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文化產業對比

文化產業對比

發布時間:2021-03-15 18:33:48

① 中國發展文化產業有哪些比較優勢

中國的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同時這也是一塊處女地!現如今,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是政客們的迫不及待的共識(如同董仲舒向漢武帝推薦儒家學說時的時代背景)。也是中國解決社會問題,中興的軟實力之關鍵!

② 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的文化產業比較發達如果我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到哪裡比較好呢

就文化氣質來說,北京和上海是兩個不一樣的城市。北京古文化氣息濃厚,而上海現代氣息重。
北京和上海一個是中國的首都一個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北京有中國第一學府,在第一學府之後還有很多的院校。
不知道你去過這兩個城市沒?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以旅遊的心情和工作的態度在一個城市生活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工作在哪裡都是一樣,當然,我本人也是學文化產業的,明白這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會帶給人什麼樣的效果。
但是,你不覺得,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產業都不會差么?就看你喜歡哪個城市了!工作,人的心情好了才會有好的工作態度啊!如果你在那個城市生活得一點都不快樂,那,城市再好,又有什麼用?

③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別

文化抄部文化產業司司長王永章在此間舉行的2003中國卡通產業論壇上說,不同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界定不一樣,國內有些媒體對國際間的文化產業數字進行簡單對比是不科學的。

王永章說,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和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都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這是今年9月文化部對文化產業的最新界定。文化產業分為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路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9大門類。

而實際上文化產業的范圍遠遠不止以上門類,眼下媒體經常發布我國跟國外文化產業的數字差距,實際上這些數字沒有多大可比性。比如,日本文化產業產值近100萬億日元,占日本國內GDP的18.3%,僅次於製造業居第二位。但日本的文化產業包括體育、旅遊,范圍非常廣泛。韓國、美國、歐洲各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都不一樣,所以不同國家間進行簡單的數字對比非常不科學。我國文化產業的范圍最起碼還應該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信息產業的一部分。

④ 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相比,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其原因是什麼

1、社會傳統觀復念限制制,對文化娛樂方面的歧視,如視看漫畫為一種不學無術(日本動漫為三大產業之一)。
2、經濟發展方向與文化發展方向投資不協調。文化產業實際上是一種經濟行為,國家現在重視的是製造業,比如鋼鐵、汽車、機械等工業,而文化產業屬於第三產業,國家側重點不在文化上。
3、教育體制的限制,人才缺乏。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集科學界、藝術家、畫家等為一體,國外如迪斯尼動畫後期製作都是些由物理專家、力學專家、影視分析師各種科學團體做,中國是由技校畢業的學動畫的做,思想和技術都達不到,造成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差。
4、文化氛圍缺乏。現在中國處於一種嚴重拜金主義時期(當然國外這一階段已經過去),對文化的尊重度嚴重不足,學者、教授往往不如一個小老闆,到國外購物(特別是奢侈品)像買白菜似的,很沒文化品位,造成國際性歧視華人等等。
5、制度的不完善。很多企業借口發展文化產業,如華僑集團借發展主題公園圈地,嚴重影響業界信譽,造成文化行業內外的信任危機。
6、文化挖掘力不足,內涵太淺。這個差距太大了,建議對比下大耳朵圖圖和火影,就知道了……很無語^

⑤ 文化產業是什麼概念國內這方面發展水平如何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這是2005年9月文化部對文化產業的最新界定。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這是2005年9月文化部對文化產業的最新界定。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都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分為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路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藝術培訓業等9大門類。 實際上,文化產業的范圍遠遠不止以上門類。我國文化產業的范圍最起碼還應該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信息產業的一部分。眼下媒體經常發布我國跟國外文化產業的數字差距,實際上這些數字沒有多大可比性。不同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界定不一樣,國內有些媒體對國際間的文化產業數字進行簡單對比是不科學的。比如,日本文化產業產值近100萬億日元,占日本國內GDP的18.3%,僅次於製造業居第二位。但日本的文化產業包括體育、旅遊,范圍非常廣泛。韓國、美國、歐洲各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都不一樣,所以不同國家間進行簡單的數字對比非常不科學。

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景
http://tiantangrenjian.blog.hexun.com/1414678_d.html

⑥ 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顯著對比

分幾項來向樓主解惑吧。

  1. 經濟方面。日本的經濟相較於中國,其實是具有局部優勢的。日本的汽車業、電子產業、文化產業這些方面的優勢可以說是完全壓倒中國。SONY電子、尼桑汽車、豐田汽車、影視產業非常發達,這幾點上來說,中國沒有辦法與日本相提並論。

    但,雖然日本具有局部優勢,但出口量與中國也無法相提並論。日本的技術產業非常發達,但中國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幾名。在國外許多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也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標識。日本優勢在於局部,中國優勢在於整體,總的來說,這兩個國家,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2. 文化。在過去,可以說從5世紀-19世紀,日本的文化幾乎80%來源於中國。從宗教、文化、政。治體系、制度、書籍、建築等方面來說,幾乎完全是從中國學過去的。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運動之前,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而這時的中國,在亞洲而言,影響力非常之大,所以日本現在的文化,幾乎都是從中國傳承過去的。

    但令國人汗顏的是,日本模仿、學習中國的文化,反而成了日前亞洲第一文化大國,而被日本模仿的中國,在如今的文化影響力卻遠遠不及日本。到目前為止,許多日本人都異常熱愛中國文化,如論語等古籍、古文化,比中國人還要更專精、更熱愛。

