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魚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魚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發布時間:2021-03-16 12:27:40

『壹』 水產養殖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水產養殖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其一,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劇。未能擺脫產業發展是建立在對資源、環境等生產力要素的大量佔有、依賴甚至是破壞的基礎上,生態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外部水資源緊缺和污染制約了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排污又影響了外部環境。

其二,養殖病害頻發,引發較大經濟損失。傳統養殖方式和管理與現代漁業不相適應,盲目追求高產,造成病害頻發,養殖產量和效益受到很大影響,對養殖業健康發展構成重大影響。不合理和不規范用葯導致養殖產品葯殘,影響到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消費和出口貿易,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

其三,基礎工程設施薄弱,集約化程度亟待提高。養殖設施落後,技術含量低,已嚴重不能滿足現代水產發展的要求,制約了我國水產的健康發展。我國的池塘養殖,基本上沿襲了傳統養殖方式中的結構和布局,僅具有提供魚類生長空間和基本的進排水功能,池塘現代化、工程化、設施化水平較低。

其四,良種選育研究滯後。人工選育的良種很少,占水產養殖總產量70%以上的青草鰱鱅等主要養殖種類目前仍依賴未經選育和改良的野生種。

其五,水產養殖產量與飼料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在水產養殖方面,每年大約有3000萬噸以飼料原料的方式投喂,粗放式水產養殖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惡化。比如草魚養殖產量近510萬噸,對飼料需求量為760萬噸;鯉魚養殖產量近300萬噸,對飼料需求量為450萬噸;鯽魚養殖產量近260萬噸,對飼料需求量為390萬噸;鯿魴養殖產量近73萬噸,對飼料需求量為110萬噸;青魚養殖產量約53萬噸,對飼料需求量為79萬噸。

其六,水產養殖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建設用地的擴張造成水面灘塗被蠶食和佔用,內陸可養殖水面減少,養殖水面開發利用遇到了困難,引發了漁民權益保障和生產生活安置問題。

其七,質量安全和市場監管問題。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新型替代漁葯和疫苗研發滯後,種質退化、飼料技術落後等影響質量安全;開放式的養殖場所對外源環境污染難於控制,造成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執法監管手段有限,面對分散養殖和產品流通經銷,監管難於完全到位;質量標准缺失和進口國標准缺乏銜接,使我國水產品在出口貿易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

其八,水產品加工技術水平不高,加工能力十分有限。水產品加工技術特別是大宗產品加工綜合利用技術尚不成熟和配套,直接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貳』 目前我國內陸漁業水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應採取哪些有效應對措施

