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甘肅生態產業發展規劃

甘肅生態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16 15:17:19

Ⅰ 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

喬志鋼

(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甘肅蘭州,730046)

主導產業是指對單位的生存和發展起至關重要作用,能為單位提供主要經濟利益來源的各種生產事業。甘肅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在國家已累計發現的171種礦產中,甘肅占據2/3,是我國礦產資源的「聚寶盆」。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地勘單位的優勢是擁有一批專業性的地質找礦人員和一批適用技術,以及幾十年來在各自的勘查登記區取得的地質成果。甘肅地勘單位應抓住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處於礦產資源豐富地區這一比較優勢,積極尋找國家經濟建設以及西部大開發急需的礦產資源,滿足社會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促進甘肅地勘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搞好礦業開發和礦權運作

1.礦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礦業大國。礦業提供了全球能量供應的90%,製造業原材料的70%;提供了中國能量的93%,製造業原材料的80%。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源泉,是一個社會取得繁榮、一個國家得以富強的先決條件之一,與人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息息相關。礦產資源又是一種性質獨特、極其珍貴的自然資源,它的儲量有限,采後消失不能再生,具有有限性和非再生性。因此,合理開采和利用礦產資源是我國目前一項非常迫切的任務。

2.讓礦業開發成為甘肅地勘單位的主導產業

甘肅地勘單位在地質找礦中,要充分利用《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賦予的探礦權人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這一優勢,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產業政策積極投入,組織單位剩餘勞動力,從事礦業開發,在遠景較好的成礦帶進行采礦生產,多方位籌集資金,建立集采礦、選礦和冶煉於一體的礦業生產流程。從過去單一的地質找礦,向礦業開發轉軌。這樣,既可以分流剩餘的勞動力,又可以在地勘單位整體「轉企」之前,創建以開發礦業為主導的產業。以開發促找礦,以找礦促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找到地勘單位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並逐步向科學化、規模化發展,最後形成具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礦業集團。通過礦業開發完成原始積累,發展地勘經濟,使地勘單位向企業化過渡,投身於西部大開發和繁榮地方經濟的建設中。

3.通過探礦權有償轉讓,發展地勘經濟

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3條明確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為了體現國家享有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我國每年投入大量國撥地勘費用於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對於國家出資勘查的,受委託的地質勘查單位為探礦權人,以明確國家和勘查單位的權利義務關系,有利於加快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的進程。地勘單位作為探礦權人,在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後,按照《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規定,經依法批准可以將探礦權轉讓他人。

甘肅地勘單位通過幾十年的工作,擁有大量的探礦權。這些探礦權對於開發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一筆潛在的財富。目前,探礦權轉讓市場尚不完善,應在國土資源廳的指導下成立「礦權交易中心」,為探礦權的供需雙方提供公平、公正、公開、合法的交易場所。因為只有把探礦權融入市場,才能發揮它的潛在價值。通過探礦權的有償轉讓,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使從事礦業生產的企業有了資源保障,同時使地勘單位在探礦權轉讓中獲利。這樣,既滿足了市場對探礦權的需求,又實現了地質成果的價值,使地勘經濟得以發展。

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於1999年9月與甘肅省成縣小廠壩鉛鋅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甘肅省成縣小廠壩鉛鋅礦床探礦權轉讓合同」,在15年的合同期內,為一〇六隊補償鉛鋅原礦15萬噸;於2000年3月同甘肅省白銀公司簽訂了「李家溝鉛鋅礦礦業權重疊及補償合同」,在15年的合同期內,為一〇六隊補償鉛鋅原礦45萬噸。兩個探礦權轉讓合同價值人民幣1.5億元。這在我國尚屬首例。兩個探礦權的成功轉讓,維護了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使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的經濟上了一個新台階,也為地勘單位在探礦權的運作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從而使探礦權有償轉讓成為西部地勘單位新的經濟增長點。

4.以礦業權參股,試走股份經營之路

通過大量的地質工作,地勘單位找到了不少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很多礦點尚未進入開發階段,有的礦點雖然已經進入了開發階段,由於缺乏資金,開發的速度極為緩慢。為了能使這些埋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早日發揮經濟效益,地勘單位應積極將探礦權融入市場,通過礦業權參股的形式,與開發商走聯合開發之路。這樣,既加快了礦產資源的開發速度,又規避了投資風險。通過股份經營,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單位和職工參股,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通過礦產資源的聯合開發,為地勘單位整體股份制奠定基礎,為未來的企業化經營積累經驗。

