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湖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現狀

湖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3-16 08:07:12

『壹』 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包括哪些內容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糧食生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產量增加,面積減少
,比重下降。全國糧食產量連續邁上40000萬噸(1984年40731萬噸)、45000萬噸
(1993年45649萬噸)和50000萬噸(1996年50454萬噸)三大台階。糧食播種面積,
1980年為117234千公頃(17.59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0.1,1990年為
113466千公頃(17.02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5,10年間面積減少3768千
公頃(5600多萬畝),比重下降3.6個百分點;2000年為108463千公頃(16.27億畝)
,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9.3,10年間面積又減少5000千公頃(7500萬畝),比重
下降7.2個百分點。
小麥生產發展呈現兩個特徵:一是產量增長更加迅速。全國小麥產量連續邁
上8000萬噸(1983年8139萬噸)、9000萬噸(1986年9004萬噸)、10000萬噸(1992年
10159萬噸)、11000萬噸(1996年11057萬噸)和12000萬噸(1997年12329萬噸)五個
台階。以1980年產量為100,1990年全國糧食產量指數為139,2000年為144,產量
最高的1998為160;而1990年小麥產量指數為178,2000年為180,產量最高的1997
年達223。由於小麥產量增長速度快於全部糧食產量增長速度,小麥在糧食產量中
的比重也出現上升,1980年為17.2,1990年為21.7,2000年為21.5。二是小麥播
種面積的發展呈現先升後降格局。全國小麥面積最高記錄出現在1991年,為30948
千公頃(4.64億畝)。以1991年為分水嶺,此前小麥面積有增有減,在波動中呈現
上升趨勢;此後小麥面積也是有增有減,在波動中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最近幾
年來北方春小麥和長江流域紅小麥面積下降較多。
糧食在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產量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和價格等政策
因素有利。80年代初期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連續大幅度提高糧食的政府收購
價格,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90年代以來逐步放鬆政府對生產的控制,引入市
場機制,提高政府收購價格,實行保護價收購政策,延長土地承包期,也激勵農
民發展糧食生產。二是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進步。雜交技術的推廣,優良品種的
不斷涌現,使糧食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糧食品種每更新換代一次,單產提高
10左右。農民已由世世代代自留種子,轉向使用商品種子。水稻旱育拋秧、小麥
精量播種、玉米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的推廣,也有助於糧食單產提高。1980年全
國糧食單產為2745公斤/公頃,小麥為1890公斤/公頃;1990年全國糧食單產為
3930公斤/公頃,小麥為3195公斤/公頃;2000年全國糧食單產為4261公斤/公頃,
小麥為為3738公斤/公頃。三是投入增加。除國家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外,農民
自身對糧食生產的投入也在增加。以化肥為例,全國化肥使用量,1980年為
1269.4萬噸(折純,下同),1990年為2590.3萬噸,10年增長了1320.9萬噸;2000
年為4146.3萬噸,10年間又增長了1574萬噸。約70的化肥用於糧食生產,糧食生
產對化肥等的使用已形成嚴重依賴。
二、糧食生產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
(一)品種和品質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專用產品快速發展。各地適應市場
需求,淘汰劣質品種,壓縮大路品種,發展優質專用產品。2000年全國優質專用
小麥面積比例達到17.5,比1998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從2001年夏收情況看,優
質專用小麥面積又比上年增加1300千公頃(2000萬畝),達到6000千公頃(9000萬畝
),佔小麥面積的比重提高到22.5。優質專用小麥品種的發展和商品率的提高,一
定程度上替代了進口。通過近年來的調整,適口性差、出米率低、市場滯銷的劣
質早秈稻種植面積大幅度壓縮,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水稻品質的整體
水平有較大提高。2001年全國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6000千公頃(2.5億畝),比1998
年增加8000千公頃(1.2億畝),優質稻占水稻總面積的比重已超過50。為解決玉米
越區種植、含水率高、品質較差問題,近幾年東北地區大力推廣生育期短、脫水
快的玉米品種,玉米種植區整體退出了一個積溫帶,含水量下降了10到15個百分
點,明顯提高了玉米的商品品質。同時,一些地區還因地制宜地發展飼料玉米、
加工專用玉米,初步改變了我國玉米品種結構單一的狀況,形成了飼用、食用和
加工專用玉米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主要糧食品種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按比較優勢組織糧食生產的格局正
逐步形成。以小麥為例,華北地區適宜小麥發展的優勢得到進一步揮,北京、天
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6省市小麥種植面積佔全國小麥總面積的比重從1990
年的42上升到1999年的45,提高3個百分點;同期,6省市小麥產量佔全國比重從
47上升到54,提高了7個百分點(見下表)。水稻、玉米等糧食品種也逐步向優勢產
區集中。同時,一些各具特色、各顯優勢的作物帶、產業帶逐步形成,我國東、
中、西三大區域農業發展開始出現合理分工。東部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的外
向型農業長足發展,目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中75來源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發揮
糧食生產優勢,逐步成為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西部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生
態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華北6省市在全國小麥生產中的地位
面積(千公頃) 佔全國比重(%) 產量(萬噸) 佔全國比重(%)
1990年 12783 42 4712 47
1999年 12852 45 6123 54
(三)以公司帶農戶的糧食生產組織形式正在形成。近幾年來,一些糧食加工
企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生產,不
僅使專用的優質原料有了穩定的供應渠道,而且還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在優化農業
結構中種什麼,為誰種的難題,從而走出了一條以加工帶動生產,以生產促進加
工的糧食生產和經營新體制,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例如,鄭州第二麵粉
廠按照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培育自己的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民發展優質
專用小麥生產。從1995年開始,該廠在河南省選擇條件比較適宜的近10個縣(區)
、29個鄉鎮,作為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基地,每年與當地農民簽訂購銷合同,確定
小麥品種和收購價格,提供種子和技術服務,引導和支持農民增加優質專用小麥
生產,取得明顯效果。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該廠分別收購優質專用
小麥600噸、2700噸、1.3萬噸和1.6萬噸,2000年超過6萬噸,呈逐年增長勢頭,
不僅較好地滿足了企業加工生產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
調整,優化了糧食生產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該廠已擁有13.3千公頃(20
多萬畝)的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基地,帶動3.6萬農戶發展優質小麥生產。又如,長
春大成實業集團通過定向育種、定向種植、定向收購,不僅為企業自身提供了優
質原料玉米,滿足加工需要,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途徑。該集團成立了
原料玉米基地公司,專門負責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基地鄉鎮政府與農民簽訂產銷
合同。從1998年開始,大成集團先後在全省35個鄉鎮建立原料玉米生產基地,面
積達86千公頃(129萬畝),種植農戶達5.9萬戶。其中,特用玉米基地8個,面積30
千公頃(45萬畝),種植農戶2.3萬戶;普通玉米基地27個,面積56千公頃(84萬畝)
,種植農戶3.6萬戶。湖南省在發展優質稻過程中,也採用了類似形式。