我國漁業水域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環境污染造成我國水產品質量嚴重下降。監測結果表明,我國部分貝類產品體內殘留有石油烴、砷、鎘、汞等有毒物質;近岸、內灣、河口等捕撈水產品及內陸養殖的水產品受到多環芳烴、汞和鎘等重金屬的污染。赤潮瀕發導致部分地區麻痹性貝毒和腹瀉性貝毒中毒現象時有發生。2001年由於我國貝類、對蝦等水產品因毒物、葯物殘留指標不合格,被歐盟等國拒絕進口,給我國水產品貿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也對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受環境污染、工程開發建設項目如圍墾、填海、築壩、取沙等活動影響,許多優良的產卵場、采苗場、育肥場和增養殖場的漁業功能喪失,漁業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漁業資源的增殖與恢復能力下降,主要經濟水生生物資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重要漁區的漁獲物種類日趨單一,漁獲物逐漸朝著低齡化、小型化、低質化方向演變,多數傳統優質魚種資源大幅度下降,難以形成漁汛。渤海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1959 年單位網產平均在 221~43kg/網/小時之間,主要經濟魚種產量達 138.8kg/網/小時,而到 1998 年產量下降了近 90%,漁獲主要種類的產量 11.18kg/網/小時。東海區的漁獲物在 20世紀 50年代和 60年代,是以底層優質魚為主,優質魚分別占總產量的 48.3%和 55.4%。而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優質魚所佔的比例降低到 30.4%。長江四大家魚的魚苗由 70 年代年產 200 億尾下降到目前的 10億多尾。四大家魚產卵場由於污染和環境的改變已幾乎消失,鰣魚產卵場也已不復存在,許多珍稀魚類資源量已大幅度(五)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嚴重危及漁業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水生生物資源棲息環境的污染導致了水生生物組成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為經濟動植物資源持續下降,水域生物種群結構單一,水生生物多樣性在不同程度上遭到嚴重破壞。監測資料表明,我國水生動物中珍稀瀕危動物的物種數目逐年增多,大黃魚、鰳魚等重要經濟魚類嚴重衰退,渤海三大毛蚶場場資源已接近枯竭。在內陸水域,水生野生動物的物種數量和資源量也呈下降趨勢,一些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有「長江女神」美譽的白暨豚目前已不足 100頭,長江白鱘、鰣魚、松花江大白魚等名貴經濟魚類已難見蹤影。最新資料顯示,幾乎所有的水生獸類、相當數量的水生兩棲類處於瀕危狀態。淡水魚類中的瀕危種類目前已達到 92種,占淡水魚類總數10%。這些瀕危魚類主要包括鯉科魚類 52 種,鯰類 11 種,鱘魚類 5 種,鮭鱒魚類 6 種,其他(包括鰻鱺)種類 18種。水生生物多樣性是漁業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的下降將會動搖漁業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漁業水域面臨的污染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城市生活污染、工業污染
經濟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 周邊新型城市也迅速形成。每年有大量生活污水排放, 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有限,並且大多數污水處理廠採用的工藝尚不能滿足除磷脫氮要求, 造成近海污染。生活中洗菜 洗衣服 沖洗廁所等產生的污水排放量逐漸加大,造成生活用水對消落帶水環境的污染逐漸加大,為了庫區消落帶區域的經濟快速發展 必須加快庫區消落帶地區生活污水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消落帶的形成是由於庫水的季節性水位漲落,這樣就會使消落帶地區的土壤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主要是庫水的污染物通過一系列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不斷地在土壤中富集。進而對土壤的生理性能產生影響,土壤被淹沒時土壤中的養分,污染物就會被溶解和吸附在水體中,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據國家海洋局《2006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 2006年渤海海域污染嚴重, 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 2萬 k m2, 占渤海總面積的 26%。海洋污染主要來自陸源排污、 人工養殖等。 2006年渤海海域中, 嚴重污染、 中度污染、 輕度污染和較清潔海域面積分別約為2 770、 1 750 、 7 370和 8 190 k m2, 嚴重污染和輕度污染海域面積均比 2005年增加約 1 000 km2, 與 2002年相比, 渤海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面積分別增加 5 230、 1 290和 1 760km2,分別增長 2 . 4倍、 2 . 8倍和 1 . 7倍。
由於海岸線較長,入海河流較多,加上沿河工業發展較快, 以及個別地方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集中處理場所設置不完備, 致使上游工業及生活污染物對海洋環境造成的污染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各縣區間交界和省間交界處河流所造成的陸源污染問題十分突出。
