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增動力項目

產業發展增動力項目

發布時間:2021-03-16 08:18:02

❶ 什麼是交通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交通運輸領域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積極適應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業態模式和新的戰略需求,全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交通領域改革,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有力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一、積極引導社會預期
為更好地發揮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促進交通運輸由「跟跑型」向「引領型」轉變,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當前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意見》,圍繞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立足當前經濟工作重心,著眼「十三五」謀篇布局和加快交通現代化進程,對交通運輸發展進行了全面深入謀劃,系統部署了八個方面30項重點任務。目前,我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加快完善政策規劃體系,以交通重大項目為依託,吸引社會資本增加投入,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提質增效升級,培育和壯大交通新增長點,為擴內需穩增長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持續改革增強動力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指導地方做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後的落實和銜接工作。發布了《關於簡化鐵路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的通知》,對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國務院批準的區域規劃、專項規劃的鐵路項目,不再審批項目建議書,直接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放簡結合、放管結合、放轉結合」的原則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出審批權下放和簡化審批程序的事項,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出台支持鐵路發展基金的優惠政策,拓寬基金募集渠道,擴大募集規模。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作用,推進鐵路加快發展。今後,我們將繼續完善制度設計和優化管理,協調推進社會資本投資的交通示範項目建設,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三、支撐「三大戰略」實施
加快推動交通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為扎實推進「三大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優先領域,圍繞交通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二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加快建設北京新機場,打通或擴容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京台高速等一批「斷頭路」和「瓶頸路段」,有序推進京張鐵路、京霸州鐵路、京唐城際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快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在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等黃金水道建設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開工建設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商(丘)合(肥)杭(州)鐵路、武漢至十堰鐵路等項目,宜昌至安慶航道整治模型試驗已取得初步成果,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前期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我們將加快編制「一帶一路」綜合交通布局規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盡早出台,抓好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實施,加快建設交通重大標志性工程,增強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支撐力。

四、保持投資平穩增長
突出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發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長、投資帶動力強的特點,為定向調控、精準發力提供重要抓手。目前,我國正處於完善綜合交通網路的關鍵時期,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加大投資力度,保持較高建設強度,既是完成規劃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穩投資穩增長的積極舉措。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實現較快增長,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2651億元、6469億元、647億元、320億元,合計約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了去年高位運行基礎上的平穩增長,其中鐵路和公路投資增速均超過10%,民航投資增速達到28%。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釋放政府性資金的帶動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實現多元化投入,切實完成好全年目標任務。

五、統籌推進重大項目
國家發改委主動對接部門、地方、企業,切實發揮鐵路投融資改革和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協商會議制度等協調機製作用,切實解決工程方案、資金籌措、征地拆遷及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大力推進交通重大工程包項目建設,按月梳理、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加快推進2014—2015年開工建設的項目,並按照「建設一批、啟動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原則,及時優選、滾動調整和補充。在此基礎上,積極謀劃推出了城市軌道交通重大工程包。上半年,在前期工作穩步推進的有力保障下,南昌至贛州鐵路客運專線、通遼至魯北公路、長江中游赤壁至潘家灣河段燕子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貴州仁懷機場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合肥至福州鐵路、湖北鄖縣至十堰高速公路、蕪申線高溧段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工程、廣東惠州機場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特別是全國鐵路投產新線里程達2226公里,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創新工作方式,統籌協調推進,加快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和審批效率,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布局更趨完善。

❷ 如何增強內生動力,促進業務發展

建議要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選准產業、調好結構、做優項目,做好要素保障,創新機制營造氛圍,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五大戰役」為重點,轉變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式,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和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和合理確定資金投向,激勵金融信貸和引導各類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促進生成實施和建成投產更多科技含量高、拉動作用強、財稅貢獻大的好項目。