二、立足於地質勘查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大幅度增長。而當前的地質勘查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礦產品進出口從順差轉為逆差,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礦業,近20年來開發量成倍增長,增長速度遠遠大於礦產勘查新增加儲量的增長速度,導致大多數礦產資源出現危機。一些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礦山企業因資源枯竭而面臨閉坑。即使是近年來取得重大勘查成果的石油、天然氣、金、銀、銅等礦產資源,與國民經濟需求的差距也在加大。

2.做好地質成果資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地質成果資料是指通過地質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提供的各種階段性或最終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是一種信息產品。有效的地質勘查成果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是地質勘查成果的使用價值。地質成果中的各種地質資料對於國民經濟各部門來講具有現實的使用價值,而探明的礦產儲量則是一種潛在的使用價值。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甘肅地勘單位在各自的勘查登記區做了大量的投入,進行了各種手段的地質找礦工作,取得了許多地質成果。有的地質成果資料已上報省儲量委員會,有的已移交礦山開采單位,有的仍留在地勘單位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這些地質成果資料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對礦產資源能否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認識的深化以及地質成礦理論的不斷提高,甘肅地勘單位應充分利用這筆寶貴遺產,組織有經驗的專業地質人員對已取得的地質成果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總結找礦經驗,提高成礦理論的認識。這些地質成果資料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特別是為服務經濟建設具有廣闊的前景,是地勘單位的潛在財富,同時為發現和尋找新礦種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為下一階段的地質找礦提供依據。

3.地質工作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地勘單位對地質工作中的設備配置、工作環境等方面進行了必要的投入與更新。野外項目組配置了筆記本電腦,方便地質資料的整理和匯總;配置了生產和生活用車,實現了地質工作中以車代步;改造了室內辦公條件,購置台式計算機及成圖軟體,提高了制圖的准確性。這些地質工作硬體設施的投入,改善了地質工程技術人員的辦公環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新時期地質工作,僅僅對硬體設施的改善是不夠的。近年來,地質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嚴重不足,40歲以下的中青年出現斷檔。地質人員的找礦積極性、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對地質工作的熱情、事業心與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相比,有很大差距,這些思想意識上的衰落,構成地質工作軟體設施的欠缺。如何提高思想意識,使地質工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筆者認為應積極培養和引進一批有奉獻精神、熱愛地質事業的適用人才,完善現行的分配製度,制定地質工作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地質技術人員的找礦積極性。應站在地質工作者的立場上了解地質工作現狀,設身處地為地質工作著想,而不應該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看問題,避免激勵過分與激勵不足。做好地質項目的驗收工作,加強地質工作的質量監督,激勵與監督相結合,為尋找和發現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產地創造條件,為發展地勘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奠定基礎。

4.爭取國家地質調查項目

國家地質調查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管理。甘肅地勘單位應在以地質找礦為中心的同時,抓好隊伍的自身建設,積極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培養一批人員精幹並相對穩定、裝備精良,以高新技術為支撐,地質勘查與綜合研究相結合,能擔當重大戰略任務,善於攻堅打硬仗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通過投標的形式,爭取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項目,取得國土資源調查經費,以參與地質調查項目的競爭拓寬地質市場。通過競爭的地質調查項目,擴大地質找礦的領域。

5.擴大商業性地質項目的服務領域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地質成果的需求不斷增大。老礦山資源的枯竭,新礦點地質找礦的投入,這些從事礦產資源開發的企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越來越多。地勘單位應認真領悟需求等於市場的內涵,積極擴大商業性地質項目的服務領域,在利用商業性地質工作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商業性地質項目的創收能力,培養一支從事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隊伍,使之不斷發展和壯大。

社會發展為地勘單位提供廣泛的地質市場。隨著我國人口增加,社會經濟活動增多,地下水資源緊缺以及土地沙漠化、耕地鹽鹼化等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因洪澇災害死亡的人數,年均經濟損失高達270多億元,佔全國自然災害損失的1/4。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即將開工的「蘭渝」鐵路等基礎建設工程,為甘肅地勘單位提供了廣闊的工程地質市場。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預警工程成為地勘單位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地勘單位應抓住這個市場機遇,組織專業地質人員,通過學習新工藝、新技術提升單位資質認證,擴大業務領域,提高市場份額。