『貳』 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前身是始建於1950年的長沙市第一糧食倉庫。1995年,根據(市編字[1993]51號)文件精神,長沙市第一糧食倉庫更名為長沙第一糧油實業公司。 根據(長政函[2006]94號)和長沙市企業改制辦(長企改[2006]37號)文件精神,由湖南長沙芙蓉北路國家糧食儲備庫及長沙第一糧油實業公司改製成立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楊永聖
成立時間:1999-01-14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0000008839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長沙市開福區芙蓉北路1018號

『叄』 湖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湖南省發展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氣候來看,湖南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較多,有利於農作物特別是水稻和棉花等的生長。
2、從地形和土壤來看,洞庭湖平原范圍廣闊、地勢平坦、土質肥沃。
3、從農業發展歷史來看,湖南省農業生產歷來較為發達。
洞庭湖湖內魚類資源豐富、湖區農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因此湖南省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之一。自古以來就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充分體現了湖南、湖北兩省的農業在全國的重要地位。

『肆』 湖南的什麼產業最發達

現在湖南的文化產業抄最發達。
湖南以「文化+」理念為統領,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文化產業不斷釋放,文化產業進一步做優做強。
1、湖南的廣播電視業一直在全國具有標桿意義。
2、湖南出版素有「出版湘軍」之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連續10屆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始終占據國內出版業領先位置。
3、湖南的動漫產量曾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藍貓、虹貓、山貓這「三隻貓」享譽業界。
4、湖南的演藝業曾開啟都市演藝之先河,長沙的歌廳文化成為湖南的一張名片。
5、湖南在打造文化旅遊中心和休閑度假基地、民間工藝獨放異彩等方面,進行品質跨越。
湖南的目標要在以社會效益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文化產業帶動、支撐文化事業的發展,打造出具有「湖湘氣派」的「文化湘軍」。