❸ 增加自己的份量,就是在什麼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動力

利益驅動法,想想你以後的利益就可以作為增加你動力的最佳方法

❹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❺ 如何更好地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一)明確招商引資的方向和重點。按照抓住龍頭、抓准產業的要求,突出大項目和產業鏈招商,努力實現龍頭項目、配套項目、關聯項目和填補空白項目的新突破。一要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力度。著力引進代表國際先進水平、對產業升級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外資大項目,在引進大項目、好項目上下功夫、求突破。二要加大針對台港澳僑和新加坡的招商工作力度。結合港澳台產業的新趨勢,加強產業對接和項目承接,著力吸引台灣百大企業、大型僑資企業和台港澳金融、旅遊、物流、廣告、設計、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大企業。三要大力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四要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要以大項目,好項目為切入點,圍繞產業集聚開展各種形式的小分隊招商、上門招商、產業鏈招商和專題項目對接招商,不求熱鬧,但求實效。明確本地區缺什麼,招什麼;到哪招,找誰招,如何招;真正做到招得進來,落得了戶。五要加強「零地」招商。利用存量帶動增量,強化對外資大企業的跟蹤服務,推動其增資擴股。六要推進並購招商。鼓勵和吸引外資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投資當地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七要拓展招商引資渠道。主動對接和利用商務部投資促進局、省商務廳駐海外辦事處等招商機構和渠道,探索開展全球性委託招商、專業招商、中介招商、聯合招商。八要實現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良性互動。支持本地企業開展多形式多領域的跨國經營,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實現以「外」引「外」、相互促進。
(二)加大招商引資的政策扶持力度。一要用好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配套實施省市最新出台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獎勵扶持政策。二要形成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導向,堅持引資與引智引技並舉,更加註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人才和研發機構,加快實現利用外資從數量型增長到質量型提升。三要加大招商引資獎勵力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和考評方法,健全項目跟蹤服務工作考核獎懲制度。
(三)加強利用外資工作的組織領導。一要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既感動和說服投資者,又促進政府作風改變,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二要加強招商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專業培訓和人才引進工作,抓好世貿規則和國際慣例的研究與掌握,努力形成和壯大投資促進工作的骨幹隊伍,提高駕馭涉外經濟工作能力和主動性,增強在擴大對外開放中的競爭軟實力。三要優化政府服務,各有關部門要開辟外資項目「綠色通道」,努力使環境成為名副其實的對外開放的第一競爭力。

