常規種藕是用可食的商品藕進行繁殖,繁殖系數為1:10,即種10畝田的藕就要留1畝田的藕作種。而微型藕是建立在組培快繁技術基礎上,一個莖尖一年就可繁殖成千上萬支藕,有利於新品種推廣。
2、便於運輸和攜帶,節約成本,降低損耗,方便遠途農民購種。傳統藕種體積較大,一般單支重4~5kg,長100~120cm,每畝用種量200kg以上;而微型種藕一般單支重0.25kg左右,長30 cm左右,微型種藕做種藕時,每畝用種量 120~150支,總重量約30~40kg。可以大大節約長途運輸成本和損耗。
3、栽培管理技術更簡便易行,成活率高,有利於農民掌握應用這一技術。
4、不帶病菌。蓮藕腐敗病已成為制約蓮藕生產的一大因素,而微型種藕是通過莖尖培養獲得的,在第一步就脫去了病菌。由於腐敗病通過種藕和泥土傳播,所以新藕區引種無病種藕十分重要。
5、可工廠化生產。組培快繁是在人工控制的室內環境下進行的,不受季節限制。
2003年和2004年我們連續兩年對微型種藕進行了大田種植試驗,結果發現:定植開始時,微型種藕比常規種藕生長速度慢,葉片也較小,一個月後,微型種藕生長速度超過常規種藕,生長中後期,株高接近或超過常規種藕。
如果將微型種藕應用到生產中,應該具有廣闊的前景。