『伍』 湖南新寧縣發展情況

一、新寧概況1、區位條件。新寧縣位於湘西南邊陲,東徑110o28ˊ53"~111o8ˊ34",北緯26o13ˊ06"~26o55ˊ21"。縣境總人口.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2萬人,縣域總面積2812平方公里,俗稱「八山半水份半田」。境內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2、境內物產豐富。森林資源:全縣有林地面積273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490萬立方米,楠竹蓄積量3000萬根,是全省三十個用材林基地縣之一。草山資源,全縣擁有草山草場98萬畝,栽蓄量達65萬黃牛單位,牛存欄達20多萬頭,有湖南養牛第一縣之稱。水果資源:新寧臍橙種植面積10萬畝,是全國四大臍橙基地之一,列入湘南優質水果產業帶。水利資源:新寧溝壑縱橫,降水充沛,落差大,水能蘊藏量17.64萬千瓦,是全國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量超過10萬千瓦的134個縣之一,為全國第二批電氣化建設重點縣。3、勞動力優勢明顯。由於人均田土資源少,就業空間窄,富餘勞動力數量多。新寧現有勞力36萬人,剩餘勞力達12萬人,每年外出務工人數為10萬人左右。4、旅遊資源和生態優勢顯著。山川毓秀,自然風光旖旎,全縣有近500處景點,尤為崀山風景區為最,崀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旅遊特色在國內獨樹一幟。二、縣域經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1、縣域經濟縱向看得到長足發展,綜合縣力明顯增強,橫向比相對滯後,與外界差距進一步拉大。2004年實現GDP20.2億元,經濟增長10.8%,從人均GDP看,2004年人均GDP為3448元。2003年在全省100個縣綜合縣力排序中新寧排85位,主要經濟指標如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排位相當滯後。2、縣域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財政特困,區域發展不平衡。從縣域經濟結構來看,存在兩頭(一、三產業)粗中間(第二產業、主要指工業)細小的格局,工業嚴重弱化。新寧第二產業僅佔GDP20.2%,比全省低19.3個百分點。從財政狀況看:2004年地方財政收入819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40元,處於全省倒數位置,可用財力約5000萬元,財政總支出達到2.76億元,全靠中央和省調度資金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3、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嚴重製約新寧縣域經濟發展。2004年我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9億元,比2003年增加了近3.5億元。但人均投資額低,2003年人均投資額只佔全國的21.8%,全省的39.9%,投資嚴重不足,新寧落後面貌改觀的步子緩慢。縣級財政特困,根本拿不出什麼錢來搞建設,再加之金融機構貸款萎縮,支持縣域經濟乏力,2004年存貸比為40.2%,比2003年還下降4.2個百分點,2004年存貸比這一指標比全市43.8%低3.6個百分點,比全省77.8%低37.6個百分點。三、加快山區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探討貧困山區縣域經濟要有更大作為,更大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發揮特色、優勢互補、城鎮帶動、產業互補」的原則,堅持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加快推動工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一)山區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提高認識,把縣域經濟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和戰略地位。要依靠自身力量,奮發圖強,敢於走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路子,樹立市場、競爭、效益、風險、超前、創新六個意識,開拓進取,創新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局面、新舉措。加快縣域體制創新,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要在主攻非公有制經濟和打造開放型經濟的同時,繼續深化各項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搞好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搞好土地經營權流轉,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深化縣、鄉(鎮)機構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探索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使農民群眾長期得實惠增收的長效機制。(二)山區發展縣域經濟要突出兩大主題第一,要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三化」並舉,核心是工業化。要把發展工業作為縣域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在發展工業上有一個跨越,並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從根本上擺脫縣域經濟的困難。第二,堅持以開放為突破口,以開放促招商引資、促外引內聯、促改革發展。通過擴大開放,外引內聯,把當地土地、勞力、資源及配套加工等優勢,轉化為招商引資、城市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和民營經濟的優勢,有效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三)貧困山區發展縣域經濟要著力發展五種經濟1、主攻民營經濟。縣域經濟的主體是非公有制經濟,沒有非公有制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就沒有縣域經濟的大突破。貫徹「民有為主」的方針,構築投入以民資為主、企業以民營為主、事業以民辦為主、設施以民建為主的「四民經濟」體系。2、打造開放經濟。作為生產要素相對貧乏的地方,要重視藉助外力發展自己。抓住產業轉移的良好機遇,不斷創新方式,採取多種辦法,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和品牌,加快發展縣域開放型經濟3、發展勞務經濟。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就業,是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有效途徑。健全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扶持勞務中介組織,抓好農民技能培訓,採取勞務訂單等多種方式擴大勞務輸出。同時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自主創業。4、壯大園區經濟。