隨著地質找礦階段性地發展,岩心鑽探業務量逐漸增多,大有東山再起之勢。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搶占岩心鑽探市場,發揮地勘單位在岩心鑽探施工中的優勢作用。對岩心鑽探市場的發展空間進行准確預測,做好市場調查,把握市場動態,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專業化施工,在搶占市場的同時,注意掌握投資的時機和投資的規模,規避和降低投資風險。使那些曾經為地質找礦作出貢獻,響徹在大山深處的岩心鑽機進入地質市場經濟發展的舞台。

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

1.適應市場競爭,轉變經營理念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企業管理的中心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加速資金周轉。在地勘單位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大多數時間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走過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地勘行業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任何經營問題,在最後的分析中,既是由人引起,又必須由人來解決。所以,在合適的時機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是企業成長的一把鑰匙。用人之長,人人是人才;用人之短,人人不可用。引入競爭機制,建立監督和激勵相結合的現代管理制度,引用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用人機制,培養一批適應市場競爭的管理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財務管理中要以成本為中心做好事前預測,完善事中控制和做好事後分析,注重單位在一定期間現金流量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努力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支出,促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2.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明天的經濟就是今天的文化,文化和經濟是一架車上的兩個輪子,離開文化談經濟,離開經濟談文化,都是荒唐的。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戰略之一,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符合地勘單位發展的企業文化予以貫徹。

加強單位內部相互間的能力傳遞與知識共享,開展互動式培訓和業務交流。此外,建立與完善內部知識管理系統,並予以適時的更新。打造學習型組織,注重職工能力提升和知識完善。結合地勘單位不同的發展時期制定綜合性考核指標,完善並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激勵機制。將業績導向和過程式控制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做好績效管理的規劃、發展、評估、激勵與支持。

切實做好企業文化從上到下的推廣與執行工作,加強單位內部的溝通與交流。地勘單位的戰略目標應結合企業化進程做適時的調整,包括人員能力結構的提升,企業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變革,做到與時俱進,遵循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優勝劣汰的用人原則。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企業文化的制定、執行、創新與變革,決定著企業是否能有所成就,決定著企業是否能基業長青,決定著企業是否會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從優秀走向卓越。

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艱苦的歷程,只有發揮比較優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同時,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的發展受所在區域自然資源和社會環境的限制與制約,影響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發展的因素也很多。以上僅是個人對甘肅地勘單位主導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路。

作者簡介

喬志鋼,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一〇六隊。

Ⅱ 如何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 調研報告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服務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加大農業資源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努力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農業環保和農村能源工作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已建成由2個國家站、33個省級站、300多個地級站和1700多個縣級站組成的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體系;建成由1個國家級、41個省級、343個地市級、2675個縣級和9976個鄉級機構組成的全國農村能源管理推廣體系,成為農業環境監測與管理、污染防治和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的堅實力量。 二是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啟動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建設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範區和開展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工作。 三是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再上新台階。在全國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路,及時掌握農業面源污染動態變化;在太湖、巢湖、洱海和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建設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區。 四是農田殘膜污染防治邁出新步伐。在甘肅、新疆等10個省區180個縣實施了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的農業清潔生產示範項目,新增殘膜加工能力8.1萬噸,新增回收地膜面積3400多萬畝,初步構建了地膜回收加工體系。 五是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得到新提升。先後兩批建設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縣100餘個,帶動省級生態農業示範縣500多個,建成生態農業示範點2000多處,連續多年實施了10個循環農業示範市建設。 通過實施「十百千萬」示範創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化肥農葯減量、清潔田園推進、農業節水、生態模式與技術集成推廣、農產品品質提升和生態自覺提升等八大專項行動,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生態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農業「兩區」建設規劃和農牧結合、循環利用要求,在種養業空間和及產業內部實行生態化布局,形成產業循環。 二是抓治污攻堅。以環保的硬約束為底線,以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為重點,集中精力打殲滅戰。全面完成禁養區養殖場關停搬遷,完成年出欄生豬30萬頭以上的畜牧主產縣(市、區)死亡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廠建設,並建立完善長效運行機制;2015年底,全面完成年存欄50頭以上畜禽養殖場(戶)污染治理和生態化提升,並進行達標驗收。 三是抓肥葯控減。到2017年,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減少6%;化學農葯使用量比2013年減少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90%以上。 四是抓循環利用。加大畜禽養殖排泄物、農作物秸稈、食用菌種植廢棄物,以及沼液、沼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推廣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及無害化處置。壯大「三品一標」農產品總量和規模,到2017年,全省主要農產品「三品」認證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 五是抓示範引領。在湖州、衢州兩市和16個縣(市、區),打造全境域推進、全領域覆蓋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構築縣域大循環;結合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建成110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形成園區中循環;培育1000個以上示範主體,形成一批生態農業主體小循環樣板;通過畜牧養殖場整治提升,建設1萬個以上生態牧場。 六是抓機制建設。按照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統籌、具體實踐與機制建設相並進的要求,不斷創新探索符合浙江實際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進機制、監管機制、評價機制、連接機制和保障機制,努力建立健全法律約束、政策支撐、市場化運行有效銜接的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