由於陸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有關數據顯示,近海約 20.6萬km2的海域海水水質超過一類海水水質標准,其面積比 20 世紀 90 年代初擴大近 1 倍,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域面積為 10.2萬 km2,三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域面積為 5.4萬 km2,四類和超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域面積為 5.0 萬 km2。在內陸,長江幹流沿江 22 個城市江段在 20 世紀 70年代中期每日接納污水總量為 1436.5萬噸,而到 1996年則猛增到 4000萬噸。據統計,長江全流域污染源有 1萬多個,每年有 122億噸廢水排入江湖。黃河在 20世紀 70年代的年污水接納量為 18.5億噸,20世紀 80年代增加到 21.7億噸,90年代猛增到 32.6億噸。目前全國有 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流和市區及市郊的湖泊水質狀況更差。據環境保護部最近公布的數字:全國日排放污水總量已達 1.3 億噸,80%以上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庫中,78%的流經城市的河流已被污染。環境污染造成一些重要經濟魚類的產卵場、索餌肥育場和漁場受到污染。
化工廠、 農葯廠、 造紙廠, 工業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海域污染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污染是鉛、鎘污染。其主要來自工業廢水 廢渣 鉛能使土壤肥效退化 土質降低 從而讓農作物不能有效順利地生長。此外,被農作物吸收後,這些有害元素將會通過生態平衡中的食物鏈傳送到人體內鎘在環境中具有穩定 積累和不易消除的特點 通過食物鏈富集使人體產生慢性中毒 鎘污染可能最終引發「痛痛病」。有研究報道,通過多種方法評價重金屬污染狀況 結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為鎘,生態風險影響因子的順序為鎘>鋅>鉛>銅>鉻。潛在生態風險因子的順序為鎘>鋅>鉛>銅>鉻。沿岸有除油田鑽井平台的污油對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威脅外,油田開發帶動油品貿易及運輸的繁忙同時也增加了船舶事故溢油的頻發。
圍填海對傳統漁業水域的佔用影響漁業生產。目前我省圍填海速度較快、 面積較大、 范圍較廣,尚無詳細的圍填海規劃以及總量控制和年度控制指標。涉海工程傾倒區的建設,隨著涉海工程增加,傾倒區佔用和傾倒引起的泥沙對漁業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港口等涉海工程項目施工期和報廢期對漁業生態環境的影響, 目前對涉海工程項目及配套工程在使用期內的排污管理比較規范, 但在項目施工期和報廢期的監管存在一定問題。
二是養殖業自身污染。
由於海上養殖開發利用不盡合理,造成局部生態承載壓力較大,對海水水質產生一定影響,養殖廢水的直接排放,造成海水水質中氮、 磷等物質含量有一定增加。陸源污染物是河流污染的主要因素,進而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質量, 因此對於陸源物污染的治理, 解決河流污染問題, 是保護海洋資源環境的關鍵。我省境內的主要入海河流 47條,入海河流上游因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需要建設眾多水庫, 加上近年來北方氣候乾旱,河道灌溉等用水量大,河流自身徑流量不足。
一般認為養殖對蝦餌料系數在1.2~1.5之間,即養成1kg對蝦需要投喂1.2kg~1.5kg配合飼料。以干物質計算對蝦對飼料有機物質的轉化利用率在20%左右,約有80%的飼料干物質進入養殖環境中。這些物質以對蝦排泄物、殘餌等形式進入養殖池塘。與一般養殖魚類不同,由於對蝦通常在游動中抱食啃咬飼料,飼料顆粒因破碎、溶散及丟棄產生很高的浪費率。而對蝦腸道短,消化排出快,所以飼料的消化和吸收率也偏低。實驗表明對蝦養殖投喂餌料只有75%被對蝦攝食,其餘以殘餌(約佔15%)、溶解(約佔10%)等形式散失在養殖池。對蝦攝食的飼料中5%的氮被蝦同化,15%通過糞便排放,其中有5%的氮以氨氮形式直接排放,8%以有機氮形式排放。對蝦每攝食1kg飼料大約產生0.27kg(乾重)糞便、0.25kg懸浮顆粒物和6.12g氨態氮。楊逸萍等在研究人工投餌蝦池固體廢棄物代謝負荷時發現,30%的飼料不能被蝦利用而沉澱於池底。我國沿海地區養蝦產量為80萬噸,排入海洋環境中的殘餌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這些有機污染物一部分轉化成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浮游動物、微生物等生物體進入再循環,一部分以溶解態和固態物質存留水體和底質中。
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殘餌和糞便等在海底堆積、分解,使沉積物中有機質和硫化物等含量增加,養殖自身污染問題加重。人工投餌蝦池的淤泥中含有62%~68%的N,殘餌溶出的N、P營養鹽是對蝦養殖水環境及其鄰近海域的主要污染源。有研究發現在鮭魚網箱養殖區下部沉積物的C和N的通量很小,每年只有約10%的有機物可得到分解,79%的C和88%的N沉積(相當於飼料輸入C的23%,N的21%)將積累於底部,無法被生物利用。養殖產生的有機和無機廢物可直接引起養殖池塘底質中有機物負荷增加、富營養化現象,如BOD增加、缺氧等。其他的影響還有池塘土壤的酸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病原體增加、水華發生等,最終可能導致對蝦養殖失敗。
集約化養殖通過高密度集中飼養和高強度飼料投喂實現高產出。養殖過程自身污染物的輸出,主要包括殘餌、糞便和排泄物等,這些污染物或者導致養殖系統本身水質惡化,或者通過養殖廢水的排放對沿岸水域產生污染效益,甚至導致富營養化。養殖過程的健康與養殖產品的健康同樣重要,這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海水養殖破壞海洋生態平衡。