③ 求種植蓮藕技術

一、蓮藕的起源、分布、營養價值、經濟效益 蓮藕,簡稱蓮,別名蓮菜、荷藕等, 起源於我國,種植歷史3000多年,是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水生經濟作物,它不僅可供食用,葯用,還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蓮藕全身是寶,它的根、莖、葉、花、果都有經濟價值。除了藕和蓮子供食用外,花粉、荷葉、蓮芯等,也都可以作菜餚或飲料及保健食品。藕中一般含澱粉10~20%,蛋白質1~2%,蓮子中的澱粉和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種維生素,是優良的水生蔬菜和副食佳品,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製作蜜餞和藕粉等。產品比較耐貯藏和運輸,在國內外市場上銷路很廣,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蓮藕還是中醫常用的葯物,藕節、蓮根、蓮芯、花瓣、雄蕊、荷葉等都可入葯。 荷花,因她的花、葉艷麗多姿、高雅清香,在中國園林中常作為水景布置的重要植物材料。 蓮藕在我國分布十分廣闊,資源豐富,從東北大地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都有它的蹤跡,栽培主產區在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以湖北、江蘇、安徽等省的種植面積最大,目前估計全國栽培面積在50~70萬hm2,湖北省栽培面積在9萬hm2左右,今後,隨著廣大水鄉湖灘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的蓮藕生產和銷售必將得到新的發展和提高。 二、生長發育特點 蓮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年一度完成它的年生長發育。在一個年生育周期內,它都要經過萌芽、展葉、開花、結實、結藕、休眠等各個生長發育階段。它與大多數先長葉後開花或者先開花後長葉的植物不同,在生長發育初期是先長葉後開花,到中期則是葉、花同出。開花結實也不像其他植物那樣整齊一致,而是陸續開花,陸續結果,蕾、花、果、葉常可以同時並存於同一植株。終花以後,進入生長發育後期才開始結藕。因此蓮藕與其它植物的差別又表現在:並不是先進行營養生長,後進行生殖生長,而是營養生長貫穿於它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 按照蓮藕的生長發育規律,一般分為幼苗期、成苗期、花果期、結藕期、休眠期等5個時期: 1、幼苗期:從種藕根莖萌動開始,到第一片立葉展出為止。在平均氣溫上升到15℃時,蓮藕開始萌動,這一時期長出的葉片全部是浮葉。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 4月上旬,蓮開始萌動長出浮葉,5月中旬抽生立葉。在華南及西南的雲南地區,3月上旬就開始萌動生長,而華北的河南、山東等地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才開始萌動生長。東北地區要到6月上旬才開始萌動。蓮的物候期還與品種有較大關系。一般情況下,蓮的萌動期也就是蓮藕定植的最佳時期。 2、成苗期:從出現第一片立葉開始到現蕾為止。 長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從5月中旬開始進入成苗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徵是植株生長速度加快,葉片數不斷增加,總葉面積加大,自身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強,營養物質的形成與積累也在加速,在短期內形成一個龐大的營養體系。 3、花果期:從植株現蕾到出現終止葉為止。蓮藕的花是陸續開放的,花期一般延續2個月左右。開花的多少因品種而不同,子蓮在長出3~4片立葉後,基本上是一葉一花。而藕蓮的花較少甚至無花。長江中下游流域一般6月開始現蕾開花,7~8月為盛花期。 4、結藕期:從後棟葉出現到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萎為止。蓮生長到一定時期,根狀莖開始膨大形成藕,早熟品種一般在7月上旬,中晚熟品種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進入這一時期。 5、休眠期:從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萎,新藕完全形成後,直到第二年春天葉芽、頂芽 開始萌發為止。 長江流域一般在10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為藕的越冬休眠期。 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蓮是喜光喜溫性植物。蓮的萌芽始溫在15℃左右,生長最適溫度為28~30℃,晝夜溫差大,利於蓮藕膨大形成。 蓮在整個生育期內不能離水,適宜水深在100厘米以下。同一品種在淺水中種植時蓮藕節間短,節數較多,而在深水中種植時節間伸長變粗,節數變少。 蓮對土質要求不嚴格,在較大范圍內都能生長,適宜PH值為6.5~7.5。耐肥,適宜在有機質豐富,耕作層較深(30~50厘米)且保水能力強的粘質土壤中生長。 四、類型及品種 1、類型 根據不同的依據,可以將蓮藕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 以主要栽培目的為依據,蓮藕可以分為花蓮、籽蓮和藕蓮三大類型,以觀花為目的稱為花蓮,以採收蓮籽為目的稱為籽蓮,以採收肥大的地下根狀莖為目的稱為藕蓮,通常也稱作蓮藕、蓮菜、藕等。 以適宜栽培水深為依據:分為兩類,一類是淺水藕,指栽培適宜水深為5~50厘米的品種;一類是深水藕,指栽培適宜水深為50~100厘米的品種。 此外,還可根據熟性分為早熟類型、中熟類型、晚熟類型。等等。 2、品種 蓮藕的品種資源十分豐富,現就栽培種植推廣面積較大的幾個藕蓮品種簡要介紹一下。 1、鄂蓮一號 早熟。 花少。入泥淺,主藕6~7節,長130厘米,單支重5kg左右,皮色黃白。 7月上旬每畝可收青荷藕1000kg,9~10月後可收老熟藕2000~2500kg左右,宜炒食。 2、鄂蓮四號 中熟。花白色,主藕5~7 節,長120~150厘米,單支重5~6kg左右,梢節粗大,皮淡黃白色。 7月中下旬可收青荷藕,畝產750~1000kg左右,9月可開始收老熟藕,畝產2500kg左右,生食較甜,煨湯較粉,也適宜炒食。 3、鄂蓮五號(3735) 早中熟。 主藕5~6節,長120厘米,藕肉厚實,通氣孔小,表皮膚白色。 7月中下旬每畝產青荷藕500~800kg,8月下旬產老熟藕2500kg。生長勢旺,不早衰,抗逆性強,穩產,炒食和煨湯的風味都好,在南方和出口市場倍受歡迎。 4、新一號蓮藕 主藕 5~6節,長120厘米 。藕型肥大,皮白肉脆,商品性好。 8月中下旬成熟後,一般畝產2500kg左右。煨湯粉,涼拌、炒食味甜。 五、進行微型種藕研究的目的、意義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很多水稻田改種蓮藕等經濟效益較好的水生蔬菜,而蓮藕老產區,為了增強蓮藕種植優勢,也在積極更換蓮藕新品種,而且不少老產區的蓮藕品種由於種植時間長,退化嚴重,病害也很嚴重,因此對藕種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十幾年來,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選育的鄂蓮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等鄂蓮系列蓮藕新品種,已推廣到全國18個省160餘個縣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蓮藕是以無性繁殖為主的作物,它地下肥大的根狀莖既是產品器官,也是繁殖器官,每畝用種量200kg以上,體積大、損耗多、運輸極不方便,費用高,而且繁殖系數低(約1:10)、周期長(一年一代)、易帶病菌,蓮藕新品種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限制了蓮藕的生產發展。利用蓮藕組培快繁等生物技術手段,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開展了有關方面的技術研究。首先我們通過組織培養獲得了蓮藕試管苗,但是試管苗移栽困難,成活率低,在生產上的應用受到限制。我們就繼續研究誘導形成了試管藕,試管藕是在試管苗的基礎上,在試管內誘導形成的小藕。試管藕一般有3-5節,平均長約3厘米,粗約0.5厘米,重約2克左右,它是一個完整的離體器官,克服了試管苗的缺陷,便於長途運輸,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2001年我們進行了小面積的試管藕大田栽培試驗,已成功長成商品藕,但由於試管藕個體小(僅重2g左右),在大田應用上容易漂浮,前期也容易被雜草遮蓋以及受惡劣氣候的影響,栽培管理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仍然不便於農民掌握推廣。因此我們又在試管藕的基礎上,進行室外水培繁殖,形成微型種藕。微型種藕一般250克左右,比試管藕大,比常規藕小,兼有試管藕和常規藕的優點,便於農民掌握和應用。微型種藕無毒、節本、省工、高效,主要用於取代蓮藕傳統栽培用種,加速全國蓮藕品種更新換代。 六、微型種藕的主要優點有: 1、繁殖速度快。常規種藕是用可食的商品藕進行繁殖,繁殖系數為1:10,即種10畝田的藕就要留1畝田的藕作種。而微型藕是建立在組培快繁技術基礎上,一個莖尖一年就可繁殖成千上萬支藕,有利於新品種推廣。 2、便於運輸和攜帶,節約成本,降低損耗,方便遠途農民購種。傳統藕種體積較大,一般單支重4~5kg,長100~120cm,每畝用種量200kg以上;而微型種藕一般單支重0.25kg左右,長30 cm左右,微型種藕做種藕時,每畝用種量 120~150支,總重量約30~40kg。可以大大節約長途運輸成本和損耗。 3、栽培管理技術更簡便易行,成活率高,有利於農民掌握應用這一技術。 4、不帶病菌。蓮藕腐敗病已成為制約蓮藕生產的一大因素,而微型種藕是通過莖尖培養獲得的,在第一步就脫去了病菌。由於腐敗病通過種藕和泥土傳播,所以新藕區引種無病種藕十分重要。 5、可工廠化生產。組培快繁是在人工控制的室內環境下進行的,不受季節限制。 2003年和2004年我們連續兩年對微型種藕進行了大田種植試驗,結果發現:定植開始時,微型種藕比常規種藕生長速度慢,葉片也較小,一個月後,微型種藕生長速度超過常規種藕,生長中後期,株高接近或超過常規種藕。 如果將微型種藕應用到生產中,應該具有廣闊的前景。