Ⅲ 甘肅如何構建十大生態產業體系

在中部地區,圍繞蘭州新區、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先進製造、數據信息等重點產業,大力發展馬鈴薯、高原夏菜、草食畜牧等特色農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傳統產業清潔化改造,強化黃河流域甘肅段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

在隴東南地區,強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科學技術支撐,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流失防治、流域綜合治理和防災減災;在河西地區,加快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堅持節約優先、以水定產,大力發展節水型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和以核能循環利用為主的軍民融合等特色優勢產業。

(3)甘肅生態產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圍繞落實省委的《關於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共確定了265個、總投資8200多億元的綠色生態產業重點項目。隨後,又逐個制定印發了十大生態產業專項行動計劃,謀劃設立了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母子基金;

梳理形成了系統完善的十大生態產業政策匯編,從而搭建起了一個「1+1+10+X」的政策框架體系,明確了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作戰圖和施工圖,以此作為我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和奮斗目標。

Ⅳ 甘肅省對壯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有哪些政策

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支持省內外社會資本在我省組建各類創業投資企業,做大直接融資平台,引導創業投資更多投向初創期企業。培育聚集天使投資人,引導社會各類資金積極參與天使投資,支持發展企業化天使投資機構。落實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國有股轉持豁免政策,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支持創業創新的作用。用好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技術創新驅動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建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投入創業創新領域,建立健全支持創業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長效運行機制。探索建立創業投資與政府專項資金對接機制,利用項目對接服務,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已獲得政府專項資金支持的創業創新企業。圍繞國家實施新興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爭取建立一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積極爭取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持。

Ⅳ 甘肅省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甘肅的經濟結構雖然說隨全國產業結構的演變適時進行了調整,各產業在國內生產總產值中的構成也漸趨向合理,順應了從低級到高級演替的變動規律,但第二產業仍佔主導地位,生產性基本功能仍在不斷強化,從而導致能源和資源消耗迅速上升,明顯加劇環境污染負荷和資源的需求壓力,超過了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此外,過快的人口增長和較低的人員素質,也不利於社會生產力和國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導致社會消費需求量低,對社會再生產提供的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對策與建議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口社會經濟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何穩步推進甘肅人口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1、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努力控制快速增長的人口。
2、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大力發展科學和教育事業,增加教育與科技投入經費,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生產力,以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
4、加強生態建設,把生態可持續和改善環境作為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以退耕還林、還牧為中心,積極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治澇、治鹼,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發展可持續農業,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提高生態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能力。
5、發揮各地優勢,改善結構布局,促進工業可持續發展。
6、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性設施建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後續動力。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對經濟增長會產生長期效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了,經濟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甘肅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從根本上改善基礎設施落後狀況,才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增長。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甘肅大開發的基礎,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投入,超前規劃,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地搞好各項建設。

一是從省情出發,突出鐵路建設,加快公路、民航建設,拓寬管道運輸渠道,優化運輸結構,協調發展鐵路、公路和空運的綜合運輸體系,並大力提高交通運輸的技術裝備水平。

二是加強城市交通建設的總體規劃,增大政府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設施落後的狀況,提高城市交通現代化水平,逐步建成與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布局、結構合理的道路系統和比較完備的交通及現代化交通管理設備。