由於海洋漁業資源的銳減使得海水養殖業得到迅猛發展, 過去 20年間全球海水養殖產量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殘餌、糞便中所含的氮、 磷等營養物質以及懸浮顆粒物和有機物會成為水體富營養化的污染源,給魚蝦的生存帶來威脅, 影響渤海的海洋捕撈量。另外, 網圍精養採取高密度放養, 葯物使用量增加, 並大量投喂外源性餌料, 致使排泄物增加, 水中氮、 磷等營養要素和有機物含量猛增。通過對精養蝦池中的物質平衡的研究,發現在養殖過程中只有 10%的氮和 7 %的磷被吸收, 其他都以各種形式進入環境。
養殖區域底泥中氮、 磷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圍水體沉積物中的含量要明顯高出很多。殘餌和排泄物在底質堆積, 促使微生物活動的加強, 也加速營養鹽的再生。同時, 在養殖過程中死亡的生物體沉降分解增加底泥里的氧的消耗, 在缺氧條件下會產生硫化氫和氨氣等有毒物質。
水產養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還體現在養殖逃逸魚類對其臨近海洋生物的影響。海水養殖逃逸的魚類可能對疾病的傳播、 野生群體遺傳組成的改變等產生副作用, 可能會將地方流行病傳給野生種群。
三是毒害入侵困擾海洋水產業
一些病毒侵入亦導致渤海的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很大影響,其中最典型的是蝦毒。由於病毒存在於動物的細胞內, 難以根治, 加上它垂直和水平都能傳播,使多種生物都成為病毒載體, 如天津的厚蟹、 鹵蟲等, 增加了傳播途徑, 難以有效控制, 制約著漁業的發展。據估算,如能合理的開發利用,減輕蝦病蔓延, 預估計渤海的水產量在 2010年將達到 700萬 t 。如盲目地增加養殖密度, 導致養殖物種病害的瀕繁發生。例如, 由於長期不合理的高密度養殖等原因, 1993年 6月,曾在沿海水產養殖暴發大面積蝦瘟, 發病養殖面積占當時全國對蝦養殖總面積的 76%, 減產近 12萬 , t 直接經濟損失 35億元, 間接經濟損失達 86億元。
加大水污染治理,控制投入品數量,保護養殖水域生態環境。
魚兒離不開水,水是水產養殖的第一要素,水質好壞關繫到養殖產量的高低和養殖產品質量的優劣,好水才能出好魚,才能創高產。根據現階段養殖水域環境狀況,必須防止工業、農業、生活污水的污染,同時還要防止養殖污染。一是要嚴格控制污水污染養殖水體,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必須進行處理,做到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死魚事件發生。二是要科學使用養殖投入品, 防止因多投、 濫投而造成養殖污染。飲用水源的水庫必須全面禁投 (禁投餌、 肥、 葯), 保障供水需要, 確保居民用水安全; 大湖、 大庫要禁投或局部禁投, 大湖要保持有相當數量的水生植物, 特別是沉水植物, 維持Ⅱ—Ⅲ類水質;中小湖、 庫也要限投, 嚴防水體富營養化, 保持Ⅲ類水質。通過禁投、 限投, 全力保障湖、庫水域環境、 水產品質量和生態平衡。
要嚴格控制過度捕撈, 保護近海、 淺海漁業資源, 積極開發外海、 深海漁業資源,穩步發展遠洋漁業, 渤海捕撈漁業的發展應採取「保近捕遠」的戰略, 在捕撈對象和安排上採取「保底補表」的策略。當前, 渤海污染治理的重點是加強對直接入海的工業廢水治理, 大中城市毗鄰海域的污染治理, 以及入海河流域的污染治理。以渤海環境容量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和主要污染物的總量分配及陸源排污入海的標准, 並通過容量資源的合理規劃和使用, 解決污染排放問題。因此, 可以再造渤海的漁業新環境,如建人工魚礁,植紅樹林等。人工魚礁是人為的在水域中設置構造物,以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環境,阻礙破壞性捕撈行為, 為魚類等生物提供索餌、 繁殖、 生長發育等場所, 以此達到保護、 增殖資源和提高漁獲質量的目的。
近 20多年來已有很多沿海國家都投放了人工魚礁。其中, 近幾年日本國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資約 600億日元用於人工魚礁建設,建礁規模約 600萬 m3。美國建造人工魚礁的主要目的是發展游釣休閑漁業, 而渤海則是更好的保證渤海漁業的質量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渤海環境容量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和主要污染物的總量分配及陸源排污入海的標准, 並通過容量資源的合理規劃和使用, 解決污染排放問題。
重開發、重保護。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忽視自然規律, 對洪湖濕地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決策者應對湖泊生態環境變化的規律認識正確,遵守生態系統自然規律, 不斷加大湖泊開發力度,同時加大保護力度。
保護與治理資金投入充分保障。多年積累下來的污染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致使生態功能嚴重退化, 盡管提出搶救性保護以來, 但漁民的安置壓力和生產、 生活方式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拆圍戰果面臨新的挑戰。 加上生態修復、治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管理經費得不到保障,治理成效存在潛在的反彈威脅。
生態環境治理科學技術要跟上去。生態系統治理必須標本兼治, 但保護與治理技術相對落後。 目前綜合治理方案與措施不夠科學、 全面。 有些措施只能治標、 不能治本, 甚至有嚴重的副作用。 主要表現在科技力量薄弱, 科研經費得不到保障, 治理措施落後。 科學利用、 科技管理急待強化。
水域保護與開發缺乏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和法律支撐。上下游之間、地區之間開發聯合、 共同保護。 與此同時, 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在保護與開發的思路上形成統一的規劃方案,強調集體利益。 涉及管理的水利、環保、 農林、 漁業、 旅遊、 交通、 國土等部門, 各自按照自己的職責范圍行政,形成有效的協商溝通機制。