❻ 如何激發活力,增添動力,提升競爭力

21世紀的組織,最有價值的資產將是組織內的知識工作者和他們的生產力。」這些論斷,都在要求企業在成長中要重視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而企業的源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文化的內生力量。
我們認為:企業源動力是指源自於企業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主創新的內在力量,是企業永續經營、基業常青的發動機。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來自於自我不斷地成長,來自於不斷地創造價值,來自於團隊整體的發展。企業源動力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具有如下四個特點:自生性——它是企業發展、員工成長的內在要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持續性——它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具有強大的後勁;群眾性——它體現了團隊的集體意志,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創新性——它能夠與時俱進、自我更新,具有強大的創造力。
當前影響企業源動力的原因
企業層面在企業規模快速增長、市場環境迅速變化的大環境下,對臨變應變准備不足,對增長模式和路徑創新不足;管理中「唯考核指標」是從,缺少全面的管理手段和動力生成機制;領導幹部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工作來往多,思想交流少;安排任務多,提出思路少,公司成立初期那種團結拼搏,同甘共苦的精神有所弱化。
員工層面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良好業績,使得一部分員工盲目自信,戰略上看不到競爭對手的發展、進步和成長。部分人員盲目自大,缺乏緊迫感和危機感。團隊精神弱化,安排工作,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是站在全局的角度,首先考慮的是本單位或部門。服務意識不到位,沒有真正站在客戶、基層或生產一線員工的角度去考慮和處理問題、制定規章制度和完善工作流程;沒有真正把重心放在促進市場發展方面。
社會層面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在企業流行,講排場、擺闊氣,花錢大手大腳的不正之風滋長蔓延,艱苦創業的精神丟了,不派車無法工作;攀比的多了,比誰的住房好、車子好、辦公樓氣派等。
企業強化源動力的主要措施
以正確的目標引導人,形成人本管理機制,合力鑄就向心力。
源動力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提高全員素質,尤其是提高高級經營管理人員駕馭全局的能力及其經營水平、創新能力和管理藝術,提高全體員工的終身學習能力和知識管理能力,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核心競爭力就出來了。管理的理想境界是員工自治,即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主創新。他們積極鼓勵創新,實現知識的採集、管理、運用、轉化和共享,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以知識創新帶動業務、服務和管理創新,確保員工個人素質與公司運營績效同步提高。
目標戰略化如何把員工引導到一面共同的旗幟下幹事創業,成為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行業領跑者,要堅持「用未來管理現在,用現在確保未來」的管理理念,向世界一流看齊,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積極迎接挑戰,還要經常通過事實描繪公司未來發展願景,增加員工的決心與信心,逐步建立一個企業主動、市場拉動、環境促動、政府推動的運行機制,使企業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運轉。
流程科學化科學的流程是人力資源得以順利運轉的動力之源,也是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徑。要從制度創新入手,改革原有的經營理念、運營模式、組織流程,建立面向市場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管理體系、企業運營機制,堅持「按制度管人、依制度辦事、用數字說話」的原則,依靠制度的力量,建立適應外部環境發展變化企業內部的「微循環系統」,使企業的管理結構從原來的金字塔式「A型」結構向扁平化的「H型」邁進,克服企業既有組織管理體系的慣性,理順工作流程,更新員工觀念,提高整個企業的運行效率,保證企業逐漸步入穩健、可持續發
展的良性軌道。通過企業改組改造,達到高效運轉的目標。
管理人性化企業管理應時刻關注企業目標與發展,關心員工利益與成長,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的根本,也是員工的利益所在。移動企業是人才密集、知識密集型,員工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有深層次的心理需求。不僅要把員工放在心裡,使之真正從內心感覺出受到尊重,還要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激發員工的高層次需要。要通過設立總經理信箱、網上在線交流等方式,方便廣大員工同各級領導人員的互動溝通,推倒企業內部「無形的牆」。各級企業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嚴以律己,率先垂範,維護員工權益,增加企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要主動變管理為服務,開發人力資源,組織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和技術創新活動,加強民主管理,進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用人機制和人才成長環境,把人力資源優勢變成智力優勢,有效地集合全體員工的智慧和才華,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員工在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實現企業的良性循環;通過選樹、培育企業典型人物等方式,使企業使命、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等逐漸深入人心,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企業的凝聚力不斷增強。
以競爭的機制激勵人,養成員工職業精神,活力激發創造力。
在一個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中,僅有主人翁精神,不足以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還需要實現這些目標所必需的、由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等衍生而來的職業精神;每一個中國移動的員工,都應該是一個卓越的、職業化的行家裡手和職業經理人;每一個中國移動團隊,都應該是一個自省的、高績效的學習型組織和創新型團隊;作為企業內在成長動力之一,職業精神就像一個引擎帶動員工拼搏創新,不斷提高「職商(CQ)」,在與企業共同成長的職業生涯中實現個人價值。
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包含了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等多種元素,表達出來的是一種態度,一種如何對待工作、對待社會的態度。人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則構成了職業素養。就像世上沒有「永動機」一樣,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只能來自於企業自身產生的能量和「造血」機制,不僅需要職業精神引領下的員工自治,還需要一個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而又協調地自動地形成有序結構的組織體系。
我們要擯棄過去那種單純的「KPI」考核模式,按照「職位明確化、激勵差異化、考核全面化、獎懲透明化」的原則,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形成一個處處充滿人文關懷,為員工的價值實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鮮明特色的崗位競聘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這一系列制度,倡導敬業樂業、勇擔重任、艱苦奮斗、團隊協作、務實創新、精益求精、堅韌執著、信仰堅定的職業精神,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