④ 種蓮藕怎麼樣利潤高嗎風險大嗎專家或者從事這個行業的指點指點。

蓮藕是武漢市蔡甸區農業支柱產業之一,2006年種植面積1萬公頃,總產量20萬t,總產值3.2億元,佔全區農業總產值的18.2%。為了提高藕田的經濟效益,蔡甸區推廣了多項藕田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全區模式推廣面積達7730公頃,佔全區蓮藕種植面積的77.3%。下面介紹近幾年主要推廣應用的模式。

1 早藕一晚稻

蓮藕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7月中旬採挖;晚稻6月中下旬播種,7月下旬移栽。該模式在本區應用較早,面積較大,其投資小,效益穩定。

1.1 技術要點

加強蓮藕早熟栽培管理,促進蓮藕膨大,確保早期產量與效益。晚稻實行常規管理。

藕田管理要點:①選用早中熟品種,如鄂蓮一號、鄂蓮五號及武植二號等。②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常規用種量450kg左右。③施足基肥並早施追肥,667平方米施碳酸氫銨100kg、磷肥50kg及硫酸鉀復合肥15kg,並盡量多施有機肥。開始出現立葉時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kg。④由於藕田底肥相對較足,晚稻可少施或不施底肥。

1.2 經濟效益

蓮藕7月中旬採挖,667平方米產量900kg,價格2.6元/kg,產值2340元;晚稻667平方米產量450kg、1.6元/kg、產值720元。兩季667平方米總產值3060元,扣除生產成本,年利潤2300元。而一季中稻平均每667平方米產量650kg,1.8元/kg,產值1170元,利潤800元。該模式與一季中稻相比,每667平方米增效1500元。

2 早藕-藜蒿(蔞蒿)

蓮藕採挖後復種藜蒿。蓮藕採用保溫設施栽培,3月上旬定植,6上旬至7月上旬分期採挖;藜蒿8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翌年4月陸續採收(冬季覆蓋保溫)。這是近年推廣應用的一種新模式,2006年推廣面積730公頃以上。

2.1 技術要點

①採用大棚或中棚 大棚採用鋼架大棚,寬6.0m,高2.5m,長50m。中棚採用竹弓,寬3~3.5m,高1.5~1.7m,長20~30m。棚南北向,利於通氣。由於大棚投資高,目前蔡甸區大部分採用中棚。

②蓮藕 選擇早熟及中熟品種鄂蓮一號、鄂蓮五號;適時早栽,3月上旬定植,比露地提早1個月;增加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用種量450kg;施足基肥和早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復合肥75kg,立葉出現時追尿素10kg;及時採挖上市,通常分2次採挖。

③藜蒿 7月上旬,於蓮藕收獲後排乾田水,曬田20天,然後耕耙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000kg。起好圍溝及廂溝,溝深25cm,廂寬1.2cm。8月上旬扦插,插條長8~10cm,帶2個未萌發的飽滿腋芽。扦插後隨即澆1次透水,並覆遮陽網。應常灌水保持畦面濕潤,宜溝灌,並結合灌水進行追肥。11月下旬蓋膜保溫,棚溫宜18~20℃,並注意揭膜通風降濕。1年可收5茬,直到翌年4月為止。