工業園是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結合點,是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發展壯大園區經濟是提高縣域工業聚集水平、培育新增長點,實現集約發展的有效途徑。要以資源引項目,以項目引資金,以存量引增量,採取園區招商、規劃招商、重點項目招商、產業招商等方式,把鄉鎮企業、外來企業集聚到園區,保護環境,延長產業鏈,形成聚集型園區經濟,推動形成簇群經濟和塊狀經濟。5、發展配套經濟。縣域經濟是以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經濟,要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入大企業集團、優勢企業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調查結構,圍繞其主導產品生產配套產品,大力發展配套經濟。(四)山區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發揮比較優勢1、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培育支柱產業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產業的引導作用,實現產業的調整和轉型,突出發展本地區有優勢有特色和市場開發前景好的產業和產品。近幾年來新寧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崀山旅遊、臍橙、南方紅豆杉三大主導產業,把崀山旅遊產業做成新寧最有潛力、最有希望的產業,把臍橙做成受益農民最多,促進農民整體增收的支柱產業,把紅豆杉做成南方最大的紅豆杉基地。加強產業基地建設,擴大優質資源的產出規模。要以現有的資源為基礎,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和「一地一品」、「一地一業」的專業經營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發展專業戶、專業組、專業村、專業鄉(鎮),增加專業生產基礎的數量。同時,不斷調優資源品種結構和質量,擴大優質資源的產出規模。新寧自2003年開始,以產業基地為示範,引導全縣主導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現農業局已建成了千畝高標准臍橙示範種植基地、千畝稻田改制示範基地,縣畜牧局已建成千畝種畜示範基地,縣林業局已建成千畝筍竹兩用林示範種植基地,千畝紅豆杉示範種植基地,縣煙草局已建成千畝烤煙種植示範基地,縣葯材公司已建成千畝葯材種植示範基地。有些加工用原材料急待大面積建設,如2005年初落戶縣工業園區的邵陽創興中(高)密度纖維板,第一期工程設計生產能力年產5萬噸,就需要10萬噸的原材料,近兩年原材料尚能供應。但我們如果從現在起不大面積植造速生豐產林、原材料就會嚴重不足。加快發展加工工業,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農產品加工具有極大的利潤空間。一是要積極引導農戶主動參與農產品粗加工。我縣部分臍橙種植大戶和銷售商聯合成立的「崀山果業有限公司」,建成大小貯藏保鮮庫3萬平方米,日處理鮮果達6000噸。二是制定落實優惠政策,扶植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規模工業,實現農產品從粗加工向精細加工的轉變。新寧引進長沙家家紅公司興建罐頭食品公司,就地消化了大量的柑桔、臍橙,年生產量達3萬噸。三是制定技術標准,實現農產品加工標准化,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系數,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新寧已引進蔬果農葯殘留檢測系統,建成了白沙「綠色」蔬果基地,嚴格了蔬果質量標准,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2、發揮勞動力優勢,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建立健全教育培訓機制,提高務工競爭力。加強學歷教育,強化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農民工素質,是加快發展勞務經濟首先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從新寧的實際情況來看,要在鞏固「兩基」成果的基礎上,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職業高中教育。同時,要充分發揮縣農民素質培訓學校的龍頭作用和鄉鎮農科教中心的網路作用,採取靈活多樣的辦法,擴大和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使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建立健全勞務管理服務機制,提高務工組織化程度。健全完善縣、鄉勞務輸出管理機制,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咨詢、職業介紹、技能培訓、跟蹤服務在內的社會化勞務輸出管理服務體系。維護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減少外出務工人員的盲目性和風險性,降低勞務經濟成本。切實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土地承包、子女就學教育管理、計劃生育等後顧之憂,加強社會保障、政策傾斜、智力支撐和法律規范,在城鎮要盡快把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農民,按本人的意願轉為城鎮戶口引導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3、發揮政策優勢,著力打造發展平台強化項目意識,積極爭取國家的建設資金投入。抓緊引進和實施一批國家投資的農業綜合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開發項目,藉助外力改變貧困縣的落後面貌。我縣要充分利用列入湘西開發范圍的大好契機,突出抓水、電、路、教育、衛生等重大建設項目的立項申報工作,努力爭取國債投資。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盡快改變貧困面貌。近兩年來,新寧抓住進入省扶工作重點縣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來抓,充分利用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投入,致力於基礎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生態扶貧、社會扶貧,使全縣41個重點項目村七成以上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4、發揮潛在優勢,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提高城鎮化水平是強縣戰略之一,在「規劃先行、產業支撐、以路為綱、擴容提質」的原則下,堅持「市場運作、滾動開發」,構築縣城、重點鎮,一般鄉鎮三個層次梯級開發,新區開發和老城改造並舉,以經營城鎮來建設城鎮、管理城鎮、發展城鎮,努力建設好城市化的鄉村,人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使小城鎮建設成為農村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陸』 湖南省的主要產業