職位明確化要從員工的上崗、盡職、考核、升職、降職、淘汰等環節著手,強化崗位管理。建立以人為本、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能上能下的員工升降流動機制,按照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和國際通行規則,以及精簡、效能的原則,明晰崗位職責,量化崗位標准,細化崗位描述,確定崗位職數,明確各級各類崗位的管理許可權並實行動態管理。積極完善全員競聘上崗制度,實行全員競聘,雙向選擇,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推行員工動態待崗制度,增加員工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激勵差異化評價激勵機制的科學與否,是人才活力能否充分激發的關鍵因素。要以「能力為本、績效優先」為基礎,完善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和以崗位績效為核心的分配製度。通過建立管理人才能力素質模型、高級專業人才評價體系,探索不同標準的人才評價體系,完善「四步法」評價機制:一是由績效管理辦公室收集高級專業人才的關鍵績效指標完成情況,並統一核算高級人才關鍵績效指標得分;二是將高級人才工作目標的評估主體多元化,實行由其所在部門領導及員工等對其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共同評價。三是加強高級人才綜合素質考核,細分為德、能、勤、績、廉等五部分內容、18項素質要求。四是從績效計劃完成情況、綜合素質考核結果等方面對高級人才的評估結果進行詳細分析,最終形成個人年度績效評估結果反饋材料。堅持收入分配要向關鍵人才和重要崗位傾斜,充分體現勞動差別、能力差別和績效差別。
考核全面化首先,大膽嘗試以績效考核為主體的一系列制度創新與改革,建立制度嚴密、職責明確、考核嚴格的業績考評體系,全面推行立體化、綜合化的績效考核機制。根據企業的發展不斷進行修訂、完善和創新,並以關鍵績效指標、工作目標設定和能力發展計劃為載體,通過標准統一化、運作規范化、評定透明化、結果數量化,科學、公正地衡量員工的年度工作績效,並及時向員工進行反饋,幫助他們隨時把握自身工作情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保持最佳工作狀態,員工的崗位工作能力和實際貢獻,與員工的報酬待遇、崗位輪換、職位升降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廣大員工的創新精神。其次,建立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和榮譽體系,科學准確的評估員工創造的價值,讓員工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圍繞激活組織、激勵員工,在員工績效考核的的基礎上,對工作業績優劣的員工,分別進行精神上或物質上的鼓勵或懲罰。積極探索構建基於中國移動核心價值觀的榮譽管理體系,通過確定統一價值評價標准,對現行榮譽稱號進行分層分類,努力實現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長期激勵與短期激勵相結合、員工激勵與領導激勵相結合,為增強企業軟實力作出有效支撐。
獎懲透明化企業持續增長的源動力在於員工為企業目標的不斷努力。而要使員工為企業目標不斷努力,一個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獎懲手段激勵員工。要按照績效考核辦法,公開、公正、公平,獎優罰劣,通過深化分配製度的改革,由原來的崗位技能工資制向崗位工資制轉化,完善員工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調整內部崗位等級和薪酬標准,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在薪資分配上,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重點傾斜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關鍵崗位和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優秀員工。推進簡單勞動社會化,在一些責任界限分明、勞動技能要求不高、市場有提供能力的外延業務領域積極推行外包。在人員和崗位的重組中,使員工找到合適的崗位,崗位找到合適的員工,保持人崗相宜、崗易薪變,切實增強員工的責任感。
以戰略的眼光培養人,培養務實創新氛圍,潛力提升競爭力。
電信企業將面臨更加開放和競爭的發展環境,市場競爭向全面化、深層次發展,且不僅僅局限於國內企業,正在向全球化發展。我們應從長遠出發,把員工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來培養,構築「人才高地」,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場挑戰,致力於建設一支職業化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支專家型的、業內領先的專業人才隊伍,一支愛崗敬業、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培訓制度化完善高級營銷、管理、技術等專業人才的選拔、培育機制,健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環節,逐步造就一支專家型、業內領先的專業人才隊伍,為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證。通過各種技術交流、業務研討、管理咨詢和項目培訓等,提高公司領導人員的決策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員工通過多崗位、多角色的實踐鍛煉,造就了一支職業化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成才多元化用「人才價值本位」替代「官本位」,實行崗位分類分層管理。注重人才配置的科學合理性,促進成長通道多元化,將員工分為技術、營銷服務、專業管理三類,並在相應的類別設置資深專家、一級專家、二級專家、三級專家、高級主管、主管,形成崗位序列。鼓勵員工實現崗位成才,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打通「第二條通道」。員工既可走管理崗位發展路線,還可選擇專家人才發展路線,而不再只過管理崗位這個「獨木橋」。加大對優秀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力度,以能力和業績為選拔依據,明確對高級專業人才的定位和角色要求,優先安排他們參加企業的重點工程和重要項目,提供更多的培訓、學習和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交流的機會,營造鼓勵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根據優秀專業人員的實際情況,積極創造有利於其發展的條件,安排他們到各級重要崗位,並疏通管理人才與專業人才之間橫向發展的通道。如此一來,縱向——晉升更高崗位,爭當「崗位能手」、「專業行家」;橫向——交流互通,鼓勵一部分人成為復合型人才,調動各類人才職業發展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人盡其才、人盡其能,發揮作用。
學習終身化塑造一個「學習性組織」一直是企業努力的方向。我們以增強員工業務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水平、保證各項工作協調推進為中心,通過完善教育培訓管理體系,堅持培訓與考核相結合、培訓與使用相結合,提高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實效性,加強員工崗位適應性培訓。按照各崗位的職責描述,根據不同的崗位、層次要求,深入開展崗位培訓。在公司推出新的業務類型、開發新的增值項目、實施新的市場策略時,主動預測培訓需求、提前進行業務技能培訓。在認真開展員工職業生涯設計工作的基礎上,掌握員工在不同崗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育培訓需求,突出個性化培訓,並據此制定公司的教育培訓計劃,有針對性、系統性、戰略性地開展公司員工教育培訓工作。同時,大力推廣講座、研討會、網上教育、拓展訓練等多種培訓形式,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鼓勵員工通過各種學習途徑,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真正實現員工隊伍素質和個人價值與公司運營績效的同步提高,實現公司向學習型企業的轉變。
這種人文關懷的人本管理模式、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企業價值導向,促使企業建立一個自主自足、自我控制、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人本管理體系,激發員工創造力,增強了企業凝聚力,不僅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完善可自主控制的網路、造就特別能戰斗的人才隊伍、形成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打造家喻戶曉的強勢品牌,推動企業做優、做細、做精、做強。這一切,已經隨著企業發展歷程與每個員工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企業的文化基因。他們中的精髓要義,流淌在某某移動的血液里,構成了企業的源動力。