2.2 經濟效益

蓮藕第1次採挖時間為6月上旬,667平方米產量450kg,8.0元/kg,產值3600元;第2次採挖7月上旬,667平方米產量400kg,3.0元/kg,產值1200元。2次採收的蓮藕667平方米產值合計4800元。藜蒿收5茬,667平方米產量3000~4000kg,產值4100元。蓮藕和藜蒿兩季667平方米總產值8900元,扣除生產成本,可獲利潤6570元,此模式與「大棚蓮藕一晚稻」相比,每667平方米增收2900元。該模式需要一定的投資,用工較多,但效益高,可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

3 雙茬藕(藕-藕)

雙茬藕是蔡甸區藕農發明的蓮藕1年2種2收的新模式,2001年獲得了技術專利。該模式第2季藕具有藕身潔白圓潤、藕節均勻、脆甜爽口等特點,很受市場的歡迎。如果第2季採用抽巷採挖,留一部分種苗在田,並及時加強田間管理,蓮藕翌年可提早成熟至6月中旬採挖上市,獲得較高的價格及效益。2006年本區雙茬藕面積1200平方米。

3.1 技術要點

①選擇早熟品種鄂蓮一號,比中熟品種鄂蓮五號早15~20天,第1季藕6月中旬採挖,取大藕上市,留小藕作第2季種苗並及時移栽田間。第2季667平方米用種量900株,有效芽頭1200個,11~12月抽巷採挖。次年及時加強田間管理,6月中旬再次採挖,逐年循環。

②由於第1季藕為上年秋藕原生種苗,故出苗速度比移栽的快,如及時加強水肥管理,5月下旬可膨大結藕。出苗前結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施碳酸氫銨100kg、磷肥50kg、鉀肥20kg、硼肥2kg、鋅肥1kg、多菌靈5kg,1~2片立葉時追施尿素20kg。

第2季蓮藕應施足底肥,667平方米施生物有機肥500kg、復合肥50kg。第1片立葉出現時,667平方米施尿素15kg。

③秋季重點防治斜紋夜蛾,冬季藕田保持10cm以上水深防止凍害。

3.2 經濟效益

第1季藕667平方米產量750kg、產值3000元;第2季藕667平方米產量450kg、產值1800元;兩季藕合計每667平方米產值4800元,扣除成本,每667平方米平均利潤3700元。該模式投資少,效益較高。

4早藕一荸薺

「早藕-荸薺」種植模式在蔡甸區歷史悠久,2006年該模式推廣面積1000公頃。

4.1 技術要點

①茬口 蓮藕4月上旬栽植,7月中旬採挖;荸薺4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3月採挖。

②蓮藕栽培可參照「早藕-水稻」。

③荸薺催芽 可選孝感荸薺、杭州果薺等品種。4月上旬選房前屋後的菜地整地催芽。每667平方米大田備足200~250個種用荸薺球莖(3.5~3.5kg)。

④寄插 荸薺芽長到約6cm時,轉入寄插田。寄秧田按1.5m開廂,放掉明水,將帶芽種薺按13cm×17cm密度栽植。

⑤分苗 5月中下旬,進行分苗假植。分苗苗床每667平方米施復合肥50kg作底肥。栽後淺水管理,追施尿素2次,每次10kg/667平方米。

⑥大田定植 7月中下旬移栽大田定植,定植前結合整地,667平方米施生物有機肥500kg、復合肥100kg,定植穴距0.5m、行距1m,每穴3~5苗。

①大田水肥管理 早期宜淺水,促進發棵,深度以3~5cm為宜。以後逐漸加深水層至5~10cm,以控制分櫱促進荸薺膨大。全生長期追肥3次,第1次在移栽後10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第2次在第1次追肥後20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第3次於結球前,每667平方米施復合肥15kg,促進荸薺膨大。

4.2 經濟效益

前茬蓮藕每667平方米產量800kg,均價2.4元/kg,產值1920元;後茬荸薺每667平方米產量2300kg,均價1.2元/kg,產值2760元。兩季每667平方米產值4680元,利潤3700元。此模式效益較高,但用工較多,需要較多勞力。

5 藕田套泥鰍

藕田套養泥鰍是生態養殖的一種方式。藕田生態環境非常適合泥鰍生存,而泥鰍鑽泥棲息,有利於土壤的疏鬆及肥料的分解,又可捕食藕田害蟲。蔡甸區2001年示範該模式,並逐年推廣,累計推廣面積達330公頃以上。

5.1 主要技術

①田間設施 在田埂四周開好環溝,寬1.5m、深0.5m,並加高田埂至0.6m,進排水處設立防逃設施。

②田塊選擇 要求田間排灌方便,保水力強,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泥層深厚。一般要求泥層深25cm左右,面積以334~667平方米為好,便於管理。

③蓮藕管理 4月上旬定植。底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每667平方米施生物有機肥1000kg和復合肥50kg作基肥,15kg尿素作追肥,追肥於放養泥鰍10天前施入。