Ⅵ 甘肅生態環境保護應該從哪幾方面考慮

甘肅的生態環境保護應該從三方面考慮,一是防風治沙,二是保護水源,三是改善生態多樣性。

Ⅶ 生態產業的發展

中國生態工業發展對策
1加強生態工業方面的基礎研究
國際上生態工業的研究是在清潔生產研究之後,作為其升華和補充,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起步更晚,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根據國際研究趨勢,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研究可減輕工業對環境影響的具體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廢物零排放系統、物質替代、非物質化和功能經濟。
(2)研究對整個工業生態過程進行分析、監測和評價的方法,包括物流平衡分析、產品或過程的生命周期分析與評價、工業生態指標體系的建立。
(3)研究可促進生態工業實現的制度,包括如何在市場規則、財務制度、法律法規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使生態工業的思想可以貫穿整個生產和生活過程 。
2加強生態工業園的規劃與建設
生態工業園是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網)原理,把一定地域空間內的不同工業企業問,以及工業企業、居民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轉移、能量轉換統籌起來,建立產業系統內的「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實現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多次利用的地域綜合體,從而達到物質能源充分利用,向系統外零排放的目的。
丹麥的卡倫堡鎮是生態工業園的典型,燃煤發電廠向煉油廠、制葯廠以及居民供應余熱,煉油廠把用過的冷卻水提供給發電廠做預熱用水,煉油廠把液化氣送到發電廠和生產石膏的工廠。而生產石膏的工廠的原料來自發電廠凈化空氣的脫硫設備產生的硫酸鈣。這個系統已成為一個包括發電廠、煉油廠、生物技術製品廠、塑料板廠、硫酸廠、水泥廠、種植業、養殖業和園藝業,以及卡倫堡鎮的供熱系統在內的復合系統。各個系統單元(企業)之間通過利用彼此的余熱、凈化後的廢水、廢氣,以及硫酸鈣等副產品作為原材料等。一方面實現了整個鎮的廢棄物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各個系統均從相互作用中降低了成本,獲得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現階段世界上有幾十個生態工業園項目在規劃或建設,其中多數在美國,此外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較多: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等,正在開展生態工業園的項目。中國還沒有建立生態工業園,因此應加強研究與開發建設。
3推行產業生態管理
產業生態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五類:一類是面向產品環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評價;第二類是面向綠色產品開發的方法,即產品生態設計;第三類是面向區域的規劃方法,即生態工業園的規劃;第四類是面向生態產業開發的方法,即生態產業孵化;第五類是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管理。
現代生態農業
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中國生態農業頗具特色,成績顯著,國際影響大。但畢竟發展僅20餘年時間,生態農業的示範區的面積也僅佔全國耕地總面積7% 。因此,要使中國生態農業上一個新台階,需要加強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
1加強生態農業規劃
生態農業建設,規劃應先行,這是首要環節並具龍頭地位。但中國生態農業示範中,規劃設計方面仍感不足,應加強規劃研究。生態農業規劃包括農業生產潛力、生態過程、生態格局分析,生態農業系統敏感性和決策分析。它的第一目標是持續發展,第二目標是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的發達昌盛、系統關系的和諧穩定。
2研究、開發與推廣克服農業發展阻礙因素、全面發展農業的新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資源環境保護與開發技術(如水土保持治理技術,防沙治沙技術,鹽鹼地治理技術等),配方施肥技術,以農作系統改革、天敵繁殖捕放和生物農葯研製與應用等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良種選育與繁殖技術等。
3深化生態農業理論研究
把生態農業的經驗升華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下階段的生態農業建設顯得十分重要。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生態農業研究方法論,生態農業模式的總結與設計,生態農業價值評估體系以及生態農業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等。
中國生態第三產業發展對策
1樹立發展消費觀
發展消費觀不僅包括物質、精神消費,而且包括生態消費。生態環境同樣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要使人類的消費持續發展下去,必須維持和增殖生態資本,這是財富創造過程,也是物質與精神消費得以持續的基礎。當前興起的生態旅遊熱表明了生態消費的發展趨勢。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身周圍的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目的。
2推行功能經濟
所謂功能經濟就是鼓勵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本身,鼓勵企業以對社會的服務功能而不是以產品或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功能經濟認為生產的目的應該是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的數量達到最大。在功能經濟條件下,產品仍由生產者所有,生產者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將產品加工,因此實現了由產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質的循環。功能經濟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財富,但並不是擴大生產,其目標是最充分、最長時間地利用產品的使用價值,同時消耗最少的物質資源和能量。為此,作為企業,在產品的設計上要為環境而設計,要進行可拆卸的產品設計。這樣當某個部件壞了後。就只需更換該部件,而不是整件產品的報廢。同時可通過某些設備的使用權(如小轎車)來達到充分利用、減少消耗和排污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甘肅生態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