❼ 如何提升產業增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

一、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產業集聚區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堅持科學規劃、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機制、積累機制、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創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和功能集合構建。堅持因地制宜,堅持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項目調優經濟結構,以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項目壯大資源優勢。二、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抓住全面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城鄉統籌,實現互動發展,既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重要保障。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統籌城鄉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產業向集聚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開放、城鄉統籌、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三、大力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體制環境為保障,做大做強戰略支撐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大力發展旅遊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產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整合文化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擴張規模和提升層次,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做大做強廣播影視、出版傳媒等優勢產業,推動廣播影視集團化經營。重視文化經濟,扶持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文化園區建設。深入挖掘和弘揚中原文化深厚底蘊,發揮文化遺產豐富的優勢,積極打造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根親文化影響力。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級組織建設,提高管理轄區的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推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和社區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加強對新經濟組織、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引導。適時出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實施項目化管理,推進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六、創新工作落實機制。要著力抓好「三力」,即增強凝聚力,保證執行力,提高創造力。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注重機制建設,把握謀劃設計、責任分工、推進實施、動態評估、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建立無縫對接、系統完整、運轉協調的落實機制,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責任、信息傳遞反饋、行政效能監察、督查等機制,促使各級、各部門動起來、緊起來、嚴起來,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力倡導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產生的一線工作法。積極推行縣委權力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三公開」工作,切實把風氣搞正、把工作做實。要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健全領導幹部問責制,重點解決落實不力的問題。