④泥鰍放養 當蓮藕長到3~4片葉時,即可放養,一般為5月中旬。放養時保存水層10~15cm。每100平方米投放5cm左右鰍苗1.0~15kg。泥鰍飼料主要有麥麩、豆渣和蚯蚓等混合飼料,每天投餌1次,投餌量為泥鰍總體重的3%~5%,並根據不同溫度隨時調節投喂的飼料類型及數量。

⑤收獲 蓮藕11月至翌年3月收獲。泥鰍可推遲到翌年3月捕撈。

5.2 經濟效益

667平方米蓮藕產量1500kg,1.2元/kg,產值1800元;667平方米泥鰍產量180kg,26元/kg,產值4680元。每667平方米蓮藕和泥鰍總產值6480元,扣除成本,利潤4100元。

⑤ 種植蓮藕怕什麼

一、土壤和水質未達標

有的農戶在不長莊稼的鹽鹼地上建池種藕,地

下水也是鹹的,還有的用河溝里受到嚴重污染的水灌溉藕池。結果,蓮藕剛長立葉時就開始大面積乾枯死秧,最後只能是「顆粒無收」。實踐證明,水土不達標是不能種植蓮藕的。

二、藕池建的太寬、太淺、漏水

有不少農戶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池子建的太寬,在爾後的蓮藕栽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採收時,不便於操作;池子建的太淺,在蓮藕留池越冬需要灌水防凍時,無法達到防凍需要的灌水深度。有的池子嚴重漏水,造成水肥流失,還得增加補水的次數,浪費財力。

三、施肥不符合基本要求

(1)測土配方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2)施用的有機肥料(糞肥、餅肥等),沒有經過充分腐熟發酵。

(3)施用的基肥沒有與池內的土壤混合均勻,有的甚至只撒在土層表面上。

(4)施肥量過多或過少。

(5)施用了含有氫氧化納(通稱為燒鹼、火鹼、苛性鹼,是對於畜禽圈舍消毒的用常用葯物)的畜禽糞肥。

(6)忽略了中量元素(鈣、鎂、硫)、微量元素(鋅、硼、錳、鉬、銅、鐵、氯)的施用。

(7)施用了假化肥或者不合格的化肥。

(8)沒有按照蓮藕生長所需氮磷鉀的比例約為2:1:2施用肥料。

四、藕種方面的問題仍然困擾著蓮藕產業的發展

(1)劣質低產的傳統老品種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目前,大多數農戶種植的蓮藕品種仍然是劣質低產的老品種,盡管進行了精心管理,畝產量也只是在3000斤上下徘徊,不可能實現新品種南斯拉夫高產雪藕畝產10000斤—20000多斤的優質高產之目標。

(2)購買正宗的優質高產藕種難度較大

南斯拉夫高產雪藕,以它無可比擬的優質高產而贏得了農民朋友的青睞,藕種雖然持續在高價位運行,仍然銷售火爆,供不應求。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假冒偽劣的南斯拉夫藕種充斥市場,魚目混珠,以假亂真,使不少農戶上當受騙,蒙受損失。為了讓更多的客戶能夠放心地買到最新的、最正宗的藕種,南斯拉夫雪藕的唯一引進和培育人平邑縣徐守軍農技師和我們共同創建了「山東省聊城市南斯拉夫高產雪藕良種基地」,繁育的藕種正宗可靠,全國各地的客戶(包括台灣、香港的客戶)紛紛前來考察訂購,我基地的藕種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3)藕種多年「一貫制」 蓮藕病害「胎里帶」

蓮藕年復一年的連續種植,如果不經過定期的組織培養、頂芽繁殖、雜交育種、提純復壯等技術處理,藕體內便積存越來越多的病菌病毒,造成一代比一代「體弱多病」, 產量逐年遞減,致使不少的藕農不得不放棄種植蓮藕,改種其他農作物。而我們培育的南斯拉夫高產雪藕,它本身就是獨一無二、世界一流的超級新藕種,並且堅持定期進行標准化的技術處理,始終保持我們所出售的藕種,每年都是最正宗的、能夠連續多年獲得優質高產的名牌藕種。

五、藕池內隔建栽植小區——「建格」 還沒有普及應用

建格,就是利用建房用的瓦或者其他硬板,在回填土層內建成大約3米×4米的格,可以有效地控制蓮鞭徒長,減少養分的無效消耗,促使藕蓮早坐藕、早膨大、多結藕、結大藕,產量能夠得到進一步增加。目前,大多數藕農為了省事,而不重視在藕池內建格,使這項蓮藕種植寶貴的高產技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六、未能夠及時有效地防治病蟲害

對於蓮藕發生的病蟲害,很多農戶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防治,還有的人認為「蓮藕無病可防」。因此,造成了蓮藕剛進入結藕的最佳季節,藕葉就已經「未老先衰」了。比如,山東省聊城地區九月初,還是藕蓮的膨大期,大面積的藕田荷葉就過早地枯萎死秧了,就是因為腐敗病、褐斑病、葉枯病等病害沒有及時有效地防治造成的。相比之下,我們基地的蓮藕到了九月下旬,老葉片只是微黃,終止葉仍然深綠,藕蓮繼續老熟膨大。