您好,湖南省有5個主要產業:
1、文化產業:湖南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創造了一種「湖南文化現象」,「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全國知名:湖南衛視收視率一直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一;湖南出版成為了中國地方出版實力三強之一;湖南原創動漫總產量連續排名全國第一;湖南《體壇周報》占據全國體育類報紙60%以上的發行和廣告份額,北京奧運會期間日發行量達100萬份。 同時,湖南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廣電、出版、報業、動漫、演出、娛樂等已形成優勢,數字媒體、電視購物、手機報、網路等新興業態悄然崛起,創造了紅網、湖南在線、華聲在線、星辰在線、女性在線、金鷹網等有影響的品牌。
2、電子信息產業: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光伏產業從無到有高速躍進,產業鏈全線拉通,形成了200兆瓦生產能力,千兆瓦規劃正加緊實施,投資20億元的硅材料、LED晶元製造完成了產業布局;7個種類的手機生產項目相繼落戶本省,手機年產量達到500萬部,其中神經傳導手機項目異軍突起;軟體產業居中部地區首位;原創動漫產量居全國第一。
3、高新技術產業: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529.86億元,實現增加值1098.84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9.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2%,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為54.35億美元,實現利稅334.52億元。產業高度集聚,輻射作用明顯。藉助國家級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平台,依靠良好的產業基礎、強勁的研發實力以及較完善的配套體系,長株潭地區信息、生物醫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和窪地效應明顯。
4、汽車產業:全省汽車產量由1.76萬輛增加至14.50萬輛,增長了7.2倍,年均增長30.2%;其中「十五」時期年均增長39.4%,在區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長株潭」為核心,衡陽、邵陽、常德、永州相呼應的格局。全省231家汽車製造規模工業企業中,長沙100家、株洲16家、湘潭6家, 3市企業數佔全省的52.8%,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的63.7%;其他4市企業數佔全省的36.8%,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的31.3%。
5、物流產業:物流業規模快速擴張。初步測算,2010年末,全省社會物流總額27066億元;實現增加值946.03億元,比2005年的498.47億元增加了447.56億元,增長89.79%,年均增長13.67%;社會物流總費用2962億元,增長1.42倍;完成貨運周轉量2958億噸公里,增長78.1%;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6267.16萬噸,增長3.97倍;物流行業從業人員135萬人,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產業之一。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到2010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227998公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總里程6450公里,其中已通車里程2386公里;公路密度105.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長1.82倍;鐵路通車里程4893公里,增長1.74倍;內河通航里程達11968公里,居全國第3位,千噸級航道達到607公里,建成千噸級泊位87個;形成了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為中心、5個機場相互配合、輻射全國的航空運輸網路。物流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到2010年底,全省法人物流企業3100多家,注冊資本金千萬元以上的170多家,有62家物流企業通過國家A級標准評估,其中2家5A級企業,15家4A級企業。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物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長沙金霞現代物流園被列為全國物流示範基地。