❽ 吉林省現在的主導產業,關聯產業,潛導產業是什麼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增效,農民就業增收主要途徑,是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建設小康社會重要支柱,也是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措施。

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戰略地位

回顧該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實現了三次跨越。起步於「八五」階段,快速發展於「九五」階段,整合擴張於「十五」階段。2000年底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實現了第一次跨越;2004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670億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實現了第二次跨越;去年突破1800億元,在2004年基礎上再翻一番,實現了第三次跨越。

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引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努力做大做強以玉米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初步走出了一條農業資源大省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強工興農、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近五年,農產品加工業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遞增,成為最具活力和希望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從五個方面推動了全省經濟發展。

一是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穩定了糧食和畜產品市場及其價格,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這是該省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豐收、近三年連創歷史新高,2008年產量達到568億斤的根本原因,也是畜牧業快速發展,肉類總產量達到384萬噸,人均肉類佔有量連續11年居全國之首的基本保證。加工業的發展不僅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升到500億斤階段性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推動糧食產業走上良性發展之路。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拉長了糧食產業鏈條,轉化增值的幅度不斷提高,把幾代吉林人的玉米黃金夢變成了現實;另一方面,破解了賣糧難這道困擾我們十幾年的難題,徹底扭轉了過去豐收後糧食賣不了、儲不下、調不出、補不起和增產不增收甚至增產減收的局面。

三是形成了農民多元就業增收、快速增收的新格局。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解決城鄉就業近330萬人,佔全省城鄉就業人員的20%,形成了就地就近省內為主的就業局面。同時,使農業生產效益穩步提高,農民轉移就業的勞務收入明顯增加,再加上其它產業的發展,目前廣大農民已經形成了多路進財、多元增收的格局。2005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18.6%,2006年增幅8.8%,2007年增幅10%,2008年達到17%以上。

四是推動了全省工業結構升級。多年來,吉林工業一直是汽車和石化兩大產業支撐,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壯大,使工業經濟從兩輪驅動轉向三足鼎立。到2008年底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860億元,增長18%。

五是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目前,多數縣份,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縣域工業的主導產業,縣域GDP、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三項指標增速連續兩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2008年底,縣域GDP增長1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30%以上。「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狀況正在有效改變。

二、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產業

該省農產品加工業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做強的關鍵在於解放思想,科學謀劃,強化措施,合力推進。

一是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後,隨著農業和農村工作形勢和任務的不斷變化,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指導思想。從多年實踐探索中我們體會:統籌城鄉、工農和整個「三農」工作,必須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堅持用效益理念運作農業,堅持提升產業層次發展農村經濟。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將農產品加工業打造成該省的支柱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

近幾年的實踐證明,正是我們抓住了農產品加工業這個關鍵點,不僅解決了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矛盾,而且拉長了農業產業鏈,實現多層次、多環節增值增效;不僅使農民分享到了農產品加工環節的增值收益,而且還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不僅促進了規模發展集約經營,而且還推進了標准化生產,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全省上下形成了發展糧食不是包袱是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是權宜之計是戰略之舉的共識。

二是大力培植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上連市場,下連基地,輻射帶動千家萬戶,在加工轉化、多重增值、打造品牌、開拓市場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來,我們採取內扶外引、重組兼並、技改擴產等措施,新上較大規模農產品加工項目2025個,其中投資1億元以上的就有52個,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肉豬、肉牛、禽業、中葯、特產、乳業、綠色食品等10大龍型加工企業群。全省較大規模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3510多戶,省有重點龍頭企業320戶,其中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90多個;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50億斤,實際加工280億斤,畜禽加工能力達到4.1億頭(只),實際加工3.1億頭(只);農產品加工業覆蓋農戶253萬戶,占農戶總數的66.4%。

目前,長春大成玉米公司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之一,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二,賴氨酸銷售占據世界市場的70%。皓月集團成為亞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業,牛肉出口量佔全國的50%;德大公司成為國內最大肉雞加工企業,進入全國進出口500強企業行列。短短幾年,糧食、畜禽和特產品加工品種從不足100個發展到3000多個。玉米加工增值幅度達到數十倍。