七、田間管理過於粗放 嚴重影響蓮藕的正常生長

(1)池內雜草、浮萍、水綿得不到清除,無效地消耗了水土內大量的養分,還掩蔽水體、遮擋陽光,阻礙了藕池水溫、地溫的升高,危害是很大的。

(2)追施化肥時,撒在葉面上的化肥沒有及時地用清水清洗,使藕葉嚴重灼傷、枯萎。

(3)沒有按規定曲折花梗,使養分沒有充分地用在藕瓜的生長上面。

(4)沒有把除草劑對蓮藕造成的危害採取補救措施。當蓮藕田周圍的玉米地噴灑封閉型除草劑時,除草劑的氣體能通過近距離的空氣傳播,嚴重地抑制蓮藕的生長。

(5)沒有按規定調節水位,易引起延遲結藕、藕體細瘦。汛期若不及時排澇,甚至造成植株枯黃早衰。

八、防凍工作不到位

據有關文獻報導:「地溫降到了5℃以下時,藕體便易受到凍害」。藕蓮留池越冬,有的鋪蓋柴草防冬,但是鋪得太薄;有的灌水防凍,但是灌水太淺;有的用一層塑料膜鋪蓋在池面上,但是難擋風寒。特別在北方地區,藕體在池內凍傷的情況屢見不鮮。

⑥ 種植蓮藕怎麼能得到國家的支持

目前,蓮藕種植前景一般,市場價格出現下滑的趨勢,菜藕的批發價為1.6元/斤,藕種的批發價為2.6元/斤,泥鰍的價格還好一點,能夠賣到18元/斤。雖然,價格下滑了,但是由於蓮藕種植可以產出多個產品。所以,在收益上還行。

現在,蓮藕種植都套養泥鰍,一畝下來的效益,分析如下:

成本

一畝蓮藕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化肥農葯、藕種、水電費和人工費等等。其中,土地租金為1000元/畝,化肥農葯為600元/畝,藕種約為1600元/畝,水電費200元/畝,施肥採收的人工費用1500元/畝。另外,還需要套養泥鰍,每畝投放100斤泥鰍,需要1500元的成本費。

最終,一畝蓮藕需要投資6400元。

效益

一畝蓮藕能夠產出菜藕3000kg,出菜率80%,批發價格為1.6元/斤,收益為7680元;能夠產出3000kg藕種,成品率80%,批發價為2.6元/斤,收益為12480元;能夠產泥鰍200斤,批發價格18元/斤,收益有3600元。

最終,總的收益為:7680+12480+3600=23760元。除去6400元成本,最終的利潤為17360元。

另外,關於蓮藕種植補貼的問題,我這邊倒是沒有聽說過。但是我覺得由於蓮藕種植不算是什麼比較具有特色的經濟作物,所以這方面的補貼的概率較小。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種植蓮藕前景如何,有何補貼?》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出來。近年來,貴州惠水縣吸引了大批外來投資創業者:科技農業種植、水產養殖、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農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資金需求對投資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為滿足融資需求,惠水農商銀行整合資源、拓寬渠道,接連開發出「福滿貸」「綠絲貸」「創業貸」「融易貸」等貸款品種,為外來投資創業者打通了勤勞致富、發展生產的綠色通道。

好花紅鎮的「蓮藕大王」周士倫就是「福滿貸」的受益者之一。2015年,家住安徽蕪湖的他跟著老鄉來到惠水謀求發展,經過實地考察,發現惠水很適合發展蓮藕種植。考察好市場後,前期因資金有限,僅在好花紅鎮租下10畝農田,便開始了他的種藕致富之路。好不容易到了蓮藕收獲的季節,而周士倫卻高興不起來。由於產量不高,大的訂單無法供應,小的訂單寥寥無幾,束手無策的他只能硬著頭皮將蓮藕運往周邊省份進行零散銷售,這樣不得不接受高昂的運輸成本,收入扣除成本幾乎所剩無幾,一年的辛勤付出就這樣白費了。在大家都以為他會知難而退的時候,他卻作出了一個「相反」的決定——擴大種植規模,而資金短缺的難題接踵而來。就在他愁眉不展之時,周士倫從老鄉那裡聽說惠水農商銀行無需抵押的貸款品種,便決定試著申請。惠水農商銀行環南支行了解他的實際情況後,便決定採用聯保的方式,為他發放了30萬元的「福滿貸」個體經營戶貸款,這筆資金幫他成功擴大了種植規模。