『叄』 如何推動濟寧市的淡水魚產業發展

第一,實行機制助漁的戰略,打好堅實的發展基礎。一是漁業發展制度不斷健全。廣泛開展漁業、機制調研活動,吸取國內外發展經驗,根據濟寧漁業實際,積極探討激勵漁業創業,激勵漁業品牌創建,激勵漁業龍頭企業發展,激勵漁業人才脫穎而出,力爭在漁業發展機制上實現新突破,尋求新方法。此外,積極推行漁業支撐配套體系建設。漁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建設、水產品質量監管建設、漁業環境監測、漁業投入品監測、漁業病害防治、漁業管理執法、漁業風險救助七大建設。漁業隊伍素質要全面提升。鞏固漁業系統幹部職工的隊伍建設,利用加強培訓,引入人才,強化鍛煉,努力積極打造一支人民滿意的的漁政、漁技、漁業機關的工作強勁隊伍;通過實施新型漁民培訓工程,積極培育現代漁業發展帶頭人,認真打造一批漁業生產的人才。

請輸入圖片描述

與此同時,要積極發展休閑漁業,把旅遊業、水族觀賞等活動與傳統漁業生產結合起來,大力發揚本地傳統養殖對象經濟價值,努力培育新種類,提升競爭力。

『肆』 隨著漁業生產水平提高,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該是如何的

漁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會給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鏈條帶來不可估量的前景。

『伍』 養殖產業在轉型升級中面臨哪些困難和困惑

目前中國養豬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有很多成績但是也還有很多問題。尤其是有以下三個特別突出的問題:

首先是環保。截止到今年已經是環保拆遷最後的年限,但是環保不能只靠「拆遷」,而是要從科技入手,廢棄物再利用成為了我國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其次是飼料資源日益緊缺。除了種植結構的問題還有飼料利用率較低的問題,而且飼料原料成本較高,掣肘我國養豬業甚至是現代畜牧業發展。最後是抗生素問題。抗生素殘留導致畜禽產品屢次出現安全問題,產品品質下降,是對食品安全和生態養殖的一大考驗,除了損害了國人的利益,也阻礙了我國養豬業的國際化發展。