三是建設高標准生產基地。生產基地是加工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決定著企業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圍繞基地建設,主要抓了三件事:

(一)推行標准化。從產地環境,種植養殖過程,到產品加工、包裝銷售,全程實行標准化,制(修)定和執行各類各項標准達到1096項。

(二)技術集成化。從2004年開始,該省連續五年通過財政補貼13500萬元,組裝集成了一批綠色食品生產操作技術和高產高效優質的農業技術,在基地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基地建設規模化。集中力量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中部黃金玉米、東部林特葯、西部雜糧油料和城郊肉蛋奶瓜果菜等四大區域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不斷上規模上水平。

四是堅持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從該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進程看,既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也是政府推動的結果。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持和指導力度,努力搭建了五個平台。

(一)政策平台。為促進該省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2005年省委、省政府連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鄉鎮企業快速高效發展的若干意見》(吉發[2005]26號)和《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吉發[2005]27號)兩個文件,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政策支持。同時連續三年在全省開展了鄉鎮企業「創業杯」競賽活動,全力推進該省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快速高效發展,對成績突出的市(州)、縣(市、區)政府和部門進行表彰獎勵。

(二)融資平台。省政府設立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採取貸款貼息、項目補助形式,引導金融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業。2007年和2008年分別安排2億多元,拉動社會投入300多億元,其中固定資產貸款100多億元,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三)利益連接平台。近幾年省政府組織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與縣市區開展了農產品產銷對接,發展訂單農業,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4806個,帶動農戶205萬戶,實現了企業和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雙贏、共同發展。

(四)市場開發平台。各級政府把培育品牌、推介名牌、開發市場作為工作重點,著力整合了吉林「鼎吉」大米、吉林長白山人參、通化葡萄酒和長白山泉陽泉礦泉水四大品牌。皓月分割牛肉、德大火腿腸、通化葡萄酒等一些產品相繼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名牌農產品,尤其是連續舉辦7屆長春農博會和30多次境內外展會以及全國鄉鎮企業振興東北老基地農產品加工貿易博覽會,推介名優特綠新產品2000多個,打造了吉林農產品加工業這一優勢品牌。

(五)項目建設平台。建設農產品加工項目庫,儲備農產品加工項目500多個,同時建設了22個農產品加工業集中區,實行重點企業、骨幹企業區域推進,大項目、重點項目集中擺放,中小項目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地解決企業資金、用地、水電等一系列制約性問題。

三、立足全局、精心謀劃,在高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吉林是全國糧食主產區,是商品糧主要調出省份之一,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上,我們將立足建設現代農業,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資源整合機制、技術創新機制、企業家成長機制,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區域聯合、集群發展、多極增長、整體推進。

一是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扶持食品加工業發展。逐步增加農產品加工專項資金額度,大力扶持引導發展綠色、文明和現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政策措施》[2009]56號文件精神,確保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到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到2015年達到6000億元以上,在現在的基礎上實現翻二番的目標。

二是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通過增產100億斤商品糧工程,實施沃土工程、科技創新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等綜合措施,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全省糧食產量在500億斤的基礎上再增加100億斤,總產量達到600億斤。糧食加工能力穩定在350億斤水平。

三是強化管理,搞好服務。2007年8月省編辦已批准省鄉企局加掛農產品加工局牌子,明確了農產品加工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同時《吉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條例》已列入省人大五年立法計劃。今後我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推進力度,整合各方面力量,合力推進該省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該省農產品加工業,正在走出一條農業良性循環發展之路,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省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編後語: 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而且在活躍經濟和滿足人們多方面需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看到,在眼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場重大戰役中,農產品加工業既是被扶持對象,更是「沖鋒陷陣」的重要力量。在應對危機中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是保當前增長的需要,更是保長遠發展的需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為保增長增添動力、為擴內需創造條件。從資源稟賦和市場空間來看,我國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具備堅實基礎,把這些好的條件和因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應對危機中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增動力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