又是一個豐收季節,這次周士倫樂開了花,種植基地旁,採收好的蓮藕堆得像座小山。由於蓮藕質量上乘、產量大,很多經銷商與他簽下了長期供貨協議,銷路總算打開了。如今,他的蓮藕種植規模達2000畝,還被當地政府評為產業扶貧基地。到了夏天,滿眼的荷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客慕名而來,有效帶動了一方農民脫貧致富。

⑦ 蓮藕有哪些種類主要分布在哪裡

蓮藕為睡蓮科蓮屬多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在歷史上有很多別名,如荷、芙蓉和蓮等,直到17世紀徐光啟撰寫的《農政全書》才稱之為蓮藕,並一直沿用至今。蓮藕中已分化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類型。藕蓮南起海南,北至陝西、山西、河北、遼寧等省均有栽培,其中以長江流域為主。子蓮主要產區在湖南、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其湘蓮、宣蓮、建蓮和贛蓮並稱「中國四大名蓮」。花蓮主要用於室外景觀及盆栽觀賞,目前已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有較大應用,主要用於水景設計和水體綠化。

我國蓮子以湖南湘潭縣產的湘蓮,福建建寧縣產的建蓮,浙江宣平縣(現武義縣)產的宣蓮和江西廣昌縣產的贛蓮最為著名,栽培歷史都有上千年,曾一度作為滋補佳品供奉朝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名蓮。目前,空心干蓮依然是這些地區的支柱產業,產品遠銷海內外,並結合地方民俗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蓮文化,同時衍生出農業觀光、旅遊、養生等產業。除四大名蓮外,浙江省麗水處州白蓮和建德里葉白蓮也享有盛名,栽培面積穩定,產業發展前景看好。

⑧ 中國最大的蓮藕生產基地在哪裡!最集中的蓮產品生產基地在哪裡!