    中國文化已經漸漸沒落,日本成為了亞洲第一文化大國。在文化方面,日本占據優勢。

  3. 國力。這一點和經濟方面很相似——日本具有局部優勢,中國具有整體優勢。日本的海軍、空軍等技術都要領先於中國,中國在軍事技術方面是差於日本的。這一點從二戰時期就能明顯看出,日本在20世紀初就在海戰中擊敗了強大的俄國,與英美聯軍的戰斗中也取得了早期優勢,這是中國無法做到的,所以說中國的技術層面要落後日本幾個層次。

    但同樣,日本的技術較為先進,但迫於和平憲法與國家財政實力,自衛隊的規模始終不大。而中國的資源豐富,疆域遼闊,雖然技術遜於日本,但整體規模遠遠超出日本。日本的軍事軟實力是值得中國學習的——日本自衛隊目前已經基本做到了作戰系統信息化,作戰信息化系統也是美國軍隊的絕對優勢之一,在信息化方面,中國還需繼續努力。

    而近幾年的日本,財政異常窘迫,軍事預算一年不比一年,呈現下滑;中國的軍事預算則是一年多於一年,處於上升。

    所以可能在以後的日子裡,中國的國力會對日本產生壓倒性的優勢。但目前只能說處在同一水平線。

  4. 國民。在國民方面,日本與中國完全是兩個極端——日本軍國主義正漸漸復甦,日本也試著篡改歷史將這樣的思想傳播給下一代,但是這一代了解過去歷史的日本國民,是十分反對戰爭的,厭戰情緒非常之高,甚至對於中日戰爭並不看好,不信任日本的軍事實力;而中國則是恰恰相反,中國國民大多狂熱的支持對日戰爭,反日情緒一波高過一波,對國家實力非常自信。

    就目前來講,日本執政黨還沒有得到大部分民眾的支持,對於日本目前的方針,大多民眾持反對態度。這一點上,中國是優於日本的。

  5. 最後總結一下。

    國力:不相上下。

    經濟:中國略微優勢。

    軍事技術:日本優勢。

    國民意識:中國優勢。

    文化影響:日本優勢。

    資源產業:中國優勢。

    總的來說,日本VS中國,水平相當,差距不大。

⑦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區別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文化事業是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當中存在的文化事業單位的集合名詞。

⑧ 文化產業管理與文化事業管理的區別

區別有來5點
1.生產目的不同。文化自事業部門是生產公共產品,以國家需要為轉移的。文化產業部門則是為市場生產商品,以市場為轉移的。
2.機構性質不同,文化事業機構是政府部門的附屬單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產業機構是以企業為單位,以企業法人進行經營活動。
3.資本來源不同。生產文化產品也必須有資本。文化事業的生產資本由國家或社會提供。而生產文化商品的資本來源則因社會制度而異。
4.運營機制不同。事業機構是由國家財政提供經費維持其生產與活動。以尋求最高社會效益為原則的。企業的本質是以少投入
多產出
追求最高經濟效益為原則。
5.調控方式不同。對事業單位,國家可以採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調控,要求他生產什麼樣的產品,怎樣為大眾提供服務。對產業單位,一般的說,是一間接調控為主。一是法律
二是稅收
三是價格杠桿。
總的來說
二者並無具體的好壞之分
只看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方式
或者說你適合於哪個。

⑨ 對比企業文化從哪幾方面對比

從企業文化的三個核心要素對比,即價值觀、經營理念、行為准則。(不過,這些東西都看不見,摸不著)。
簡單的視覺比較:環境的美觀與衛生(即廠容廠貌);產品、服務的廣告、包裝、質量、服務等;3、企業員工的容貌氣質、接人待物、言談舉止等。

⑩ 文化產業和藝術產業區別和聯系

文化藝術管理在2007年前被稱為文化管理,其研究內容包括:「當代中國文藝體制改革研究、文化法制建設研究、文化市場研究、文化經濟政策和文化產業研究、文化藝術信息化建設研究、社會文化建設研究、文化人才管理與開發研究、中國圖書館建設研究、外國演出、展覽市場研究、網路文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十個部分。
全國藝術科學「十一五」規劃2007年度課題指南中對文化管理進行了拓展和重新界定,文化管理演進成文化藝術管理,其研究內容包括:「文化理論學科體系研究;我國文化藝術產業、文化藝術市場與文化經濟政策研究;我國文化安全及其政策法規研究;公共文化藝術服務體系研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文化藝術信息化建設研究;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創新研究;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標准體系研究;公共文化機構評估系統和績效考評機制研究;網路文化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文化娛樂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音像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文化藝術產品出口政策研究;國際傳媒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外國藝術法規譯介與研究」十五個部分。

文化產業管理: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產業理念及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大致可分為六類:(一)文化基礎與文化資源類課程,如文化資源學、文化傳播學、美學、藝術基礎、宗教文化、中外文學藝術、中國傳統藝術、應用民俗學等;(二)一般管理類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如文化產業學、管理學、文化經濟學、文化投資學、文化貿易學、文化產業管理等;(三)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傳媒經營管理等;(四)政策法規類課程,如經濟法學、文化法規學、知識產權與文化產業、中外文化體制與產業政策比較、文化法規案例分析等;(五)語言類課程,如專業外語、西方文化原著選講等;(六)信息技術應用與管理類課程,如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網路設計與管理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既能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也能在宣傳文化系統、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產業各個行業(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旅遊、藝術演出、文化貿易與投資、文博事業等)的綜合管理層中,從事相關的實際工作,也能到海關、銀行等部門從事國際文化貿易管理及文化投資咨詢等工作。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業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