『陸』 為什麼海洋溫度升高,魚類生存變得困難

由於魚屬於冷血動物,對外部溫度比較敏感,因此在外部溫度升高時,它們需要調節自身的溫度,以適應外部溫度,但是這種調節也是有限度的。地球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溫度在短時間內平均總體上漲,環境的急劇改變超過它們自身調節能力,這樣它們就不得不被迫尋找更加適合的環境,比如更加寒冷的海域。如此一來,周圍環境的改變,加上總體生存環境的縮小,使得魚類的生存能力下降,相互競爭加劇,數量就會減少。再加上魚類產卵等繁殖也會受到溫度影響,因此魚類的繁殖和生存都會受到威脅。

『柒』 雲南省觀賞魚養殖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顧名思義,熱帶魚出生於熱帶水域。但在近熱帶和與之交界處的南北溫帶水域,凡有觀賞價值的魚類品種,也歸入了熱帶魚,所以,其分布還包括部分亞熱帶地區。熱帶魚分為熱帶淡水魚和熱帶海水魚,熱帶海水魚主要來自於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品種很多體型怪異,體表色彩豐富,極富變化,善於藏匿,具有一種原始古樸神秘的自然美。常見產區有菲律賓、中國台灣和南海、日本、澳大利亞、夏威夷群島、印度、紅海、非洲東海岸等。熱帶海水觀賞魚分布極廣,它們生活在廣闊無垠的海洋中,許多海域人跡罕至,還有許多未被人類發現的品種。熱帶海水觀賞魚是全世界最有發展潛力和前途的觀賞魚類,代表了未來觀賞魚的發展方向,但由於生活條件的局限,在市面上出現的不多。我們在這里所介紹的是生活於淡水中的熱帶觀賞魚品種,即熱帶淡水魚。
熱帶魚,實際上是養魚愛好者為區別於其他觀賞魚類,將熱帶、亞熱帶等地特有的這部分觀賞魚類統稱為熱帶魚。它們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由於多數熱帶魚原產於熱帶地區,一般需要20℃以上飼養水溫。還有一些本來並不原產於熱帶地區,而是原產於亞熱帶甚至溫帶地區的品種,人們有時也將其稱為熱帶魚。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熱帶魚都存在於天然水域,許多美麗的熱帶魚,經人們千百年來不斷地人工優選、雜交和人工水體中定向培育,獲得的新品種,如人工育種的七彩神仙、血紅鸚鵡等。但是,相對於金魚來說,絕大多數熱帶魚的體態、習性更接近於自然狀態。
熱帶淡水觀賞魚主要來自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中,它們分布地域極廣,品種繁多,大小不等,體形特性各異,顏色五彩斑斕,非常美麗。近年來,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飼養熱帶魚也蔚然成風。所謂熱帶魚大部分是指那些在水中翩翩起舞、色彩鮮艷的熱帶淡水魚。世界上最早飼熱帶魚的國家是法國。公元1868年,有卡蓬尼兒引入熱帶淡水魚至巴黎飼養,魚名的英文名稱為ParadiseFish(其意為天堂魚或天國之魚),學名是Macropodisopercularis,實際是我國華南地區野生的叉斗魚,又稱中國斗魚。這是世界上最早作為人工飼養觀賞的熱帶淡水魚。熱帶魚並非完全來自熱帶,而是泛指除去金魚外的可供養在水族箱中的觀賞魚類。由於熱帶魚體態矯健,顏色斑斕多彩,五光十色,逗人喜愛,故飼養之確人收到養性怡情作用。
依據原始棲息地的不同,它們主要來自於三個地區:一是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如哥倫比亞、巴拉圭、圭那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地;二是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地;三是非洲的三大湖區,即馬拉維湖、維多利亞湖和坦干伊克湖。其中,以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系出產的種類最多、形態最美,如被譽為熱帶魚中的皇後—神仙魚,就出生在那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熱帶魚的種類也很多。在我國的廣東、雲南等省的南部,也有很漂亮的觀賞魚類,如白雲金絲魚、西雙版納的藍星魚等。 但是種類很少,真正的熱帶魚基本上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飼養觀賞的熱帶魚,據說起源於古代的埃及與羅馬,距今約二千多年。近百年來才逐漸傳到世界各地。我國飼養觀賞的熱帶魚,也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
熱帶魚的分類錯綜復雜,由於地域、歷史的原因,各國在熱帶淡水魚的分類上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初步統計,目前全世界的熱帶淡水魚不下20000多種,而作為觀賞魚的約有2000多種。在我國報道的熱帶淡水魚種大約有500種左右。我國目前把熱帶淡水觀賞魚劃歸硬骨魚類鯉性目,一般分為幾種。