蓮藕熱帶作物…怕冷…哎,流動性的水環境。

⑨ 怎樣栽培蓮藕

水田蓮藕雙季栽培技術,使田藕生產突破了1年1季的傳統熟制模式,實現了春、夏二季連作栽培。田藕雙季連作栽培,有效延長了蓮藕的上市季節,加上傳統的單季田藕及池塘藕,可基本實現蓮藕周年上市。其中春藕可提前到5月上旬開始採收上市(大棚栽培),盛產期在6月(露地栽培),填補了該時期無鮮藕供應的市場空檔;夏藕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價值很低的小規格春藕作種,生產成本很低,且8月中、下旬即可開始採收嫩藕。是較好的秋淡蔬菜。實行雙季栽培可使田藕生產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總結田藕雙季栽培的主要技術。 1、春藕早熟栽培技術
安排好茬口季節是實現田藕雙季栽培重要前提。試驗和調查結果表明,本地夏藕的藕莖膨大在9月底就基本停止,在此前要形成一定的經濟產量,至少需要80天左右生育期(累計>13℃有效積溫1160℃左右),據此,春藕必須在7月10日前採收完畢並隨即種上夏藕。春藕早熟栽培技術是田藕雙季栽培的核心,也是一項綜合技術,與田藕單季栽培相比,其要點可概括為「六改一加強」。
1.1改中、晚熟品種為優質早熟品種
無霜期為240天左右,在自然條件下,中、晚熟品種雖然產量高,但生育期長,無法滿足雙季栽培的季節要求。要實行雙季栽培,必須選用具有高產、優質、抗病、、入泥淺易採挖等特點的早熟品種(如鄂蓮1號)。本省可選用本地品種義烏東河早藕,該品種花量少,結藕早,且主藕比重大,外觀商品性好,食味佳,另外植株較矮,立葉平均高度僅83厘米,抗風抗病能力較強,易穩產高產。
1.2改重施追肥為施足基肥、適施追肥
我省早熟栽培的春藕,生育期很短,僅80天左右,因此,施肥應以基肥為主,約占總施肥量的70%左右,追肥佔30%。具體用法:翻耕前施人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畝。耙面肥施碳酸氫銨30公斤/畝、鈣鎂,磷肥50―75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硫酸鋅1.5公斤/畝(缺鋅地塊)。追肥一般分2次,第1次在第1張立葉展葉期,施尿素10公斤/畝;第2次在蓮葉封行前,施45%三元復合肥20公斤/畝。蓮藕需肥量較大,但過量施用化肥易造成肥害,嚴重影響生長發育和產量。
1.3改遲栽、深栽為適時早栽、淺栽
單季田藕一般清明節前後才下種,此時藕芽已伸長5~7厘米,起種移栽過程中極易碰傷芽頭。田藕萌芽期抗寒性較強,適時早栽,改在藕芽萌動初期即下種能促進早發早熟。浙中地區露地栽培的下種時間可以提前至3月20日前後(此時氣溫已基本穩定在10℃以上);小拱棚栽培可提前至3月上旬;大棚栽培的可提前至2月底。下種一般採用平栽法:先挖1條深5―7厘米、比藕種略長的泥溝,然後將種藕平放在溝中,種藕後把節稍翹起,再覆土固定。以該法下種結藕較淺,易於採挖。對於土層較薄的藕田,宜採用斜栽法:種藕頭低尾高呈20°左右傾角斜栽入土,其它同平栽法。注意下種時要嚴防藕頭頂芽露出土層,以免造成主鞭生長困難,影響蓮藕早發。
1.4改整藕作種為主藕、子藕分開作種
整藕作種由於主藕與子藕整體相連,可能由於子藕頂端優勢的作用,使整藕各芽生長不平衡,導致田間生長不整齊,進而影響藕莖的整齊度。主、子藕分開作種可以使植株之間形成競爭均勢,提高整齊度和產量。據試驗,在種藕頂芽數相同的情況下(頂芽0.5萬個/畝)整藕作種與子藕作種相比,用種量增加,產量反而有所下降。
1.5改稀植為密植
早熟蓮藕有早封行、早結藕的生長特性。適當增加用種量、提高種植密度有明顯的早熟作用,是提高前期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據2002年春藕露地栽培不同用種量試驗結果,用種量為500、600和250公斤/畝的3個處理,大藕平均重量達到0.6公斤的時間分別為6月9日、6月14日和6月21日。前者處理分別比後兩者處理早熟5和12天。本地早熟栽培的春藕用種量一般為450―500公斤/畝,種植密度為1.4米×0.8―1.0米。
1.6改露地栽培為保護地栽培
蓮藕為喜溫作物,實行棚膜覆蓋栽培早熟作用十分明顯。當地春季回溫早、升溫快,為了節省成本,藕農多選用小拱棚栽培。小拱棚的棚寬1.1―1.2米,棚間留25―30厘米操作道,棚向以南北向為宜,棚架中央單行叉頭擺種,穴距.0.8米。小拱棚栽培的栽植期和採收期比露地栽培均可提早15天左右。管理上前期以密封為主;主鞭第1立葉展開後,晴天,氣溫如超過24℃時應打開兩頭通風;當立葉頂膜時,應及時揭膜,以防燒苗;4月底完全揭膜前,做好日揭夜蓋煉苗工作。
1.7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水漿管理。田藕是由江、河、湖、塘深水蓮藕發展而來,因長期生長在深水淤泥中,使蓮藕適應了相對恆溫的環境,急劇的溫度變化對其生長不利,因此,掌握好以水調溫技術,能起到早發早熟的作用。水層管理以前淺中深後淺為原則,前期一般保持3―5厘米,中期逐漸加深到8―10厘米,後期一般維持4―6厘米。生產上如遇特殊的低(高)溫天氣,必須灌深水保護。及時滅除萍、水綿等水生植物。萍、水綿等水生植物不但遮光隔熱,影響前期水土溫度的升高,而且吸肥耗氧,影響蓮藕生長,應及時滅除。 2、夏藕栽培技術要點
2.1及時採挖春藕,邊挖邊種夏藕
春藕膨大老熟期間正值氣溫高、溫差小的夏季,藕身積累澱粉少,且隨著成熟很快纖維化。為了提高品質,同時延長夏藕生長季節,必須及時收獲春藕。與傳統的分批採收、采大留小的栽培方式不同,春藕採挖時一次性收完,然後全田重新栽種夏藕。採挖前適當放淺田水,施尿素15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同時邊採挖、邊整平田面、邊栽種夏藕,春藕的莖葉全部壓入田土作綠肥。夏藕栽植密度以6000穴(支)/畝左右為宜。
2.2選用幼藕作種
蓮藕有較明顯的休眠性,且休眠性隨蓮藕的成熟度提高而增強。為此要選用幼嫩的春藕作種,不但能克服種藕的休眠問題,提早出苗,而且可以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2.3以水護苗
夏藕栽植初期遇35℃以上高溫天氣,要灌深水進行保護,以防燙芽,促進幼苗早生快發。 3、雙季田藕病、蟲、草害防治
蓮藕主要病害有腐敗病、葉枯病、葉斑病等。病害主要發生在夏、秋高溫季節,主要感病期為蓮藕的結藕期。實行雙季栽培剛好避開了發病高峰期,因此病害很輕,一般無需防治。
蓮藕的主要蟲害有蓮縊管蚜、潛葉搖蚊、斜紋夜蛾等。蚜蟲主要危害春藕前期嫩芽;潛葉搖蚊則主要取食春藕苗期浮葉的葉肉;斜紋夜蛾主要在夏秋季節夏藕生長盛期取食葉片,重發生時三者均能嚴重影響田藕的生長發育乃至產量。應盡量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措施,必要時選用對口無公害農葯,進行綜合防治。
蓮藕是雙子葉植物,又兼有單子葉植物的特性,對很多化學除草劑非常敏感,因此要嚴格防止稻田除草劑隨灌溉水流入藕田。藕田除草以人工挖除或覆蓋控草為主,其化學除草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閱讀全文

與蓮藕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