『柒』 湖南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南糧食集團是經湖南省政府批准,由湖南省糧食局和長沙市人民政府合作,整合有關優勢資源組建的國有大型綜合性糧食企業。集團總資產40億元,現有在崗職工2000多人,主要業務有糧油儲備、糧油加工、中轉物流、市場交易、期貨交割、經營貿易、電子商務等:擁有糧油儲備倉容85萬噸,常年儲備政策性和商品糧油50多萬噸;擁有鐵路專用線2條,千噸級泊位2個;擁有大米加工生產線7條,年糧油加工能力43萬噸;擁有長沙國家糧油交易中心,年交易量最多達300多萬噸,交易額近60億元;擁有湖南糧食飼料現貨交易市場,年貨物吞吐量350萬噸;擁有早秈稻、菜籽油、硬小麥期貨交割庫,交割規模25萬噸,為中南地區最大的期貨交割庫;擁有2個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和郴州裕湘面業有限公司;擁有2個中國馳名商標「金霞」、「裕湘」,產品向米、面、油等多元化發展,營銷網路覆蓋三湘四水,輻射全國。集團傾力打造的湖南金霞現代糧食物流中心,作為湖南省糧食「千億產業、百億物流」戰略部署的核心項目,系2011年湖南省發改委確定的50個重大項目之一,擁有全省最大的散糧接卸設施,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首批「北糧南運」鐵路散糧運輸樞紐工程,將發展成為信息交匯、商流雲集、物流暢通的全國重點樞紐型糧油物流中心、成為中國糧食行業在中南地區的發展軸心和中國現代物流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重要節點。集團現今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服務三農、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已逐漸成為中國南部糧食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今年上半年,集團完成銷售收入14.38億元,同比增長305%。
法定代表人:謝文輝
成立時間:2010-12-20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000000082897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長沙市開福區芙蓉北路1119號

『捌』 湖南省五大產業是什麼

湖南省五大產業:
文化產業:湖南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創造了一種「湖南文化現象」,「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全國知名:湖南衛視收視率一直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一;湖南出版成為了中國地方出版實力三強之一;湖南原創動漫總產量連續排名全國第一;湖南《體壇周報》占據全國體育類報紙60%以上的發行和廣告份額,北京奧運會期間日發行量達100萬份。 同時,湖南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廣電、出版、報業、動漫、演出、娛樂等已形成優勢,數字媒體、電視購物、手機報、網路等新興業態悄然崛起,創造了紅網、湖南在線、華聲在線、星辰在線、女性在線、金鷹網等有影響的品牌。
電子信息產業: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光伏產業從無到有高速躍進,產業鏈全線拉通,形成了200兆瓦生產能力,千兆瓦規劃正加緊實施,投資20億元的硅材料、LED晶元製造完成了產業布局;7個種類的手機生產項目相繼落戶本省,手機年產量達到500萬部,其中神經傳導手機項目異軍突起;軟體產業居中部地區首位;原創動漫產量居全國第一。
高新技術產業: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529.86億元,實現增加值1098.84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9.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2%,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為54.35億美元,實現利稅334.52億元。產業高度集聚,輻射作用明顯。藉助國家級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平台,依靠良好的產業基礎、強勁的研發實力以及較完善的配套體系,長株潭地區信息、生物醫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和窪地效應明顯。
汽車產業:全省汽車產量由1.76萬輛增加至14.50萬輛,增長了7.2倍,年均增長30.2%;其中「十五」時期年均增長39.4%,在區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長株潭」為核心,衡陽、邵陽、常德、永州相呼應的格局。全省231家汽車製造規模工業企業中,長沙100家、株洲16家、湘潭6家, 3市企業數佔全省的52.8%,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的63.7%;其他4市企業數佔全省的36.8%,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的31.3%。
物流產業:物流業規模快速擴張。初步測算,2010年末,全省社會物流總額27066億元;實現增加值946.03億元,比2005年的498.47億元增加了447.56億元,增長89.79%,年均增長13.67%;社會物流總費用2962億元,增長1.42倍;完成貨運周轉量2958億噸公里,增長78.1%;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6267.16萬噸,增長3.97倍;物流行業從業人員135萬人,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產業之一。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到2010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227998公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總里程6450公里,其中已通車里程2386公里;公路密度105.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長1.82倍;鐵路通車里程4893公里,增長1.74倍;內河通航里程達11968公里,居全國第3位,千噸級航道達到607公里,建成千噸級泊位87個;形成了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為中心、5個機場相互配合、輻射全國的航空運輸網路。物流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到2010年底,全省法人物流企業3100多家,注冊資本金千萬元以上的170多家,有62家物流企業通過國家A級標准評估,其中2家5A級企業,15家4A級企業。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金霞糧食產業有限公司物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長沙金霞現代物流園被列為全國物流示範基地。

閱讀全文

與湖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