<a href=" http://dl.shi.sina.com.cn/upload/90/92/43/1167909243.8959454.jpg" target="_blank"><img src=" http://dl.shi.sina.com.cn/upload/90/92/43/1167909243.8959454.jp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熱帶海域湖泊江河水系都有熱帶魚。
主要產地,非洲赤道地區,印尼馬來西亞。
要說熱帶淡水魚的天堂,當然是南美的亞馬遜河水系拉。 熱帶魚出生於熱帶水域。但在近熱帶和與之交界處的南北溫帶水域,凡有觀賞價值的魚類品種,也歸入了熱帶魚,所以,其分布還包括部分亞熱帶地區。我們在這里所介紹的是生活於淡水中的熱帶觀賞魚品種。

熱帶魚,實際上是養魚愛好者為區別於其他觀賞魚類,將熱帶、亞熱帶等地特有的這部分觀賞魚類統稱為熱帶魚。它們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熱帶魚的老家,主要在東南亞、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系出產的種類最多、形態最美,如被譽為熱帶魚中的皇後棗神仙魚,就出生在那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熱帶魚的種類也很多。在我國的廣東、雲南等省的南部,也有很漂亮的觀賞魚類,如白雲金絲魚、西雙版納的藍星魚等。

【熱帶魚的飼養管理】

熱帶魚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它包括用水、投餌、保溫等,它要求掌握熱帶魚不同品種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完善熱帶魚的生活環境。

1.飼養設備

熱帶魚的飼養設備除水族箱和水質過濾器外,還有水質循環過濾設備、加熱設備、增氧設備、照明設備、抽水設備等。對於單一水族箱而言,可採用小型循環過濾泵、100-200W的加熱管、單孔和雙孔的氣泵、日光燈、小型潛水泵等。對於多個水族箱而言,其設備更加復雜。 熱帶魚的循環過濾設備有箱內過濾器和箱外過濾器兩種,小型水族箱多採用箱內過濾器或小功率循環過濾泵,大型水族箱多採用箱外過濾器。熱帶魚的加熱設備有各種不同功率的電熱管,如100W,200W、500W、1000W的玻璃質或不銹鋼質的可自動調溫的電熱管,大型魚房的加熱設備採用鍋爐房輸送的暖氣、空調、電熱汀等。

熱帶魚的增氧設備有單孔氣泵、雙孔氣泵、四孔氣泵和渦輪式充氧機等。對於單個水族箱,可選用單孔氣泵。對於多個水族箱,可選用雙孔或四孔氣泵。單孔、雙孔或四孔氣泵都是用塑料材料製作,它們採用橡皮塞的運動來完成水中沖氧工作。橡皮塞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破裂或老化,這時要及時更換。大面積的飼養熱帶魚可選用渦輪式充氧機,它是金屬材料製作的,故障率很低,使用壽命長。此外輔助的充氧設備有氣石、輸氧管道等。

熱帶魚的照明設備以日光燈為主,此外還有鹵素燈、水銀燈等。單一水族箱的照明,有時也可採用水下彩光燈,它是一種玻璃質全封閉小型燈管,可直接放在水下吸附在玻璃缸壁上,其燈管可發出不同的色彩,如紅色、藍色、綠色、白色燈,造景效果較好。

熱帶魚的抽水設備多採用小功率的全塑料材料的潛水泵,它小巧輕便,功率大小有200W、500W、1000W等,其揚程5-10米,使用時,可將其吸附在缸壁上,可在數分鍾內將水族箱中的水抽完,安全可靠。

2.投餌

(1)覓食習性:

熱帶魚的飼養水溫一般是控制在24—28℃之間,在 這以溫度范圍內,熱帶魚的食慾旺 盛,生長迅速,它不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熱帶魚的餌料有魚蟲、水蚯 蚓、纖蟲、黃粉蟲、小活魚、顆粒飼 料等。熱帶魚品種繁多,大小懸殊, 因此不同品種熱帶魚的餌料選擇也 不同。對於體長在3—12厘米的熱帶魚,其餌料主要以龜蟲為主,以水蚯蚓、紅蟲、黃粉蟲為輔。對於體長在12厘米以上的熱帶魚,龜蟲個體小,適口性差,應選擇個體略大的餌料,主要有紅蟲、水蚯蚓、黃粉蟲、小活魚等。熱帶魚多數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小型品種也可馴化為以顆粒飼料為主,而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很少。

(2)投餌次數:

熱帶魚的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家庭飼養熱帶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 1—2次,其投餌量以5—10分鍾內吃完為宜。大批量飼養熱帶魚時,每天需要投餌2—3次;繁殖時期的種魚,—般每天投餌3~4次。由於熱帶魚體型較小,食量有限,每次投餌量以7—8成飽為宜,增加投餌次數叮促使龜類生長迅速。熱帶魚的大部分品種,其餌料以龜蟲為主。當餌料以伍蟲為主時, 其投餌量控制在lO—30分鍾內吃完。當餌料以水蚯蚓為主時,其投餌量控制在5—10分鍾內吃完,每人投餌 2—3次,投喂的水蚯蚓要漂洗干凈。當餌料以小魚蝦為主時,原則上應多餐少喂,熱帶魚更換新餌料時,投餌量要由少逐漸增多。熱帶魚在運輸前,要停餌l~2天。

3.用水

(1)兌水:

兌水是指部分換水這是熱帶魚飼養中經常採用的簡便有效的方法。兌水前,先將水族箱內的加熱器、充氣泵、循環過濾泵等電器的電源關掉,然後用紗布擦凈水族箱四壁玻璃或景物上附生的青苔,待水靜置15分鍾後,水中懸浮物全部沉入缸底,用橡皮管輕輕地吸出 底部污物。—般吸出的水量約占總水量的1/4~1/3。然後將備好的同溫度的新水,沿著缸壁緩緩地注入。

(2)換水:

換水是指全部更換飼水,它是改變水質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換水的工作量較大,尤其是水族箱小有景物時,工序復雜繁瑣。換水前,將水族箱小所有電器的電源切斷,將魚和景物全部取出,放去水。水族箱沖洗干凈後,將景物全部放好,放入新水備用。

為什麼熱帶魚顏色特別鮮艷?

因為每種魚類都有一定的顏色,它們的顏色幾乎都適應自身保護的。熱帶魚也不例外,它們那光彩奪目的顏色也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統一的。這樣,它們捕食和逃避敵害就很容易了。

『捌』 請結合已學知識,分析日本「魚文化」形成的原因,並說說日本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日本位於亞洲的東部,有北海道本周四國和九州4個大陸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日本有著悠久的捕魚歷史,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人們的生活處處散發著濃烈的大海的味道。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位於北海道漁場,沿海海域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漁業資源豐富。強大的工業對日本的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造船業發達所遭遇船性能優良設備先進,例如廣泛使用優質魚網,裝備冷凍保鮮設備,採用現代化的電子儀器,大大增強了海上捕魚的力,提高了作業效率。早期漁民主要在沿海地帶捕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造船業的發展和捕魚裝置與技術的進步,遠洋捕撈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隨著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以及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漁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問題。現在,日本沿海和其他開發活動受到控制,水污染,也得到了較好的治理,沿海水質逐漸恢復,由於遠洋捕撈受到限制,許多漁民改變了過去直補不雅的習慣,轉而大力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

閱讀全文

與魚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